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评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9: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民论坛:从“塌方式腐败”说起

叶小文

2014年10月27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近,山西的政治生态一度出了问题,数名省级干部先后被查出贪腐,惊现“塌方式腐败”。

有人说问题出在当官的与煤老板“官商勾结”。可昔日的晋商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上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山西票号,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

先别怨商人,还得从官员自身剖析原因,敲响警钟,吸取教训。

毛泽东曾经说过,“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党在全新的条件下,领导全国人民以空前的规模从事经济建设,深化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如果“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腐败变质者早已不是上世纪50年代那种规模和程度了。正如邓小平所言,“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

山西的警钟敲响,山西的教训深刻。

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用法治来制衡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可能绝对腐败。如果只拥有权力而不承担责任,只行使权力而不接受监督,每一个执法者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法律破坏者,而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破坏行为的受害者。当权力调控市场,当权力与资本相遇,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导致普遍性、塌方式腐败。资本不断扩张的冲动和权力不断膨胀的欲望结合,会使道德的界限丧失,使法律的界限模糊,甚至成为马克思主义所严厉批判的垄断资本主义,彻底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 必须完善法治经济。我们搞市场经济,不是要搞“市场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何况,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也是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规范和引导。

必须建设法治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关在法治的笼子里,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范市场利益的诱惑。要防止权力过多干预市场、边界不清——改革限权,确保权力界限清晰分明;防止权力取得无据、行使无序——依法确权,确保权力授予依法合规;防止权力过度集中——科学配权,确保权力架构相互制衡;防止“暗箱操作”——阳光示权,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防止权力滥用——全程控权,确保权力监督及时有效。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态度不松,凡腐必反,除恶务尽。

对于“塌方式腐败”,别有用心的人难免要做文章。例如,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怪论,说什么“不反腐败要亡党,真反腐败也要亡党”。此论不值一驳。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更坚强,更有力量。

倒地执法”占据不了“道义制高点”

商骅池

2014年10月21日08: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一城管执法时与商贩“冲突”,在拉扯间,商贩的冰糖葫芦撒了一地,而后城管也“顺势倒地不起”。事后,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铁西分局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到,“我们不能暴力执法,执法很有难度”、“有时候是自卫,并不是想讹他”。(据10月17日京华时报)

就在上个月,城管与小贩互跪的事件就曾引起过热议,《人民日报》刊登的《“互跪”现身是非隐退》一文指出,“城管、小贩互跪,折射出这样的古怪格局:是与非,不再重要;谁更惨,谁占据道义制高点”。那一次是互跪,起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一次城管干脆自己“倒地不起”了,笔者觉得倒不是因为城管矫情,他只是不想失守“道义制高点”。

城管、商贩再加上一地糖葫芦,在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满大街都是“记者”,不消一会,一个“城管暴力执法,砸毁冰糖葫芦摊,无助商贩欲哭无泪”的故事就会“图文并茂”地见诸网络。这一躺比起面对舆论压力、费尽口舌解释来要容易得多了,也极大程度地保住了“饭碗”。我相信他“倒地”不是想讹商贩什么,而是不想失守“道义制高点”,给编撰谣言创造“机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他们自己将其称为“自卫”,多少道出了一些酸楚。

但是,当人们纷纷以“装可怜”、“示弱”的方式来争夺“道义制高点”,用“尊严”博取“同情”,通过“比惨”来保住“饭碗”,当“跪下”和“躺下”成为城管的“自卫”行为,甚至演化为执法方式,那么就背离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跪”和“倒地”等“自卫式执法”必须叫停,依法执法是城管的职责,无需扮弱自卫。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商贩知法守法、文明摆摊的意识;要多规划一些惠民市场、临时摊区,引导商贩去“合法”地段;要探索“录像执法”、“联合执法”等更加文明有效的执法形式;对于扭曲事实、恶意造谣、诋毁执法者形象的事件,要严厉查处,及时澄清真相,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当今的法治社会,只有用事实真相说话,用法律规范我们的言行,才能营造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让正能量占据“道义制高点”。

思想建党要念好“五字诀”

倪洋军

2014年10月21日16: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始终放在首要、突出位置,并着力念好早、实、准、紧、常“五字诀”。

