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读名著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9: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研读中外名著提升精神境界

———浅谈研读名著的几点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读书是我们的天职,学会读书,学会读名著,是作为一名学生的骄傲。几年来,我怀着对名著的极大兴趣,走近大师们笔下的世界里,和书中的人物交流,从他们那里摄取精神营养,取得可喜的成效。记得王国维大师曾经用三句话评价人生的三个境界,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亦有同感,这里我想借用这三句话来诠释自己读书的三个层次。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

用这句话来作为读书的第一个层次太恰当不过了,因为读书是要有点精神的。读书,不仅仅是从书中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情操,这些情操,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持家,也可以是爱国。读名著,个人认为不仅仅在于读的数量,而且更在于读的质量。我暂且把这句话诠释两种含义,一是读书的理由,二是读书的精神。诠释为读书理由的原因如下:假如我们把身材比作是自己的稚嫩思想,我觉得王国维大师的这句话恰到好处。因为衣带 “渐宽”的同时,就是我们剔除糟糠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在汲取书中精髓之后,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作为读书的精神,我就不用过多的言语解释了,没有耐心的读书,只能是过眼烟云,留不住真谛,你所在乎的只是书中的故事,用我们河南的一句俗话来讲就是“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由此可知,找到书中的真谛,即使“衣带渐宽”又何“悔”之有?记得我读《鲁宾逊漂流记》时,完全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白天读,晚上读,课之余,晚饭时,还在追忆其中的情节,完全把书当做饭食吃下了,怎不叫人“衣带渐宽”?但我觉得值!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读名著,源于对读书的热爱,对名著的追随,对历史的考究,对作者思想的挖掘。我对读名著的态度,决定了我的读书质量。试想当年,马克思在图书馆留下的脚印,虽然那尚且还不能说是“消得人憔悴”,但是也足见其专注和投入。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本书读多了,自然就厚了。我们“憔悴”的同时,能不能让书丰腴起来?一本好的名著,在于精读,常读。我读《水浒传》,看了三遍,又先后看了老版和新版的电视剧,对宋江这一人物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这期间,几近到了研读名著,让我“憔悴”的地步!我读《三国演义》,读了三遍,电视剧看了两遍,仍然觉得自己对书中的一些东西没能领悟。由此可知,我们要敢于为名著牺牲,这个牺牲,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金钱,抑或是其他的东西。在消耗这些东西的同时,我们自然而然领悟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不只是书中的,也可能是周围的,社会的,也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目的。向书中索理的过程,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充实的。只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即使身“憔悴”,又有何怨?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回首”的过程,就是温习的过程。我们的

学生时常在考试前复习,目的在于巩固旧知,或者是从中探索新的东西。读名著也一样,当

我们再次重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猛然发现,原来书中讲的并非我们先前所领悟到的,就连

我们引用名著中经典语句的时候,也是“回首”的时候。我读《三国演义》,一直觉得华容

道上关云长放走曹操是“原则性”太差,日后反复回味,便觉得这样差的原则性恰恰在于关

云长性格中的一个“义”字,这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情节,至此疑虑释然。这就是“蓦然回

首”的妙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所追求的,便是能否在读完

名著之后,对书中的内容有一个更高的理解层次,能否让自己的品质和精神绽放。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句伴我成长的话指引我对名著的研读。但是学无

止境,我觉得,读名著还要再加上一句话----会读书。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在于它们在书

中诠释了一般书籍中所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深待后人挖掘。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读书

的人越来越少,读名著的更少。部分学生的浏览面,也总是言情小说,是武侠故事,是日韩

偶像。我觉得:倘若这样发展,五千年的文明,将会没落在未来的一代,这让我们的浩瀚古

国情何以堪?

