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1: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2012至2050年航天计划表,预计2050火星登陆

中国航天局高调发射从而宣示中国这个航天大国的崛起 此次神九发射对接的成功,使中国将成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太空载人对接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的太空征途向前更进了一步。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两次自动交会对接后,于2011年11月20日转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6月18日中午11时许,神舟九号飞船将转入自主控制飞行,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神九对接后自主控制飞行 。

曾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学家吴岳良院士、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李惕碚院士等航天专家,分别为中小学生,讲述航天知识,并分享了航天技术的种种成果。

“人类探索太空的目标,是了解宇宙中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其他星球,找寻人类生存的痕迹,因为生命的源源不断,正是航天事业孜孜不倦的动力。”龙乐豪说 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2012年:

神舟十号,它将在载人情况下与天宫一号对接。

嫦娥二号启程前往距离地球七百万公里的小行星4179进行探测 。

2013年:

长征6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建立位于月球背面的太空天文站。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投入使用。 2014年左右:

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实施第二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长征5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长征7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2015年之前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5年之前发射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

二、三号发射后陆续发射神舟十一至十四号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交会对接。

2015年左右:

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中途探测小行星的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工程。

2017年左右:

发射嫦娥五号。 米尔网 www.daodoc.com

2018年左右:

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2020年左右:

发射行星科学实验室,开展行星就地探测。

北斗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

天宫空间站建设完毕。

首次发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30吨的重型火箭。 米尔网 www.daodoc.com

2020年之前发射量子通讯实验卫星、研究暗物质、暗能量的卫星以及科学实验的卫星等。

每年发射两到三颗科学卫星,进入空间科学大国行列。

初步实现人在太空长期生存保障。

2025年左右:

火星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

发射\"百千瓦级核反应堆试验星\",进行在轨演示验证,掌握超大功率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技术。

2030年左右:

实施我国首次载人登月。

2033年左右:

实施第一次火星采样返回。

2035年左右:

实现木星以远的行星、卫星及小天体探测。

2040年左右:

建立首个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大型月球基地观测。

2050年左右:

实施首次载人登陆火星。

深空探测器可到达太阳系边缘。

神舟九号完美升空惊艳世界

神舟九号升空任务将开创中国航天史上新一页,写下首名女太空人上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试验、首次有太空人重复执行任务等多项新纪录。神九发射前夕,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指出,神九身负三大使命,包括:通过太空人手控神九与天宫一号作对接,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和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试验。

这次任务由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4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远望测量船及北京飞控中心、西安测控中心等组成陆、海、天测控网。飞船返回舱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发射阶段设置了三个陆上应急着陆区和三个海上应急溅落区,均配备相应的应急搜救力量。

【香港】神九蓄势待发及首位女太空人亮相,不但举国振奋,也备受西方关注。世界各大媒体昨纷纷报道。美联社以“中国最具野心的太空任务”为题报道,并引述多名太空专家的意见认为,中国目标是要成为美、俄之后世界太空第三强国。

神九定轨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三名太空人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为下一步构建永久太空站打基础。据透露,中国永久太空站预计重60吨,略小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的太空实验室,是目前由16个国家参加构建的国际太空站约六分之一大小。

探索太空,寻找生命的存在

美国航天局昨天发布最新消息: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作为人类向星际空间派出的首个使者,已到达太阳系边缘。 米尔网 www.daodoc.com

“宇宙的未知数太多了。”参加此次活动的北京市科普大使、青少年航天科普专家金声告诉记者, “2009年,发上太空的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已经把目光投向了银河系。”金声说,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视野,也将打开得更宽。

正盯着电视屏幕看神九发射的龙乐豪告诉记者,在2030年前,中国将对火星、金星、木星等星体进行共9次探测。

“2028年前,我们可能会载人登月,嫦娥奔月的梦想,也已经不远了。”龙乐豪说。

“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中,本能地想要了解生命的起源。比如小时候,大家都会看着天空问:我们是怎么来的,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这就涉及到了生命的起源、物质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吴岳良说,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直接探索天空的能力,但至今,人类只了解了宇宙中4%组成人类的原子物质,“还有96%的暗物质、暗能量,我们还不清楚它们的属性和本质。”

