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析吉林省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林业合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00:41: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析吉林省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

林业合作

杨学峰

吉林省白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林业基地,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吉林省林业资源出现危机,18个国有林业局有大量林业设备闲置并富余近10万林业工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近400亿立方米,而当地的林业劳动力资源和设备非常缺乏和落后。吉林省地处东北,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邻近,和该地区林业合作无沦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互补性上都具有极大优势。因此,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林业合作对吉林省解决下岗再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森林工业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合 作,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 合作的可行性和互补性

(一)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资源国家,占全球森林资源的22%,总蓄积量达893.96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的26%。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占全国森林资源的65%,该地区森林面积达6.15亿公顷,木材总蓄积量达503.1亿立方米。当地盛产白松、红松、落叶松等针叶林,也产桦树、柞树、楸树等寒带阔叶林,这些木材广泛用于建筑,有些材质较硬的品种如桦木(白桦、黑桦、红桦)等也可做胶合板原料。

东西伯利亚的森林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交通运输便利的南部地区:(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木材总蓄积量为145亿立方米;(2)伊尔库茨克州木材总蓄积量为8l亿立方米;(3)赤塔州木材总蓄积量为145亿立方米。这三个区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中国东北相连。东西伯利亚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是针叶林较多,成熟林比例大。主要树种有落叶松、雪松、云杉、冷杉等。该地区的木材机械加工能力较弱,这里的木材多以原木形式外销,这给吉林省同其木材深加工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远东地区木材蓄积量为223.1立方米,仅次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居第二位:(1)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51亿立方米;(2)滨海边疆区为18亿立方米;(3)阿穆尔州为20亿立方米;(4)萨哈林州为6亿立方米;(5)堪察加州为9立方米;(6)马加丹州为9亿立方米;(7)萨哈共和国为110亿立方米。远东地区木材种类居俄罗斯之首,其中60.9%为落叶松,6.7%为桦树,5.5%为云杉和冷杉,其他树种还有柞树(310万公顷)、椴树(80万公顷)、水曲柳(40万公顷)、珍贵树种和观赏树种(300万公顷)、灌木林(4780万公顷)。改革后该区的林业和木材加工业生产下滑速度加快,原因在于 远东地区的木材采伐能力和加工水平较低,在木材采伐量中,只有47%—50%得到深加工。

(二)吉林省林业现状吉林省林业用地面积为972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79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8.4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建国以来,吉林省为国家生产了大量木材,从1949年的136万立方米到1985年的686万立方米。但从1988年开始,吉林省的林业逐渐出现资源危机、资金短缺的“两难”局面,主要表现在没备闲置和林业工人大量富余。1998年“天保工程”开始后,木材产量降低,吉林省与木材相关的生产设备闲置 率为30%~50%。

