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格言新说集合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7: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格言新说

人有远虑,必有近忧 作者:刘诚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人生的远处是什么?你是不是想:那里将是生旦净末丑,酸辣多半苦?那里将是万事皆空,一生操劳终究变个土馒头?世界的远处是什么?你是不是想:那里将是苍天掉下来,大地陷下去?那里是灰飞烟灭,宇宙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古希腊的泰勒斯,是个哲学家,也是一个星象学家,他常常只是眺望遥远的星空,而不注目脚下的小路。有一天晚上,他走在旷野之间,一心一意看着星空,一点也没注意到脚下有一个坑,结果呢,他就掉进那个坑里,差点摔了个半死。

滥思甚者疾病多,积虑深者生机浅。日思夜想,都是烦,你哪能身宽体胖?林妹妹思虑过多,多美的青春却是一个病殃殃的身子;坐想行思,都是愁,你哪能笑逐颜开?诸葛亮谋算太多,出师未捷常使英雄泪满襟。

与其处心积虑透支明天,不如轻轻松松过好今天;与其殚精竭虑做梦未来,不如开开心心活在当下。人生,是需要一些愣头青精神的。所谓愣头青精神,就是不管前面是刀山是火海,小车不倒只管推。

你知道为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吗?是因为他们前怕狼后怕虎;你知道为什么“无知者往往无畏”吗?是因为他们逢山劈山逢水趟水。没把困难当回事,困难真的就不是什么事;总是把困难想得比天还大,永远也不能成功。

当春的花朵,在春天灿烂开放,花朵不去想秋天的凋零,她在春天只管把花开好,到了凋零的秋天之际,却是她结出硕果之时;如果在春天里只想秋的萧瑟、冬的肃杀,那么,一念至此,则百无聊赖,万念俱灰。心若成灰,身体即多疾;心若成灰,事业即多败,无好身体,无好事业,无好心情,那么幸福,欢乐,成功,又从何谈起?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少年是快乐的,该烂漫且烂漫;青春是美丽的,该绽放且绽放;芳香的热茶趁热喝,不要等到变冷;醇厚的美酒趁兴饮,不要等到变馊;少年老成不是太好的事,少年将老年的日子过了,有什么好呢?少年可老年,老年难少年。

一点也不去思虑未来,醉生梦死的,当然没有未来;天天都是思虑未来,积劳成疾的,其实也没有未来。因此,人生的A面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的B面是:人有远虑,必有近忧。

有欲则刚 作者:朱国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智者劳贤者忧,不智不贤无所求。

既为智者贤者,为何有忧有愁?只因有欲有求。

欲望这个词,听起来似贪似嗔似痴,却任谁都不能免俗。换句话说,没有了欲望,生之趣味何在?生之意义又何在?

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成就他的,是求道德的欲望;

刘邦初见万人瞻望的秦始皇,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激励他的,是求功业的欲望;

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杨时程门立雪,引导他们的,是求知识的欲望;

超人尼采扬言“总有人会失败,但那个人绝对不是我”,支撑他的,是求胜利的欲望;

汶川地震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幸存者崔昌会,在废墟下靠蚯蚓和野草为食,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拯救他的,是“我要活下去”的求生存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的本能,是社会进步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原动力,美好而自然。善用你的欲望,你便拥有了闪亮的北斗星,指引着你不在纷繁喧嚣里迷失方向;有了纯诚向上的欲望,追求之路即便坎坷,也会如奔流的黄河,曲折、再曲折,终究孕就一瀑飞天的壮美。

而缺乏欲望的人生,平淡乏味,暮气沉沉,只能是辜负了靓丽青春,虚度了美景良辰。所以,电影大师吴宇森不得不借《赤壁》里曹丞相的嘴说出智者的心声,为匍匐在成功的山脚下的人们提个醒—“欲望使人年轻”。

无欲无求者,如同绵软松散的丘陵洼地,轻易就被人踩在脚下。

山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只因胸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欲望,才有这“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刚。

所以,壁立千仞,有欲则刚!