干部出问题,通常都是由思想滑坡、道德沦丧所致。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早做安排、早作提醒。思想政治教育贵在早,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级各地党组织在抓党建工作、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时候,一定要将思想建党提前安排、及早谋划,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等问题,要首先在思想上帮助其深挖根源,并早提醒、早预防、早治疗,为其补足精神之“钙”、讲清问题之“害”,促其时刻保持思想上的高度清醒、政治上的高度警醒,不能到了问题严重、东窗事发的时候再去追悔。

实在,才能实效;务实,才能立党;实干,才能兴邦。思想教育、道德熏陶不是空空导弹,绝不能空对空,必须实打实,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洞化、务虚化,既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细致、具体深入、务实扎实,绝不能象征性地开开会、发发文、搞搞走马观花的调研视察,必须将每一项具体而不抽象、实在而不虚空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安排好,不能眼高手低、简单粗糙、大而化之,确保思想教育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思想建党,不能偏了方向、错了部位,要提高针对性,把握准确度。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搞填鸭式、满堂灌,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使思想教育与地方实际与个人实际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利用好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 “严”是爱,“宽”是害;没有压力不出油,松松垮垮不上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严”、强调“紧”,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松。要有紧迫意识,要充分认识思想建党的极端重要性和“四风”问题的极端危害性,增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要拧紧“总开关”,要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防止思想出轨、行为越界,以及跑冒滴漏等。要把握尺度,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和提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能太死板、太刻板,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式,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政治生活新常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建党也永远没有休止符。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就要将思想建党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思想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在这方面,没有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办法,只有时刻绷紧这根弦,经常照镜子,随时正衣冠,常除尘、常醒脑、常治病,才能不断巩固思想基础。要经常性的教育提醒,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常拎耳朵、常扯袖子、常敲警钟。要有常态化的教育制度,政治教育、思想改造必须坚持时时刻刻、日常经常,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长效化的教育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灵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教育效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我们这样一个在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如何将自身建设好、治理好,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刚刚结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破解这一课题开了个好头,取得了初步成果,各级各地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需不断努力,用好活动积累的有效经验,从思想建党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让我们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网络法治建设亟需“细化”和“量化”

郭欣

2014年10月26日10: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央网信办24日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鲁炜主任在会上提出,要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人民网) 2014年,我国的网民数量达6.23亿,网络空间远远超出我们可以想象的现实空间。以往我们在网络空间里通常依靠道德和自律维护网络秩序,但这远远不够。在推荐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网络不应该是个“世外之地”。面对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立法工作也应该随即而进,以免“一日千里”的危机。

网络立法,其根本目的是维权,人权、物权等等,维护各种各样的权。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一特点,维权的力度显得有些薄弱黯淡。网民的各种利益在网络世界中无法得到根本保障,没有安全感,实名制施行不力,导致许多网络立法的推进受到阻碍,收效也甚微。当前,我国的网民法制意识欠缺,侵权和维权的意识都很淡薄,尤其在匿名和虚拟的空间里,任何细小的瑕疵点都会被无限扩展或者传播,影响巨大,从而损害部分公民的权益。而公民想要维权,却受到环境和技术的制约,成本高,难度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需要更多的技术来支持,同时,技术的使用必须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严肃立法、严正执法、严格守法是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根本。网络法规中,一定要将网民或是公民的各项权益细化分解,逐个找准应对的条例,以维权护民的精髓攻击违规侵权的要害。同时,用量化的指标来规范网络空间的行为,传播法律法规的精神,发挥法治对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促进全民守法护法、依法事网。

别掉进“消费主义”陷阱

欧阳晨雨

2014年10月27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活在这个科技涌动的时代,一切事物仿佛都以一种风驰电掣的速度后退,电子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尤其如此。对电子产品“喜新厌旧”,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近期一项调查显示,53.4%的受访者表示会追求最新的科技产品,42.6%的受访者不到一年就会换一次科技产品。一些消费者对于最新科技产品的追求,已到了盲动的地步。

可是,就许多科技产品的使用功能而言,绝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许多科技产品的功能尚未被挖掘和使用,换代产品的广告宣传已经铺天盖地而来。在众人看来,年轻人盲目追求科技产品,竞相攀比成风,毫无疑问是掉进了“消费主义”的温柔陷阱。

人们出于本能,对更好科技产品的喜爱和追求,实属无可厚非。更何况,人们对于科技产品的使用消费,刺激着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创造更多更新的科技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中,这种对科技产品盲目追捧之举,已然脱离了科技实用服务的本意,逐步演变成了对感官的刺激、对虚荣的满足、对原创的麻木,而一股反作用力也自然加诸企业之上,使之不追求实质上的科技进步,而是通过投机取巧制造营销卖点,以迎合特定消费者的“畸形需求”。

