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4 11:10: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遗漏,请自行补充。黑体字为已知题目,其余均是划的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骑士之爱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题,不是完全的爱,只是一种特定的爱,因其割断了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肯定了灵,否定了肉,实际上是柏拉图之爱。

2、哲理小说

启蒙文学所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宣扬或反对某种哲学思想观念的小说。重在说理,轻于写人叙事,主要出现在法国,重要作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

3、湖畔派诗人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一个倾向比较消极的浪漫主义诗人群体,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骆赛。由于他们长期居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4、古典主义

欧洲17世纪产生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同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表现为资产阶级借王权力量反对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在文学上的反映。由于它在文学上有古典和古代的两方面,所以叫“古典主义”。

二、情节与作品的配搭

1、妇女维权——《美狄亚》

2、花花公子被天罚——《堂璜》

3、骗中有骗——《巴特兰律师》

4、个人对命运的反抗——《俄狄浦斯王》

5、三贪分子——《伪君子》

三、问答

1、简述“三一律”原则

答:戏剧尤其是悲剧创作要严守“三一律”原则,强调时间、地点、情节三大要素的统一。具体指“三不”,即:时间不延长,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极限;空间不转换,情节、事件只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发展、结束;情节不分流,自始自终只能有一个主要情节,强调情节的单一性。

2、简述但丁《神曲》的两大意象群及“三界”的象征性含义

答:两大意象群分别是形象和境界。形象包括“我”、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我”没有确定性、具体性,象征人不同的走向;维吉尔是理性和仁智的象征,是人类发展的初级引路人,引导人类走向发展的初级阶段;贝娅特丽丝是光明和信仰的象征,是人类发展的高级引路人,引导人类走向高级(理想)阶段。境界即“三界”,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地狱有九层,第2-9层是永远受罚的极恶型罪恶者的归宿与走向,是特殊与普通的统一,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象征着封建贵族和教会黑暗统治下的现实社会。个人之罪构成整体之罪。炼狱分为九级,是净界,是永远盼救的中间型的轻罪者的主体走向,是心理意识的象征,包含人们知罪、忏悔、赎罪,希望获得新生的心理状态,象征着人由现实到理想的走向。天堂既是天国,有九重,是极善型理想者的极端走向,象征人们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的:真、善、美。

3、简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特点(B卷)

①采用了内外并行的双层结构。哈罗尔德的游记构成情节,是外部结构,抒情主人公的见闻、感受是内部结构。两者关系是内部结构决定外部结构,外部结构服从内部结构。突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抒情性和评价性。

②客观叙事和主观抒情相结合,突出主观抒情。主观和客观两种描写中,客观是基础,上层是抒情,主观为重为主,客观为轻为辅。突出了浪漫主义文学本质特征:主观性。

③广泛的对比。其中重要的对比有a、优美的大自然与丑恶的人类社会;b、国家、民族光荣辉煌的历史与苦难、耻辱的现实;c、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

④生动自然流畅的语言。

4、简述“拜伦式英雄”

在作家的若干作品里,尤其是组诗《东方叙事诗》(共12首)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孤独高傲、神秘倔强的个人主义反抗者。此形象既出自作者笔下,又带有作家自身元素,故称为“拜伦式英雄”。反映了19世纪初期具有一定民主主义思想的中小资产阶级的苦闷心情,不正确的斗争方向和错误的行为方式。此英雄的特点有:

①行为表现:孤身奋战、单独行动,与整个国家社会势不两立。

②价值追求:追求极度的个人的自由,民主,平等,个人的尊严荣誉,狭隘的爱情。 ③指导思想:四大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

④与民众的关联:自视甚高、鄙视民众与之格格不入,民众对他们不理解、不同情、不支持、无关联。 ⑤人生结局:两大方式,要么以失败结束斗争,要么以毁灭结束生命,故他们都是具有高度悲剧性的所谓的英雄。比较起来,著名的悲剧英雄有三个:a、康拉德(《海盗》、《莱拉》)b、朱丽(《阿比道斯的新妇》)c、阿尔普(《科林斯的围观》)。

5、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哪些?

①鲜明的主观性。主观性是这类文学最本质的特征,其核心是自由主义。有两种方式:一是作家抒发自我感情,二是作家表现自我理想。从抒情上讲,这是一种抒情主义文学;从创作上讲,这是自由主义文学;从对现实的态度上讲,这是一种非写实主义文学;从对未来的展望上讲,这是一种理想主义文学。

②描写理想化的大自然。描写主观化、人文化、情感化的大自然是作家对客观自然进行理想化处理的结果。受卢梭“返回自然”的社会思想的影响。一是把它作为直接描写颂扬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诗歌,尤其是抒情诗。二是作为人物活动的广阔背景,表现在主观的叙事性作品中,尤其是长篇小说。

③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作家对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高度重视,想象丰富、感情真诚,引发了浓厚的兴趣。

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作家对描写对象所做的主观化的艺术推断。

6、《悲惨世界》的主体内容有哪些?

