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古典文学史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7 06:06:4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

假期的时候看了《骆驼祥子》,它讲述了一个祥子在旧中国想要通过自身奋斗而创造新生活却最终堕落的悲剧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里,作为一个城市贫民的代表,他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挫折。从洋车被乱兵抢走到被迫与虎妞结婚,是他一步步度走向堕落,到最后他甚至会出卖人命来换取钱财。祥子的梦想其实并不难实现,他只是想要一辆车,一辆自己的车。可是社会的黑暗是他一次次的绝望,他用不知多少汗水换来的一辆洋车,最终却也还是落得被乱军抢走。

祥子的婚姻也是他的一次悲剧。祥子想要娶一个可以和他一起奋斗的女子,温柔而且可以和他一起吃苦。可是他最终却被虎妞算计了,而不得不与她成婚。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虎妞就是不想劳动而靠资本获得钱财的人,这与祥子的理想生活相差太大,而且虎妞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她想了许多办法来改变祥子,这也使祥子对他婚姻的厌恶感大大加强了。最终由于虎妞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为祥子婚姻的结局,这一切结局都是又虎妞自己一手造成的,用伎俩换取了婚姻,却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

祥子对这个强加的婚姻感到委屈耻辱,如果他对虎妞,对这个家也不是只有恨而没有留恋,那样的话虎妞的死应带给他解脱的兴奋,但实际上他是痛苦的。因为虎妞也带给了他温暖,一回家就可以吃到温热可口的饭菜,虎妞拿私房钱维持生活,给他买车,圆了他买车的梦,在他生病时照顾他。祥子也觉得“不管怎样,他觉得自己已足有了家,一个家总有他的可爱处”,“生命的延续不过是生儿养女——只要有个小孩,生命便不会是空的”。虎妞其实也是喜欢祥子的,只是她对祥子的喜欢演变成了一种占有,她想不断的改变祥子,让祥子时时刻刻都陪着自己,远离车夫这种低贱的行业。但可惜的是虎妞不理解祥子,她不知道祥子真正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也是祥子这场婚姻的失败之处,在那样的时代,没人能理解他。

尽管婚姻带给祥子痛苦,他也不想毁掉它,可现实连这么低微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是多么的悲哀!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祥子是来自农村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的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他的健壮、木讷或者勤快、朴实,还有他的狭隘、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表,生活习惯,到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祥子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祥子的婚姻

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有,又何尝能够摆脱这些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他自身的身份地位是他的这种想法不切实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一开始就陷入了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攒钱买车是祥子理想的全部,他拼命拉车,生活节俭,无不良嗜好。靠自己的双手买了车,日子好一些,他才会考虑娶亲,而这强加的婚姻使他要靠双手立业成家的愿望成了泡影,他感到委屈和耻辱。祥子本打算,假如有了车,生活好一些,“而且愿意娶亲的话,他必定要到乡下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虎妞不是合适的人选,她想要靠资本过活,而且又会耍手段,祥子正是因为自制力不强,才中了虎妞设下了圈套。虎妞想要占有祥子,她对祥子和对别人比起来真是好上百倍。祥子被军阀逃兵抢去心爱的车,逃出回到人和厂时“虎妞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当他病未好利索就拼命拉车,心疼他的也是虎妞,“她真是一百一的客气,爱护”,这对于无亲无故的祥子,是温暖的,所以祥子认为虎妞是做朋友的不错人选。可她不符合祥子的婚姻理想:好看些、年轻、和顺。从祥子不接受虎妞也是因为封建传统观念对祥子的影响。虎妞不但又丑又老,婚前还用欺骗手段得到丈夫,婚后还傲慢地支配丈夫,祥子在新房里转悠,他感觉整个生命就是一部委屈。所以祥子看虎妞是母老虎,怕她,又恨她,怎么能接受他呢?祥子不接受虎妞理应拒绝,但他又不能摆脱掉虎妞;虎妞的私房钱可以弄上的二三辆车,“不为要她还不为要那几辆车吗”?同时祥子又狭隘、爱面子,怕别人说他贪图刘四家财,怕别人笑他依赖虎妞生活,怕别人骂他不正大光明。祥子的矛盾不仅造成了自己的痛苦,也给虎妞带来了不幸。祥子与虎妞生活习惯与情趣及挣钱的方式方法上也有矛盾与分歧,这些矛盾与分歧是由各自的性格决定的,它使这场婚姻的悲剧色彩更加的浓重。

祥子与虎妞最大的差别在于思想,他们的悲剧也源于此。无论祥子怎么忍让或者是试着和虎妞相处,他们之间总有隔阂甚至是矛盾。在现代的婚姻中已经没有了社会的逼迫,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因为钱财与权力的逼迫和诱惑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婚姻。其实这样的婚姻又何尝不像祥子一般,想逃又逃不掉,相适应却又适应不了,最终只会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悲剧。面对如此的婚姻,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然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人生陷入困境。

推荐第2篇:美国文学史论文

以《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为例浅谈海明威作品的悲观主义

2009级英语专业 黄娜

从《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到《丧钟为谁而鸣》,我都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海明威在作品中透露出的悲观。

在帮助海明威获得罗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极力地把圣地亚哥塑造成一个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形象,但是圣地亚哥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大马哈鱼,仍然是悲剧的。又例如海明威在1940年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这本来是英雄史诗般的行为,读者大多盼望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能够高唱凯歌回到祖国,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人民需要英雄。但是小说的结果又是悲观的。乔顿虽然成功完成了任务,炸毁了桥梁,但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阻击敌人,毋庸置疑等待他只有死亡,结局侨顿确实死了。

这样的情节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很多。但是笔者今天重点谈谈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海明威这种悲观主义。

1.故事中透露着对死亡的悲观。首先声明我是个乐观主义者。虽然小

时候这种价值观的作文,老师一般会发回重写。因为这和歌颂美好的生活的主题严重不搭调。为什么说故事透露出对死亡的悲观呢?这部《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晚年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大致上是对于一个临死前的人的精彩描述。主要讲述一个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猎,途中汽车抛锚,皮肤被刺划破,染上坏疽病。他和他的妻子在等待一架飞机来把他送到医院治疗。故事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来写,但根本的主题是哈里回到过去,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程回顾。哈里热爱这个世界,他有很多经历,跟不同女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经历,他都想写下来但却没来得及写,他最终没有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死前,他悔恨至极。虽然故事说的是哈里,但是可以看出也体现了作者真实情况的反应。他和故事主人公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作家,都经历了不同的女人,也都是喜爱狩猎,敢于冒险。但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充满了恐惧。道出了所有人与生俱来的害怕死亡的事实。

2.文章开始就体现了对生活的悲观。生活本来可以很美好的。可是《乞力马扎罗的雪》一开篇就把猎队的所有人送入到绝境,小说的主人公哈里的坏疽危及生命,烦躁不安的他认为自己就要死了,而且是由于一点点的小小的疏忽酿成此悲剧。他觉得这样悄无声息的,毫无价值的死太冤了。这种故事情节的设计固然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但是把生活描述太过于坎坷和悲剧。

3.对人的描写过于悲观和狭隘。人本来是伟大的,我喜欢正面描写的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死而后已的形象。但是在故事中哈里由于害怕死亡,所以他恨不得毁掉一切以换取自己的生存,无法容忍别人还在健康的活着,他不停的找机会和海伦吵架,用各种各样的难听的、攻击性的话去刺激她,把自己遭受的一切不行强加在她的身上,而其实这种内心的愤怒与发泄又都源于内心的对于死的恐惧,死亡的忧惧扰得他五内俱焚。他想以写作掩饰心灵惊颤,想借酒浇灭精神痛苦,想以往日的荣耀抵平今日的失误,其实这些都没有用,只是更加使得自己遭受着百般的折磨,坠入毁灭自己的深渊。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垂死的人,都同哈里一样,知道死亡近在咫尺的时候,有着无法抗拒的恐惧和对人世间的留恋。

4.把死亡描写的过于恐惧。恐惧来源于人的内心。虽然我们都知道:无论我们如何抗争,作为生命、希望,只有死亡具有终结一切的意义。但是只要我们活着,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死亡就不可怕。故事中哈里等待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候,他惧怕的过分敏感,毛骨悚然,不禁让人觉得心疼他,可是死神不管你是否愿意或者是如何挣扎,怎奈恐惧,终将如期降临在哈里的身上。哈里这样去对待死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5.反映了海明威的世界观的局限。从全文的思想意义上看,里面的人物都带有一定的悲观主义色彩。主人公哈里,是写作生涯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在奢靡中迷失自己的人。但作为一个作家的警觉,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迷失。他企图回到非洲,那个曾经给过他历练的地方,找回自己。但其实他明白,过去的自己,再也找不回了。伤口生坏疽而死不是真正的原因,“哀大莫过于心死”,但好在,死的时候他已清醒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

悲观主义也许就是海明威想要表现的思想之一,也是海明威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若干年以后,以硬汉形象著称的海明威把双筒猎枪塞进自己的嘴里但求一死,也许海明威早在许多年前就借哈里的相同身份体验了美丽而残酷的死亡。并以这样的方式诠释了其悲观主义。

推荐第3篇:古典音乐课论文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古典音乐通常指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音乐,大致从巴赫到早期的贝多芬,这一时期称为古典音乐时期。

古典乐派的创作思想与十八世纪法国、德国的启蒙运动以及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倾向有密切联系。在艺术上,古典乐派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性,音乐语言清晰简明而又富于表现力,音乐主题轮廓分明,各有特色。在创作手法上,注重戏剧性的对比、冲突和发展,继承和发展了欧洲传统音种的主调音乐因素,并确立了近代奏鸣曲、各类重奏曲等器乐套曲的体裁。从此,音乐史上出现了能够充分表现赋予哲理性的、内容较深广的器乐体裁和形式,对后来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古典音乐经历了五个时期,以巴罗克为代表的巴罗克时期;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以舒伯特、肖邦、比干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形成民族乐派;一些浪漫主义乐派的延续形成印象派。

每个时期的音乐都有各自的特点,巴罗克一词起源于建筑艺术,歌颂上帝、赞美宗教。古典音乐起源于德、法的启蒙运动时期,崇尚理性,腔调逻辑。浪漫主义音乐在艺术与技术手法上都有创新,打破了古典音乐平衡的、程式化的限制。民族乐派大多是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印象派音乐家则主义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

1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的变化,试图用音乐表现出视觉感受不到的细微变化。

古典音乐有匀称的形式美,体现人类普遍的理想与美的观念,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直到现在,音乐会里这一时期的作品仍占有很大比例,因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故习惯上又称为“经典音乐”。

《致爱丽丝》,《第九交响曲》,《仲夏夜之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典音乐曲目。

《致爱丽丝》好像月光一般。它是如此的梦幻,静静流淌在心田;又是如此的忧伤,不同于阳光的温暖和煦,澄澈皎洁却冷清如水;还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靠近,随着它在欢快时微笑,在微笑后忧伤,在忧伤中叹息:实在是美的心碎!

提到交响乐,我抑制不住对那些古典音乐家们心生崇拜之情。欣赏只需随着感觉的召唤即可,创作却是头脑和智慧的产物。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犹如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当欣赏交响乐时,我们的耳朵在各种乐器的奏鸣下享受着一顿饕餮大宴,但是大脑只能吸收、消化其中的一部分,远远不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严谨、变化、深远、宏大……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如果说《致爱丽丝》是朦胧的月光,那么《第九交响曲》就是一场瑰丽的日出。

在第一乐章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乐曲在弦乐器低沉压抑的演奏中展开,然后逐渐增强,好像千军万马,踏着黄沙滚滚而来;终于,这种压抑到令人窒息的低气压被冲破,霎时间好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斗士们为了自由、幸福和信仰而浴血奋

2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战、前仆后继,真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第二乐章则相对明快很多,好像战士们占取了制高点,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时而兼有鼓点,使节奏趋于紧张。第三章曲调舒缓,恰如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战争过后的画面:在磅礴的雾霭之中,天际的太阳折射出紫红的光芒,战士们在废墟中相互搀扶,向着日光前行,步履缓慢,带着深沉的思考——这天边的红日,究竟是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还是逐渐下沉的残阳?那紫红的日光,究竟是通往光明的指引,还是末路途穷的回光返照?忧伤、沉静、睿智,它包含的太多,值得我们闭目沉思。第四章是在一阵紧凑的鼓点中敲响的,前面三章的主题依次登场,但都被低音提琴或驱逐、或制止,直到欢乐颂登场——在重重迷雾中,红日冉冉升起,日光倾泻而下,宁静祥和降临人间。欢乐的主题实在太强大了,越来越明快,越来越响亮,让人禁不住要放声高歌——人声,只有用人声才能表达出这种无与伦比的光明和幸福。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

3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

《魂断蓝桥》里面的主题曲也是一部很经典的古典音乐曲目。在此就不多做修饰了。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中国古典音乐曲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4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大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扰到

5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老师上课了,老师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同样保持很投入地讲课。一堂12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三节的课。第一次去听课的时候,就喜欢听老师唱歌,很动听。也喜欢听老师弹钢琴,感觉很好听。到了大三,还有一堂这么耐人寻味的艺术课,真的是一种很不错的艺术体验,既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也提升了我们的人文素养。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能静下心来聆听古典音乐的动听与美好,确实是一种不错的精神盛宴。

推荐第4篇:古典爱情诗词论文

道是无情也多情

翻开一卷宋词,如打开千年前的纷纭的往事。许是萍水相逢,又或是命中注定,我且当做是一段与文字的际遇。它如一朵开在绝情谷的花,以绝色英姿吸引人们,让我们中了宋词的毒,其中情思,当真使人肝肠寸断,回味隽永。

盛夏时节,春光早已逝去,连一丝踪影也觅不见。可是连绵的青草,却没有过尽人间芳菲,铺撒在天涯各处,郁郁葱茏。每当我读这首苏轼的《蝶恋花》,脑中都会浮现出一幅清新动人的画。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庭院,这院门似乎终年落锁,墙上爬满绿藤,积累了经年的时光。她豆蔻年华,醉人风姿,无须轻妆,只是天然。她每日摇荡在秋千架上,风情而潇洒,全然听不见墙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她总是独自轻笑,却不知,那笑声已将墙外人惊扰。她累时,在亭内铺一张清香的草席,躺在上面,看风中飘扬的帐幔,为她独舞。她不知,她虽不见任何生人,她的芳魂却越过墙院,迷醉了赶路的行人。让墙外的行人,多情地止步,几乎忘记自己是个过客。甚至想要轻叩门扉,窥探院内的春光,和那倾城的佳人。 写惯了豪迈豁达之词的苏轼,也常有清丽婉约之作,这一首《蝶恋花》写得生动婉转,意趣盎然,有一种遮挡不住的活力和生趣。“花杏残红青杏小”,他起句伤春惜春,可刹那就超脱这景象,笔锋一转,让人看到燕子飞舞,绿水人家绕。柳絮迎风飘飞,欲觉留春不住,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让画面跳跃,仿佛眼前铺展了一片没有尽头的绿意。这就是东坡先生词风的魅力之处,姹紫嫣红的春光在赶往夏天的路上死亡,他没有一直感伤,而是用积极的心态接受季节更替,看到更加苍翠的风景。

绿水人家,高墙之内,有荡秋千的佳人,发出愉悦的笑声。那笑声,似黄鹂鸣叫一般婉转清脆,让墙外的行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可是只闻笑声,却觅不到佳人的芳踪。一堵院墙,挡住了所有的视线,可是却挡不住佳人的青春美丽。心灵的眼睛可以穿越院墙,看到佳人绝色的容颜,和她在秋千架上轻盈翩跹的姿态。可当他为这生动的情景而痴醉不已时,墙内的笑声却已经听不到了。佳人就这样抛洒欢笑之声,飘然而去。那秋千,在风中空空摇荡,而墙外的行人,空自多情。

每当读这首词,我就会想起那个影响苏轼一生的女人。他的结发之妻王弗,容貌美丽、知书达理,夫妻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是在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王弗便病逝了,苏轼悲痛万分。他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更让人深刻的是,十年后,他为亡妻写的那首千古第一悼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然而,还有一个女子,她的名字,烙刻在我记忆深处。王朝云,苏轼的侍妾,他的红颜知己。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无数艰难,承受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朝云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

我在想,朝云是在伤春,还是在感叹,苏轼如此豁达,是否在她离去之后,又会天涯海角觅知音。也许真的是宿命,这位小苏轼整整二十六岁的绝代红颜,竟然先他而去。朝云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并且一直鳏居。也许是,垂暮之年的他,再也禁不起任何的生离死别了。苏轼将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了一对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伤春。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初现。春燕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柳絮飘飘流落远方,哪里是它栖身的芳草呢?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流逝伤春之情。想到和苏东坡流浪漂泊,朝云怎不伤心落泪,难抑悲情?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伤春同样反映出深沉的时间忧患的恐惧,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历经磨难,如同那残红败絮,朝云悲凉甚至于绝望的心境可以想见。

下阕重在伤情。苏轼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墙”犹隔也。墙内佳人,墙外行人,一墙之隔。佳人笑语,行人动情。笑语者不知墙外有人,动情者但闻笑声不见人。笑声渐渐远逝,多情的行人却凭空生出无限的烦恼。这种哀怨缠绵的情感,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从深层次揣磨,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生活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朝云的绝望也许正是这种隔而生出的悲剧。

佳人杳去,蜡炬成灰,自古多情,总被无情恼。不禁想问,究竟是苏轼多情,还是这二位女子多情?这一切,似乎不重要,因为他们曾经相处过、拥有过。好过那墙内佳人,只给墙外行人,留下缥缈难捉的笑声。其实,每个人,都只是过客,没有谁,可以陪伴谁走到人生的终点。

独自上路吧,天涯何处无芳草!