(三)中俄对合作开发森林资源都持积极态度中国是世界上木材需求大国,年需求总量达l亿—1.5亿立方米。白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国家大幅度削减了木材的年采伐量,年木材缺口量高达4000万~5000万立方米,中国政府为了鼓励木材进口,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在1999年取消了木材进口关税及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等政策;2003年为了支持在俄罗斯投资开力林业加工企业,开始对在俄罗斯投资于林业的企业进行贴息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吉林省与俄罗斯进行林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俄罗斯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本国的森林工业,并多次提出改变林业现状。例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3年7月21日视察彼得罗扎沃茨克会见当地林业和林业加工企业代表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第一,对森林保护和资源再生费用问题普京表示,这个包袱基本是由各个林场背着,但远不是所有林场都有相应的资金和其他经费来承担这一重负。这种情况应当改变。建议由森林使用者承担资源再生费用的支出,林地的租金和收费多少可通过拍卖和竞标来确定;第二,对保护森林免受火灾、病虫害和非法采伐侵害问题普京呼吁,完善国家机构在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第三,对木材出口关税问题普京表示,关税作为一种手段可提高森林利用效率,为此可能降低木材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关税,并提高未加工木材的出口关税。同时,普京强调,必须降低引进那些俄罗斯不能生产的木材加工设备的关税壁垒。第四,对吸引投资发展森林工业问题普京认为,由于目前各林场和森工企业得到的投资非常少,对林地可采取租让和长期租赁的方式,以促进对林业的投资。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森林最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把森林工业作为当地的支柱工业之一,可是当地森工企业又遇到难以荆艮的困难,诸如缺少资金投入、无力开发新林区、机械设备老化无资金更新和大修、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又无法改变、人口流失严重又无劳动力补充等因素。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各州、区都在积极寻求国外合作伙伴,希望他们带来资金、设备、技术、劳动力和管理经验。为积极吸引外资,俄罗斯政府1993年和2003年两次分别制定的《远东与外贝加尔1996—200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纲要》、《远东与外贝加尔2006~201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纲要》提出,建立法律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在森林工业建立独资、合资和租让制企业。1996年和2004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又出台了《租让法》和《新租让法》,包括对外国投资者租让包括森林在内的自然资源产地。1999年《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出台,又进一步为外国投资者营造了更为稳定的投资环境,并为其企业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对开展林业合作极为重视,近年两国政府领导定期会晤时都涉及加强林业合作的内容,并多次签订协议。1999年时任中国总理朱 基访俄时同对方签订的16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中就包括中方在俄罗斯境内采伐森林和建立木材加工企业的协议;2000年时任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华时同中方签订了共同开发森林资源的合作协议;2001年9月,朱基再次访俄,进一步磋商两国的林业合作;2003年10月9日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康斯坦丁·普利科夫斯基同中国副总理吴仪会晤时强调,要大力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的林业合作。吉林省拥有林业技术、剩余劳动力和闲置的森工设备,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缺乏林业设备、技术和劳动力。两国政府间对中俄林业合作的支持也成为双方合作的保障。

二 合作的现状

(一)赴俄从事林业劳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流失100多万,林业人口流失更为严重。目前,林业职工仅54万多人,占远东劳动力人口的12%。此外,远东林区近年来连续发生森林大火,数百万公顷过火林地得不到及时采伐,不仅造成木材损失,而且导致森林病虫害蔓延。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量劳动力。

吉林省每年通过各外贸窗口公司以林业劳务形式赴俄的劳务人员约1 500人左右(包括大型林业合作)。例如,自1995~2002年以来,吉林省农业合作公司和国际合作公司每年派出5()~80名劳务人员赴俄滨海边疆区从事森林采 伐与木材初加工,俄方以实物(多为木材)支付劳务费。一般情况下,中俄分成比例为7:3或6:4。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每个劳务人员的年纯收入约在l万—2万元人民币。这种合作形式虽然没有得到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民间贸易中仍占一席之地。因为这种合作规模小,风险小,便于管理,且收入有保障。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必须惠及林区广大人民群众,林区稳定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吉林省林业人口了3万,其中林业职工33.4万人,随着调减木材产量,森工企业在岗富余人员急剧增加,社会负担明显加重。如何妥善分流安置 这些企业的富余人员,是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吉林省来说,如果政府抓住机遇,扩大这种合作,可以为林业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减轻政府负担。

(二)木材贸易苏联曾经是中国木材进口的传统国家。最近5年,俄产原木出口每年为俄罗斯国家财政创收近50亿美元。其中出口到中国的原木占5()%,出口到日本的原木占30%。在中俄双边贸易中,木材是一个重要领域。从2000~2003年的4年间,俄罗斯向中国的原木出口数量分别为593.1万立方米、876.56万立方米、1 480.63万立方米、1640.2万立方米。1998年吉林省产量凋减至314.6万立方米,年调减量为3()万立方米左右。吉林省在对俄贸易中,利用邻近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并靠国家制定的有关减税的优惠政策等有利条件,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吉林省对俄木材贸易始于1992年,到1999年的8年中交易量不足30万立方米,发展缓慢。1999年中国取消木材进口关税,吉林省同俄罗斯的木材贸易有了一定起色。