父母在,易远游无字仓颉

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里仁》

夫子有训:父母在,不远游。古往今来,言孝必举。诚然,承欢膝下,嘘寒问暖,“早请示,晚汇报”,似为至孝;双亲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不亦乐乎?

然孔夫子三岁失怙,十七丧母,出游已五十有六载。“父母在,不远游”,对他本人并无束缚,却又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主张。故夫子“不游”之说,有“宽己严人”之虞,被后人诟病“站着说话不腰疼”在所难免。

旧时交通不便利,通信不发达,儿女远行,揪心扯肝。在外思父母,在内念儿郎,而今阡陌纵横,海游空飞,地球成村;手机网络,闻声如面,见字如人。安,则续驰天下;变,则飞身归家。寰宇日游,海内比邻,何不“逍遥游”?

父母在,易远游。

动物尚知离怀独立,所以有老猫逐仔、母狐驱幼,遑论人乎?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儿女胁下生翼,鹏程万里。天涯的游子捎来佳音,强胜躺椅卧榻边垂手侍立;出国的学子报上平安,虽儿孙绕膝絮语呢喃怎可比拟?

好男儿志在四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儿女有凌云之志、搏天之功。宁做浪里弄潮儿,不做榻前愚孝人。父母在,看好男儿畅游四海骛极八方;高堂健,有福为儿临行密织披上征衣。

徐霞客二十二岁辞母远游,一生远足十五次,几十年风雨行路,方有《徐霞客游记》之瑰丽;中山先生少小离家,践行革命,戎马倥偬一生,始出中华民族之觉醒。

父母在,易远游,游必有方。

居庙堂之高,当思父母离索之苦;处江湖之远,应怀双亲念儿之心。虽易远游,亦自有方。儿行千里母担忧,风筝之弦勿断,平安之音频传——此为报

薄积厚发

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没有问题,“厚积而薄发”则是一种浪费。正如“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单纯为了磨剑而磨,此人若不是智商不高,就是情商有问题,学无致用,哀莫大矣。

后来有人对这句诗作了改动,成了“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确实,“一剑惊江湖”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但当你看着身边同龄才俊意气风发外加青春逼人时,自己这种主观上为了将来未可知的惊人之举而潜心修炼的行为,是不是怎么看都带着点傻气?现实生活毕竟不是穿越小说,总想着“扮猪吃老虎”吓别人一跳,扮久了真就没准与那粗夯之物神似。

“厚积薄发”是个纯粹的伪命题。要知道,“厚”无止境!姜太公韬光隐晦直至古稀之年,将毕生功名寄托在一枚直钩上,该算厚了吧。但就算他真的钓来了周文王这条大鱼,在窃喜之后,他又如何面对那段本应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却混迹于市井之中的青春韶光?这还算好的,自古至今,隐忍不发、闭门苦学者何止千万,又有几人闻达于后世?绝大多数都随历史风尘湮没无痕,当然,随之湮灭的还有胸中壮志、满腹经纶,可惜之至。

所以,隐忍这个词,离我们这个时代越远越好,我们应该“薄积厚发”。

“薄积厚发”是实用的人生哲学。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定下宋朝三百年江山,成为读书少、智谋多的典范代表。这样的人才,自然远胜那些论理有千言、胸中无一策的沽名钓誉之徒;

“薄积厚发”是坦荡的人生规则。知之为知之,可以教人;不知为不知,可以求学。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正是由于许多人的薄积厚发,我们才能得到他们的倾囊相授,社会才得以迅速进步;

“薄积厚发”是积极的人生姿态。不管你明不明白,世界变化就这么快。机会不等你,时间不等你,成功不等你„„所有的一切都要你自己去追。即使你只有一辆脚踏车,你也要立即起程,若等到买了跑车再行动,可能比赛早已结束。

薄积厚发,不是教你寅吃卯粮,而是教你用粮食换来金子;薄积厚发,不是教你好高骛远,而是教你站得高才看得远;薄积厚发,不是教你急着上路,而是教你减轻行囊看好地图;薄积厚发,学以致用,方能一发即中!