推荐第5篇:古典管理探析论文

自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tz)1961年发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把管理理论称作丛林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加速了自己的进程。此后,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 “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竞争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1993年迈克尔·海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昌佩(J.Champy) 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完成了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在世界范围内吹响了所谓的“第二次管理革命”号角。同一时期,彼德·圣吉(p.M.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学习型组织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管理革命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认为,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约尔,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泰勒就是在生产一线发现并注意到 “磨洋工”现象的,对这一现象的仔细观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认为工人“磨洋工”有三个原因,即:工人们害怕不断增长的生产带来失业;失败的薪金制度不鼓励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厂没有给工人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以至于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还要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的活动;一个人在某机构内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性行为。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即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以代替允许工人凭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的作法;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去办;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分工,各自承担最适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卸给工人的办法。这些原理,对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以及他对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则是企业管理过程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韦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八个特征,即实现明确的分工、实行等级原则、实行考核和训练制度、所有公职的担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正是企业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组织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 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逻辑前提和应用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推动着管理理论向前不断发展,形成流派纷呈的格局。但是,站在21世纪回望古典管理理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它们的真理光辉,也清晰可见它们与现代管理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逻辑前提,古典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基础,而且本身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同时还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先驱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学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效率和组织问题。它们是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或指导下,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搭建的平台上的创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对计划和策略的研究、对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环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所要解决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关注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及共同发展问题。古典管理理论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搭建了创新的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之一。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九大管理学派中,管理过程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现代版本。管理过程学派也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其开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法约尔。这一学派因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学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他们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建议。经验主义学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论影响,而且其中的多数人长期担任大公司的顾问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层供职。经验主义学派走的是与泰勒、法约尔一样的研究道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对象的不同,经验主义学派所概括出来的理论并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翻版,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 由于现代管理理论抓住了管理中效率与人性这一被古典管理理论忽略的矛盾,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于处理好管理中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组织的平衡和谐状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当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离不开古典管理理论所构建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性支持。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比如管理方格、决策模型、激励手段,等等,都要放在按照古典管理理论构建起来的、能完整地履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职能的组织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3 古典管理理论的应用是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

管理理论不是“屠龙术”,它必须见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切不能为实践所用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管理理论的实践价值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指导对象,在于它与指导对象的吻合性。因此,管理理论应用是有边界约束条件的,在发达国家有用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未必有用;在大企业奏效的理论,在小企业未必奏效。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理论更好,更不能说时髦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

3.1 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阶段、起飞前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消费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主要成长部门有可能通过革新创造或者通过利用新的资源,从而形成很高的成长率,并带动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方面扩充能量。由于经济起飞时期,几乎整个经济都在快速地增长,从而使具有经济现代化观念的人战胜坚持传统社会观念的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起飞阶段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现为政治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术革新的形式,还可能是管理方式改变的形式。当年,正是因应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破土而出。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讲,人均GDp400美元以下为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人均GDp400~2 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人均GDp2 000~10 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人均GDp10 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 090美元。这是我人均GDp首次突破1 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状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古典管理理论回归在我国有比较适宜的土壤。所以,有人认为,“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反省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提出‘回归古典管理’,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并试图以此作为我国企业迈向职业化的理论指导。”

3.2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们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重要人文环境

我国直到1994年才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仅仅10年时间,从政府到民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十分有限。我国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传统体制的惯性,制约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的现代管理理论,多少有些消化不良。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从企业管理者来看,由于我国缺乏优秀企业家诞生和正常发育的社会土壤和社会氛围,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压抑优秀企业家成长的弊病,现阶段堪称真正企业家的厂长、经理为数其实并不多,甚至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娴熟的市场经济驾御技巧,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在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管理者口中,我们都不难听到成串的、最时尚的管理学词汇,但是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却很难看到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至于,在改革大潮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状况更不容乐观。

3.3 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拥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196 222个,其中大型企业仅为 1 984个,占1%;中型企业为21 647个,占11%;小型企业为172 591个,占88%。在工业总产值上,三类企业各占1/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下。

有人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做过调查分析,在那里企业管理存在四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即制度不科学,缺乏连续性;忽视基础,管理方法运用不当;未发挥组织职能,团队效率低;脱离实际,曲解“企业文化”。调查者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整体上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甚至还远未达到以“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的水平。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省份,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普及古典管理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比如应用“科学管理”理论,提高计划水平,增强管理控制能力。通过贯彻和运用“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及“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等原则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应用 “行政组织”理论,促进组织优化。在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以制度为中心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型的组织,为企业准确、迅速、有效地工作奠定基础。

推荐第6篇: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重点

名句默写2.判断3.选择连线4.简答5.论述(人物评析、四大名著)6.赏析 名句 张先《天仙子》 沙土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欧阳修 《蝶恋花》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晏几道 《临江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水龙吟》似花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秦观《鹊桥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处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贺铸《鹧鸪天》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摸鱼儿》1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2 君莫舞,君不见,五环飞燕皆尘土! 王安石《北坡杏花》一陂春水浇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苏轼《游金山寺》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北宋初三大诗歌流派

1白(白居易)体 代表有李昉、徐铉、王禹偁,学习白居易通俗、浅切明畅的风格,其中王禹偁的成就最高2.晚唐体 其诗人偏重从苦吟的写作方式在狭小的格局中描写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尤以对所描绘对象的细致观察和新奇巧妙的语言表现最具特色主要继承姚谷、贾岛一派的风格,重要诗人有魏野、寇准、九僧3.西昆体 因《西昆酬唱集》而闻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等,西昆体以景致含蓄矫正白体的俚俗滑易之弊,以丰瞻开阔矫正晚唐体的细碎小巧,对北宋初期的诗风有一定的冲击力。

王安石的诗歌特点 以退居江宁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包括政治诗和咏史诗,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代表作有《河北民》、《明妃曲》 后期:大量写景抒情的绝句,虽在内容上不似前期的气势磅礴,但艺术上更臻于成熟,世称“王荆公体”如《书湖阴失生壁》《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诗体裁上尤以乐府、古诗及七绝成就最高。

黄庭坚理论 1“以学为诗”即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2“点铁成金”即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点化,化陈为新“夺胎换骨”即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3“去陈反俗”重设书本知识,反对因袭前人的陈词滥调,强调继承,但目的是以故为新

杨万里的诚斋体 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歌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特征:1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与感受,显得细腻小巧2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富于理趣3语言自然流畅,风趣活泼

陆游的爱国诗 1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人生理想2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3这两者相互激发,使得诗歌既热情奔放,有深思悲怆,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4陆游爱国诗具有高度抒情性,吸取了杜甫的沉郁和李白的浪漫,最终形成了自己既雄浑苍劲又汪洋恣肆的一家之风

柳永艺术成就 1学习民间心声,进行俗词创造,呈现出以俗为美的特点2内容题材开拓3艺术手法上其慢词常用铺陈式的铺叙手法,增加此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取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4讲究音调和格律,具有创体创调之风

苏轼艺术成就 1内容的开拓1抒情词 直接抒发自己真实的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及广泛的人伦之情2咏物词 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但重物像而且重情思,形神兼备,虚实相生2风格的创新 在婉约之外对树豪放与旷达两种风格,使诗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3以诗为词,促进词体的解放

周邦彦艺术成就 1发展词乐,创新词调,使词走上“格律化”的道路2富于精工的特点1善于铺叙而结构谨严2极尽人力,刻意描摹,言情体物更穷极工巧,且不失含蓄之美3富艳、典丽的语言风格

李清照艺术成就 易安体的特点1善于展现女性细腻微妙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2善于白描手法,少用典故3善于在日常生活细节及常见意象中翻出新意4清丽深婉、言浅意深的语言风格

辛弃疾艺术成就 上承苏词的豪放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阔了词更为广阔的天地,大至复国大计小至身边琐事1亦刚亦柔,词风多样2以文为词的表现手法

苏辛词的比较 1苏词义旷达为主,辛词义豪放为主2词作意象不同 苏词中的意象多“疏狂异趣”的文人士大夫形象,古淡雅洁的自然形象,从而形成潇洒飘逸之美,辛词中英雄豪杰式的人物形象,密集的军事意象,雄奇阔大的自然意象,都给人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3表现手法的不同 苏以诗为词,辛以文为词,进一步冲破了音乐对词的束缚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内容 1以满腔悲愤控诉和鞭挞现实社会黑暗的作品,《窦娥冤》2热情赞美惩罚丑恶,机智勇敢的女性作品,代表作《望江亭》《救风尘》3歌颂历史人物,曲折反应表达现实感受的作品《单刀会》 艺术成就 1善于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2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关目处理既紧凑集中,又富有典型性 《窦娥冤》戏剧冲突 1社会冲突2道德冲突,着力表现传统道德与不道德现实的冲突3窦娥内心的意境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之间的冲突

《西厢记》艺术特色 1体制结构的突破,打破了一本四折的体制,以五本二十一折的篇幅写崔张得爱情故事,使故事有充分展开的余地2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安排以张生、崔、红娘为一方,以老妇人、郑恒为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张、崔、红娘之间犹豫阶级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形成复杂为妙的内部矛盾,前为主线,后为辅线3成功的心里描写深刻的解释了人物的内心世界4鲜明的艺术形象5曲词自然优美

“临川四梦”主要内容 1《紫箫记》《紫钗记》 其以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为题材2《南柯记》 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3《邯郸记》共三十三出,取材于唐人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4《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以活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蓝本创造

《牡丹亭》艺术成就 1情景交融,将春景与春情融合在一起,几支曲子概括为思春曲、迎春曲、惜春去、怨春曲、伤春曲、恼春曲,通过杜丽娘对纯净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其内心世界2象征、双关、暗喻、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3语言优美,曲词典雅,充满诗意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描写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同一97年的历史,揭示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生动地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画卷 120回合三个部分三个中心人物曹操、诸葛亮、司马懿。作者通过三国斗争场面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与丑恶,表达了作者对统一的向往,在“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中,寄寓了文人与人民大众的政治理想与道德理想,那就是以蜀汉为代表的“仁者之政”及忠义智等传统美德作者进行了讴歌

《西游记》奇幻风格

(一)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1对自然环境的美化2兑现山恶水的夸张3对幻景的描绘

(二)神性、物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艺术形象 神性:具有变幻莫测的神通 物性:作为某一植物的精灵,超越自然的生命 人性: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认得七情六欲

(三)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1从作品的繁体来看,宗教体裁包含着对宗教的讽刺2在具体情节安排上,对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进行讽刺(四)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1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2人物对话极具个性化又生动有趣

《红楼梦》思想内容 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高唱了一曲女性赞歌,而且一四大家族的崩溃过程为背景,围绕着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既写出了封建社会无可挽救的衰败之势,又体现出作者对民主自由的渴望,作为没落贵族的先进代表,他怀着沉痛的心情为封建统治的衰落喝起了挽歌 艺术成就 1在总的思想倾向上,打破了历来的传统大团圆的结局,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彻底没落的过程,并把批判的锋芒伸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已经腐朽的封建统治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2 在爱情婚姻上问题上,他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怜才爱貌的局限,而突出了思想倾向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性爱观,并且把笔触深入到任务内心世界,写出了儿女真情。3 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题材相抄袭的现象,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与从前任何一部作品相比,更重以亲身体验过的生活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4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打破了我国古典小说传奇的传奇式写法,代之以新的写实的手法,从而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出成群的个性化艺术典型。5 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掘出具有诗意的美,并且在结构上一反传统的线型结构,而采取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结构。

“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两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两拍》思想内容 1突破传说的“士农工商”观念,商人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在文学舞台上2歌颂婚恋自由,弘扬男女平等3反应统治阶级生活,揭露官府腐败和社会黑暗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元代戏曲两个体系:北杂剧、南戏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推荐第7篇:文学史

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赋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骚体赋:贾谊 《吊屈原赋》 《鵩鸟赋》

汉大赋:1 散体大赋: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杨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2 京都大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 晁错《论贵栗疏》《守边劝农疏》 汉代史传文学代表:《史记》《汉书》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 杨雄 班固 张衡 《史记》相关:

司马迁生平:字子长,读万卷书(生于史官世家)行万里路(两次北游),父亲遗嘱为修史,修史宗旨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体例是纪传体通史,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史记》叙事成就:1 结构: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框架结构

2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3 因果关系和探索展示(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表述,而是追根溯源) 4 驾驭材料,描写场面(《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场面)

《史记》的人物刻画:1 扩大了描写范围,闾巷之人入传(三教九流,市斤佃民、、、、、、)

2 人物个性和共性的描写(同是衣锦还乡,韩则大度,偃则报复)

3 性格的复杂化

4 旁见侧出的笔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

重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史记》的风格特征:1 宏阔画面和深邃意境

2 浓郁的悲剧气氛

3 强烈的传奇色彩

乐府:汉代朝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搜集保存管理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这些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文人诗:班固《咏史》(现存汉文人最早最完整的五言诗) 最高成就代表《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的代表诗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其娴熟的叙事手法主要表现在: 1 汉乐府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对常见生活情景细节别具慧眼,对偶然性突发性事件捕捉也很有新意,叙事题材上,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2 两汉乐府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不限于撷取一两个生活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连续情节的故事

3 两汉乐府叙事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它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秦罗敷和胡姬,一个机智,演出喜剧;一个以命相抗,演出悲剧)

4 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别,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孔雀东南飞》中太守迎亲,大肆渲染)

5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刘兰芝的外貌服饰)

6 两汉乐府诗有多首寓言诗,以寓言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处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闲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结合分析):

1 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很多诗歌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用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形象(《客从远方来》以女主人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写他们对游子的信件的珍视) 2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西北有高楼》高楼飘来的乐曲,乐曲中的悲哀,自己的幻想,构成恍惚空灵的艺术境界)

3 其语言达到炉火纯请的程度,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诗体中有许多日常用法,虽平淡却有韵味,诗中化用了许多古代典故(《迢迢牵牛星》中叠词的运用)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的艺术成就:

1 首先《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凶吉,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 其次《汉书》不仅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并且对那些带有启示性事件,都要特别强调,引起读者的注意

3 再次《汉书》的严谨有法,还在于他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汉书》和《史记》一样,也有写许多人物的轶闻趣事 建安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评价建安文学和正始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三曹七子:曹操 曹丕 曹植(建安之杰)

孔融 陈琳 王粲(七子之冠冕)徐斡 阮瑀 应玚 刘祯

曹操:汉末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创作诗为乐府诗,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脉相承,代表作《短歌行》《篙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现存第一部完整山水诗,创作风格:古直悲凉,气韵沉雄 曹植:字子恒,曹操次子,代表作《燕歌行》,诗风: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又称陈思王,以建安25为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1 前期诗歌主要歌唱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基调,对前途充满信心,代表作《白马篇》

2 后期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对自己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赠白马王彪》;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七哀》;述志诗;游仙诗 曹植的诗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结合作品分析)

王粲:七子之冠冕,字仲宣,代表作《七哀诗》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带有自传性质长篇叙事诗 建安风骨含义并结合作品分析:

1 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毛长”“梗概多气”的特点(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2 人生短暂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面对短促多艰的人生,建安诗歌采取了三种不同态度:单纯的哀叹;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短歌行》);努力突破天命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人生价值(曹操《龟虽寿》)

3 建安文学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4 由于“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正始文学:

1 阮籍,代表作《咏怀诗》82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2 嵇康,代表作《悲愤诗》《赠秀才入军》,风格特征:清俊 太康文学:太康诗风特征:繁缛

代表人物:三张,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1 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赴洛道中作》 2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 3 左思:代表作《三都赋》《咏史》11首 4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之致”(结合作品分析)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长江下游)和西曲(长江中游)两类

现存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代表作《西洲曲》 南朝民歌形式特点: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北朝民歌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诗》 山水诗:以山水为独立审美对象所创作的诗歌,产于南朝刘宋时期,代表诗人是南朝谢灵运,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新体诗(又称“永明体”):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早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又称“永明体”

南朝:何逊(梁),代表作《临行与故游夜别》

阴铿(陈),代表作《江涛送刘光禄不及》

宫体诗: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肉糜软弱

庾信(由南入北)《拟咏怀》27首,政治抒情诗,在艺术造诣上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 齐梁光景:永明体的流避(过于雕琢)和宫体诗(情感缺乏,没真情实感)而已 魏晋南北朝词赋:王粲《登楼赋》 曹植《洛神赋》 江淹《恨赋》《别赋》 庾信《哀江南赋》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灵运生平及诗歌创作:

