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试题完全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8: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4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新闻史』

一、名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红中社竖三民遐尔贯珍

二、简答邹韬奋的办报经历和报刊名称

三、论述从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初,共产党主办的日报有哪些?创刊时间?地点?编辑? 『新闻理论』

一、名解通讯社符号三大媒介新闻事业

二、简答

1、新闻控制、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2、新闻自由

3、新闻价值有哪些

4、新闻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报纸的商品性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一、名解精确新闻新新闻主义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理论(内容、提出者)

2、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

3、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代表人物、作品

4、报刊的四种理论

三、论述理智性与感情型(评论写作的两种类型比较)

『评论写作』根据所给材料写评论。“两位优秀女生因发表了不同于招聘单位观点的意见,而被淘汰”由此写评论一篇。

2005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新闻史

一、名解循环日报 邵飘萍 新闻联播

二、简答

1、“竖三民”指那三分报纸?创办人和主编是谁?时间?(10分)

2、真理大讨论的过程、结果、意义?(10分)

三、论述1956年新闻改革的过程和意义(15分)

西方新闻理论

一、名解新新闻主义 精确新闻学 二级传播理论

二、简答

1、社会责任论为什么难以付诸实践?

2、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怎样避免主观倾向?(在客观报道中,记者怎样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

三、论述 新闻评论对读者的作用

新闻理论

一、名解媒介5w新闻敏感

二、简答

1、简述新闻价值的提出与大众化报纸产业的关系(有何启示?)

2、简答新闻媒介引导舆论分为那几类?(新闻媒介在舆论导向上起哪些方面的作用?)

三、论述怎样理解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举例(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2006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新闻史

一、名词梁效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红中社

二、简答

1、《西行漫记》作者?内容?

2、解放日报再整风运动中确定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三、论述五四时期报刊改革的成果

西方新闻理论

一、名词精确新闻学 创新扩散理论 新闻性特写

二、简答

1、西方新闻界关于新闻评论的见解有那些?举例

2、社会责任论的观点

三、论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产生发展过程

新闻理论

一、名词

1、南方周末

2、新闻价值

3、大众传媒

二、简答

1、新闻报道中造成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是什么?

2、报纸的版面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论述新闻把关与新闻事实是否矛盾?关系如何?

2007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新闻理论

一、名解

1、特视特写

2、大众媒介

二、简答

1、舆论的定义和作用

2、新闻控制的手段以及作用

三、论述关于“新闻事业的首要职能是传播新闻”的理解

新闻史

一、名解

1、时务文体

2、《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3、苏报案

二、简答

1、黄远生通讯的特色是什么?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过程和意义

三、论述《新华日报》在重庆时期如何与国民党报纸作斗争,以及其意义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一、名解

1、新新闻主义

2、精确新闻学

3、特视特写

二、简答如何加强解释性新闻的可读性和可信性?

三 论述20世纪40年代,在新闻闻自由旗帜下,新闻界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社会责任论的主张

评论关于洋餐厅本土化

2008年山东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试题

上午 新闻理论

新闻学:

一、名解新闻自由、新闻手段、舆论

二、问答

1、你同意哪种新闻的定义?为什么?

2、为什么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

三.论述题(15分)

请结合自己的新闻传、受经验,运用所学新闻原理,,谈谈对下面这段话的认识。

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他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页)

新闻史:

一、名解王韬、苏报案、合理想像

二、简答

1、兴中会的革命报刊的评价

2、《新华日报》与国民党的斗争

三、论述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和评价

西方新闻概论:

一、名解二级传播理论、CBS、WEB2.0

二、简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新闻报道兴起的原因

2、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前提

三、论述举例说明西方的评论对读者的五大作用

2009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上午:新闻理论考试

新闻理论部分

一、名解大众传播 自我修正 报业集团

二、简答

1、怎样评价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

2、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三、论述受众是上帝,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媒介——请给出你的看法。

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一、名解申报 徐宝璜 中央电视台

二、简答

1、梁启超提出的报刊的四项标准

2、抗美援朝时期有哪些重要通讯作品和报告文学

三、论述结合邹韬奋的办报经历论述他的办报思想

西方新闻事业部分

一、名解托马斯杰斐逊 议题设置 倒金字塔

二、简答

1、便士报的致命缺陷

2、公共新闻学的产生背景

三、论述举例论述评论的独立性原则

2010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上午:新闻理论部分

新闻学部分

一、名解

1、真实性原则,

2、新闻媒介,

3、新闻控制

二、简答

1、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2、新闻批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论述请联系实际阐述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有效遏制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

中国新闻史部分

一、名解

1、《亚细亚日报》,

2、《政治周刊》,

3、李永得和徐璐

二、简答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有何异同?