“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还有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人们探索太空的最大意义,也是最关心的问题。”

吴岳良说,比如其他星球上有没有水、氢、氧等成分,恒星又是如何构成的,这都与生命的起源有关。

而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这种探索本身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回馈”人类。

一碗方便面的蔬菜包,源自航天员食品中的脱水菜;男生爱穿的篮球鞋中,有一种“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术,就来源于航天服;就连宝宝们用的尿不湿,也来自于载人航天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已经处处渗透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了。

宇宙探索,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几十年前,谁能想象我们现在能用手机联系?而如今,连太空上的宇航员,也能和地面的人通过遥感技术保持通话。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手里拿着的遥控器,可以在几十个频道间不停地选择电视节目,这就是同步通讯卫星的功劳。”龙乐豪说,航天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其实密不可分。 www.daodoc.com 军情

比如远程教育,学生不在课堂上,也能听课、完成作业,“手把手”的传统上课模式,开始改变。而现在运用广泛的气象卫星,每天都能给我们传送云图,“在十几年前,我们只能提前一天预报天气,如今,两个星期后的天气,我们现在就能知道。”

太空上进行的种种科学实验,如航天育种,还培养了一批优良的水稻、小麦和蔬菜品种,“瓜更甜,颜色也更漂亮。”

提起航空育种,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天宫一号上,正“收藏”着一批特殊的种子。比如毛瓜木、薰衣草的种子。这些种子,是从全国2900多个青少年“载人航天搭载方案”中,征集来的。

“有个孩子提出,想把全国各个地域的植物种子,带入太空。我们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就把孩子们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操作,把种子装在了实验舱里。神九返回地面时,我们还会举行一个开仓仪式,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培育情况。”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项目主管李水奎说。

“对未知事物,我们永远保持着一种探索精神,这也促使人类的太空事业,从未间断。”吴岳良说,中国计划2020年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永久空间站的建立,将为我们深度探测宇宙,提供平台。

中国迈向一流航天大国

【香港】:高调发射宣示航天大国崛起 此次神九发射对接一旦成功,中国将成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载人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太空征途将更进一步。

分析指出,中国对神九升空姿态高调,旨在宣示航天大国的崛起。虽然美国是全球实力最强的航天大国,但碍于巨额经济开支,目前已放弃其载人航天工程。

美《航空周刊》今年初载文指出,去年中国进行19次太空发射,为其太空站进行关键技术测试。这次中方高调发射神九,旨在宣示其航天大国地位的崛起。

美国航天政策分析员马西娅·史密斯认为,神九发射对中国航天发展意味深远。分析员指:“尽管相比国际空间站甚至美国和俄罗斯的首个太空站,天宫一号都不算太大,但它却是中国在地球轨道长期探索的开始。”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中国项目部主任顾克冈博士分析,神九任务将是中国为最终打造太空站而勾勒的太空探索蓝图的“中间步骤”。他估计,中国还需10年时间才能建设完成该太空站。

【美国】中国的航天工程雄心勃勃,希望建造一个太空站,并且实施载人登月计划。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去年9月发射升空,两个月后,它顺利与神舟八号完成中国的首次太空对接。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泰勒·弗拉维尔说,这表明中国一心要成为具有独立太空能力的一流太空大国。

【香港】神九这次发射升空,令中国载人太空再向前迈进一步。但专家指出,与美国、俄罗斯相比,中国在航天重要领域至少落后10至15年;目前,美俄两国在载人太空技术为第一军团,欧洲航天局和日本、中国等为第二军团。

专家指,中国太空技术与太空强国差距主要在三方面:一是火箭运载量小;二是太空基础设施差;三是航天科技体系落后。特别是火箭,目前中国主力火箭长征三号,运载量不到10吨,与强国达100吨以上的运载量相比,差别很大。

航天中国

航天梦 中国梦

中国梦航天梦

中国梦 航天梦)

205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超三分之一

征文:中国梦,航天梦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历史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中国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中国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