1 出生于士族大地主家庭,祖父谢玄,从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慰藉 2 诗歌创作主要是山水诗,其特点为:  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因此他的诗歌很难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 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是现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者发感喟,常常拖一条玄言尾巴 《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景,生机,活泼) 3 诗风: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4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 从写意到描摹,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他的生活、感情都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流露,是将景物与心境合二为一;谢灵运则不同,山水诗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极貌以写物”成为主要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真实,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把它一一真实的再现出来(《归园田居》其三与《登池上楼》)

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去体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采用白描的手法,这些景物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谢灵运则注重写实性,对山水景物做精心细致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之美

从谢灵运到谢朓,山水诗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 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  但是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做客观细致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与《登池上楼》) 陶渊明:

1 创作:陶诗主要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2 他的田园诗有的通过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景物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耕种之时浏览群书的乐趣)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 不眠知夕永。(心情孤独)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人生真谛,无限愉悦,不可言传)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人生易趣,也是其诗歌整体艺术特征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事、理的浑融,如《饮酒》。陶渊明写景物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写情景一体,对人生了悟明澈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统摄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所写之景是最平常事物,但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如《读山海经》 4 陶渊明词赋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判断句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为”“见”字被动句

否定词:不、弗;勿、毋;未、否、非、莫、微 疑问代词(常用意思)

疑问语气词

阅读翻译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

人称代词:第二人称:若;而(与连词“若”“而”区分)

第三人称:其、之

谦称:第一人称

尊称:第二人称 指示代词:是、彼

夫,作为发语词和指示代词区分 者字结构,所字结构 连词、介词用法比较(翻译) 而(连词)

则(一般性了解) 以(介词、动词、连词) 介词:以、于、之

语气词:夫(发语词和指示代词区别)、其、惟 《诗经》用韵:叶音说

双声(两个字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韵母相同)

所谓36字母,字母实际上是指声母,36个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五音:唇 舌 齿 牙 喉 (半舌、半齿) 韵按韵尾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四声:平上去入(中古) 先秦古韵30部 上古声母32声母

《广韵》206韵

诗韵(平水韵)106韵 简述古书注解史:

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毛亨、孔国安、马融、郑云都是著名注解家

唐代,据汉代700年,意思不那么容易理解,于是出现了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疏”也叫“正义” 唐代 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正文和注文注音 宋代学者,也做了不少注音工作

清代学者几乎对每一本重要的经典都做了新的注解,除了为古书的工作作注解和考察,清代学者还做了许多古籍校勘工作

集注或集解: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或集解。(何晏注《论语》)

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他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以具体解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

犹:用这个术语,释者与解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之言、之为言:用到这两个术语必然是“声训” 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一般用来注音

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面,这个字要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衍文: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脱文: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声调的演变:举例说明中古四声是如何变到现代四声规律? 1平分阴阳

按字母的清浊分:清音字母平声字——阴平

浊音字母平声字——阳平

2 浊上归去:全浊声母上字,归入去声字母 3 入派三

(四)声 清:《中原音韵》归上声

现代普通话:阴阳上去 浊:分为全浊

次浊

推荐第8篇:文学史

绪论一至三章复习要点

1、概念:中国当代文学

2、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新特征。

3、50-70年代举行了频繁的批判运动

4、周扬与胡风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

当代文学的定义

1、“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

2、“中国当代文学”的含义

①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②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是除台湾、香港外的“中国大陆” 文学。 ③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 实现到解体的时期。

二 当代文学的分期

1、三分法:①十七年、*、新时期;

② 1949—197

8、1978—198

9、90年代。

2、我们采用洪子诚的二分法①50-70年代:十七年和*文学②80-现在:新时期和九十年代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1、《讲话》: “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是文艺批评。”

2、文学批评体现政治意图。“浇花”和“锄草”。

3、大规模的批判运动 ,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晴雨表”。

4、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决定 “真实”和“本质”。

5、文学规范体制对作家、作品监督和评断。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1、居于中心位置的主要作家作品有: 小说

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杜鹏程《保卫延安》,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诗歌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瑛、严阵、顾工等青年; 散文

杨朔,刘白羽,魏巍 话剧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

2、重要批评家就是文学界的领导者。

周扬、茅盾、邵荃麟、林默涵、李希凡、姚文元。

3、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新特征 A、出现了地域转移,出身、生活经验、取材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的转移。 这与文学方向的选择有关。B、文学服务于革命事业。 文学与政治活动、社会相关。不存在神秘、不可知的领域。C、基调:明确的目标感和乐观精神。

4、“中心作家”不足:学历不高,准备普遍不足;没有必要的思想和艺术借鉴;写作碰到难题:生活经验到文学创造的转化,虚构能力和艺术构型能力不够;写作“资源”不够 ;出现许多“高潮便是终结”的一本书作家。如杜鹏程、杨沫、梁斌、曲波、魏巍等。

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

1、批判电影《武训传》:

(1950-1951)A: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B: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C:歪曲历史,否定农民战争。

2、批评萧也牧等的创作 (1951年) 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

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1954-1955)A、俞平伯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分析和评论《红楼梦》的代表 。B、目的是批评胡适。

4、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5年) 胡风文艺思想:(1)主观战斗精神。(2)“写真实论”:不断揭示民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3)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是世界进步文学的支流。

5、文艺界的反右运动和对丁玲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年)丁玲、陈企霞 “反党”、冯雪峰与鲁迅、胡风的合作,“造成了革命文艺事业的分裂 ”。

6、文史哲领域的批判运动(1963年) 四 分歧的性质

1、进入五十年代以后,“一体化”的文学体制和格局,使矛盾和冲突更明显。

2、左翼文学内部存在两派:①以胡风、冯雪峰为代表的,包括秦兆阳等;②以周扬为代表的,包括邵荃麟、林默涵、何其芳、江青、姚文元。

3、周扬与胡风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

(1)共同点:

①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建立革命文学。 ②中国的文学运动应是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

③信奉、提倡“现实主义”,激烈批评现代主义文学。 ④都坚持文学“一体化”的理想。

(2)重要分歧

①关于文学与政治、实践与观念的关系。

周扬强调理论、思想观念的重要性。胡、冯把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看得很重。 ②关于现实主义。

周扬接受苏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注重文学对民众的教育作用。

胡风的“现实主义”则 “批判生活” , “思想启蒙” 。认为民众既有韧性的战斗力、原始的生命力,又有奴性的卑贱与苟安。 ③创作上主客观的关系。

周扬重视“深入工农兵生活”的重要。胡风强调作家的热情、创造力,文学创作是主客观的融合。

④关于“当代文学”的传统。

周扬强调《讲话》是“五四传统” 的继承者,更是“五四传统”的发展。胡、冯对《讲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第四、五章复习要点

1、名词解释:① “西南边疆诗群”②新民歌运动③ “政治抒情诗”

2、郭小川的诗歌艺术价值 一、“西南边疆诗群”:

在西南边疆的军队服役的青年诗人在50年代中期形成的宽泛的诗歌群体,代表人物有公刘、白桦、顾工、高平、傅仇等。

他们认为走向诗歌与走向革命是同路,生活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自然景物与民族风情作为感情背景,运用民间诗歌的比喻和表现方法,避免了肤浅与概念化的通病。

三、新民歌运动:全民动员式。

1、工农大众成为写作主体。

2、民间歌诗谣谚成为主要借鉴资源。

3、公众参与的方式。

4、文人整理的主要成果。

当代的政治抒情诗 一、诗歌是“政治诗”:

一般而言是指题材或视角的政治化。但这里指更狭窄的 “政治抒情诗” 。

二、“政治抒情诗”的渊源:

1、中国新诗浪漫派诗风;

2、西方19世纪浪漫派诗,包括苏联的革命诗,如拜伦、雪莱、裴多菲、密茨凯维支、马雅可夫斯基

三、“政治抒情诗”是当代政治与文学特殊关系的产物。是作家关注政治事件、社会运动的热情,以诗作为武器介入现实政治的追求。被称为“广场诗歌”:诉诸公众场合的朗诵。

四、当代许多诗人都写作过这种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作品。如李瑛、闻捷、严阵、张志民、韩笑等,贺敬之和郭小川代表。 郭小川(1919-1976) 《一个和八个》《望星空》受到严厉批评。 郭小川的诗歌艺术价值:

1、肯定个体和情感的人道主义。

2、在情感上对个体价值的依恋,对人的生活和情感的复杂性的尊重,诗中不完全回避矛盾的具体情景。

3、具有情感的丰富性,使人的心理矛盾、困惑,经受的磨难、焦虑、欢欣、不安,获得审美上的价值。

第六、七章学习要点

1、多个被拒斥的小说形态

2、名词解释: “山药蛋派”

3、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和柳青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的异同

二、多个被拒斥的小说形态※

1、言情、武侠和市民小说失去根基;讽刺幽默小说无法推进并被批评。

2、废名、周作人、沈从文的“诗化” 小说的发展空间窄小;

3、表现苦闷、彷徨等心理矛盾的作品被看作不健康;

4、路翎和林斤澜的意识流短篇挨批;

5、冷静 “观照式”的“写实”风格也不认可。

三、虽然试图克服形态、风格的单一化状况弊病,如讨论茹志鹃的小说,但是没有成功。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1956年10月,山西的文学刊物《火花》对赵树理等的创作经验的总结。把他们称之为 “山西作家群”、“山西派”、“山药蛋派”等。 共同特点:

1、地域的特征。生活、取材、民情风俗来自山西 。

2、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写小说是为了“劝人”,能“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 的预期。

3、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有先进思想的农民的眼睛的所见、所闻、所感。

4、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和语言的通俗。

五、两个农村小说创作“群体”:

1、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2、柳青、王汶石和陕西作家。

两大创作群体的评价:

1、柳青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重视先进人物的创造,浪漫理想,概括“时代精神”和“历史本质” 。

2、柳青像是乡村的“外来者” ;赵树理更像“本地人”

3、柳青重视新的价值观的灌输,赵树理更倾向于在农村的“传统”中发掘那些有生命力的素质。

4、柳青借鉴西方和我国新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赵树理推重话本、说书等“宣讲”、“说话”的“本土资源”。

第八、九章重点

1、《红日》在思想艺术上的重大进展。

2、《红旗谱》的独特艺术性。

3、《红岩》当代文学“组织生产” 的实践。

4、《林海雪原》 “革命英雄传奇” 。 《红日》 吴强(1910-1990) 江苏涟水人。 《红日》思想艺术上取得重大进展※

1、揭示“正义之师”的力量源泉。

2、开阔的展现战争生活各个方面;整体把握社会生活的意向。

3、强调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加强了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的刻画和对比。 如张灵甫的才干、

《红旗渠》 梁斌(1914—1996)《红旗谱》。河北蠡县人。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几代人的生活来“史诗性”地概括中国农民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命运。谋略,避免漫画化刻划。

《红旗谱》的独特艺术性

1、进行“民族气魄”的探索。寻找观念、阶级斗争和乡俗、传统文本的联结。人物性格中的“慷慨侠义”的“江湖气魄”,生活情景和文本构造的“民族色彩”。

2、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参与了人物性格、行为的构成。

3、运用民间语言。加强了小说表现生活的历史连续性,缓和了主题阐释上的坚硬、紧张的程度。

三、《红岩》的写作方式 《红岩》是当代文学“组织生产” 的实践。

1、创作动机充分政治化。

从权威论著而不是“个人” 体验获取依据。

2、为着同一意识形态目的协作和组合。

罗广斌、杨益言历经十年接受多人修改而成,发行八百万册。

3、更具纯洁性的追求“革命”

以强烈、象征、富有“人生哲理”的方式处理题材。

4、情景类型的设计,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创作。歌剧、舞蹈、戏剧和电影等等。

(四)、《林海雪原》 “革命英雄传奇”

1、艺术方面的“民族特色”。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方式。

2、赋予故事、人物(杨子荣)的“传奇性”。A、环境独特,性格 “浪漫” 。

B、情节奇特 :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绥芬草原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

第十至十二章重点

1、名词解释:A、“重放的鲜花”B、“第四种剧本”

2、“百花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 “百花文学”

(一)百花文学:毛泽东在1956年2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

这一创作潮流,表现了作家们承担“社会责任”的传统和强烈的批判意识。代表作家作品有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二)“百花文学”的特点:

1、绝大部分都是短篇创作。

2、青年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的“传统”,提出“写真实”、“干预生活”的口号。两种趋向:

A 加强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更多负起揭发时弊、关切社会缺陷的责任。

B 文学向“艺术”的回归,不要过多的社会政治的负累。强调个人价值的重新发现。

(三)代表作品

1、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善于思考,包含着激情的思考和议论。 罗立正:保守、维持现状;不遗余力地“领会领导意图”,以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曾刚:不墨守成规、要求变革。 暗示新生的社会存在“本质化”、“教条化”的趋向。

(四)“毒草” 成了“重放的鲜花”

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把1956-1957年间发表的的作品汇集成册,书名为《重放的鲜花》。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1、杨朔(1913-1968),《香山红叶》《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

2、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A、精巧谋篇布局、用心锤词炼字,营造诗的意境。

B、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思维和感情方式。 C、寻常事物,日常生活寄寓发现宏大的意义,给文体增加弹性。

“第四种剧本” :想突破“工农兵剧本” 的既定框架和公式而提出的。在1956-1957年间,出现了题材和风格开拓的剧作,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何求的《新局长到来之前》、赵寻的《人约黄昏后》、鲁彦周的《归来》等。

2、讨论了如何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表现矛盾冲突,话剧的讽刺和喜剧性的价值,创作题材的扩大。

第十三至十五章重点

1、名词解释:A、革命样板戏B、“白洋淀诗群”C、“手抄本小说”D、**诗歌

2、“*文学” 重要特征 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移植” 成为“样板”创造的最主要途径。

《红灯记》和《沙家浜》移植自沪剧。《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林海雪原》。 2、挑选京剧、芭蕾舞和交响乐作为“文艺革命”的“突破口”。

京剧等所积累的成熟的艺术经验,与观众所建立的联系,增强了“大众”认可的可能性。 3、“样板戏”最主要的特征:文化生产与政治权力机构的关系。

在苏区和延安,文艺作为政治权力机构实施社会变革、建立新的意义体系的重要手段,建立相应的组织、制约文艺生产的方式和措施。

4、“样板戏” 的意义结构和艺术形态,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像与大众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

A、删削改动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纯粹性”的部分

B、利用传统文艺样式的程式化条件,在脸谱化人物和人物关系中,将观念符号化。 3、“白洋淀诗群”:

1969年后,北京学生到河北白洋淀地区“插队”,有根子(岳重)、多多(栗士征)、芒克(姜世伟)、林莽、宋海泉、方含。还有北岛(赵振开)、江河、严力、郑义、甘铁生、陈凯歌等人。

特点:多从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中寻找材料和方法。感受和表达方式,大都与他们的阅读和“文化积累”有关。有特定的“发表”和传播方式,主要靠小圈子传看、传抄。 4、“手抄本小说” 作品有北岛《波动》、靳凡《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张扬《第二次握手》 。 意义:

a、描写中国现代历史和知识分子的道路。

b、思辨、说理和抒情。思考现实处境和生活道路,探索人生爱情、民族未来。 c、肯定、赞颂知识、“爱国的”知识分子、科学界权威。 d、揭示历史的“含混性”,怀疑理性力量和控制历史的信心。 四 **诗歌

1、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城市发生大规模政治抗议行动。 2、诗歌被用来表达怀念。 手写的诗词,贴在广场的灯柱和纪念碑的护栏上,挂在松柏枝叶间。 3、在4月5日清明节达到高潮。“**事件”被宣布为“反革命政治事件”。 写作、传抄、保存的人受到迫害,被定罪、囚禁。

4、童怀周搜集、保存、张贴诗词于**广场,并发出倡议书。

征集散失作品的倡议得到广泛响应。后选出一千五百多篇,编成《**诗抄》于1978年12月出版。

5、通过传统形式,表现历史观和对现实政治的道德评价。

在恶劣、严酷的压力下,诗的写作者的真诚态度,对于独立的思想和写作方式的坚持,对当代诗人应该说具有持久的启示意义。 四 “*文学”的特征

(一)、“*” 文学,两种状态: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传播。

(二)、“*文学” 重要特征:※

1、政治的直接“美学化”。

2、在“真实性”问题上认定“应该怎样”

3、创作的观念论证式的结构。

“表象——概念——表象,也就是个别——一般——典型。” 4、对“革命浪漫主义”的强调。

表现为象征方法的广泛运用,取代了生活细节的刻画。

推荐第9篇:文学史

文学史()

唐代

一、唐代诗

(一)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人蜀州》)、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提倡:反对齐梁诗风(纤巧绮丽),提倡刚劲风格,重视抒发一己情怀,做不平制作,做一些 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四杰贡献:1.扩大题材内容,开始引入边塞,军旅诗,和个人情怀2.革新初唐诗风:清新刚丽3.探索诗歌的形式:五言律诗、七言诗形体

*上官体: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华美辞藻,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题材狭小,纤巧绮靡。

