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7: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艰险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风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因为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了最丰厚的食粮。带着感动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 名师点评】 考生将“带着感动出发”放在生命的层面思考,放在人生的高度思考。生命,因为蕴藏感动,更会彰显它的绚烂、尊贵和坚强;人生,因为伴随感动,更会找到方向,阔步向前,充盈着快乐与希望。从这个方面看,考生的理性思维缜密而深刻。文章的选材凸显出两个特点:选材的教材化,譬如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史铁生的“生命达观”、苏武的“牧羊于泽”和王昭君的“独留青冢向黄昏”,既丰富,又深邃;素材的排比式呈现,规避了展开铺叙的俗套,既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又强化了求证的力度。(刘德海)

本文给出的启示是,写作素材不是匮乏,而是缺乏“发现”的意识,我们学过的教材,我们触摸的社会„„主体自我发现的素材更能融情入文。(刘德海)

不以成败论英雄

纵然李白际遇坎坷,痛饮狂歌赐予他如虹剑气;纵然杜甫辗转流年,风蚀霜刻赐予他沉郁顿挫;纵然苏轼历经劫波,明月清风赐予他超迈骨骼;纵然辛弃疾官行险恶,烽火洗礼赐予他表里澄澈。正因着课本里有了如此鲜明的命运与性格的冲撞演绎,唐诗宋词才抖去了寡然无味的埃尘。他们的人,他们的诗,他们的时代,跟随这起伏不定的一呼一吸,扣住墨色的七弦琴,奏出抑扬顿挫的旷世的五音。

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是凡俗官爵俸禄、尘世光影浮云相争落成的成败,人走茶凉;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是通观古人来者、皇天后土留取的丹心正气,死而不亡。回到课本中失意文人的去留之争,我想与其计较成败,不如信仰英雄。

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文人气节的“成”。 鲍照一生隐忍九品中正的痛疾,仍有拟诗不辍的意气;孟襄阳一世布衣,终归鹿门,却存宁静淡泊的清气;李煜亡国身死,仍留一句春华秋月的绝唱,不堕才气;岳飞含冤不雪,怒发冲冠灌一曲满江红,倾注千秋正气。仕途可以重峦叠嶂,命运可以坎坷峥嵘,真的猛士却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微漠的悲哀,将气节和傲骨在汗青上留下,那诗词是如同其人一般清洁。

身外之“败”,反而更能铸就英雄文人气节的“成”。 大道废有仁义,慧者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若无颠沛流离的考量,何来李清照如泣如诉的声声慢?若无刑罚冤屈的磨砺,何来司马迁荡气回肠的史记?若无多舛命运的打击,何来王勃空前绝后的滕王阁序?真的文人中的猛士,是宁自刎乌江也不过江东,宁零落成泥也留香如故。成书之手,应写浩然之心,磨难降临之前,尚是未经雕琢的浑金璞玉,一波三折过后,方能石破天惊。唯有贫瘠之土开成的奇芭,能坚守涸辙之鲋的苦痛孤独,唯有这样书成的诗词曲赋,敢笑吟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慎莫作桃李,劝君学长松。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让尘杂的宦海之争玷染了文人节气,不让已死的功名利禄侵蚀了古卷书香。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时事稍纵即逝。在世事纷纭中,智者总能手握一片落叶,便知天下秋风萧瑟,庸者却往往在落叶飘转中惘然不知所措,甚至以为天地已是春意怏然。那么,我们究竟能不能一叶落知天下秋呢?面对落叶,为何人们会作出迥然相异的判断呢?

一叶落知天下秋,有时是智者睿智的思考,是一种见微知著、洞察世事的学问。但凡善于观察、关于思考的哲人都能拨开重重迷雾,通过事物的苗头准确地反映出客观事实。著名的富豪丁磊,就是一个善于见微知著的人。互联网在九十世纪进入中国大陆伊始,并不为大众接受。然而丁磊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从互联网在九十世纪的世界掀起的技术革命,成功预言了中国也必将成为网络大国。于是,他果断创立网易,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商界的典范。试想,倘使丁磊没有认真分析,通过互联网发展的苗头透视其日后的兴盛,又怎能成为执牛耳的佼佼者?马克思通过三大工人起义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诸葛亮隆中定三分,他们也都是见微知著,一叶落知天下事的典范。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智者迈向成功的开始

然而,一叶落知天下秋,有时也是愚者的主观判断,滑向谬误的深渊。面对一个细节,如果不认真思考,很容易会被表面的假象蒙蔽双眼,得出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固然称不上愚者,然而却也曾被生活假象所蒙蔽,没有进一步进行实验就归纳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谬论。而放眼今日激荡世界的金融危机,也是华尔街的经济高管们在表面的经济泡沫中迷失自我,天真地以为美国经济将持续兴盛不衰造成的惨烈教训。一叶落知天下秋,如果没有透过表象探求其中的本质,则会滑向唯心的主观臆测,扭曲了事实真相。

因此,最好的做法莫过于留心观察,大胆地猜测,但更应以缜密的分析和客观事实作依据,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在几次失利后过关摈弃旧思想,改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玻尔留心观察思考,提出原子能级假说,却又在实验验证中不断修改,他们才是真正的哲人,真正学会了一叶落知天下秋。

留心观察方可见微知著,实践检验方可透视本质。只有这样方可一叶落知天下秋。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