2、在20世纪60年代的杂文大发展中,我国报刊有哪些有影响的杂文专栏?

三、论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提出和解决的新闻理论问题。

西方新闻事业史部分

一、名解

1、模式示范论,

2、NHK,

3、约翰·弥尔顿

二、简答

1、简述解释性报道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2、西方新闻评论确定选题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三、论述评价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分析这一理论对西方新闻事业的影响。

下午新闻实务

广告学部分

1、什么是“心智图法”?

2、举例说明什么是广告创意中的对比策略?

3、全球品牌四大建立模式是什么?

4、USP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二 应用发挥题

1、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整合营销传播”八种定义的认识。

2、谈谈你对蒙牛事件营销的认识。

编辑写作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新闻随笔,

2、“S形”美感原理,

3、瘦报,庾报

4、按语

二 简答题

1、假如你是党报编辑,谈谈在处理娱乐新闻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新闻图表有哪些基本功能?

1、分析并评价下面消息中各报道角度的不同。

2、根据网站和报纸的不同特点分别为该消息制作导读、标题。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报道9月11日,陈水扁家族世纪大案在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宣判,陈水扁一审被判无期徒刑,罚金2亿新台币,剥夺终身公权。此外,扁妻吴淑珍也被判无期徒刑,遭重罚3亿新台币。陈水扁成为台湾首位遭判刑的卸任领导人的形象被外媒纷纷记录下来。

‚台湾前\"总统\"被判无期徒刑!‛——11日,美联社、法新社、CNN等国外主流媒体都大幅报道了陈水扁被判刑的消息,所有外媒都清楚地写明了陈水扁的‚贪腐‛罪名。

美联社文章称,台湾地方法院依渎职、贪腐等罪名判处陈水扁无期徒刑,‚陈水扁这个曾经因承诺结束腐败、深化\"台独\"立场而上台的台湾前领导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名誉扫地。‛报道认为,这一宣判是台湾‚混乱的政治史上的分水岭‛,也是岛内民主进程的试金石。报道还援引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教授廖达琪的话说,这一判决反应了台湾的主流民意,在过去的18个月内,‚岛内对这位前领导人任期内台海关系、台美关系的恶化,以及其贪腐行为越发不满。‛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外媒提到了当天在台北地院门前所爆发的‚挺扁派‛与‚倒扁派‛的激烈冲突。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台湾因前领导人的宣判而爆发分歧》为题称,台北地院对陈水扁的无期徒刑判罚在岛内上下产生分歧,这一‚重判‛将加剧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长久以来的交恶状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天将陈水扁被判无期徒刑的消息与‚9.11八周年纪念‛并列为‚全球要闻‛,CNN网站还配发了陈水扁在狱中的照片。面对外媒的纷纷大肆报道,不少岛内民众也对陈水扁戏谑一番。有网民说:‚阿扁被判无期徒刑,成功宣传台湾观光。‛‚扁珍被判无期徒刑,立刻成为国际媒体焦点。‛

岛内媒体方面,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说,陈水扁背叛台湾人民,不可原谅。文章说,一位三级贫户的佃农之子,苦读成为台大法律系高材生,最后在民主浪潮下终能实现‚政权轮替‛,这曾是台湾在全球传颂最精彩的一则故事。然而‚随着案情的揭露,这个梦想丑陋地幻灭了‛。文章说,台湾全民目睹‚第一家庭‛如何孜孜不倦打造‚海角N亿‛的奇迹,‚看着一个成功故事腐臭成国际笑柄,台湾人民的心都在滴血‛。

与此同时,不少评论对台民进党在陈水扁宣判之日依旧袒护陈水扁的‚护腐‛态度颇为不满,民进党的形象因此再受重创。台湾《苹果日报》评论说,民进党真是无可救药,到现在还在为要不要挺扁举棋不定,‚民进党自己受制于陈水扁的魔咒而无法长大独立是多么可笑‛。

新闻评论写作部分

根据下列图表素材写一篇新闻评论。要求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1000字。

随着北京35中新址地块拆迁工作的启动,一座诞生了《阿Q正传》、承载过周氏兄弟恩怨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前不久,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将被拆除一事在坊间流传,引起热议,人们担心两位文化名人的故居会因北京城的‚建设性破坏‛而消失。幸好,北京市文物局后来下发通知表示,位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以及清华大学内梁思成另一处故居将得以保护。至此,围绕着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拆迁一事引发的坊间热议,算是告一段落。但是,鲁迅故居这座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院落,将何去何从?