*五律的最后定型:沈佺期、宋之问(元代从理论上加以总结,确定为格律诗)

*陈子昂诗歌主张:1.恢复风雅传统2.提倡风骨,寄兴3.提出诗美理想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春江花月夜》特点:(1)紧扣诗歌,首尾相接(2)以情衬景(3)音韵和谐,错落有致(4)情理结合,富于哲理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二)盛唐 *山水诗派:孟浩然(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王维(“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如何体现的:(1)诗情画意的高度结合(2)意境空灵,浑然天成(3)细致精工,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

*盛唐边塞诗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燕歌行》、王昌龄(七绝圣手)、王之涣、崔颢、李欣、祖咏 *边塞诗派诗风:清刚劲健,慷慨奇伟 *李白(诗仙):

1.代表作:(1)理想抱负:《古风》、《梁甫吟》、《行路难》、《登宣州谢眺楼》、《上之回》、《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梦游天姥吟留别》(2)关注现实:《丁都护歌》、《奔亡道中》、《长干行》

(3)讴歌自然:《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4)歌行体:《蜀道难》、《行路难》、《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诗风:豪放飘逸

3.思想:儒、道、释、侠游(用古体写现实,抒己怀) 4.艺术成就:(1)感情充沛,豪放率真(2)想象奇诡,形象绚丽(3)雄奇飘逸,清新自然(4)各体皆长,灵活运用 *杜甫(诗圣):

1.代表作:(1)理想志向:《画鹰》(2)批判现实:《兵车行》、《石壕吏》 2.诗风:沉郁顿挫 释:它是杜甫诗歌的诗风。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3.诗歌艺术特点:(1)风格沉郁顿挫,情感慷慨悲凉(2)选取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3)语言精炼鲜活,平易自然,清新(4)诗歌各体皆备,皆有名篇

4.诗歌贡献:(1)拓宽律诗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秋笛》、《即事》(2)以律诗写组诗《洞房》、《秋兴八首》(3)混融的境界和出神入化的技巧《登高》

(三)中唐

*山水诗:韦应物(诗风;高雅简淡,闲适情趣)、刘长卿“五言长城”(诗风孤寂冷漠,意境悠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三点水+韦)、夏侯审

*中唐边塞诗:顾况(俗奇)、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春夜闻笛》 诗风:慷慨悲凉 *韩孟诗派:

1.韩诗特点:奇崛险怪,以文为诗 2.诗歌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

3.“郊寒岛瘦”:是苏轼对孟郊的评价,指孟郊诗多表达其生活寒苦凄怆,贾岛诗歌形式拘谨不开阔,题材狭窄不宽,气势清寒不瑰丽 *李贺(诗鬼):

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 诗风:凄艳诡傲 *刘禹锡(诗豪):

代表作:《秋词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风:雄直劲健,爽朗 *柳宗元:

1.诗歌特色:借景抒情(残月、枯桐、寒江···) 2.代表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元白诗派:

释:是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学派。

*白居易代表作:(1)讽喻诗:《蜀中行》、《新乐府》、《观刈麦》、《轻肥》、《买花》、《社陵叟》、《卖炭翁》(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3)《钱塘湖春行》元稹代表作:《连昌宫词》、《莺莺传》

*白居易诗歌主张: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提倡为君为民

*白居易诗歌特点:兼有“尚实”特点,讽喻诗意激气烈,闲适诗:闲逸悠然,淡泊平和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 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 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 “新乐府运动” 。主张写实,尚通俗,提倡为君为民而作。

(三)、晚唐:(小李杜)

*杜牧诗歌特点:1.意蕴深厚,婉曲含蓄2.语言凝练隽永,风格清新俊爽3.叙事、议论、抒情、写景相结合 *杜牧代表作品:(1)反映政治和民生疾苦:《感怀诗》、《早雁》、《河湟》(2)咏史怀古:《赤壁》、《过清华宫》(3)写景诗:《泊秦淮》、《江南春绝句》、《清明》

*李商隐诗歌特点:(1)善于表现难以言说的心绪和情感体验(2)朦胧美与多义性(3)风格凄艳,婉融

*李商隐代表作:政治诗:《有感二首》、《曲江》、《行次西部作一百韵》感伤诗:《安定城楼》、《锦瑟》、《出单》

二、唐代散文

(一)、唐代古文运动:中兴愿望——复兴儒学——经世儒学 *文风: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2)将情感注入散文中,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真正的文学境地

(二)小品文:

(1)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2)小品文的特点:#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世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情感炽热

(三)、唐传奇:

*定义: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纪传名篇,史豪笔法,转奇闻异事。 *代表作家:白行简,元稹

三、唐代词

(一)词在唐宋的发展:可追溯到北朝,在唐出现,雅乐、清乐、燕乐

(二)花间词:1.释:有着缛采轻艳诗风的词代表人物有。温庭筠,代表作《梦江南》、《菩萨蛮》

(三)南唐诗人:李煜、冯延己

宋金

一、宋金诗

1.宋三体:西昆体(李商隐)、晚唐体(贾岛)、香山体(白居易) 2.诗*新运动:反对西昆体的浮艳

领袖:欧阳修

先驱:柳丹 3.江西诗派:是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诗论以杜甫为宗,主张创新,以才学为诗的诗派。诗歌特点:(1)注重现实,充满浪漫主义(2)诗味清爽,意境奇特(3)字斟句酌,严谨缜密(4)含蓄深邃,余音袅袅 4.“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思道、陈与义 5.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中兴原因:江西派影响很大,要突破江西诗风

(1)陆游: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艺术特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语言平易晓畅、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气势恢宏豪放,题材多式多样/爱国诗沉雄悲壮,田园书斋诗清新婉丽)

(2)杨万里斋形体:释;号诚斋,是杨作词的 风格,诗风活泼开朗 6.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变化宋诗特点回归唐诗) 7.江湖诗派:刘克庄《国殇行》、《筑城行》、《苦寒行》戴复古《江阴浮远堂》、《频酌淮河水》

8.爱国诗人:文天祥、谢翱、汪元量

宋金词

*宋初风格:婉约

代表作家作品:晏殊《浣溪沙》、欧阳修《踏梅行》、范仲淹《苏幕遮》、《渔家傲》

*奉旨填词:柳永

对词贡献:(扩大词题材、发展词体、提高技艺铺叙白描) *苏轼:词艺术特点;(1)风格丰富多彩(2)表现技巧多样(3)语言清新雅炼 词的贡献:(提高词的文学地位%扩大词的题材范围%创立词的豪放风格%创新词的艺术手法

*周邦彦:词的特点:主题飘零不偶,格调低沉感伤《南陵王.柳》 *李清照:提出“诗词别是一家”苏轼“诗词一体”

词的艺术特色:(1)抒情委婉含蓄(2)善用具体形象表达内心感受(3)善用白描(4)以俗为雅,善用口语

*辛弃疾:词特点:内容多为抗金复国,风格磅礴豪放,苍凉沉郁

成就:(1)善于创造生动的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情景(2)善于运用比兴,寄兴手法(3)大量运用典故(4)语言丰富多彩

*辛派词人:张孝祥(先驱)、陈亮(直抒胸臆,气势磅礴)、刘过、刘辰翁(手法直接)

*姜夔:代表作《扬州慢》贡献:格律诗 散文

*唐宋八大家:苏轼、苏洵、苏辙、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 *苏轼散文特点:(1)议论说理,透辟在理,推陈出新(2)写景状物,简洁明了,富有诗意(3)抒情感怀,情真意切,情景交融

话本

*释话本:是流行于宋代用白话讲故事的底本,实质是小说。

*基本类型:小说话本《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讲史话本《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

辽金文学

*元好问:《元题山集》《岐阳》《北渡》《雁门道中书所见》

*西厢记诸宫调:是流行于宋元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短套,用若干短套连成长篇,杂以叙述,讲述一个长篇故事,是现存最完整的一篇诸宫调。 较《莺莺传》:

《西厢记》内容相对复杂%改变张生的始乱终弃

推荐第10篇:古典爱情诗词鉴赏课程论文

古典爱情诗词鉴赏课程论文

爱情,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这两个字眼儿已经不再陌生。或许我们正沉溺于爱河之中大秀恩爱,又或许我们失恋了无奈重回单身狗大本营。确实,爱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爱情过后呢?作为一名理性的工科生(或许是因为还没尝过爱情果子的缘故吧),除了爱情,我也想谈谈离我们有那么一丁点遥远的“婚姻”,聊聊在古典诗词中这爱情的将来式到底会是怎样。

老师曾在课上分享过这样一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恋爱”、“婚变”、“决绝”。 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妻,尽管她甘贫操劳,多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被丈夫休弃归家。一路上,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娶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

爱情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很矛盾地,偏偏也是最复杂的事情。置身其中,常常看不明白。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坟墓?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问烂了。最常见的回答大概是: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爱情内在的矛盾说白了,是两个自由的个体对于自由和所需承担的责任的矛盾,只不过婚姻放大了这些矛盾。我始终认为,长久的爱情,必然需要妥协。周国平先生曾说:“爱情是自由的飞翔,婚姻是平稳的着陆。我相信两个人相爱,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标,这实际上就是婚姻,所以,严格来说,婚姻是爱情的目标。”是的,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婚姻仍然是爱情的归宿。

然而,在这首诗中,在恋爱时的生活,当年他来求婚的时候,面带敦厚,还玩了一个可爱的小小的花招,表面上是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是找“我”商量婚事来的,可是来得匆忙,连媒人都没找好,“我”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约好秋天再结良缘。此时的“我”是多么缠绵而痴情啊!自此以后,“我”就深深地陷入了相思之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以我贿迁”,“我”善良,朴实。这时,爱情达到高潮,欢乐达到顶峰,但是,这也是女子不幸遭遇的起点。热恋时的“我”有过太多的美好憧憬,有过太多的甜蜜苦乐。热恋中男子的“怒”我“愆期”玩弄的小小花招。

在追述婚后的生活,婚后的“我”,忍受多年贫苦的生活,辛勤地操持家务,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今日和明朝,自问“女行无偏斜”,只因容貌日渐衰老,便“仍谴归家去”。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的“至于暴矣”,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男子的暴戾不仁、忘恩负义。“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般长歌当哭般的呼号,是“我”从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惨痛教训,深重痛惜,对负心人强烈愤慨。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我”被遣归家时想象到回到家时的情景,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其黄而陨”,情尽委曲。男子在婚前的虔诚,婚后的负心令人心寒,结尾小青梅竹马的经历更让人心悲凉。

那么,万一爱情幻灭,就像氓之于弃妇,之后,婚姻该何去何从呢?

当婚后爱情发生各种变化,她感觉似乎再也没有当初相爱的那种感觉了,于是心里产生种种疑惑——“他变了么”?所以,我们会问,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

这首诗中有几个有意思的事物反复出现。首先是“洪水”,先是“送子涉淇”,中间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最后感慨“淇则有岸”,自己的幽怨却永远不能休止。三次出现淇水,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第二个是“桑”,用桑树来比喻弃妇本身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由鸠食桑葚引出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还有“车”,先是登上高墙,盼望恋人驱车而来,接着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自己的嫁妆奉献给对方,最后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期盼、付出、受伤,弃妇的命运通过车辆的三次出现清楚地展示出来,其中的苦辣酸甜都装到了车里。

恐怕是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婚姻当真是比爱情多了几分辗转。

一个情爱故事被表现得真切自然。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是氓对女子的罪恶,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这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如在目前。

在我看来,爱情的终极目标是找到不离不弃的亲人。 归根结底,我们并不能够通过婚姻这种形式保有最初的爱情,浪漫的摄人心魄的爱情都在艺术作品之中,其实,恰是因为爱情如此转瞬即逝,人们才会如此怀念逝去的爱,永永远远歌颂爱情。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当爱情进入婚姻,无论旧爱抑或新欢,生活永远都在继续,我们要去面对那个曾让自己心如撞鹿的人,要去面对彼此最真实的一面,然后相濡以沫,共度此生,此时此刻,婚姻就为我们开启了另外一扇门。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在爱情和婚姻之间,同样适用。面对爱与婚姻这一个庞大的话题,我同样是个提问者,我能确定的是,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里。

对于爱情,作为一个“好学生”的我并没有太多经历,但是我一直在期待爱情。我曾开玩笑问我的爷爷奶奶,这么多年下来,回首一生,最重要的人是谁?他们都笑指身边的那个人。我妈也常说,我们一家人都很重要,但爸爸永远是那个最特殊的存在。唉,不是我说他们,这都老夫老妻了,把单身狗虐的不要不要的。小的时候,我很“嫌弃”他们把爱情过得那么没意思。可是,现在,我明白了,爱情就是平平淡淡的。我的爸爸妈妈是如此,我的爷爷奶奶也是如此。当我看到爷爷奶奶携手散步,满脸褶子,也笑得那么灿烂时,我才知道,爱情,从未在他们的生命里离去,时间没有带走什么,只是,让他们更加习惯彼此。别怕爱情会变成亲情,如果你始终感觉对方是你在这个世界最亲的亲人,那么你们的爱情早已坚不可摧,虽然不再充满激情,却自有天心月圆,春满花枝的美。爱情的终极目标不就是寻找那个白首到老的亲人?亲情是爱情的升级版。马克吐温说:爱情是疯狂地奔跑,婚姻是慢慢地成长,似乎爱情更有动物性,而婚姻更像一棵植物。一辈子做个奔跑的小鹿,何其累也?偶尔当棵树,静静生长,枝与枝相触在云中,根与根相连在泥土,终生相依,恒定坚持。

我们的身边中,有不少爱情。长久的平淡和长久的疯狂都不是爱情的正常状态,一辈子要死要活恐怕比一辈子平静更让人难以忍受。爱情的确会转化成亲情,却不是那种血缘的亲情。而是两个人共同生活,心生默契,如同生长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11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里孕育诞生了屈原、李白等数不胜数的伟大的诗人;这里酝酿、创造了《诗经》、《离骚》等举不胜举的不朽作品。古典诗歌是一园芬芳馥郁的奇葩,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新教材古代诗歌比重增加,新课标对古代诗歌的要求提高。可是,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老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之美?如何使学生在读诗中提高审美素质?语文教师都在思考与探索着。

我的想法是:诗歌教学宜采用从诵读入手,抓住意象,充分联想想象,扩展延伸课外内容进行比较等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⒈诵读,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重视朗读,重视背诵,让琅琅书声回归课堂,回归校园。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以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口、眼、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用心吟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有它的特殊意义。

第一、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把熟读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能正确地读、流利地读,名句名诗更应该背诵,教学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朗读。通常情况下有四个步骤。①范读。分学生、教师和录音三种。②初读。学生先通读全诗,疏通音义,品评语感,初步感知内容。③精读。即欣赏精华部分,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避免浅尝辄止的“应景”朗读。④叫读。要避免生硬无趣而无创造的朗读。在朗读中配乐朗读效果教好,因为有了音乐就有了情绪,从而宿短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学生容易披文入情,携情入境。诵读《琵琶行》时,以此时无声胜有声小提琴配乐;诵读《雨霖霖》时,配以排箫,效果教好。

第二、反复朗读与熟悉理解内容相结合。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方式,古人就很强调通过吟咏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其效果将更显著。疏通了词语含义,朗读容易流利畅达;了解了作家背景,知人论世,朗读容易把握情感;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多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理解课文。

第三、带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歌的情感。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特别是好的朗读能再现文章的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同样,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设法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要“出乎其中”,要指导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在朗读中领悟情感。教师教学也同样如此,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分析,就会索然寡味。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教师深情地朗读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诗篇,如王维的《山居秋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便会给学生以美的薰陶;深情地吟咏歌颂历史上仁人志士的豪情志向的名句,如体现屈原高洁品质的“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体现杜甫崇高境界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便会给学生以善的启迪。 2、抓住意象,透过意象领悟内涵

所谓“意象”,是指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象既可以是自然之物,也可以是是社会人事。读者唯有对意象的感知、领悟才能徜徉诗歌王国,汲取其精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李白《送友人》),其中“浮云”、“落日”就是两个重要的意象。读懂这两个意象,对理解诗歌就很有帮助。“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漂泊。“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朋友的依恋。用眼前之景,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无穷之意。“日暮黄昏”, 1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其中透出的是衰落凄凉之意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透出的是羁旅思家之痛;“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不思?”,透出的是男女相思之苦;“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透出则是思古之幽情。相同的意象,表现了不同诗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独特的感知。意象往往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品味意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联想想像,填补“空白”

“诗外有诗方为好诗;词外有词,方为好此。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清•陈廷焯)。中国古诗非常强调作品的“空白点”。这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根据伊塞尔的“接受美学”学说的阐述,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挖掘出来的,作品本身藏匿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的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英国诗人雪莱说:“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诗歌是高度凝炼含蓄的艺术,留有的空白更多,更典型,需要我们进行联想想像加以填补理解。 一要填补诗歌内容连贯的“空白”。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需要靠想像把诗意串合起来。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其完整的意思为:在今晚酒醒以后,只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飘浮,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树梢头。另外,诗人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的“碎片”加工成诗,因而要再现诗歌形象,就要求补充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体味,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把“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形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个意象直接组合,造成了浓厚的主观色彩,孤立地看待其中的任何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发现仅只是情感的碎片,与整首诗蕴含的凄凉的羁旅思乡情绪关系也不甚密切。