2001—2004年吉林省从俄罗斯木材进口数量(三)建立合资或独资木材加工企业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中国对原木的需求在急剧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俄罗斯的森林滥伐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出 现了失控局面。原木的大量开采和出口已经使俄罗斯一些木材加工企业破产,职工失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露端倪。俄罗斯政府官员透露,限制对中国的原木出口势在必行,同时希望中国有远见、有能力的企业家尽快由简单的木材贸易方式转变到加工型、生产型的轨道上来。2003年了月了日,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对俄政府1999年9月3曰第1358号决定、12月9日第1364号决定的部分修改意见。根据俄罗斯政府2003年第411号决定的附件,俄罗斯政府取消部分林产品的出口税,其中包括木屑、细刨花、木粉、铅笔坯、中密度板、箱子、盒子、包 装箱、包装桶和相同的包装、三层地板块、艺术地板块、纸浆棉、草浆制的纸和硬纸板等。此目的是,鼓励俄罗斯境内的森工企业产品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资其森林加工业。吉林省在俄罗斯投资建厂已经获得中国商务部批准的林业企业12家,其中1l家为木材加工企业,总投资额为2376万美元(不包括追加投资)。这些企业多数建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额比较大的有吉林新元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珲春光华木制品贸易有限公司、珲春林业有限公司、敦化市金海木业有限公司、长春北林实业有限公司、长春盛铭实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毛利润一般达到100%。

目前,吉林省最大、最有实力的林业公司是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现有成员单位28家,其中森工局8家,城市加工企业6家,上市公司l家,专业公司7家,事业单位3家,参股公司l家,境外采伐加工企业3家(赤道几内亚吉兴公司、巴布亚新几内亚福森公司、苏里南吉森公司)。从来没有与俄罗斯合作过的吉林森工集团2003年也组织100人左右自带设备赴俄罗斯远东进行森林采伐。根据吉林省与俄罗斯合作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应计划在俄投资建厂,利用两国各自优势,靠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靠对木材的深加工,更加有效地开拓中俄两国的木材市场,改变“以伐为主、以深加工为辅”的合作思想,争取走“以深加工为主、以伐为辅”的合作道路。2003年中国政府为支持对俄林业合作已出台了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吉林省商务厅帮助省内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对俄森林采伐及加工贴息资金、国家对俄专项资金。吉林省现有几家木材加工企业计划投资上千万元人民币,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办厂,自带一些中国有技术的工人并在俄当地雇用一些俄方劳动力,由中方管理,采伐原木并加工成半成品,运回国内加工成成品出口到日本。

(四)承包或租赁森林俄罗斯1/3的森林面积和1/4的木材蓄积量集中在远东地区,而其采伐量仅占俄10%左右。俄远东地区每年木材采伐量只有3 000万立方米左右,而成熟林和过熟林为123亿立方米,每年都有大量的过熟林烂掉,损失巨大。针对这种情况,吉林省通过租赁或承包俄方森林方式同俄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是中方向俄林业局或林场租赁或承包林地,白带采运设备或租赁俄方设备进行森林采伐和木材初加工,产品运回国内销售。

1992年吉林省曾承担俄布列亚水电站库区的清林工程,俄方以采伐下来的全部林木作为劳务费。到目前为止,中方在俄罗斯投资最大的项目是吉林省大石头林业局的森林采伐项目。大石头林业局于1996年开始着手项合作的前期准备,进行了一系列考察。1998年派300人、50辆运材车、30台拖拉机和吊车以及相关器材到俄罗斯赤塔州承租森林,投资约4 000万元人民币,合同金额1450万美元,并规定采伐一年过火林后,方可承租鲜活林。一年后,与俄方签订年采伐量为30万立方米的合同,最多派出人数达450人,但2000年因故搁浅。这一合作曾在中俄双方引起很大反响。除大石头林业局外,吉林省还有两家外贸公司分别在伊尔库茨克和外贝加尔地区投资100万元左右人民币,采取规模小、合作灵活多变的方法,年利润都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

笔者认为,虽然大石头林业局投资巨大,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但从从长远来看,这种租赁或承包森林进行大规模采伐和木材加工的形式应成为我国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 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来自俄方的制约因素1.与吉林省对应的俄罗斯经济投资区软环境较差与吉林省对应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桑地区原为俄罗斯重要的军事控制区域,开发较晚,开放意识较落后,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该区域内交通道路不畅通,运输被个别势力垄断,海关被局部利益势 力控制,黑社会势力猖獗,重点行业垄断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吉林省对俄经贸的发展。