我认为,读名著的习惯,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不信请看各年龄段的课本,都不约而

同的收录了名著的章节,我们可以慢慢地去领悟这些章节的内涵,开发我们读名著的兴趣和

方法。作为学生,我希望我们能传承名著的内涵,让我们的文明史发扬光大,因为我们的国

度是伟大的国度,我们的事业是光荣的事业,我们的名著是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倡导读名

著,学会读名著,是对我们不可或缺的要求。基于这一点,在今后的读书活动中,我定会更

加潜心攻读,更加投入的索理,不断地从中获取精神食粮,为自己的灿烂人生奠基。因此,

阅读名著,明天,我会更加努力,不仅从其广度,而且更向其深度挺进,让自己的精神境界

不断得到提升!

教师简评:

细读了郭聪颖同学的《研读中外名著提升精神境界》这篇小论文后,给我的第一印象

就是:真棒。一个初中生在学业繁忙之余,还能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名著,而且是用心的、

极为投入的研读,并且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实在难能可贵。梳理全文,它主要有以下几个

优点:

一、文章标题拟的好。

文章主标题共10个字,分成两个短句,构成了对偶形式,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做到

了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文章副标题,直击写作要点,干净利落。文中三个小标题采用古

人诗词中的丽句,手法别致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充分彰显了作者的不凡功底。

二、文章主旨把握的好。

看此文可推测出,作者行文之前,便对文章的中心及走向做到了胸有成竹,因此,作者

一路写来,紧扣中心,不枝不蔓,从首至末,目标专一,一气呵成,颇有气势,读罢使人感

到酣畅淋漓。一篇论文,一个目标,一个核心,让人读罢明白一种事理,使人得到一种收获。

文中看不到不少青年学生作文中那种“游离主题”的现象,这不能不叫人为之赞叹。

三、文章结构处理得好。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故显形文线索清晰。首段开启全文;尾段总结全文,且在文意上有所拓展,前呼后应,故显结构之严谨。中间分写,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完全按照作者阅读名著的步骤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内容纷杂,却有条不紊。从

这里可以窥见作者写作水平在同龄人中实居上游,这恰恰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作者阅

读了名著,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

四、文章语言表述的好。

阅读名著,是积累知识,提高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这篇论文可以看出,

作者因读名著,在语言表述上大有长进。首先,作者运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等名句作比,

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自己阅读名著的三个层次,可谓深入浅出,将自己的读书感悟传递给读

者。再如,“我们把身材比作稚嫩的思想”、“ 衣带ˋ渐宽ˊ的同时,就是我们剔除糟糠

的时候”等比喻极为生动。其次,作者注意并采用了引用手法。比如引用了“会看戏的看门

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名言俗语的引用,

以少胜多,将文意表述明了。其三,文章句型灵活多样,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恰当运用,

准确而到位的表达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五、文章内容阐述的好。

在阐述自己阅读名著的感受时,作者突出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讲述自己读书

的三个层次的时候,几乎采用了同一个模式,即先面上说,而后点上谈。这样给我们的感受

时,文章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例的讲述;既能用理论折服人,又能用实例感染人。比如,

作者在“点”的阐述时,先后举出读《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

这样,既不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又平添几多文章的可读性,当然也收到了“事实胜于雄辩”

的效果。

六、文章思想拓展的好。

文章收束部分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披露了当前人们阅读名著的缺失,并指出产生“读名著

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作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提出“读名著的习惯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并指出了培养这种习惯的途径。我想,作者没有深刻的体会和冷静深入的思考是做不到这一

点的。

尊敬的评委,我完全相信,您一定会用爱抚的天使之手,帮扶这位小读者在阅读名著这

条路上走的更远。谢谢您的厚爱!(辅导教师王晓娟点评)

研读中外名著提升精神境界

———浅谈研读名著的几点感受

作者:驻马店市遂平县沈寨乡第一初级中学

九(4)班郭聪颖

辅导教师:王晓娟

2011年10月

我读名著

我读名著

我读名著

我读名著

我读名著《西游记》

我要读的名著

我读名著小论文

读名著

读名著

读名著

我读名著
《我读名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