2011年新闻和传播专业考试题目

上午:新闻理论部分

新闻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观点的自由市场2.口头传播3.新闻价值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事实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作用

2.新闻倾向性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

三、论述(15分)

结合实例论述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对我们新闻工作有什么启发?

中国新闻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中国日报

2.政治周刊

3.“解放日报事件”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有何异同

2.在20世纪60年代的杂文大发展中,我国报刊有哪些有影响的专栏

三、论述(15分)

结合实例论述我国建国初期,新闻界是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

西方新闻事业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报刊的四种理论》

2.《华盛顿邮报》

3.抽样调查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Web 2.0有哪些特征

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15分)

论述“信息模式”的特征和影响

下午新闻传播实务

广告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水平思考法

2.人性策略

3.本土策略

4.心智图法

二、简述(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案例,谈谈你对定位理论及定位理论提出者的认识

2.运用品牌形象原理,分析“左岸咖啡”的策划

编辑写作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跳轴2.专栏3.新闻背景4.倒头条

二、简述(每题5分,共10分)

1.CCTV新闻频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口号

2.怎样对通讯员进行管理

三、一则关于“针刺”事件后的消息(每题10分,共20分)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13日电(记者黄艳)趁着初秋惬意的凉爽,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轻松闲适的周末生活。街道上、公园里,渐旺的人气一扫前几天的冷清,温和的阳光照耀着乌鲁木齐,驱散‚针刺‛事件带来的阴影。

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里,一段透着沧桑的二胡伴秦腔,一曲欢快的纳格拉鼓点伴着百人麦西来甫(一种维吾尔族传统舞蹈),同台上演。

正跳着麦西来甫的张先生说:‚12日三个‘针刺’罪犯被判刑,我看到了政府的决心,高兴得很。‛这位张先生说话时,还不停地鼓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各方面正在恢复正常,我继续来公园找我的民族朋友唱歌跳舞。‛

乌鲁木齐市的红山公园,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公园布置一新,好多天没有出门的市民对公园新貌啧啧赞叹。家住幸福路的市民李先生夫妇带着快两岁的女儿叮当到红山公园游玩。‚因为‘针刺’事件,小孩在家都憋了十几天了,现在安全了很多,我们就带着小孩出来透透气。‛李先生说。乌鲁木齐市体育公园是乌鲁木齐市体育设施最齐全的公园。这个周末,公园里多了很多年轻人在这里打球、散步。 ‚我很喜欢打篮球,以前每个周末都会约朋友来。出了‘针刺’事件后,我就再没来过。‛家住乌鲁木齐市金银大道的市民王先生说,他对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针刺‛相关案件的结果很认同,‚我相信这个审判结果会给那些不法分子以震慑,还老百姓安宁。‛

正在举行菊花展览的乌鲁木齐市植物园里,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周末是9月份以来游客最多的一天。‚大家前段时间都挺郁闷的,9月是乌鲁木齐最好的季节,大家肯定会抓紧时间多出来走动走动。‛这位工作人员说。

1.分析写作特点,指出其优点及可以改进之处

2.题目自拟,配短评,不超过300字。

评论部分

(只要求写一篇评论 50分)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1000字

所给资料是 某考生高考录取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一则报道

2011年新闻传播复试

一、1992年我国对于新闻事业的性质进行了调整,试述新闻事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实例分析这种调整带来了哪些影响?(50分)

二、前一段时间我国发生了“抢购食盐风”,试用传播学相关原理分析这种情况形成的成因?阐述这一事件演变的机制?(50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试题

浙大新闻与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

新闻传播类考研书目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B卷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真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离散数学考研试题复试

历年山东大学法学院考研试题

山东大学中国美术史考研试题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史论(回忆版)年考研试题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试题完全版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试题完全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