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暑假佳友网络辅导资料 高三语文 练习一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1: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浴火重生敬上*****

练习一

一.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①莫摧残。

【注】①容易:轻易的意思。

(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4分)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1)寂寞(数萼),孤傲、美丽(孤标画本难),风韵(香中别有韵),清雅(清极不知寒)。(评分标准:答到一点内涵,且联系的诗句内容正确给1分,答到4点即可给满分。用原文语句作答不给分,答梅花的自然属性,如耐寒、清香,不给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2分)

情感要点:对梅花高洁素雅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对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怅之情;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感伤之情。(表达技巧,2分。感情每点1分,答满3点给4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应得分。)

二.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2)全诗围绕“梅”来写作,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①老去之愁②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答对1点1分)

(2)①首联写诗人因为“梅”而触动写诗兴致,夸赞友人才情(1分)

②第二联写友人送客逢梅思恋故人③第三联感慨诗人没有折梅相赠,否则引起乡愁等愁绪,(1分)④最后抒发门前一树梅花催人老的忧伤。(1分)

三.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1)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3)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四.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 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末句。(4分)

答案:(1)主人公有志而无奈,多病的自身困难加剧他的归隐之念,百姓流亡的疾苦唤回他的济时之心,刻画了一位有志而无奈、甘窃位苟禄、进退两难的官员(诗人)形象。

(2)①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②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暗淡;③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无奈的的思想矛盾和苦闷;④感激友人的问候关念,亟盼他来访。

(3)末句以景结情(以景作结)。“西楼望月”,望月怀人,借月光来传递相互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几回”,说明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几回圆”,用月轮的缺而复圆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

五.秋夜听业上人①弹琴齐己

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

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

注:①上人:精于佛学的僧侣。

⑴.说明“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一联的含意。(2分)

(2).颈联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简要分析。(4分)

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该诗:“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太和之气”的理解。(4分)

答案:(1)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1分),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1分)。

(2)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2分),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1分)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

(3)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六.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1)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时作者被贬滁州做刺史,与山中一道士成为好友。(2)白石:即白石英。道家餐饮中的食物。

(1)请简要说明首联中“冷”字的作用。(2分)

(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3)这首看似平淡的诗蕴含着哪些情感?(4分)

答案:(1)暗示时令;奠定诗歌感情基调。(一点1分)

(2)本诗围绕“怀念老友”展开:先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忙碌的他,最后又因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一点1分)

(3)①对朋友的真挚思念。②无法见到朋友的孤独寂寞。③政治上不得志的落寞感伤。(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写出3点得4分。)

七.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

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八.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昊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何当:何日。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黄河南北一带。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若个:哪个。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3分)

(3)“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1)两首诗都表达了制敌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则用比兴间接抒情,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4分,答对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给2分。)

(2)《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开头两句将背景推向遥远的边地,那平静的画面后闪动着刀光剑影。由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状,含有思想战斗之意。“燕山”一说即当年窦宪追击匈奴、刻石纪功的燕然山;一说作者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之时,“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最久、最烈的地带。摄此物象是为套上金络脑的骏马驰骋疆场张目。所写战场景色虽悲凉萧杀,但对志在报国者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3)《南园》第一问是反问,也是自问。用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写出了诗人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焦虑万分的心境和投笔从戎收拾破碎山河的激昂之情、奋然之气。(李贺早已诗名远扬,但以才学入仕晋身之路被“避父讳”的礼教教条无情堵死,“何不”又多少出于无奈,用反问语气,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愤激不平之情)第二问继续用反问,从反面有力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同时亦使诗人怀才不遇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牢骚的意味更加浓郁。

九.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一)练习

佳友公司简介.

高三政治常识练习一

高三专项练习一

宪法学辅导资料一

高三语文期末练习

高三语文月考练习

高三语文模拟练习

高三语文练习(四)

高三语文检测练习

暑假佳友网络辅导资料 高三语文 练习一
《暑假佳友网络辅导资料 高三语文 练习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