一山可容二虎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自封为王的虎,绝不允许另一个跟自己旗鼓相当的强者并立于同一山头上——“我的地盘我做主。”

今人不说“一山不容二虎”了,而说“一山可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绕来绕去,“一山”还是不能容“二虎”。

既生瑜,何生亮。人类社会盛行斗争哲学,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中间没有缓冲余地。

强者的自私与独大,造成了一山不容二虎。强者之间无法和谐共存,是人类历史时时倒退逆转、缺乏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强者之间完全可以有第三种方案,强强联手同样也可以双赢。

索尼、本田的“一山”就容了“二虎”。索尼的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本田的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这两对创业搭档强强联手几十年,把别人用来内斗的精力,都用于各自领域内的“对外战斗”。

一山可容二虎,是两强之间的理性抉择。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这两只“老虎”就表现得很理性。双方实力不相上下,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各退一步则相安无事。权衡利弊,两只“老虎”都各自退了一步,地球这个山头因此免去了灭顶之灾。

当然,两只锋芒毕露的“虎”,一定要具有叔本华笔下豪猪的本领,才能既相互取暖又不刺伤对方。强者之间的“和而不同”,体现了对和谐的渴望、对分歧的认同、对理性的尊重。

一山不容二虎,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相互倾轧,是生存的减法;一山可容二虎,是“瑜有亮,亮有瑜”的共生共荣,是生存的加法。

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

第29届奥运会上,刘翔毫无预兆地上演了《特洛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用一颗坚忍的心重新打造属于伊》的翻版,败于阿喀琉斯之踵,英雄悲剧谢幕。善自己的东山,日出日落,月月年年,苦耕不辍,用汗良的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理性的人说:水等待时间的考验,直到东山变青山,直到沧海变桑没有赛道上的输赢。浪漫的人说:刘翔留给我们的田,直到满山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是文学上的审美和足够的想象空间,“如果„„,那这才是希望。 么„„”这是奥林匹克的一部分,一如程菲的失误,一如埃蒙斯不可思议的4.4环。

然而,我们分明看到了刘翔的沮丧、程菲的哭泣、埃蒙斯强忍的悲痛„„一只彩蝶从我眼前飞过,此时,我心已黯然。一切的一切表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已经成为最美的理由和最补的心灵鸡汤。

“这世上没有偶然”。龟大仙淡淡的哲理让人长叹仰视。清醒吧:不要再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侥幸,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

青山不是资本,它不过是飘渺的希望,看得着,抓不着,一切遥不可及。烧柴也不再是目标,它不过是弥补缺憾的企盼,挠着你,扰着你,一切似是而非。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青山”会颓废你的心灵,“青山”会埋没你的斗志。

猛回头,青山已如东逝水,惊回首,今昔已是两重天。坚强地对自己的内心说:不要青山,要东山。不要烧柴,要硕果。

一切从头再来,重新开始。苦心志,砺筋骨

此处不留人,没有留人处 作者:李明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环境永远都不会恰合你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难道你拿自己当礼拜天过呢?

职场更像江湖,险象环生,唯随机应变能以无法为有法,百战不殆。若是那令狐冲看人家挥剑而斩,不但不专心招架,反而一心只想着这地方是不是不太适合比武啊,哪里还有所谓的潇洒风流?就只剩下英雄气短了!要是天堂一日游还不能令他满意,就只能逼得上帝说:对不起,我看还是地狱最适合您。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给了懒人正大光明的借口,给了懦夫逃避现实的理由。可残酷的是,生活不相信借口,江湖没有理由。

换个环境不如换个心情,与其精神胜利,不如自我激励。谁都无法想象有一天阿Q战胜了许三多会是什么样子,那天一定比世界末日强不到哪儿去。抱着死磕的信念不信磕不死所谓的困难重重,把做每一件事都当成是抓一根救命稻草,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抱着的已是参天大树。调整自我是山重水复时的另辟蹊径。想跳过这些困难,投机取巧,抑或是简单地认为换个环境就能万事大吉,显然是走错了方向的揶揄了绕远道的。天下哪有什么巧妙招数,其实都是大巧若拙。

此处不留人,没有留人处。工作不是挑老婆,侥幸地认为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然后玩命地耍单儿。换个环境,就像把淡水鱼放进海里,空间是大了,可是命也危矣。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地球不会老围着你转—除非你是太阳。

人们习惯性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下意识地想远离艰难的岁月,忘了生活的本质就是体验,好的和不好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失败者的人生常态。

此处不留人,没有留人处。看似悬崖峭壁,殊不知,勇敢地跳下去就是一片清凉湖水。朋友,不如不走,留守住一方天地,自己创造完美的桃源仙境!