全面探讨社会问题的力作,表现了作家高度的责任感、人道主义者的良知道德,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被迫变成人间地狱。三大社会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描写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主体而言有三大方面:

①以极大的同情写悲惨世界中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着重探讨三大问题,重点抨击社会的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的“四反”——反人性、反人道、反人权、反人民。a、描写受难时期的冉阿让,着重探讨贫穷使男子潦倒的社会问题。偷盗抢非但没有改变贫穷,反而使之受到法律的惩处。b、描写悲剧一生的芳汀,着重探讨饥饿使妇女堕落的社会问题。妇女迫于生计,只能变良为娼,沦为妓女,出卖肉体,非但没有摆脱饥饿,反而饱受摧残。c、描写童年时代的柯赛特,着重探讨黑暗使儿童羸弱的社会问题。这样的儿童只能成为童工,被迫从事劳苦工作,身心受到极度的伤害。d、描写失业工人商马第的冤情,直接抨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迫害。

②、描写冉阿让形象的转变,宣扬用仁爱感化、救人济世的人道主张。a、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他自身形象的变化:由一个性本善的小人物变成一个利他主义者、博爱主义者,最后成为人道主义者。主要标志是“解救商马第、放走沙威、成全柯赛特与马吕斯的婚事”。主教是感化的实施者,他是受益人。b、在他的感化下,沙威的变化:良心发现、人性复苏,标志是“放走既是敌人又是恩人的冉阿让,最后跳河自杀”。

③描写1832年法国巴黎起义,颂扬共和主义者人民大众的优秀品格和英勇斗争精神:a、赞美参加起义的主体人民大众,推出一老(马比夫)一小(加弗洛什)作为他们的优秀代表。b、赞美组织领导起

义的共和组织英雄群体,他们是无私无畏的英勇斗士,在当时真正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c、起义是一场民主主义革命,而革命是实现人道主义理想的必须环节。

7、古典时期悲剧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①题材来自神话、史诗,只有极少数取自现实生活。

②主要内容:描写神与神、神与英雄、英雄与人的矛盾,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方式表现人与现实命运的抗拒,内容的现实性不断增长。

③主体形象:神、英雄、人。正面形象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非凡的行为,都不例外的蒙受了意想不到的灾难,都走向了悲剧。悲剧的的表现有两大方式:斗争失败、生命毁灭。悲剧性的结局与行为本身没有逻辑与因果上的关系。个体力量无法战胜命运与邪恶势力。斗争上的失败者同时又是精神与道义上的胜利者。

④总体风格:正面形象悲剧都是命运悲剧。表现为个人对命运失败性的反抗。悲剧描写的重点是他们在悲剧过程中特有的表现,总的说来是:悲壮而不悲惨。

⑤基本主题:一是反对独裁专制,颂扬民主自由;二是反对战争,颂扬和平。

8、英雄史诗的早中期比较起来有哪些差异?

①描写的社会形态不同。早期描写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生活;中期描写封建社会建立初期各个国家的基本状况。

②主人公斗争的对象不同。早期斗争的对象是神秘的大自然;中期斗争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③主人公形象的内涵不同。早期具有原始色彩和传说性质的部落英雄;中期分为两个理想化,其一是理想化的骑士,其二是理想化的君主。

9、《巨人传》的主体内容?

①深刻揭示教会神学,经院哲学教育对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巨大的腐蚀和毒害。 ②辛辣嘲讽教会、教士“三性”:寄生、无能、行骗。

③热情颂扬人文主义自由的生活方式,远大的追求理想,包含了人文主义者追求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其中的阶段性。

④第一次描写巨人型的新人形象。主要才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对新人进行理想化的提升,从而打造成真正的巨人。

10、《浮士德》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①独特的的结构。

A、空间结构:作品中情节的推进,人物活动的展开,涉及的空间具有二元性(双重性)。一元是情节的实际推进,人物的现实活动所涉及的空间,展示的是一种客观之景——环境、背景、场景。另一元由人物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构成的空间,展示的是一种主观之象。二元空间广阔、开放、自由,在此空间中,情节得到实与虚的充当推进,人物(尤其是浮士德)得以展开双重性的活动,一重是思维,一重是现实。 B、作品描写时段长、跨度大、跨过去,现实,未来三大时代,时间结构表现为:a、顺时序:情节的实际推进和人物的现实活动;b、逆时序:对古代,包括神话世界的时间、人物的追忆;c、超时序:对未来世界的构想和人物的理想。

