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记桂林兴安的一个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记我家乡的一个历史事件 ——桂林米粉的创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1003班

10211086

周璐萍

记我家乡的一个历史事件 ——桂林米粉的创始

天下人都知道,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因此,每年桂林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旅游业十分发达。其实,来了桂林,你要做的不仅仅只是游山玩水,你还需要开怀的吃上一顿,此时,桂林米粉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桂林市兴安县是桂林米粉的发源地,我就是兴安县人。每年我们都会举行“桂林米粉节”。那时候,整个兴安都沸腾了。在银杏广场,一场又一场的大型文艺演出吸引了全市市民的眼球,演出当中的必唱歌曲就是《我的家乡水灵秀》和《桂林米粉甲天下》。我们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娱乐活动,如吃米粉大赛、“天下第一碗”评比、美食一条街等等。米粉节历时五天,吸引了很多很多的美食爱好者。不过话说回来,您可千万别以为桂林米粉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节日项目而存在的,其实几乎全市的市民,不管男女老幼,每天的早餐就是桂林米粉!不紧不慢地,起床了,打下二两米粉,吃个痛快再开始一天的忙碌,这就是桂林人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关于桂林米粉的盛况,我们都很好奇:桂林米粉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它的起源吧。

在我的家乡,桂林米粉的传说讲了好多年,不过都有各种版本,到底谁也不清,也没几个人去考证它,我们桂林人就称它是“搞不懂的板路”。其中一个传说是说当年秦始皇派史禄率领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脆啊。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捧得起,乐得他乱拍屁股,叫船家赶快弄来。可是一餐不晓得要用多少条鲤鱼才能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个多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急起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知道了警告它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桂林米粉中圆形的叫米粉,扁形的叫切粉,都统称米粉)。秦始皇吃了之后,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了。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于是干脆把桂林米粉的传说内容改头换面,说成是桃花江上有个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要什么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有病,胃口不开,鲤鱼王听了,就教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广西主要少数民族就是苗瑶侗壮),所以传说讲米粉最早是瑶族同胞做出来的。而现在,即使是机械化米粉作坊里,都会挂一条木制的鲤鱼,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来的。 不过传说归传说,桂林米粉到底是谁创始的呢?在桂林当地最有权威的说法是这样的: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领民工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可是南越少数民族勇猛强悍,不服秦王,秦军三年不解甲。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这些西北将士,天生就是吃麦面长大的,西北的拉丝面、刀削面是他们的美味佳肴。如今他们远离故土,征战南方,山高水深,粮食运不上来,又不能让士兵空着肚子行军打仗,于是只有就地征粮,以解决食为天之大事。 在南方不长麦子,长的是水稻,是大米。但是如何把大米演变成像麦面一样让秦军将士接受,史禄把任务交给军中伙夫们去完成。伙夫根据西北饸面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合面团不舂,而米粉团通过舂,使榨出的粉条更有筋力,桂林米粉节的时候听介绍说旧时米粉从二楼悬吊一根拖地也不会断,其筋力可想而知。

秦军郎中采用桂林瑶山里的草药,煎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争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型。后经历代卖米粉师傅的改进、加工,而成为风味独具的桂林米粉卤水。现在好多北方人还不知道“卤水”是什么呢。 桂林米粉卤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陈皮、槟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种草药和香料熬制,这些草药全是专治腕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的。这就难怪桂林老年长寿者,都有爱吃米粉的嗜好,以至于现在人们也天天都吃。

这样,桂林米粉,从秦王朝就开始产生和生产了,也就是说,我们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三百年啦。

总而言之,要谈到桂林兴安的历史文化,绝不能不说的就是秦始皇嬴政。知道为什么在其他地方的桂林米粉总是没有桂林本地的诱人风味吗?那是因为桂林米粉是用灵渠水浸泡后做出来的,桂林米粉的卤水也是灵渠水熬出来的。有句话就说:兴安水美,甘甜清醇;兴安米好,洁白如银。灵渠是当年秦始皇率领三位将军(他们分别是设计师、发明家和工程师)前来开凿的。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解决了当地的运输、用水问题,至今仍造福兴安百姓。所以在兴安县粟家桥附近有一组三将军-秦皇铜像,在灵渠附近有一座秦皇宫,里面恢复了是当年秦皇的起居生活的建筑,表达了我们兴安人对秦文化的怀念与重视,可以看出始皇在我们兴安人心中的地位。民以食为天,始皇为我们创造了米粉、开凿了灵渠,我们的吃喝都不用愁了,怎么能不纪念着始皇呢?

是啊,这是我们桂林人解不开的粟米情缘,秦文化——渗透了我们的骨髓,我们仿佛就是在那里浸泡出来的人们,走到哪里,都是这个味儿。

如何巧记历史事件的时间

桂林听课记秋

大庆油田历史事件

武汉历史事件

兴安杜鹃

历史事件及时间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类文言文

历史事件,节日一览表

建党九十周年历史事件

记桂林兴安的一个历史事件
《记桂林兴安的一个历史事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