2.俄方在某些观念上比较守旧他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很少考虑投资方的兴趣和利益,害怕成为专业原料的出口国。例如,大力吸引外国投资者采伐过火林,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然而对采伐鲜活林去口严加限制。远东拒绝以出口原木为目的采伐森林的简单投资项目,对外国投资者提出许多苛刻条件。

3.俄方存在反华排华情绪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一些人多年以来担心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和非法移民,在日常和经济交 往中刁难中国商务和劳务人员。另外,俄罗斯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拖沓,影响合作顺利进行。

4.真正具有合作实力的俄方伙伴很少俄罗斯经过私有化改革后,其原有的大型国有森林工业综合体被拆散,改组成众多的小股份公司。私人林业企业越来越多,特别在森林采伐领域的一些企业规模和实力都不大,生产也很不正规。许多小公司把承租来的林地再转租其合作方的中国公司,或是雇用中国工人采伐。它们提供中方的林地不是面积小、不适合长期和大规模采伐,就是自然条件差、难以采伐。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很难找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很难租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采伐的林地。

5.俄方海关税收制度僵化和缺少仲裁机制中国公司与俄方合作入境带进的许多机械设备及劳务人员日用物资,俄方统统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俄罗斯远东当局还征收中方很高的劳务税。此外,通过办理落地签证等一系列手续,收取大量手续费。在中俄合作过程中时常出现俄方随意修改合同及违反签约条款的事件,致使双方发生经济纠纷。由于仲裁机制不健全,中方往往申诉无门,很难讨回公道。

6.在俄投资风险较大俄罗斯国内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对本国林业发展以及外国资本融入俄林业发展有不利影响。现在,俄罗斯必须白筹资金,白行解决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森工企业尤为突出。林业设备的配件、油料、运费不断上涨,森林工业的赢利率在下降,所有木材加工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在合作过程中俄方的这些刁;利因素经常影响到合作效果,甚至会出现中方收不回投资成本的现象。

(二)来自中方的制约因素1.吉林省林业企业思想保守吉林省在对俄林业合作方面至今没有大的作为,很多林业企业只考虑俄罗斯的投资软环境如何差,社会治安如何不好,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想开拓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而邻省 黑龙江对俄林业合作已经开始大展拳脚,其在俄罗斯林业方面的投资已近5亿美元左右。

2.办理手续烦琐按有关规定,在俄罗斯开办森林采伐或木材加工项目必须先与俄方签订合作协议,然后将d匕立项报省和国家商务部门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并要征求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领事馆的意见,最后还要取得上述机构批复复后方能开始具体实施。办理以上手续至少需两次往返中国和俄罗斯,并多次往返省城,最少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么长的审批过程,往往使俄方合作伙伴失去耐心而另寻伙伴,丧失良机。

3.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吉林省同俄罗斯合同金额最大的林业合作项目——吉林省大石头林业局与俄罗斯赤塔州的林业合作项目,如今已经彻底失败,损失巨大。大石头林业局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所选择的俄方林地并不理想,运距过长,无形中成本提高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影响以后的正常发展。

4.吉林省大多数林业企业缺乏资金与俄进行林业合作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吉林省森工企业却多数亏损,在资金上捉襟见肘,连维持目前生产和支付工资都存在问题,很难筹措到大笔资金用于对俄林业合作。

5.贷款门槛太高、贴息兑现太慢由于银行对欲贷款企业要求过高,使得吉林省很多林业企业缺少一定的贷款条件,无法筹措到资金进行对俄林业合作。国家实行贴息政策对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起到了缓解作用,减轻了创业的财务负担,但资金到位太慢。目前,第一批贴息资金才到吉林省。贴息主要由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两家操作,再加卜各地方财政层层下拨,所以贴息资金到达企业账号周期漫长。

6.没有充分利用珲春口岸中国政府特别是吉林省政府对珲春口岸发展极为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通了公路和铁路,加大 了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结果木材进口通过珲春入关的少之又少。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珲春口岸、节约木材国际运费和带动珲春当地木材加工业的预期目标。