朽木可雕 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朽木可雕,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

朽木可雕,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相信它有用,置于有用之地,让它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

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

朽木不是废木。朽木可雕,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心不朽,木便永生;

心不朽,人便可塑。

求己不如求人

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文子·上德》

鲁宾逊跟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不会结束;刘备告诉我,要是没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我心想,你们真没能耐!幼儿园的时候,阿姨就告诉我求人不如求己了。后来我又想想,觉得其实他俩都挺厉害的。

凡事不求人,听起来还真是自强不息,积极面对人生。可再琢磨琢磨,却带着逞强的味道。这是多么刚愎自用的原则!大家都是平凡人,没几个单枪匹马还什么都扛得住的大侠。谁都没练过大力金刚指,也没有金钟罩铁布衫,办不到的事情终究还是会有。自信可以,可也别太高估自己,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自救中去,最后遭罪的还是自己。

我想起那首伤婉的俄罗斯民歌《草原》,歌里一个马车夫在生命的最后拜托同伴:请你埋葬我,不必记仇恨。请把我的马,交给我爸爸,再向我妈妈,劝上几句话。这个订婚戒指,请你交给她(妻子)。爱情我带走,请她莫伤怀,重找知心人,结婚永相爱。

此刻,难道马车夫是晚节不保吗?在弥留之际,在求己已毫无用处的时候,他郑重的“求人”之举,弥漫着忧伤和美好,借助深沉舒缓的旋律,传递出生命的高洁,撼出感动的泪水。

求人,是人与人之间将心比心的讯号,是洒脱快意的人生中跳动的符号。

自给自足,谁也不招惹,除了过高的自信,实际也透露了对生活的失意和无奈,甚至包括了以此借口为墙壁的自我隔绝,不求人后面或许还是懒得助人,是一种处事方式的婉转告白。

力不从心的事情,还是该伸手时就伸手,豁达地“求己不如求人”吧。都是肉身凡胎,不仅需要细枝末节上具体的帮助,也需要精神的沟通和交流。求人实际上是生活的常态,是求己的延伸。何苦带着没用的卑懦的枷锁,把小小的事盖上庸俗的印章。

随遇不安 作者:路加

随遇而安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随遇不安 ◎ 路 加

我们总是很容易满足,随遇而安,然后“胜固可喜,败亦无妨”。

得不到满分,目标就变成了及格线;

得不到第一名,便只追求不落在最后;

微不足道的成就,一点点侵蚀着高傲的心。

不再投入地去战斗,不再蓄满锐气,不再棱角分明。

“超然”心态取代了本应意气风发的心灵。

世界不容半点舒缓,我们却刚上路就祈求安宁。

安宁,然后宁静,宁静致近,暮气沉沉。

悠然的内心塑造了苍老的面容。

在前进的路上寻找温室,已经离成功的本质渐行渐远。

不在温室中耗尽韶光,就会在走出时迷路。

心安理得的原地踏步足以让你看不懂地图。

因此,“随遇而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玩笑,至少在当下。

做争食的狼还是吃草的羊,这根本不是问题。

淡泊、恬静、安定无异于自立精神樊笼。

明天的你若与今天一样,你只能吃昨天的剩饭。

树欲静,风永不止;人若安,死于安乐。

随遇不安方能不枉青春,人生需要突围

人往低处走 作者:孙睿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为了低而低,

故意太低,就是造作。低调,不是无作为,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不牛的人,怕不被人知道;真牛的人,何须主动让人知道!上品的瓷器,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下品的瓶子,艳俗、夸张、讨巧。年幼允许无知,年少应该轻狂,但一辈子无知、轻狂,就是愚昧。