C、情节结构:具有淡化和非故事化特征,缺少一个首尾一致,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基本趋势:重内轻外。②浪漫与现实两大主义的结合,又以浪漫为主,,就表现方法对作品而言,现实性的描写是前提和基础,浪漫性表现是主体。③采用矛盾对比的辩证手法描写人物形象,贯穿一种基本思想:相互关联、矛盾对比、相互发展。矛盾对比具有全方面的意义,重点是人物。

11、试述《哈姆莱特》中独到深刻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独白是主要方式。最经典的独白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样的心理独白层层展开,揭示了一个古老的母题“活着不易,死更难”。①活着就是痛苦,生不如死。无法显示自我存在的价值。②死不等于无梦的睡眠,梦的内容无法预知。在延宕中现世灾变为长期折磨。③今人不知来世,死的价值难以确定。表现王子对人与社会、时代对抗性的观点,对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对人的灵魂走向等等问题的思考,不仅达到深层次、形而上的地步,甚至达到哲学、神学的境地。包含了对自我的解剖、对社会的批判,暴露了王子的隐秘、王子内心的冲突,充分显示了王子激动人心的性格力量。

四、分析

1、《荷马史诗》的情节特点有哪些?

情节集中、重点突出、展开迅速。如《伊利亚特》中,以特洛伊战争结束前五十天的战事为描写重点,时间集中;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线,塑造了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两大英雄形象,以此展开情节;开头布局巧妙,由内向外,迅速推进。

2、分析《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戏拟”。

“戏拟”的实质是为攻击对方,借用对方的基本格式和笔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其道而行之,再现对方的荒唐、欺骗、可笑、不可信,从而产生良好的讽刺效果,以实现攻击至铲除的对方的目的。采用“戏拟”,作品可借笔发挥,得以灵活性、机动性,极大扩展描写空间。它的具体操作是把对方自认为最严肃、庄重、圣洁、崇高的对象统统作降格处理。如在《堂·吉诃德》中,骑士命名、受封、比武、决斗、向贵妇人献殷勤、求爱等都是运用了“戏拟”的手法,其中对堂吉诃德受封仪式的描写则是采用“戏拟”手法的典型描写。

3、莎士比亚戏剧描写人物形象的主要(基本)方位有哪些?

作者笔下绝大多数人物都具有典型,都具有多元化性格,作家采用多方位入手的方法以《哈姆莱特》为例:①从多样性入手。王子即具有多样性的形象,多样性即矛盾性、复杂性。王子有先进的思想、深刻的认知、优秀的表现,但他忽视实践和民主的作用,对众多问题深层次的反复思考不够。

②从变异性入手。王子又是一个变异性的形象,始终处在社会客观、自我主观的两种矛盾共同冲击之中。他的思想、性格、认知、行为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变化,自我形象不断变异,以极快的速度由快乐的王子变成忧郁延宕的王子,变成自我毁灭的王子,以匆忙的脚步走完了人生三部曲。

③从对比性入手。采用对比是为了使王子形象更加丰满,王子与好朋友的对比突出了他的热情与深沉;他与雷福在复仇上的对比突出了他形象远大;与新国王的对比是全部对比的核心,对比结果是证实了敌强己弱,为延宕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客观的原因。

④从心理活动入手。王子对众多问题形而上的思考,特别是对“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一个问题”是典型的思考。

4、《伪君子》的结构和层次是怎样的?

作品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作品共五幕,每幕依据一个中心即揭示答尔丢夫伪善的性格,描写他的伪君子形象。戏剧如何开场,人物如何出场,作品都作了巧妙的安排。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2幕,主要采用间接描写法,通过他人描写,侧面证实答尔丢夫的伪善。这一场答尔丢夫在幕后,危害却一直存在。第二层,3-4幕,主要采用直接描写手法,通过自我言语正面揭示答尔丢夫的伪善,证实他的危害。首先是用手帕要求女仆遮住酥胸,接着两次勾引苏米尔。第三层,第五幕,主要写矛盾冲突的高潮,急转直下最后的结局。这场戏有两个相反的内容和意外的结局构成。内容一是奥尔恭看出答尔丢夫的为人赶他滚蛋;内容二是答尔丢夫凶相毕露,恩将仇报,结局是答尔丢夫自以为胜券在握,最后却遭逮捕。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9世纪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

外国文学史(上)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