四 对合作的建议(一)加快与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和交流目前,俄罗斯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不够,吉林省同俄罗斯林业合作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地方政府。所以,除国家级的会晤外,还要与俄地方政府保持和加强交流,把对俄林业合作作为单一专项,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地方政府一起进行跟踪服务。

(二)精简审批手续引入经济杠杆促使所有赴俄参加林业合作的民营企业和个人都能主动办理报批手续,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例如,对办理报批手续的企业发放木材再出口许可证和所需外汇额度等。

(三)加强对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林业的调研由于经费紧张,资料陈旧,信息渠道不畅,科研人员出国机会少,因此,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林业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不全面,致使政府相关部,、—j、领导机关难以决策。为使吉林省对俄林业合作得以良性发展,建议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吸收森工总局和科研院所参加的对俄林业合作的领导咨询机构,与俄方接 触,考察资源并研究其有关政策法规。

(四)整顿和规范对俄林业合作的经济秩序在中俄林业合作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凭借多年闯荡俄罗斯的经验及交往广泛的优势,在中俄之间倒卖木材,承包俄罗斯林场,活跃程度和能量超过国有公司和林业局。

但他们经营方法并不合法,经常为一时之利破坏了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的形象,降低了中方的威信,影响国有公司和林业局开展大规模的林业合作。因此,应当对这些人进行指导和整顿。还可由外经贸主管部门召开对俄林业合作个体经营者代表会议,成立个体经营者联合 会,使其自律。

(五)重视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对俄经贸规模下降,在很大程度I二与专业人才流失有关。1994~1999年吉林省对俄外贸人才326人(15家外贸企业),而现在只剩下110人,人才流失量达2/3。因此,各地、各部门、各有关企业,要把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作为对俄经贸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

(六)充分发挥吉林省优势并借鉴外省经验吉林省拥有大量的林业技术人员,劳动力资源充足,在森林采伐、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另外,吉林省有直通俄罗斯的珲春国际口岸。以珲春为基地开展对俄林业合作,既可节省运输成本,又有了自己的初加工、深加工基地;既可面向广阔的东北亚大市场,又可带动和促进珲春当地乃至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七)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全面发展同俄林业合作吉林省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林业合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直接从俄罗斯进口木材。鉴于俄罗斯已开始限制对中国的原木出口,应及时调整对策,如在俄境内进行简单低投入的初加工,然后运回国内。

(2)通过林业劳务输出,到俄境内采伐木材,劳务报酬用木材实物支付。(3)采取深加工贸易方式,把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加工后返销到俄罗斯或第三国。(4)寻找有实力的俄方合作伙伴或自己建立木材加工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林产品。

(八)开展对俄林业合作,挖掘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林区的非木材资源在俄罗斯森林中还蕴藏着大量非木材资源。例如,在俄罗斯远东林区有药用植物1000多种、山野菜350多种、食用菌400多种、可提供花粉和养蜂的蜜源植物400多种,每年可采集松子、榛子50万吨、浆果120万吨、蘑菇50万吨、药材25万吨等,这为发展林产品采集、养蜂等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吉林省同俄罗斯林业合作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实践。笔者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合作,吉林省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吉林省与俄罗斯的林业合作一定会大有作为。

主要参考书目:

1.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数字俄罗斯》2002年。 2.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数字俄罗斯》2003年。 3.[俄]《对外贸易》20U3年第12期。

4.宋魁:《跨世纪中俄资源合作》,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国发:《吉林建设五十年》,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6.全哲洙:《吉林年鉴》,吉林年鉴出版社2000年版。

7.殷剑平:《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前景、问题与对策》,《远东经贸导报》2001年第18期。.吉林省经贸厅边贸处:《2003年吉林省对俄经贸工作指导意见》,《吉林省对外经贸》2003年3期。

9.宋魁:《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林业和木材加工业》,《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2003年第10期。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6期

俄罗斯远东地区

吉林省林业概况

东北与俄联邦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附重点项目目录)

吉林省林业科技工作总结

吉林省集体林业管理条例

巴黎华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未来发展趋势中的悖论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前俄联邦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纲要实现的条件和风险研究

吉林省林业生态建设问题探析

俄罗斯劳务合作的相关规定

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且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试析吉林省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林业合作
《试析吉林省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林业合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