对于科技产品的拥有和享受,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波动,人们纵然享受别样的旖旎风光,但终究只是一种挥霍金钱的时髦消费行为。沉浸在最新款式的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深度陶醉中,炫耀着自己的品位与身份,并不必然带来科学探索的憧憬以及科学职业的向往,也不必然带来科技的大生产和大迸发,人们更容易在科技产品的麻醉中,渐渐迷失自我。

在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伴随着齿轮的持续滚动,人们异化成了机器流水线上的零件,难以自拔。如今身处的这个摩登时代,齿轮声响虽已远去,但科技产品的迷炫却愈加强烈,沦为科技消费品俘虏的危机仍然存在。诚然,身系兽皮、重回刀耕火种社会,与科技彻底绝缘,既不可取也不可能,但从个人到家庭,从企业到社会,却有必要认真反思,除了消费科技产品,还应坚持什么、找寻什么、创造什么„„

提拔干部要严把“体检关”

选人用人,历来是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病从口入,腐从贪起”,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何把好“纪律检查”这一道“体检大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是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选拔任用工作难点重点所在。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笔者认为要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就必须让纪律检查走在干部选拔任用前,严把关,细检查,防止一些携带病原体的人员将病毒通过提拔“口”进一步扩散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去。

首先,纪委、监察部门的同志要参与到干部考察全过程中。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同步、客观进行,将考察工作做深、做细。

其次,纪检、组织部门要做好平时“课程”。就是加强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把功夫下在平时,既要掌握干部8小时之内的表现,也要了解干部8小时之外的情况,如此以来,可以有效避免对所考察干部缺乏基本理解,而临时意见不真实的情况。

再次,要创造让敢讲真好的环境。考核不是走过场,要的不是一味的好好好,建议和批评往往对被考察对象的进步以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有意义。因此,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考察办法,全面准确的掌握被考察对象的真实表现。 最后,要加大对于惩治力度。实行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一票否决制”,对任何有问题、有瑕疵的干部坚决弃之不用。

多下基层 别让“鱼水”变“油水”赵弼《蓬莱先生传》中有句话是这么讲的:“鱼水之情,极其娱乐”。人们习惯用“鱼水”关系来形容干群关系,来表示领导干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群众也离不开党的关怀。可事实是有的干部却官气十足,凌驾在群众之上,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一样,沉不下去。

造成这种“油水分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把下基层的目的庸俗化。简单地把下基层理解为硬性工作,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走亲戚般地转转,不成系统地问问,蜻蜓点水地了解了解,最后装模作样的记录一下相关情况,就完事大吉,打道回府了。这样走马观花的下基层,虽然走到了群众周围,但却不能深入群众中,不能倾听群众愿望、呼声,体验群众艰辛,心与群众想不到一块儿,话与群众说不到一起,事情也办不到群众的心里。群众也自然不会理会,来就来、走就走,你是你、我是我。长此以往,干群关系就会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鱼水关系”变为貌合神离的“油水关系”。

笔者认为,防着干群关系紧张,领导干部放下架子很重要,下基层调研是去发现问题,是想从群众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建议,帮助自己更好的工作,因此要带着“有求于人”的谦虚和诚意去;其次,要摆脱掉形式主义的束缚,时间有限,如果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喝酒吃饭、和乡镇干部、村干部“交流感情”上,那么调研的意义就所剩无几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下基层”习惯化,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没事就下去转转,一次两次的调研不会带来大的收获,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要多次调研,才可能“挖”到根源,所以千万不要等到遇到问题了,再临时抱佛脚,去群众中取经。

再学李林森,争做组工之林里那颗参天树

左丰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深入党员干部队伍之际,进一步抓好基层党员的学习教育成为了增强教育实践活动意义的主旋律。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制作的电视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100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便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掀起一股“亲民、爱民、为民”的温暖春风。