法国一位政治家说,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不是愤青,这辈子就完了;如果到了30岁还看谁都不顺眼,那这辈子也完了。

中国一本《老子》,五千多字,就为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往低处走。说细点儿就是,无为、不争、寡欲,善为下。

无为不是不为。社会需要进步,个人也要进步,该为还得为,只是不要为得功利。

不争不是无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有生命的地方,这句话就适用。不争的是身外之物。

寡欲不是无欲。正因为人类有对光明的欲望,才有了电灯。寡欲是懂得适可而止。

善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处不胜寒;上过,才能真正知道下的好处。善为下,不是装孙子,是不装牛充雄。

在低处,不是恐高,不是怕摔,是高处的风景已无诱惑,是“一览众山小”后选择返璞归真、平淡祥和。

商品社会,真往低处走,难。山珍海味、香车美女,处处都是诱惑;股票房子、工资职称,天天都是欲望。耐得住寂寞,需要功力,真一辈子守住一隅清静,离大师就不远了。

人往低处走,比往高处走还难,就像水往高处流比往低处流难一样。

宁静致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然纵观古今,以淡泊明志者比比皆是,以宁静致远者却寥寥无几。就连孔明本人,亦非安于宁静之人。

方其躬耕垄亩之时,广交天下名士,自比管仲乐毅,身居陋室、胸怀天下,内心并不宁静;待其出山之后,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取荆州、定巴蜀,戎马倥偬,更无片刻安宁;直到先帝崩殂,辅佐幼主,夙兴夜寐,积劳成疾,七擒六出,五丈归天,才得到永久的平静。 孔明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既不甘于寂寞,也不安于宁静,所以才有三分天下的壮举、流传千古的美名,可谓致远矣。若其胸无大志、终老隆中,遑论致远。

古往今来,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无不上下求索、孜孜不倦,励精图治、一往无前。司马迁若安于宁静,则不会有史家绝唱;鲁迅若安于宁静,则不会有横眉冷对;李世民若安于宁静,则不会有贞观之治;李嘉诚若安于宁静,则不会有长江集团。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近的教训却不胜枚举。后主李煜,生于帝王之家,长在妇人之手,逢乱世而不思进取,为人主却苟且偷生。一人宁静,导致国破家亡;19世纪的满清王朝,暮气沉沉、积弊重重,直到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才从宁静中惊醒。一朝宁静,换来百年屈辱。

宁静之水为死水,宁静之人必沉沦,宁静之国家必然落后,宁静之民族终将灭亡。人在旅途,奔波劳碌,得片刻之宁静,以养精蓄锐、再接再厉,方能致远,切不可贪恋宁静、安于宁静。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足以致近!

宁弯不折 作者:邓景威

宁折不弯。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面对危难,你选择宁折不弯,抑或宁弯不折?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面对汉军七十万联军,喊出一句:“天欲亡我。”他选择了宁折不弯,自刎乌江。后人空留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而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身为亡国之君,选择了屈膝投降。他沦为吴王夫差的仆人,为夫差照看马厩。他和妻子每天铡草喂马,清理马粪。夫差出游,他为夫差牵马;夫差生病,他尝其粪便辨别病情。二十年的含羞忍耻,卧薪尝胆,让勾践终于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项羽虽为“人杰”,亦为“鬼雄”,但终究比不上能屈能伸的勾践。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遇难一死,至多落个“宁折不弯”的美名;而勾践之辈,不但兼而有之,且可雪辱己耻,报亡国仇。

人活世上,靠的是呼吸。吸者,争一口气也;呼者,出一口气也。要争一口气,必须忍辱负重;要出一口气,更要宁弯不折!

公元1600年2月17日,罗马百花广场。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捍卫真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活活烧死。

另一位哥白尼学说的支持者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压迫,作了两次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私下却偷偷地继续从事研究,甚至以《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隐晦地宣传哥白尼学说。伽利略以退为进,既可继续宣扬真理,又可保全自己,岂非处世之大智慧?