二要填补诗歌言外之意的“空白”。对诗歌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的体味,就更要通过联想想象来获得。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如”,诗人只问“知多少”,并没有展开回忆。这些给读者许多“空白”的诗句,教学中要学生就“春花秋月”展开联想:昔日的一国之君,今日的阶下之囚;昔日花月春风名花美酒佳人,何等风光,今日曲终人散,囚禁异国他乡,何等落魄。这些景象即为“象外之象”,要真正挖掘其内涵,还需要读者的历史积淀去呼应。在一些用典诗句中,这个特点体现更明显,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果知其出处,意思就明白了:作者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降,早已没有起用他的念头了,表达作者无限的感慨。有的诗词,含义隐晦,难以一下子把握,这就要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再创造,揭示出这些空白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这样运用的妙处。

三要填补诗歌形象塑造的“空白”。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如形象浅露而不含蓄,就会成为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优秀的诗歌塑造的形象有时意味含蓄隽永,总是留有形象的“空白”,会驰骋人们的想象,吸引人们在此描绘各自不同的美妙图画,涂上千差万别的绚丽色彩。有时存在着不确定性,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形象的多义性,这也是一种空白。学生由于性格、经历、出身等不同,对这些形象的理解也就各异,这是学生联想与想象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如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表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对它的理解从古以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观点。 “想象就是创造力”,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以及作者意到而笔未到的 2 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这种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4、扩展延伸,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阅读一首,扩展延伸若干首,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可以发展迁移能力,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大量的比较阅读中,由此及彼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更透,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关键是确定好延伸的方向和比较的对象。

第一,向同类题材的其他诗歌扩展延伸,在比较中领会诗风诗情。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同一题材也往往风格有别,情趣各异。老教材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都描写了歌女的孤独凄凉、情感哀愁的生活,两者抒发的情感相似;细细体味,其不同点更多,特别是风格迥乎不同;不同的作者更是如此。同是以梅为题材,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就迥然不同。如果对照着鉴赏,学生收获更大。 第二,向诗人的其他诗歌扩展延伸,在比较中理解诗人诗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反映了他辞官归隐后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如果把《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其他几首对照着教学,领会便能更深刻。如再延伸学习《咏荆轲》《读山海经》,还能发现陶渊明也曾具有积极进取的个性,可见,对诗歌进行多方面的扩展延伸,也可避免学生认识上的局限。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读诗还可以举出很多方法,教师就是通过这些方法去点燃学生的灵感的火花,拨动学生易感的心弦去咀嚼、体验文本,从而获取性情的陶冶、素养的提高,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12篇:论文:引导学生体味古典意境

论文:引导学生体味古典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具有优美深远的意境。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让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诗歌中的意象,就是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被赋予了情感的事物。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要想很好体味一首诗歌的意境,欣赏者必须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二是了解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三是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

《登岳阳楼》是杜甫诗中五律的名篇。我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发挥想象,体味诗中所包含的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杜甫《登岳阳楼》诗中那种悲壮开阔,博大深远的意境,是跟诗人杜甫开阔的胸襟和思想分不开的。因此,把握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状况以及他当时生活的历史背景,从具体意象入手,是读懂本诗,把握本诗意境的关键。

鉴于上述原因,在赏析诗文之前,我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和收集了关于杜甫的一些资料及其写作此诗时的生活历史背景。通过预习,学生大致了解了杜甫的以下信息:杜甫早年四处游历,仕途坎坷,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对统治者的腐朽和罪恶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也了解到,杜甫此次并非专为游玩而登上岳阳楼,而是由湖北的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湖南岳阳的,是流浪经过。登上岳阳楼的诗人当时已经不是年轻的小伙子,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登上岳阳楼看到烟波浩淼、壮阔无限的洞庭湖,诗人想到自己晚年的漂泊无定,国家的多灾多难,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感慨良多,老泪纵横。

为了证明杜甫诗中洞庭湖的浩渺无际,我适时的引导学生回忆古诗中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中颔联“乾坤日月浮”描述的那种广阔湖面场景,与曹操在《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异曲同工之势。许多学生也许未曾亲临过洞庭湖,未能亲眼看到洞庭湖的广阔,但诗句中“乾坤日月浮”句可使学生想象到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的样子,感受到湖水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宏伟。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联系漂泊流浪的凄凉身世,“日月浮”似乎又隐含诗人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为下文张本。

诗歌颈联中“老病有孤舟”出现了“舟”这一意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我首先举出诗人在《旅夜书怀》中的诗句:“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其次,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让他们想象自己如果贫病交加,再加上年事已高,乘一叶扁舟在浩渺无边的湖中引导学生总结“舟”这个意象在诗中蕴含的深意,经过讨论和分析,学生最后一致认为,“舟”在诗中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尾联中“凭轩涕泗流”句出现了“凭轩”和“涕泗”两个意象。“凭轩”即靠着栏杆,“涕泗”即鼻涕眼泪。学生经过思考,找出了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一词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总结出登楼凭轩在古诗词中有思念故国、故乡、亲人之意。关于“泪”这一意象,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举出历史上很多男人流泪的诗句,我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杜甫此时此刻所流之泪,既不是柳永在《雨霖玲》中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男女离别之泪,也非苏轼在《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中的思念妻子之泪,也不仅仅是陆游在《诉衷情》中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雄心无人解,平生不得志之泪,而是有感于个人凄苦身世和伤时忧世的爱国之泪。这样恰好与诗人的处境相契合,让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时空,任意翱翔。这也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年近花甲的堂堂七尺男儿,为什么要流泪的困惑,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可见,杜甫在当时看到眼前壮阔的洞庭湖水,不禁悲从中来,诗句中的复杂情感也由此可见一斑。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对诗中的几组意象所包含的深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固然诗中有对自己身世凄凉的伤悲,但更多的是对国家灾难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担忧。这样,就为我们把握全诗的意境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这首诗,以其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为人称道。而诗中这种阔大宏丽的意境正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诗人的生活思想分不开。清初黄生对这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也由广阔转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

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很好地衬托起来,斤两相称。如果课前学生没有认真地预习、收集关于杜甫生平的资料,光凭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诗中意境由宽到窄又到宽的变化。而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恰好做到了这点,当学生自主了解了杜甫生平时,他们会被诗中沉雄悲壮,博大深远地意境所吸引,产生共鸣,并为之惊叹诗人的创造文才,也会被诗中的爱国情怀所感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年老体衰,处境凄凉的杜甫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尚能不忘忧国忧民,而我们年轻的一代又怎能碌碌无为,胸无大志呢?

本次课的教学通过对“舟”“凭轩”“泪”几组意象做了广泛的联想和思考,学生懂得了联想和想象在诗歌欣赏中的重要性。在了解诗人杜甫生平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诗中几组意象所蕴含的深意,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全诗开阔宏伟的意境,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味古典意境

怀远县常坟中学

陈良玉

第13篇:中学古典诗词音乐教育初探 论文文章

中学古典诗词音乐教育初探 论文文章

写在前面的话: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而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肩负着发扬和光大这一博大情怀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仅仅成天撑着喉咙高声对学生们喊:你们要学古典诗词,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你们自身的修养是很有帮助的。众所周知,学习的最好老师就是兴趣。将音乐引入古典诗词教育,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们在心里铸造多年的恐惧的大门,既达到了古典诗词的教育作用,又有休闲放松的乐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切入点,逐渐找到其与音乐的共同之处,继而提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诗歌大众化和音乐通俗化”的观点。然,鄙人虽是音乐教育专业出身,又在中文系旁听两年课程,但究竟非中文科班出生,难免有些疏漏。在此一并感谢我校文学院徐湘霖教授和刘德煊教授,正因为他们两年来孜孜不倦的教诲,才有了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梦想。我一直记着徐湘霖老师对我鼓励的话语“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所铸就的玉呢?”。这篇文章就是学生最好的回答。

一、古典诗词——民族的宝库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璀璨的文化,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那些优美的风情,那些动人的传说伴随着文人高风亮节的身影,形成了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而古典诗词就是这浩瀚文化海洋中的一轮巨浪。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发展历史悠久,语言纯粹精练,文化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意趣深远而堪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诗歌是具有多重审美功效的。首先,它是人类情感的需求。我们人类自降临在这片土地之后就辛勤的耕耘着。但是物质生活逐渐的丰富并不能满足他们情感宣泄的需要。于是从单纯的吼叫和简单的文字记载,到后来童谣的出现,一直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问世。从此,诗歌作为一种人类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方式绵延数千年而常胜不衰。在得到无数文人亲睐的同时,开创了一个国度诗的文化。《诗经.毛诗序》中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史记.滑稽列传》也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所谓的意就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所谓„言‟就是近代语所谓„表现‟”(朱光潜《诗论》)可见,诗歌是人类情感得以寄托的重要的方式,它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说到人的情感,真的是很奇怪,也很奇妙。从古至今,千年一概。《诗经》中的情感是最为朴质的,简单的。它主要抒发了作为人最为基本的喜怒哀乐。《桃夭》通过描写桃花的美丽鲜艳,表达了作者对于婚嫁的喜悦。而《硕鼠》则是劳动者对奴隶主的痛斥与怒骂。

其次,节奏是诗歌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节奏。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节奏之中。我们朗诵那是语言的节奏;我们走路,我们跳舞,那是运动的节奏。就连吃饭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节奏是宇宙间万物发展变化运动速度的规律。只要有时间存在,无处不产生节奏。准确的时间,构成准确的节奏。因此,节奏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黄柏庄《基本乐理四十通》)我们知道,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是从音乐中逐渐分离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具有节奏的因素也不足为奇。节奏的快与慢恰恰又能反映人的一个情绪。我们还是拿走路打比方。河岸边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挽着手拄着拐杖,缓步的行走着,尽情的欣赏着最后一片血红的枫叶。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此刻欣赏风景的缘故,他们行走的速度节奏很缓慢的。他们经过了几十年的人生体验,静静的欣赏着最后的晚景。他们的心情是平静的,是安宁的。而我们再来看一组画面。一个青年人,手里揣了一个文件包,一边跑,一边看着手腕上的手表,估计是上班快迟到了吧。看着他跑得满头大汗连擦拭一下汗水的功夫也是没有的。他跑动的速度是飞快的,他的心情也是焦急的。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能看出速度与心情的关系。人在快乐时候,心情舒畅的时候,他做事也好,干活也好都是充满干劲的,效率也高,速度也快。而人呢,在心情抑郁的时候,干什么事情都是无精打采的,效率又低,速度又慢。你看杜甫在家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遂歌咏出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创作出了平生的第一首“快诗”。

第三,诗歌富有意境之美。诗词的基本的要素是意象。意,是作者主观上的情感。而象,则是客观的,事实上存在的一些外化的事物。当主客观高度融合统一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意象,而意象的呈现、组合、衔接、发展、转换就构成了诗词。再打一个比方,形象的解释一下意境的概念。意境,就像一个盛装半杯茶水的杯子。我们要细品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半杯香茗,而是盛装在杯中的半杯清香之气。我们用手无法触摸它,用眼睛也无法去识别,但是淡淡的清香总环绕着自己的身旁。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就谈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比如李中主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王国维就评说道:“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闲。‟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菡萏,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菡萏。但是作者偏又不说是荷花。“香销”,就是凋零,可是作者也不言凋零。而“翠叶残”,作者也不作荷叶残。如果这句写成了荷花凋零荷叶残,那么这样的句子就太过于直白,给予人感受的空间就狭窄了,完全没有了意境。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意象一句一个,一共四个意象,分别是月光,霜,月亮,故乡。而这四个意象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思乡图。这又是一年的中秋,一片银白色的月光撒在大地,更是撒在了诗人的心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时值佳节,但是却与亲人天隔一方,不禁滴落几滴情泪。朦胧中见那月光像冰冷的霜雪般的冷酷,无情。无奈,感伤之情通过这一组意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力透纸背。

上面是在谈诗歌本身的价值和它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谈谈诗歌的育人作用和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启示。

《毛诗序》讲“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想象,提高人文素养,更有助于形成完美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论语.为政第二》中有这么一句说明诗歌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子曰:诗三百,一言已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指的就是《诗经》,这是一本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音乐史都占有相当地位的诗歌(或者称之为歌词)总集。它是由周朝以来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的歌词汇集而成,再经过孔子的选编和润色。最终选定了三百余篇,定名为《诗三百》,说《诗经》已经是汉朝的事情了。孔子认为,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不太正确的。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怎样培养正确的对待人对事的态度。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韵诵诗歌来领会,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礼记》中有一篇《经解》,是对“五经”的一个总评。它是这么评价“诗教”的:“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说我们通过诗词的教育可以使人变得温柔敦厚,知书达理,但是《经解》同样还提到“故《诗》之失,愚。”是说,如果我们整天抱着诗歌,脱离现实去追求说文解字,就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迂夫子。这就是迂腐。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这一号人物的杰出代表。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由此他的一生经历了几起几落,曲折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出生的,到嘉佑二年中了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已经是位及人臣的官职了,可他偏偏不守清规戒律,被人以讥讽朝政之罪贬为了杭州通判,后来又徙往湖州、黄州、常州为官。哲宗刚刚登基时,怜其才,召回了京师,任中枢舍人。后来他又不知天高地厚,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了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时,苏轼才得以北返,但在回来的途中,病逝于常州。我们来看一首他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关于这首诗,我在这里不想做更多的分析。我想讲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你看,苏轼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他没有觉得自己委屈,没有因为自己这么辛苦的付出,这样任劳任怨的改革,得到的却是降职,发配而心生埋怨。这要多大的心胸才能做到。礼部尚书啊,不小的一个官职啊,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教育部的部长啊。他完全可以顺从掌权者的意愿,顺顺当当的当他的好部长,可是他不,偏偏和首辅过不去,偏偏在大庭广众之下,陈述者自己的不同政治意见,让别人下不了台。当然降职了,发配了。可是面对皓月,面对无穷的宇宙。苏轼长叹一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就是苏轼。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价苏轼的词,说“东坡之词旷”。这个旷达不仅仅是他的诗词,更是他整个人生,信仰的写照。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们放大这个缺憾和不如意,那自己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苦难。但是,我们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可以惊奇的发现心灵的力量的确是无穷大的,如果我们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多读诗,但不能局限于诗歌的本身,所以苏轼讲“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而音乐又是诗歌最好的表达形式,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腾飞的时代。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很好的,很恰当的联系在一起是我们每一位文化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14篇:中学语文论文:中学语文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探究

中学语文论文:中学语文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探究

【中文摘要】我国新树立起的教学理念开始特别强调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精神,即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而其中美育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教的回归,诗歌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诗教传统,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功利化,成为缺少情感和想象力的人,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知道除了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还要学会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诗歌教学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因素及其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查阅大量有关古典诗歌审美艺术特征的书籍文献,结合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典诗歌篇章的实际情况,首先探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地位和作用,其次分析当前中学语文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中国古典诗歌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如何施行审美教学,示范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教才能发挥诗歌的陶冶功能等。

【英文摘要】Our new set of ideas began to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don’t stre on the subject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a cultural tastes, and beauty appreciation and cultural qualities, and scientific quality cultural spirit.for this chinese discipline of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human aesthetic to develop an important value.therefo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oetry, poems to the return of young people to grow up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poem is not to teach Training of the poet, but to improve the taste of the beauty of the kinds of seeds to their heart, this is a modern man must have quality.and because we have two thousand years of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aical poetry, so teaching is a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the important But now the claroom teaching of the claical poems of the teaching known enough, the teacher’s teachings and students to study law is obsolete, did not fully realize that poetr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so this is to explore the poetry of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and cultural qualities of the important role.This article from a teacher’s perspective, acce to the claical poetry of art 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the current books to teach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s selected edition of chinese claical poetry, the tex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light about the high school

chinese claical poetry teaching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analysis of chinese claical poetry cla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on with the problem.Combination of chinese claical poetry and music, and to artistic beauty and emotion and beauty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claical poetry to teach how to be aesthetic education, instruction in the case on how to teach to refine the function of poetry, etc.【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典诗歌审美教学 教学案例

【英文关键词】High school chinese Claical poetry aesthetic teaching Emotion teaching cases 【目录】中学语文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探究4-57-8Abstract

5引言7-10

摘要

一、问题的引出8-10

第一章 中学古

二、当前诗歌教学面临的问题典诗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0-1310-1

1一、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地位

第二章 中二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作用11-1

313-16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者13-1

4一、当前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受教

二、当前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施教者14-16

一、诗意朗读,聆听诗歌的第三章 论诗教的审美教学16-29音乐美16-1818-2

2二、鉴赏品评,把握诗歌中的意境美

四、参

三、倾听心声,发掘诗歌中的情感美22-25

结论29-30

注释30-31教学案例展示25-29

考文献31-32致谢32

第15篇:现代文学史

一、填空。

1.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现代文学可分为三个时期(文学革

命时期、革命文学时期、战火中的缪斯时期),当代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十七年”和“*”时期、新时期)。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

2.1917年,即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第二年,文学革命思想酝酿成熟。这一年的

《新青年》一月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首举文学革命大旗。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的主张,侧重白话文的提倡和文学形式方面的变革。 3.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

义”,其基本精神是打倒封建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兼顾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变革,尖锐地批判了封建文学,其对文学革命充满勇气的倡导,在当时确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推动力。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

新文学社团。

5.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

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发起的文学社团。他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背称作“艺术派”,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6.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鲁迅

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成为左联的实际纲领。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要点,决定创办左联的机关刊物《世界文化》。 7.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于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

在“文协”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这标志着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文协”成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抗战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协的机关刊物《抗战文艺》是贯穿抗战始终的惟一文艺刊物。

二、问答。

1.《地球,我的母亲!》表达了郭沫若当时怎样的思想?