在这部系列片中,每一部都介绍了一位牢记宗旨、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其中有一直默默服务群众的农村干部,也有不辞辛苦奔走各个小区的街道社区干部,还有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干部。而其中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在短短42年的人生道路中,忠于我党、情系群众、以身作则的钢铁人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阐述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意义。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也是李林森对自己工作要求的严格标准。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作一个有机整体的话,群众百姓则是血液、是肉、是骨骼,李林森深深的爱护着每一位群众,带领他们,指导他们,让整个社会变得充满着活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跑遍了全市53个乡镇和395个村(社区),摸清了基层和干部情况,提出了“组织工作必须主动服务中心、服从全局”,“基层党建必须创新出彩出色”的工作思路。经过深入调研,大胆实施了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任的“四评村官”模式,并得到上级认可在全省、全国推广,每一项活动都有着他忙碌的身影,这不仅仅走个过场,而是一种真正的党性觉悟,这种觉悟应该在每一位党员干部中生根发芽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林森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面对灾情,他首当其冲,冲在群众最前面;面对生活困难的群众,他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那部分工资;而面对他自己的身体,他却缺少悉心的照顾,劳累的工作,紧绷的脑弦,让他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而到生命燃尽的最后,在他心里还是工作。“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做好,惭愧呀——不争气的李林森。”这句自责的报告,不再是空洞了,充满了一名党员干部对工作的热爱,这样的标杆永远的立在了每一位党员党员干部的心里。

李林森做一名组工干部,他一直坚守着清正廉洁的底线,永葆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歪门邪道少来!干出实绩,群众信任,组织会考虑”。是李林森选人用人的标准。“要上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要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要下的干部,要让干部心服”是李林森告诫自己、警示他人的标语。李林森那样做到公正办事、一心为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应在每一位组工干部心中回荡。

转作风,从“细”处着眼更要向“实”处发力

今年以来,为深入开展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文件规定,内容具体实际,更加注重提前防范对党员干部身上容易出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治病于未发之前,有效防止干部小过铸成大错。

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我党一项长期、系统的基础性工作,作风建设的好坏,事关改革发展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科学方法抓好作风建设,既要从“细”处着眼,先易后难,给干部易发、多发的作风小问题打上预防针、筑起防火墙,又要向“实”处发力,完善制度机制,对顶风违纪、以身试法的党员干部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

从“细”处着眼,就要扭住干部作风小问题不放松,找准切入口。一部分干部玩性大,情趣庸俗,沉溺于灯红酒绿,群众身边难见其身影,娱乐场所却是常来客,经常出入“酒局”、“牌局”的党员干部更容易陷入生活腐化堕落的泥潭不能自拔,既耽误了工作履职,又损害了自身形象,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切实改进作风,作风小问题也要认真抓起来,结合实际、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深挖细究,对有损干部干事形象的“小举动”和损害干群关系的“小作为”要坚决遏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整改。

向“实”处发力,就要实现督查引导常态化,取得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仅需要经常抓、长期抓,还要靠体制、机制来保证。”从制度机制建设上入手,稳扎稳打,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和改进办法。积极发挥常态监督检查的效力,把对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细抓实抓到好处,作风问题发现一个整改一个,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改作风、正形象,确保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作风建设无小事。我们既要严惩干部腐败大问题,又要从细处全方位的规范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让党员干部在作风上不懈怠、不疏忽,提振干部干事的精气神,将转变作风的承诺一一落到实处,不断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以作风正派、情趣健康、品行良好为民干事、取信与民。(王亮)

多下基层 别让“鱼水”变“油水”赵弼《蓬莱先生传》中有句话是这么讲的:“鱼水之情,极其娱乐”。人们习惯用“鱼水”关系来形容干群关系,来表示领导干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群众也离不开党的关怀。可事实是有的干部却官气十足,凌驾在群众之上,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一样,沉不下去。 造成这种“油水分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把下基层的目的庸俗化。简单地把下基层理解为硬性工作,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走亲戚般地转转,不成系统地问问,蜻蜓点水地了解了解,最后装模作样的记录一下相关情况,就完事大吉,打道回府了。这样走马观花的下基层,虽然走到了群众周围,但却不能深入群众中,不能倾听群众愿望、呼声,体验群众艰辛,心与群众想不到一块儿,话与群众说不到一起,事情也办不到群众的心里。群众也自然不会理会,来就来、走就走,你是你、我是我。长此以往,干群关系就会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鱼水关系”变为貌合神离的“油水关系”。

笔者认为,防着干群关系紧张,领导干部放下架子很重要,下基层调研是去发现问题,是想从群众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建议,帮助自己更好的工作,因此要带着“有求于人”的谦虚和诚意去;其次,要摆脱掉形式主义的束缚,时间有限,如果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喝酒吃饭、和乡镇干部、村干部“交流感情”上,那么调研的意义就所剩无几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下基层”习惯化,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没事就下去转转,一次两次的调研不会带来大的收获,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要多次调研,才可能“挖”到根源,所以千万不要等到遇到问题了,再临时抱佛脚,去群众中取经。 自我膨胀的协调机构还得“法治”来消肿

