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贾姣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贾 姣 甜水学校 2014年4月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他文笔清新隽永,文章内涵深刻,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有骨气的中国人,他就是朱自清。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教师板书课题:匆匆)

师:文章的体裁是(散文),散文特点是:不写具体的事,只抒发感情。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回味一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用笔画一画,将你的感触写一写,然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多读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件“法宝”。根据本文语言优美,而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着浓郁的情感的特点,在初读中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板块1: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

生:对时光匆匆流逝感到惋惜、无奈、焦灼、自责、茫然、醒悟„„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时光的匆匆呢?(一去不复返;逃去如飞;再青、再来、再开这个排比句与一去不复返作对比„„)

师: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在追问啊!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作者是怎么问的?

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当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他有一点茫茫然的感觉。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为时间走得这么快,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挽住时间的脚步呢?

(最后四个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追问,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生:我特别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我觉得这个自然段十分富有诗意,很押韵,而且没有直接的、很白话的把时间去得匆匆直接表现出来,而是与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些美好的事物作比较表现出来。

师:她感受到了诗的韵味,感受到了诗的意境,觉得读这一段文字有一种像读诗一样的感觉!现在我们把这一段文字变一下形式,你就会更感觉这像一首诗了。(出示课件。)再读一读,感受这诗一样的语言美。(学生深情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和发展语言,体会情感。因此我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

养了语感。】

板块2: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

四、五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惋惜,他无奈,还感觉到他对时光流逝的那一丝焦灼,还有一丝痛苦。所以他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比较突出?

生: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每一次追问都有做出回答吗?(第一次和第二次做出了回答。)

师:我来问,你来答!“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作者回答了几次?(两次!)

生:两个“赤裸裸”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师:六次追问,有的已经做了回答,有的依然没有答案!现在就让我们来试着回答一下吧!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生: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了,他的作品仍然被我们传颂,这就是他的灵魂!只要他的作品还在,他就还活在我们的心里!

生:黄继光也没有虚度!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

生:杨利伟驾驶着火箭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让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师:这些人都作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人,他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

师:你们不仅看到了那些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人,你们还看到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比如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对自己、对别人、对家庭、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工作!他们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他们的

人生也没有虚度,他们也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师:朱自清先生的文学成就那么高,应该没有遗憾,为什么我们从这篇文章中感觉到了他的自责、焦灼、痛悔的感情呢?

生: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是在告诉那些没有珍惜时间的人尽快醒悟过来,要好好珍惜时间,把握好非常珍贵的时间。

生:别人看到朱自清没有虚度此生,但朱自清自己觉得应该加紧努力!

板块3:从对时光的追问到生命的追问,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触呢?略读第

二、三自然段。

师: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由始至终。如果说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对世间万物的外部追问,那么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则是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由对世间万物的追问到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感触呢?我们再来看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八千多日子”好像很久了,但如果把它放进时光的大海里,它仅仅就是——(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想象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

生:渺小、微不足道、沧海一粟。

师:很好!再想象它滴在时光的大海里,再用一个词形容。

生: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a.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

师:想象着这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恰如沧海一粟的针尖上的一滴水,它滴在时光的大海里,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我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请学生读。)

师: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洗手的时候——(师生合读这一段。)时间就是这样匆匆溜走,他不禁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你的时光又是怎样溜走的呢?(运用句式。)

(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跨过。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指导学生感受“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全文,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有惋惜、无奈、茫然和自责吗?

生:还有醒悟。朱自清先生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要把握好时间。 师:面对时光的流逝,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要挤总是有的。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五、深层思考。

师:最后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还记得课文第一段吗?能背下来吗?

师:问题就在这里。思考: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不是!)

生:一切都是新的,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

生:就像我今年和去年都坐在六年二班的教室了,但现在却是14岁的我,不是13岁的我了。

师:的确,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

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就像哲学家赫拉克力特说过的“人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别忘了用你细腻的心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小的却又非常美好的东西,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一去不复返!

六、小练笔

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多感触,请把它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匆匆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1:匆匆(第1课时)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贾姣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贾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