答:诗人在作品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当时所具有的那种由个性解放思想、泛神论和原有的民主思想融为一体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反映了五四时代,青年要求科学民主,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追求美好生活的革命愿望。这首诗还表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诗人在作品中赞美了劳动,赞美了在地球上为人类造福的农民、工人,称他们是“全人类的保姆”,“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表现了要向工农学习的愿望。

2.分析《老马》的形象并指出其内涵。

答:本文塑造了一个在皮鞭抽打下身负重载、久经生活磨难的老马形象。轭下重负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和负荷。另一方面也形象地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写出了作家自己对生活的“坚忍主义”。

3.举例说明《老马》的艺术特点。

答:第一,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抒发情怀,评价生活。

第二,注重格律化的追求。

第三,含蓄凝练,自然淳朴的艺术风格。

短诗《老马》高度概括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写了诗人对农民、对人生的理解。

4.《致橡树》表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答:《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作者以木棉的口吻,以内心独白的形式阐述了一种大胆而独特的爱情观:爱情是平等独立、相偎相依的。

5.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表现的双重情感指什么?

答:即坚毅而不失温柔,激越而不失端庄,既有无比自信又有款款深情。

6.结合《荷塘月色》第

四、五段,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细腻,手法多样;有局部特写,有全景描绘;有工笔细描,有粗笔写意;有时以静写动,有时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虚实相兼。同时,恰当地插入议论和抒情,使景物的变换和心绪的变化融为一体,清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丝丝相扣,全文在轻柔淡雅中蕴含着沉郁曲折,贮满着一种诗意美。另外文中大量运用新颖独特的比喻,特别是运用同感设譬,将空濛难描的景色写得具有真实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7.简述《伤逝》的思想意义。

答:《伤逝》是以五四时期知识青年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涓生、子君的恋爱悲剧,一方面揭示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软弱性,指出这种思想并不能改良人生;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造成人们不幸的社会根源,指明社会解放乃是婚姻自由和妇女自由的前提。

8.分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两个艺术形象。

答:涓生和子君都是在五四新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有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子君具有勇敢的反抗精神,又具有软弱、妥协和思想停滞不前的性格,使她从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的女性变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

9.理解《为奴隶的母亲》的主题。

答:本文是一篇著名小说。作品以浙东地区典妻陋习为题材,成功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受尽折磨的奴隶母亲春宝娘的形象,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造成这种野蛮习俗的社会原因,鞭挞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本质。

10.结合作品《为奴隶的母亲》,分析春宝娘的形象。

答:本文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受尽折磨的奴隶母亲形象,春宝娘本来是一个“沉默老实,又肯做事”,年轻勤快的传统农村妇女,经过被她丈夫典当之后,成为她悲剧性格的一个侧面,突出地表现在她曾幻想生下秋宝之后,秀才能把她留下来。春宝娘是个母亲,又是个奴隶,“为奴隶的母亲”确实是一个给人以历史沉重感的悲剧形象。

11.结合作品《月牙儿》简述“我”所走过的道路,分析“我”堕落的原因。答:“我”原是一个天真无邪纯洁的少女,在没有温饱、没有母亲、没有了家的困境中,自强、自重、自爱,当浪荡公子骗去了她的处女青春后,她不甘堕落,在当女招待的时候拒绝出卖色相。正正经经做人的希望破灭了,她只有重蹈母亲的覆辙。

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扭曲了灵魂,蛀蚀了人的尊严,阉割了生命的价值,这一切归根于社会的黑暗。

12.简要分析《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小芹两个艺术形象。

答:作品中作为新一代农民典型的小二黑和小芹,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革命文艺作品中崭头露角的全新人物,是解放新时区农民的典范,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掌握自己的命运。

13.结合作品《小二黑结婚》阐述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①利用了绰号,突出人物性格特征。②利用烘托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③故事性强,情节连贯,首尾照应。④精心选择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加工,形成朴素、洗练、生动的语言风格。

14.小说《小巷深处》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作者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表现在作者“写人的命运,写人的感情”的成

功尝试上。作者把徐文霞放在无法回避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内心冲突和复杂的情感。在这种灵魂搏斗中作者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人物的爱与恨、甜蜜与痛苦、尊严与屈辱、忍让与愤怒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变化,既合情又合理。另外,小说对苏州美丽自然景色的描绘强化了作品的诗意,而且起到烘托象征的作用,使小说寓意深远,独具“苏州风味”。

15.《红豆》的思想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作品的成功,首先表现在作者将笔触伸入人情、人性禁区,真实而深刻

地展示了江玫和齐虹一见钟情的浪漫,形影相随的柔情,辗转反侧的思念,酸甜苦咸的感情体验等丰富、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在50年代这是对爱情题材创作的一种超越、一种可贵的探索。其次,成功讴歌人间的光明、美好、纯洁、善良,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再次,表现手法细腻委婉,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颇具女性作家的风范。

第16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笔记

先秦文学

一、远古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

1、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传说有黄帝、尧、舜、禹---------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2、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诗歌和词赋

(1)原始诗歌

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的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集创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 歌乐舞三者一体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风 雅 颂

风指国风即民风

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

颂即宫廷乐曲及祭祀

写作手法:赋比兴三种

(3)《楚辞》 屈原 爱国诗人

风即国风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骚即离骚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风骚是指国风

《离骚》是楚辞的一部分

二、散文

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左传》以记言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是汇编 的

(2)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包括《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墨子》、《孙法》、《荀子》、《公孙·孟子》、《韩非子》等的文学成就最高。

(3)寓言和神话 寓言很少 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混沌开天》《鯀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 概念:神话 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产生是以语言为前提的

功能:

1、是为了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2、是把 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神话传说宣泄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二、《山海经》

《山海经》是保存了古代神话最多最集中的一本书。 《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 逸周书》等也多取材于神话

三、《山海经》

时间:战国时期至汉朝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保存最多最集中的资料。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五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外,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材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不少故事已经具有清晰的轮廓,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国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共8页

第1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

是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始祖神话

故事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商颂·玄鸟》、《大雅·生民》

是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三、洪水神话

故事有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的战争(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刑天与天帝之战

五、发明创造神话

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家、神农氏发明种子、后羿发明弓箭等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

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 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六、神话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及特征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爱民意识

3、中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四、是一种象征性隐喻性思维

象征、隐喻就是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

途径:删(削)

如兽——半人半兽——人

改造

如黄帝四面——

二、神话发展为仙化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化的一个来源。

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化中,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

三、神话作为文学素材

宋玉《神女赋》

巫山神女

曹植《洛神赋》根据洛神 而作

四、神话原型对后世影响

1、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据刑天与天帝争神

贾宝玉坚持男的是泥做的,女的是水做的源于女娲造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骨”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祸水怪无支祁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共8页

第2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诗经》的编订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二、《诗经》的体制

1、风

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饿乐调。国是地方、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凤、豳风

2、雅

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河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创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大部分西周晚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 地位低微者。

3、颂

是 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音乐较舒缓。

分三种: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三、用诗(诗的作用)

古人讲求

立身、立言、立命“三立”

1、作为教材《诗经》中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儒墨两家以此教人

2、在政治生活中,借以言志讽谏

四、传诗(诗的流传)

《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很广,出现鲁、韩、韩三家诗。汉时设立官学,三家诗兴盛一时,后“毛诗”晚出盛行于世即今本《诗经》(作者鲁人毛亨和 赵人毛莜)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反映战争徭役离乱的诗篇

如《卫风·伯兮》、《小雅·采薇》、《王凤·君子于役》、《豳风·东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二、反映婚恋题材的诗

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凤·子衿》、《卫风·木瓜》、《郑凤·狡童》

三、反映剥削压迫的诗篇

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隰有苌楚》

四、反映社会黑暗的政治讽刺诗篇

如《邶风新台》、《秦风黄岛》

五、反映古老的祭歌 如《生民》

六、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

如《 葛覃》、《七月》

《葛覃》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努力地辛苦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造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如《生民》、《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比物比此物(比喻、拟人)如《魏风硕鼠》《硕人》、《卫风氓》 兴就是触物兴词,先言他物所引之词如《关雎》、《蒹葭》、《黄鸟》 既是比又是兴的如《关雎》、《卫风氓》

赋可叙事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感

三、复迭又叫做重章迭句

共8页

第3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如《木瓜》、《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双声词

2、重叠词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二、《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艺术特色:赋比兴,尤其是比兴)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传统,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章 屈原 楚辞《离骚》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楚辞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名平,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为庚寅吾以将。

二、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北方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

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编纂: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东汉时

王逸作有《楚辞章句》

明朝时

朱熹作有 《楚辞集注》 认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不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 《大召》、《远游》《卜居》、《渔父》 第三节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 长篇抒情诗。解题:

1、司马迁、班固认为离骚的意思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2、东汉的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意思。因为司马迁距离屈原的年代未久所出其说法最为可 信。

一、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象

句式杂乱长短不一

语言带有楚地方言如謇。

二、《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政治革新

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2、热爱国家 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 反对奸邪 表现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如《湘君》、《湘夫人》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 驰骋想象

3、发展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源于《诗经》不是源于《离骚》,到《离骚》时,比兴有了系统性用一类比一类。

4、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主,

《离骚》长短不齐的杂言形式,《离骚》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共8页

第4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唯有《九辩》公认为宋玉所作。

《九辩》是宋玉的 代表作品,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出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第四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产生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

1、甲骨文

河南安阳小屯村首先发现甲骨文

用来占卜的

卜辞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畜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

甲骨文被称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三足而立商周时期铜器的特点。

3、《尚书》

历史著作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又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4、《春秋》

以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儒家为代表,维护周的正统地位,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主要的思想倾向。

贤者讳

宋人弑其君

杵臼

晋人弑其君

周蒲

莒人弑其君

庶其太子

《左传》

春秋三传

公羊高

《公羊传》

谷梁赤

《谷梁传》

左丘明

《左传》 《春秋》成为经

传指《春秋》三传

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比《春秋》记载长13年历史,而且比《春秋》更重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地位)为社稷着想 。

《左传》文学成就(文学特色)

《左传》西晋杜玉称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高深若云海”

一、叙事艺术:善于叙事,精于裁剪

1、叙事手法多样化(77页)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序、插叙、补序、实序、虚序、明序、暗序等29种。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就在描写战争。一般说来,《左传》血战争,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 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3、神秘化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故事,共8页

第5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样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想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把时间叙述的颇具戏剧性。

二、写人特点

《左传》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人物性格丰富、复杂,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为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里等主观静态描写。

三、记事语言特点

1、《左传》中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问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初始他国专政之词和向国君谏话之词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2、《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意丰。《国语》

一、《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晋战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时间成书于约在战国初年,传说是左丘明所作。

二、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记言成就表现在:

1、谏对之词《邵公谏厉王饵谤》

2、有些篇章记叙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中刻画了人物性格。《齐姜与紫犯谋遣重耳》。

3、《国语》语言简练简省。(这种语言对唐宋的古文的创作颇有影响。

《战国策》

《战国策》共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是由战国后期纵横所作。并且经刘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冲上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贵,富贵利禄。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艺术成就:

一、人物: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生动的描写。“士”形象的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二、语言

“辩丽横肆

铺张扬厉”

1、引类譬喻

以小见大

循序渐进的封建语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2、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如《冯瑗客孟尝君》。

3、《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苏秦始将连横》。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

定义:春秋站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二、发展脉络:

共8页

第6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春秋时期:代表作《论语》《墨子》语录体位表达方式 战国中期:代表作 《孟子》《庄子》对话体位表达方式专题论文出现但尚不成熟 战国晚期:代表作《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成熟

三、《论语》

孔子“孔圣人”

儒家学派代表作 文学成就:《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简练、清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等)

四、《老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学派,佛教由印度而来,作者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

孟子

山东人

楚国人

名轲

字子鱼

被称为“亚圣人”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弟子再传弟子。

区别

《孟子》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行王道 施仁政。

纵横之家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 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显达富贵。

《孟子》七篇是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和其弟子共同著作。其艺术成就:

1、《孟子》中的论辩文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而且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是文气磅礴。(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是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语言特点)

4、《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

一、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生活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哲学思想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并加以改进的思想和拓。

《庄子》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庄子 》33篇,分为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中的哲学观点:

1、齐生死

2、主张无用

3、否定一切仁义礼乐

4、主张无为

三、《庄子》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寓言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即借助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是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3)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2、文章风格:

是一部哲理著作,但哲理性并不掩盖它文学说上的光彩。

3、文章结构:

深邃的思想 浓烈的感情。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散文论述(无待:不凭借外物、不等待)(反社会是庄子的一种思想)

4、文章比喻很多:比喻之多,比喻之奇

四、《庄子》文章及其回响

共8页

第7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1、对诗歌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流派:游仙诗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2、对小说的影响:,《红楼梦》

3、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牡丹亭》(汤显祖)因梦而死,因梦而生 《荀子》

一、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共8页

第8页

9:44:30 PM

5/2/2015

第17篇: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一、文学常识

贾谊,字 太傅

鲍照,字 明远

陆机,字 士衡

司马迁,字 子长,世尊为史迁、太史公 张衡,字 子平

司马相如,字 长卿 阮籍,字 嗣宗,世称阮步兵

王粲,字 仲宣 刘祯,字

公干

左思,字 太冲 陶渊明,字元亮,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号 五柳先生

曹操,字 孟德

曹植,字 子建

曹丕,字 子桓

二、群人著书

《古诗十九首》、《淮南志》、《世说新语》、《吕氏春秋》

二、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内容驳杂。

《吕氏春秋》是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有严密的体系。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最著名的寓言有:见《察今》,“荆人涉澭”,“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

三、李斯与《谏逐客书》

李斯,字 通古。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谏逐客书》评价: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文中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可谓是骈体之祖。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四、贾谊与《过秦论》

贾谊,字 太傅。

贾谊带着浓郁的战国策士遗风,善于把秦王朝大起大落的历史情势,内化为作品的气势,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情感落差,以《过秦论》最为典型:

1.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

2.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3.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贾谊有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参与现实的精神。他的政论文的艺术价值,恰恰来至他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诗人的浪漫想象。

五、陶诗的特点

总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作品。

分论:1.陶诗的题材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2.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3.艺术特点:①.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他的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经不是寻常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情感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

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疒瞿)ju 而实腴”。

六、南北朝乐府诗歌特征

总体: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共分12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以相和歌词保存最多。

两汉乐府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嬗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四言诗相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体材: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生活在死亡线上的挣扎的平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是以恻隐之心申述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苦与乐)

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手法:两汉乐府诗叙事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七、曹氏三父子的特征比较

曹氏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都带有“建安风骨”的特色,但存在明显差异。

曹操:他的诗受乐府民歌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有的抒写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曹丕:曹丕诗分三类,宴游诗、抒情言志之作、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水平)。 曹丕诗的新变主要表现为①个人情感的抒发,②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着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植: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诗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到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往往通过比兴寄托的方法抒写受到的压抑的不平之感和要求个人自由解脱的心情。他的诗歌是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加以提高,语言精练,词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八、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如何写人: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合传。分传即人个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有罕有雷同。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但带有许多普遍性的东西:①.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②以牙还牙,以怨抱怨;③.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司马迁在写人物性格使有时会用旁见侧出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某个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史记》的艺术风格:①《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恢弘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伟雅健的风格;②《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③《史记》富有传奇色彩。/《史记》的章法、句法、用词都有许多独特之处,它别出心裁,不蹈故常,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传奇效果。

《史记》成就:①.《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②.《史记》影响深远,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九、汉代辞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汉初一骚体赋为主,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中以《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最为著名。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

十、《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氏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歌词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多后世影响很大。 十

一、永明体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第18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关于汉初新体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句中多用虚词,句未多用语气词 B.B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

C.C在内容上多是歌颂帝王,劝百讽一 D.D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

满分:4 分

2. ____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摆脱了楚辞的影响;完美地体现了假设问答、铺陈夸张的手法。A.《吊屈原赋》 B.《子虚赋》 C.《上林赋》 D.《七发》

满分:4 分

3. 对《古诗十九首》作出的经典评价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句话的作者是谁?A.A钟嵘 B.B刘勰 C.C刘熙载 D.D曹植