江宇

2014年10月23日14: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命名五花八门——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委员会、指挥部、办公室;时间自主掌控——常设型、阶段型、临时型;涵盖行业广泛——足疗保健、铲除豚草、西瓜办、馒头办、生猪办······地方层面到底有多少个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协调机构”过多、过滥,令人瞠目的数据背后,是对“机构法定”原则的淡漠。(新华网 2014年10月22日)

“协调机构”,是指为完成某项特殊性或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跨部门合作、协作机构。不可否认,在应对诸如抢险救灾、重大疾病防治、城市棚户区改造等突发事件或关键时刻,设置临时、高效的协调机构必不可少,在高级别官员的“挂帅”之下,临时“指挥部”联合“攻关”,既能防止部门间的相互推诿,又能促进部门间的相互协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点上看,协调机构设置的最初目的便是合作、提效。

然而,现实情况是,协调机构大多打着“协同作战”的牌子,挂着“一把手”的旗子,喊着“减少层级、提高效率”的号子,却往往事倍功半。一来,多数协调机构满足于开会发文,不务正业,久而久之沦为“纸上机构”。二来,协调机构往往成立容易撤并难,机构叠床架屋,部分地方主要领导“傻傻分不清”自个儿到底身兼几职,以致工作千头万绪,效率低下。

更为公众诟病的是,有些协调机构成立动机纯属因人设岗、因人造事,在缺乏身居高位的领导挂帅或人人皆有一官半职的环境下,遇事推诿扯皮、无人办事、久拖不管在所难免。更有甚者,把协调机构当成“创收致富”的载体,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比比皆是,最终沦为行业的“钱袋子”、官员的“提款机”。

说到底,协调机构过多、过滥的“臃肿病”,多来自部分地方遇事就成立临时协调机构的习惯,根源在于协调机构成立的随意性,缺乏“机构法定”的硬约束。且全国各地目前对协调机构的精简撤并,浮于表面,常陷入“清理-膨胀-再清理-再膨胀”的怪圈,导致协调机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臃肿病”难以彻底治愈。

因此,祛除协调机构“臃肿病”,必须开出“法治药方”。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机构法定”的原则,将协调机构的建立纳入法治轨道,形成制度化约束,明确规定协调机构建立的总体数量、成立条件、人员配备、撤并要求等内容,真正做到“权随事设、责随事定、人随事走”,杜绝协调机构盲从、跟风、牟利等弊病。另一方面,对协调机构也要走出“运动式”治理的误区,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通过严格的监管、严肃的问责,倒逼各类协调机构将职能转变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上。

让法治为中国“梦想家”开路

徐凯枫

2014年10月24日18: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本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关专家指出,全会法制体系重新恢复了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确保了公众和专家在重大行政决策中起到角色作用,更加强调公正司法的重要性。

我国这样有茫茫亿计人口的大国,推进法治建设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依托法治实现中国梦的前路是光明而曲折的。我们要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为民务实等多方面入手,领导干部要自我蜕变,要从“理论家”进化成为“实干家”,在法治的轨道上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梦想家”。

党的领导是追梦之路的首要原则。党的组织性、纪律性是法治建设的标杆,权小于法的“算式”是法治建设的基石,切莫让政治标准不坚定成为梦想实现过程中的“拦路虎”。我们还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梦想家”的旅途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依法治国是追梦之路的重要保障。诸子百家时代法家就一直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也是治理之端,把权放进法的笼中,这是治理国家,尤其是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极为关键之处。本次全会推行“终身责任制”,让领导干部要依法决策,决不能逾法办事,让每一个“梦想家”参与到重大行政决策中去,以期形成正大光明的司法体系。最终,让法治成为全中国人民共同的信仰。

人民群众是追梦之路的动力源泉。有了前进方向与全面保障后,法治就能更好的维护“梦想家”的权益。“梦想家”依托于法治社会,全民尊法、懂法、守法,让法治真正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让法治更好地为中国“梦想家”开路。

网评

网评

9月网评

网评回复

网评回复

网评文

7月份网评)

6月网评

网评写作

年轻干部网评

网评
《网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网评的 网评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