满分:4 分

4. 以下不属于汉代政论散文家的是____。A.晁错 B.桓宽 C.贾谊

D.司马相如

满分:4 分

5. “乐府”的含义不包括____。A.音乐机构 B.诗体 C.小说 D.词、曲

满分:4 分

6. 《苏武传》是____中的名篇之一。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满分:4 分

7. 《史记》中《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____的历史。A.张良 B.萧何 C.韩信 D.陈平

满分:4 分

8. ____确立了汉赋铺张扬厉、“劝百讽一”的传统。A.贾谊 B.司马相如 C.王褒 D.枚乘

满分:4 分

9. 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句话充分概括了学术界对历朝各代文学代表样式的普遍认同,那么,王国维认为汉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____。A.散文 B.史书 C.乐府 D.赋

满分:4 分

10. 《史记》中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是全书叙事提纲的是___。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满分:4 分

11. 《盐铁论》是汉代____的代表作。A.贾谊 B.仲长统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12. 司马迁在____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A.《报任安书》 B.《报孙会宗书》 C.《上书谏吴王》 D.《与朱元思书》

满分:4 分

13. 关于乐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两汉所谓的乐府是指音乐机关 B.B乐府的特点是声依永,律和声,和音乐始终不曾分离

C.C在六朝时乐府由音乐机关的名字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D.D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满分:4 分

14. 以下不属于汉代辞赋形式的是____。A.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的诗体赋,四言为主,隔句押韵,篇幅短小

B.由楚民歌演变而来的骚体赋,形式与楚辞相同

C.由诸子问答体和游士说辞而来的散体赋,韵散结合,句式长短不一,多假托两个或多个人物,通过主客问答展开描写,一般辞藻华美,篇幅长大 D.由汉乐府发展而来的抒情小赋

满分:4 分

15. 取材广泛,包括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派思想,反映了战国末年要求统一的文化趋势的作品是____。A.《战国策》 B.《汉书》 C.《吕氏春秋》 D.《后汉书》

满分:4 分

16. 下列关于五言诗的起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

B.B>中已经有了五言的句子 C.C文人的五言诗产生于西汉

D.D五言歌谣曾被采入乐府成为歌辞

满分:4 分

17. 武帝好神仙,读了司马相如的一篇赋很欢喜,\"缥缥有凌云之气\",这里说的是哪一篇赋?A.A《子虚赋》 B.B《大人赋》 C.C《上林赋》 D.D《长门赋》

满分:4 分

18. 关于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A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B.B表现在诗歌形式的创新上 C.C表现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D.D它没有影响到汉未的五言诗

满分:4 分

19. 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出自哪部书?A.A《说苑》 B.B《新序》 C.C《列女传》 D.D《庄子》

满分:4 分

20. 东汉的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其中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讲述了胡姬的抗拒豪强,它是哪篇作品?A.A《董娇饶》 B.B《陌上桑》 C.C《咏史》 D.D《羽林郎》

满分:4 分

21. 《论衡》涉及文学、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倡唯物主义、反对迷信虚妄,它的作者是____。A.贾谊 B.王充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22. 下列哪一句不是我们所说的汉乐府民歌?A.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C.C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D.D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满分:4 分

23. 司马相如奉武这命\"通西南夷\",作了一篇文章以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是下列哪篇?A.A《谕巴蜀檄》 B.B《封禅文》 C.C《答客难》 D.D《难蜀父老》

满分:4 分

24. 《太史公书》是____的最早称谓,到了魏晋时代才易名。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满分:4 分

25. 第一次以\"赋\"命名的作品是哪篇?A.A《长门赋》 B.B《荀子·赋篇》 C.C《子虚赋》 D.D《七发》

满分:4 分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是____。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满分:4 分

2. 《诗品》说左思的诗作是“文典以怨”,关于这一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A典是指的他多用史实

B.B怨是指它发泄对世间的不满 C.C多是指他的咏史诗而言的 D.D他的诗不讲究词藻

满分:4 分

3. 《后汉书》的作者是____。A.范晔 B.班固 C.陈寿 D.裴松之

满分:4 分

4. 陶渊明因为《五柳先生传》而被人称为“五柳先生”,这篇作品的作者是谁?A.A柳宗元 B.B韩愈 C.C陶渊明 D.D钟嵘

满分:4 分

5. “建安七子”中被钟嵘称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是谁?A.A王粲 B.B刘桢 C.C孔融 D.D徐干

满分:4 分 6. 西晋文坛上,《游仙诗》的杰出代表是__,其内容主要是表示对世俗生活的蔑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借歌咏神仙抒发了“忧生之嗟”。A.刘琨 B.陆机 C.潘岳 D.郭璞

满分:4 分

7.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是____。A.陆机 B.陆云 C.左思 D.谢灵运

满分:4 分

8. 魏晋时期文学理论著作《文赋》的作者是____。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满分:4 分

9. “太康诗风”的代表文人是____。A.嵇康 B.谢灵运 C.阮籍 D.陆机

满分:4 分

10. 《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谁?A.A阮籍 B.B嵇康 C.C向秀 D.D郭向

满分:4 分

11. 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诗人是____。A.陶渊明 B.谢灵运 C.颜延之 D.庾信

满分:4 分

12.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满分:4 分

13. 我们知道“四声八病”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谁提出来的?A.A周颙 B.B谢灵运 C.C沈约 D.D梁元帝

满分:4 分

14.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谁用来描述汉末的社会状况的________。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嵇康

满分:4 分

15.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的____。A.《短歌行》 B.《龟虽寿》 C.《观沧海》 D.《薤露行》

满分:4 分

16. 被钟嵘评价为”太康之英”的是____。A.左思 B.鲍照 C.陆机 D.陆云

满分:4 分

17. 哪一篇作品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A.A《西洲曲》 B.B《子夜歌》 C.C《华山畿》 D.D《懊侬歌》

满分:4 分

18. 下列哪位作家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A.A鲍照 B.B谢脁 C.C谢灵运 D.D颜延年

满分:4 分

19. 大家都说的南朝包括四个朝代,第一个王朝是哪个?A.A陈 B.B梁 C.C宋 D.D齐

满分:4 分

20. 以下不属于“宫体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A.萧纲 B.萧绎 C.庾信 D.沈约

满分:4 分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的作者是____。A.萧统 B.徐陵 C.钟嵘 D.刘勰

满分:4 分

22. 大家都知道正始文学是建安之后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阶段,正始的时间起始是哪一项?A.A196-220 B.B280-289 C.C220-240 D.D240-249

满分:4 分 23. 《登楼赋》是著名的抒情小赋,它的作者是____。A.刘桢 B.王粲 C.曹植 D.陆机

满分:4 分

24. 关于阮籍有一个经典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是哪部书中的评价?A.A《文心雕龙》 B.B《文赋》 C.C《诗薮》 D.D《诗品》

满分:4 分

25. 以下不属于志人小说的是____。A.《西京杂记》 B.《语林》 C.《世说新语》 D.《搜神记》

满分:4 分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飞卿”是哪位著名词人的字__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2. 关于李白的《蜀道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富于浪漫主义的奇情壮思 B.B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部用的是神话 C.C是作者到达剑阁后的文思勃发

D.D它的风格是惊采绝艳,难于并能,想落天外,非人力造作所到

满分:4 分

3. 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词人是_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____。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满分:4 分

5.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一曲千古绝唱,那么它的第一句是什么?A.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B.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C.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满分:4 分

6. "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初唐四杰中的哪一位所写?A.A王勃 B.B杨炯 C.C卢照邻 D.D骆宾王

满分:4 分

7.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__。A.李白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杜甫

满分:4 分

8. 盛唐的诗人中,深受佛教影响的并将佛教文化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的是____。A.王昌龄 B.高适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9. 有关词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 B.B配合词的音乐是中原地区所产生的 C.C词有许多调子,每个调子有一个名称 D.D词又称为长短句

满分:4 分

1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出自王维的____。A.《山居秋暝》 B.《鸟鸣涧》 C.《鹿柴》 D.《辛夷坞》

满分:4 分

11.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价“深美闳约”,“开北宋一代风气”指的是__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2.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____编的《极玄集》。A.元稹 B.白居易 C.韩愈 D.姚合

满分:4 分

13.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下列哪个题材创作的____。A.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B.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C.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 D.西施和范蠡的故事

满分:4 分

14. 谁称晚唐小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A.A胡适 B.B鲁迅 C.C朱自清 D.D闻一多。

满分:4 分

15. 杜甫有一句诗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他所“怜”的是谁?A.A孟浩然 B.B李白 C.C王维 D.D王昌龄

满分:4 分

16. 花间词的鼻祖是_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1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以下哪位词人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8. 从贞观到与开元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大家所熟知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写这一时时期的名句,它的作者是谁?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19. 作品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中种种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是__。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满分:4 分

20.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____。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D.杜审言

满分:4 分

21. 以下不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是____。A.岑参 B.常建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2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A.《将进酒》 B.《行路难》 C.《古风》 D.《蜀道难》

满分:4 分

23. 关于唐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文辞多华艳 B.B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 C.C它来源于志怪小说

D.D唐传奇里已经没有神话的因素

满分:4 分

24.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25. 司空图的《诗品》中将诗歌的风格分为几类?A.A10 B.B20 C.C16 D.D24

满分:4 分 limaofeng

第19篇:中外文学史

华中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史考研辅导班讲义 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实际的不可能)★★

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

3、文学论争(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

4、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文学主张,周作人(人的文学)★

5、社团流派的建立: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 ★★★

二、鲁迅★★★★★

1、《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2、文学史上对阿Q形象的意义的不同阐释、精神胜利法

3、从《野草》看鲁迅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第一个十年小说概况

1、问题小说(表现社会人生,关注人的价值,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

2、乡土小说(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多表现农村的破落衰败,王鲁彦 彭家煌 台静农 许钦文)★★

3、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侧重作家心境的自我暴露,取材于作家的个人经历、遭遇)

4、零余者形象(郁达夫小说的抒情主人公,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

四、郭沫若

1、《女神》: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也是诗人个性的展现)

《凤凰涅槃》鲜明的时代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和叛逆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和激情、英雄主义的色彩、诗歌形式的绝对自由) 《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2、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结合《屈原》等作品看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风格(与现实社会相关的题材、发掘历史人物与新时代的精神相通、浓烈的抒情色彩)

五、新诗

1、湖畔诗人(汪冯潘应《湖畔》,爱情诗清新明快气息)、小诗(冰心、宗白华)

2、冯至的诗《雨夜》(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3、前期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和谐、均齐。徐志摩、闻一多、朱湘)、“三美”★★★

4、早期象征派(追求意象的神秘性和暗示功能,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李金发穆木天)

5、早期无产阶级诗歌:蒋光慈 (平民化、理想)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

1、革命文学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的论争)

2、左联的成立、历史功绩和局限(引入一个写作手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文学论争(与自由主义、新月派的论争)

二、茅盾

1、都市文学的表现形态(历史斗争模式)、与鲁迅的不同的艺术追求

2、吴荪甫的形象意义(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3、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人物形象、描写手法、语言、结构)

三、巴金

1、前期创作 《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家》 《家》的杰出成就、人物形象

2、后期创作

反映旧家庭的没落:《春》《秋》 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 以《寒夜》为例,分析巴金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四、沈从文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边城》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风景美;诗化的境地 文化小说

五、老舍

1、文化批判中的市民世界(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的理想市民、城市贫民)

2、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看老舍小说对于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对传统文化的更新和批判;城市文明病、国民性弱点在社会变革中被改造)

3、老舍的京味与幽默(北京风俗、北京文化、北京口语、)

六、第二个十年小说概况:

1、左联和左翼小说(洪灵菲、蒋光慈、张天翼、柔石、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2、社会剖析小说:茅盾、沙汀、吴祖湘、叶紫★

3、京派、海派、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

七、鲁迅: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故事新编》★

八、曹禺:四大戏剧、《家》;基本风格

九、新诗

1、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派、汉园三诗人★★

2、后期新月派(徐志摩、陈梦家;与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美学风格的不同)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国统区文学(最能体现抗战文学的特点)、文协成立★★★ 初期:英雄主义、救亡;

相持阶段:对民族命运、前途的思索; 后期:对黑暗的诅咒

2、解放区文学:斗争性、群众性;民族化大众化 ★

3、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

4、毛泽东《延安讲话》的内容和意义

5、文学思潮和论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争;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6、胡风的文艺理论(主观战斗精神;到处都有生活说 精神奴役创伤 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

二、赵树理(最能体现解放区文学特色)★★★

1、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对比鲁迅)

2、塑造的几类人物形象

3、作品风格:讲求故事的完整和连贯、以情节为中心塑造人物性格、方言土语

三、第三个十年小说概况(一般记作家作品就可以了)★

1、暴露和讽刺:钱钟书《围城》、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三记”等

2、体验和追忆:七月派小说(胡风)、路翎《财主的儿女们》、师陀等

3、通俗与先锋:张爱玲、苏青、徐纡、无名氏

4、现实与民间:孙犁、丁玲、周立波、柳青

四、新诗★

1、七月诗派(以胡风为中心,鲁藜、绿原、牛汉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

2、九叶诗派(辛笛、陈敬容、杜运燮等,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感和现实精神,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

3、新歌谣:歌颂为主、大众特色;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

4、艾青:

主题和意象(爱国主义;土地和太阳)

忧郁的情绪(植根于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

诗的艺术和形式(捕捉感觉、主观情感、自由诗体)

第四编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一、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

1、三次文代会(时间地点、目的和主题、意义与不足)★★

2、“三大战役”(具体内容、目的、评价)★

3、中间人物论、现实主义理论、两结合 ★★★★

4、茅盾(现实主义文论)、周扬(撰写社论提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二、小说创作★

1、赵树理、孙犁、周立波、马峰、西戎、李准、茹志鹃的小说

2、干预生活的小说(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爱情题材的小说(后结集《重放的鲜花》出版》)

3、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4、《三家巷》《苦斗》《艳阳天》

三、诗歌与话剧

1、本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颂歌兴起;抒情主人公的变异:追求诗人的自我根阶级、人民的大我的结合;长篇叙事诗丰收;诗歌形式多样化)★

2、主要诗人的创作(臧克家、田间、李季、闻捷、郭小川、贺敬之)

3、历史剧(田汉、曹禺、郭沫若)、第四种剧本

第五编 *文学(1966——1976)

一、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二、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根本任务论(将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看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四、**诗歌运动(主题和特色)

★★★★第六编 新时期文学(1976——至今)

一、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第四次文代会(1979,总结经验、提出新任务,思想解放)★

2、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二为”、双百方针

3、文学的发展和变革(紧跟时代潮流、弘扬人道精神、大胆艺术创新)

4、新时期小说题材上的开掘(政治、军事、工业、革命、历史、爱情婚姻、农村等)

二、新时期小说创作思潮★★★★★

(一) 伤痕文学

(二) 反思文学(另记住一个概念:复出的作家群)

(三) 改革文学

(四) 寻根文学

(五) 先锋小说(分清两个阶段的不同)

(六) 新写实小说(记住一个概念:新历史小说,另注意其不足)

三、七八十年代小说家★

1、伤痕与反思作家(刘心武、王蒙、张贤亮、丛维熙“大墙文学”、李国文、陆文夫)

2、改革文学作家(高晓声、蒋子龙、何士光)

3、女作家的创作(宗璞、张洁、谌容)

4、乡土小说家、京味与津味(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邓友梅、冯骥才、陈建功)

5、军旅小说家(徐怀中、李存葆、朱苏进)

四、八九十年代小说家的创作★

1、九十年代女作家的创作(王安忆、铁凝、张抗抗、张欣欣)

2、知青作家(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

3、寻根文学作家(韩少功、阿城、李杭育)

4、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家(张炜、陈忠实、莫言;家族小说)

5、先锋小说家(马原、余华、格非、苏童)

6、新写实小说家(刘恒、方方、池莉、刘震云、叶兆言)

7、新女性作家(林白、陈染;个人化写作)

五、诗歌★★

1、归来的歌(归来诗人:包括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及右派诗人的一部分。艾青的诗)

2、朦胧诗(舒婷、北岛、顾城;思想主题;三个崛起)

3、后朦胧诗、新生代诗人

六、话剧文学

1、题材的多样性 《陈毅市长》

2、结构从单元走向多样

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车站》《野人》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诗经》★★★★

1.编定和体制(风雅颂,305篇)

2.内容和艺术特点(赋比兴手法,四言为主)

3.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抒情、风雅精神、比兴手法)

二.《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 1.《左传》的叙事特征和记言文字(儒家、编年史) 2.《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纵横家)

3、《国语》的文学成就(儒家、记言) 4.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和《老子》 2.《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3.《庄子》哲学的诗意表现 4.《荀子》《韩非子》

四.屈原与楚辞★★★★★ 1.文化政治背景 2.楚辞的含义和编撰 3.《离骚》:美政思想,香草美人意象,骚体4.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5.楚辞的流变

6.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一.秦及西汉散文

1.秦代文学 2.贾谊的政论文

3.《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二.司马相如和西汉辞赋 1.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2.其他作家

三.司马迁和《史记》★★★ 1.叙事艺术 2.人物刻画 3.风格特征 4.地位和影响

四.两汉乐府诗。 1.展现的艺术画面。 2.叙述手法

五.东汉辞赋 1.京都赋的崛起

2.抒情赋的勃兴:纪行赋,述志赋

六.《汉书》及东汉散文

1.《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2.《吴越春秋》

七.东汉文人诗

1.班固,张衡,秦嘉诗歌

2、《古诗十九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绪论:

1、魏晋风流 ★★

2、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3、发展历程

4.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5.乱世文学共同形成的主题

6、文学家族的出现

二.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曹操、曹植、王粲、刘桢及蔡琰

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苦短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3、阮籍、嵇康及正始诗歌★

三、两晋诗坛

1、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繁缛)★

2、左思与刘琨,郭璞的游仙诗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山水诗兴起

四、陶渊明★★★

1、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崇尚自然

2、陶诗题材的分类(田园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3、陶诗艺术及其渊源(自然、平淡) 4、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5、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五、南北朝民歌 《西洲曲》、《刺勒歌》、《木兰辞》

六、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谢灵运与山水诗(摹象、写实) 2、鲍照及其创新

七、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沈约、谢眺与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偶) 2、宫体诗(重要名解)

八、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前后期诗文的不同

九、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志人小说 2、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一.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初唐诗坛:四杰

2.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复归风雅;《感遇》) 3.张若虚与盛唐兴象

二.盛唐的诗人群体★★

1.王维和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2.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3.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三.李白★★★★★

1.乐府和歌行(拟古,抒情,豪迈飘逸)

2、绝句(境界清新,飘逸潇洒)

3.艺术个性和影响(主观色彩,想象奇特,壮美意象,明丽色调)

四.杜甫★★★

1.诗史性质

三吏 三别 2.律诗及其艺术风格

五、大历诗风★★★

1、大历诗歌冷寞寂寞情调 2、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3、顾况和李益

六、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

1、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雄奇怪异) 2、韩孟诗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3、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七、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新乐府》 2、感伤诗:《长恨歌》 《琵琶行》 3、白居易的闲适诗

八、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文以明道,创新) 2、韩柳成就的艺术成就

九、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唐传奇(兴起到末期几个阶段,代表作品) 2、俗讲与变文(名词解释)

十、晚唐诗歌

1、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2、苦呤诗人(贾岛、姚合)

3、爱情题材与艳体诗风(温庭筠)

十一、李商隐★

1、李商隐的诗歌内容(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 2、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脱(用典、意象、表现心灵) 3、凄艳浑融的风格 4、李诗的贡献

十二、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

1、词的兴起(在唐五代被成为曲子或曲子词) 2、温庭筠和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 3、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第五编 宋代文学

一、宋初文学(重要诗派)★★★

1、宋初白体诗人与王禹城

2、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3、西昆体的盛衰

二.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1.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晏殊、欧阳修) 2.开拓词境的尝试(张先、王安石) 3.柳永词的新变

三.欧阳修及其其影响下的诗文创造 1.欧阳修的散文辞赋 2.欧,梅,苏的诗歌

四.苏轼★★

1、古文,辞赋,四六,

2、诗:清雄的风格

3、词:以诗为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4、意义和影响

五.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1.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 2.江西诗派的形成,演变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活法说

六.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1.黄庭坚和晏几道,秦观,贺铸 2.周邦彦(清真词 ),与柳永词区别

七.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 1.李清照的词论: 别是一家 2.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 3.李纲,岳飞等词人

八、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陆游诗歌的特点和成就

2、杨万里和范成大

诚斋体

九.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社会忧患意识)

2、辛词的艺术成就(意象的转换,以文为词,风格多样)

3、辛派词人:先驱张孝祥,中坚陆游

十、姜燮,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十一、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1.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注意解释) 2.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一、绪论

1.代戏剧的两种类型(杂剧、南戏) 2.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自然、显畅)

二.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说话艺术,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 2.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三.关汉卿 1.《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 2.《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剧作 3.其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四.王实甫的《西厢记》 1.作者及其莺莺故事的创新 2.戏剧冲突

3.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

五.白朴和马致远(元剧四大家) 六.北方,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七.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悲剧意蕴,艺术成就,四大南戏

★★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一.绪论:

1.小说艺术的发展 2.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二,《三国演义》和历史演义的繁荣 1.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2.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面

三.《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奸逼民反和替天行道

2.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四.明代前期的诗文★★

1、明初诗歌和散文 2.台阁体(二杨)

3、茶陵派(李东阳)

3.明代的八股制义文(归有光、茅坤)

五.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 1.李梦阳和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2.王世贞和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3.前后七子复古的得失和影响 4.归有光和唐宋派

六.明代杂剧的演变 1.宫庭派,杂剧转型

2.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四声猿》

七.汤显祖

1.至情论的主要表现

2.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戏剧冲突,风格)3.“临川四梦”中的其他三部戏

八.《西游记》和其他神怪小说 1.富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2.神幻世界的奇幻美和诙谐性

九.《金瓶梅》和世俗小说的勃兴

1.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悲剧意义 2.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十、“三言”“二拍”和明代短篇小说 1.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2.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3.“无奇之所以为奇”

十一、晚明诗文★★★ 1.李贽的”童心说”

2.袁宏道和公安派 性灵说 3.钟惺、谭元春和竞陵派

★★★第八编

清代文学

一.清初诗文的繁荣和词学的复兴 1.遗民诗人 王夫之等 2.钱谦益和虞山诗派

★ 3.吴伟业和“梅村体”★ 4.词的中兴和纳兰兴德 6.王士祯

神韵说

二.清初戏曲和《长生殿》《桃花扇》

三.《聊斋志异》

1.狐鬼世界的重建和内涵 2.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四.《儒林外史》

1.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2.理想文士的探求 3.叙事艺术

五.《红楼梦》★★★

1.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3.叙事艺术

六.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1.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性灵说” 2.桐城派和其他散文(方苞等)

3.浙派词和常州词派(周济、张惠言)

外国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的几个时期

1、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

2、城邦时代

三大悲剧诗人

3、希腊化时期

二、希腊神话的体系(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始于荷马史诗,源于神话

1、神的故事(诸神名字)

2、英雄传说(英雄的特点)

三、荷马史诗★★★

1、两部著作的合称

2、基本内容:三位女神争夺金苹果

3、人物形象:

四、希腊戏剧

1、悲剧:《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

2、戏剧:阿里斯托芬《公民代表大会》

五、古代罗马文学

1、小说:维吉尔 贺拉斯《诗艺》

2、戏剧:普劳图斯 泰伦斯

3、罗马小说:佩特罗尼乌斯《萨蒂里孔》★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一、教会文学★

二、英雄史诗

《罗兰之歌》

三、骑士文学

四、城市文学

《列那狐传奇》

五、但丁《神曲》★★★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 薄伽丘

三、法国文学:

贵族派人文主义作家

龙沙

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

拉伯雷

四、西班牙文学★

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 塞万提斯 《唐吉柯德》

五、英国文学★★ 乔叟 莫尔

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

2、四大悲剧(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3、历史贡献和文学地位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一、巴罗克文学和贡戈拉主义

二、古典主义

★★★

1、特点:(注意一个概念:“三一律”)

2、高乃伊

让﹒拉辛

三、莫里哀★

《伪君子》

《悭吝人》

四、英国文学★

1、约翰﹒班杨《天路历程》

2、弥尔顿

第二册(不做考试重点,稍微了解常识即可) 第一章

18世纪文学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文学

阿卡迪亚诗派

二、18世纪法国文学

伏尔泰 卢梭 狄德罗

三、18世纪英国文学★★

1、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2、笛福《鲁宾孙漂流记》

3、感伤主义小说

4、哥特式小说与华尔浦尔

5、“募畔诗派”与格雷

四、18世纪德国文学★

1、狂飙突进运动

歌德

席勒

2、莱辛 《拉奥孔》

3、席勒 《阴谋与爱情》

4、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

第二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基本特征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

1、前期:耶拿派

2、后期:海德堡浪漫派 柏林浪漫派 施瓦本浪漫派

3、霍夫曼(代表作品)

4、海涅(代表作品)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7、湖畔派诗歌

华兹华斯

8、拜伦:东方叙事诗、拜伦式英雄

主要作品

9、雪莱:“天才预言家”

4、司各特

《艾凡赫》

四、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文学

1、波德莱尔《恶之花》

2、乔治﹒桑

3、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五、浪漫主义时期的俄国文学

1、积极浪漫主义

十二月党人诗人 普希金(南方叙事诗、多余人:叶普盖尼﹒奥涅金)★

2、消极浪漫主义

茹科夫斯基

六、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

1、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2、晚期浪漫主义文学

3、霍桑:《胎记》《红字》

4、惠特曼:《草叶集》★

第三册

★★★★第一章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二.文学发展概况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梅里美

2、自然主义文学 左拉 龚古尔兄弟

3、巴黎公社文学★

二、司汤达★★★

1、第一部现实主义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

2、文学创作

《红与黑》

三、巴尔扎克(重点)★★★★★

1、思想矛盾

2、人间喜剧的结构和内容

3、《高老头》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四、福楼拜

1、《情感教育》《纯朴的心》

2、《包法利夫人》(爱玛的悲剧)

3、艺术风格

五、莫泊桑

1、创作:《羊脂球》《漂亮朋友》

2、风格特色:

★★★★★第二章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文学概括

1、宪章派文学★★

2、萨克雷

艾略特

二、狄更斯★★★★

1、创作的四个时期

2、孤儿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

3、《双城记》的人物类型

三、勃朗特姐妹★★★★★ 《呼啸山庄》《简爱》

多方分析

四、哈代(重点)★★★★★

1、早中晚三个时期小说创作

2、诗歌创作

3、思想和艺术理论

4、哈代小说悲剧意识

5、《还乡》《苔丝》分析

★★★第三章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文学概括

1、来蒙托夫《当代英雄》

2、别林斯基

3、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果戈理★ 俄国自然派的鼻祖

《死魂灵》乞乞科夫

《外套》

三、屠格涅夫★

1、40——50年代创作

《罗亭》 多余人

《贵族之家》

2、60年代初的创作 《前夜》《父与子》

四、陀斯妥耶夫斯基★★

五、列夫﹒托尔斯泰(重点)★★★

1、《战争与和平》

2、《安娜﹒卡列尼娜》 两条情节线索

安娜的形象及爱情悲剧

3、《复活》忏悔的贵族

4、心灵辩证法

5、托尔斯泰主义

六、契柯夫

20世纪西方戏剧的先驱

1、创作的三个时代及代表作 《套中人》

《万尼亚舅舅》

2、创作特色

第四章

19世纪各国文学与其他文学思潮

一、19世纪东北欧现实主义文学 安徒生

裴多菲

易卜生

二、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1、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竞选州长》

2、杰克﹒伦敦

《野性的呼唤》

3、狄金森

三、自然主义文学★★

四、唯美主义文学★★

五、早期象征主义文学★★

第四册(一般有一个名词解释,几个填空)

★★★第一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各流派 (兴起时间、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一、现代主义文学 (注意分前后期)

二、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瓦雷里

19世纪中——20世纪初 后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三、未来主义文学

阿波利奈尔 ★

四、表现主义文学

卡夫卡

五、超现实主义文学

六、新小说派

七、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八、黑色幽默小说

九、意识流小说

第二章

20世纪各国文学

一、20世纪法国文学

1、罗曼罗兰

革命戏剧

名人传记

长河小说

2、阿拉贡

超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小说

3、存在主义文学

★★

基本特征

萨特的自由之路

加缪的《局外人》

4、荒诞派戏剧

★★

二、20世纪英国文学

5、吴尔夫

意识流小说

6、艾略特

《荒原》

三、20世纪德国文学

1、文学概括

现实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反战文学

2、布莱希特

史诗剧理论

陌生化效果

3、伯尔

四、20世纪苏联文学

(记几个主要作家代表作品)

五、20世纪美国文学

1、迷惘的一代

2、垮掉的一代

3、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4、海明威

★★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

“冰山原理”

第20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女娲补石的神话载于《淮南子》 ·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①采诗说—《汉书》(汉代学者) ②献诗说—《国语》(产生于先秦时期)

③删诗说—《史记》(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今天所见《论语》为《鲁论语》

·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隆礼重法”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楚辞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

·宋玉—《九辩》是自悲生平自作

·《招魂》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

·西汉初期散文主要与治国有关的政论

·《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分析秦亡原因“仁义不施”

·枚乘—《上书谏吴王》

·西汉中后期散文特点: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董仲舒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刘向—代表作《新序》、《说苑》;—最著名的叙录《战国策叙录》

·东汉散文大势《前期求真实斥虚妄。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桓谭《新论》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

·王充—《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其为文的追求

·仲长统—代表作是《昌言》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

·淮南小山—《招隐士》主题靠描写恶劣环境反衬出来的

·枚乘开创大赋的标志是《七发》;把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刘歆《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王褒《洞箫赋》,开创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

·东汉: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作家,大赋代表作《二京赋》(绝响);

·东汉抒情小赋开山作《归田赋》

·较早对汉乐府分类的是东汉蔡邕,分为四类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

·汉乐府的民歌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中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曹丕七言诗《燕歌行》—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逐句押韵

·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

建安七

子中王粲的诗赋最好,代表《七哀诗》

·刘桢《赠从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徐斡《室思》

·阮瑀《咏史》—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女诗人蔡琰代表作《悲愤诗》

·正始思潮《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

·阮籍《咏怀诗》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

·太康诗风“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陆机—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华丽排偶

·潘岳—诗歌被誉为“烂若舒锦”《悼亡诗》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左思—《咏史》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历时十年大赋名作《三都赋》【洛阳纸贵】

·刘琨诗歌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谢灵运—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鲍照乐府诗作品《拟行路难》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最高

.谢朓诗歌格调—明丽清新 宫体诗高峰期—徐陵《玉台新咏》

·“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

·庾信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代表《拟咏怀》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西洲曲》

·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

·最能体现北朝民歌风格的作品是《敕勒川》

·建安赋作: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

·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

·西晋赋家:左思成就在《三都赋》,最为突出作家是潘岳《悼亡赋》

·晋代山水赋代表作家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山水游记之祖·

·庾信《哀江南赋》首叙个人家世际遇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陆机《豪士赋序》为南朝骈文之前驱

·庾信《哀江南赋》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南朝骈文的巅峰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完整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著作精华在于“创作论”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第一部诗论专著

·卢思道《从军行》杨 素《出塞》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杰“送别诗中最著名)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

·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陈子昂—被杜甫称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感遇》;《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声律风骨兼备”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王昌龄—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

·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

·高适边塞诗《燕歌行》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参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伟壮丽之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绝句的特点《自然明快,清新俊逸

·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

·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其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

·刘长卿诗歌风格:凄清悲凉。自许“五言长城”。最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王建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孟郊为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李贺—《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长吉体”

·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第一是杜甫)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许浑有江南才子之称—《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姚合诗称为“武

功体”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 外之致”

·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

·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杜光庭《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温庭筠—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是“词为艳科”始作俑者—《更漏子》《梦江南》

·温庭范和韦庄并称

·韦庄—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

·冯延巳—成为花间词向士大夫词演进的重要枢纽。

第二章 双选

·《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作用1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3作为教育的课本

·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墨子》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2质朴无华,口语化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雄辩色彩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荀子》的说理文特色《1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2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沈约“三易”原则: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 · “北地三才”。温子升、邢劭、魏收

第三部分

简答题

一、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答案: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1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2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3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4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二、《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 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

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

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这个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

1)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三、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答案: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

三、结构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3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李贺诗为什么能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有大量的鬼神世界的描写

2追求创新而刻意出奇:想象诡奇,造语生新奇丽

3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善于捕捉直观形象,借助“通感”

4具有“冷艳怪丽”的艺术风格

【重点】

·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1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2孟郊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他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寒气

3孟郊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

1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

2诗歌意象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3以写境界淡远、深冷、幽僻的山水诗见长

·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

1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

2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3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

4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1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 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1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代白纻曲》二首

2语言上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

3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与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重点·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答案: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内容有:

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2真实描写躬耕生活及乐观心态,如《归园田居》

3记叙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

艺术境界

1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这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

2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

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3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

【重点】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 2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显得意蕴深沉。这不仅是恐因文遭祸,更是因为玄风的影响,阮籍深谙得意忘象之旨,学庄而用之

3清逸玄远之美。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4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

5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必考】《左传》的文学特色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

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 《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论述中的大题,也可以考简答题!】

【重点中的重点】

一、《古诗十九首》内容和艺术成就! 答案:《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明月何皎皎》开创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

2.思乡的根柢,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

二。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如《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深夜,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不已。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1.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 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

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达方式

3.使用比兴手法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感情诚挚,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

【重点】

二、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其一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三。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沧海、雪山等),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清溪、明月、白露等),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另外,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

,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三、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如《李凭箜篌引》

3 “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4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又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象的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四、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五、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答案:1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议论立意高绝

2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3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

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4诗风俊爽

【重点】六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内容: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 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如《十五从军征》 3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

4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 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情节,甚至有人物形象刻画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也有借助比兴,描写抒情三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

古典文学史论文范文
《古典文学史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