弹簧先压缩是为了弹得更高;暂时的撤退、隐忍是为了最终的胜利。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司马迁惨遭宫刑,他固可一死以明志,但又哪得巨著《史记》传世?他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韩信面对市井混混的挑衅,他亦可“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但他选择了暂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

人生在世,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你是选择宁折不弯,舍生取义,虚名百世流芳;还是选择宁弯不折,报仇雪恨,终展一腔抱负?

苏轼对韩信有一段精彩的评价,它告诉你真正“大勇者”的选择:“古之豪杰志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者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或甚大,而其志甚远矣。

玩物尚志作者:凌沧洲

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

老舍先生曾有篇小说《恋》,讲济南有位庄亦雅先生,喜好收藏名家字画,慢慢地就喜好得有点偏执,有点变态,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侵入济南,邀他出任教育局长,他先不太情愿,但当游说客谈起如果不答应就没收他的字画,如果答应还送他很多好玩的东西时,他犹豫了片刻,终于答应了。老舍先生写道:“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面。”

“玩物”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会“丧志”?因为这些人玩物玩过头了,完全被物控制住了,当物和志发生矛盾时,物完全压倒了志,因此玩物丧志。

然而,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发明、文化进步,其起源都是由于科学家、文化人、大师、工匠对某一事物“玩”的兴趣。正如米卢的快乐足球一定层次上帮助了中国足球的提升和打入世界杯,科学发现、文化创造的最初原动力决不是苦役,而是玩的兴趣。

爱迪生的发明是“玩”出来的,牛顿的试验也是“玩”出来的,多少文豪的作品更是在创作的爱好驱动下“玩”出来的。即使上升不到科学、文化创造的层面,生活中的许多情趣、品格也是“玩”出来的,栽花养草、吹拉弹唱,都怡养性情,使人淡泊明志;至于说到某一领域的专家技师,更要有点“玩”的精神,“玩”面人的可能成了面人大师,“玩”根雕的可能创作出许多根雕作品。总之,有点“玩”的兴趣,可提升人的品位与志趣,比沉浸在酒色里要有志得多。

踏青郊游、登山览胜、海滩嬉戏是玩,观赏春雨秋叶、夏荷冬雪也是玩;看碟看戏下棋打牌是玩,吟诗作画练书法养金鱼也是玩。玩物,使人充实,不单调、不无趣;使人心胸开阔、乐以忘忧。

要做到玩物尚志,必须把握物与志的平衡;人是物的主人,不能使物成为人的主人,控制人;玩物尚志的境界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

要有点朴素的哲学情怀、超脱的精神境界,才能玩物尚志。万物纷纷,终归是身外之物,而志是人内在的东西,常立常新,大丈夫不患无物,但患无志。玩物尚志,玩到酣然,方能成为行家专家;玩到悠然、淡然、超然,方可成为智者。

擒贼后擒王 作者:朱国印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两方争衡,擒贼是大目的,擒王只是小手段。不然,诸葛亮平定西南,就不必对孟获“七擒七纵”那么麻烦。

圣人说,将因急,必予缓。

猝然擒王,并无胜算,即便侥幸得手,也有大麻烦——大树虽倒,猢狲还在,见机不妙,他们奔走四散,反倒星罗棋布、势成燎原,叫你无从戡乱。相反,为了不拖泥带水,你应该先去其羽翼,暂留其王。只要有“王”,敌方就能星罗蚁聚,一切正常。作为整体的他们被一个“王”

牵控和麻痹,安稳落入你鲸吞蚕食的绝妙好计,这是我们常说的“有虎先不打,看住一群狼”,兵法上叫“以计资敌”。外围荡清,再玩起擒王的游戏,你尽可以手到擒来、随心所欲。

兵法争竞如此,做人处事亦然。

所有的功业都要先踏平外围的沟沟坎坎,理顺前行途中的牵牵绊绊,循序渐进,最后找到成功的所在与关键。如此,才叫水到渠成、功德圆满。这就是为什么西天取经之路那么远,也非得一步步地撵,而不许孙猴子一个筋斗十万八千的内里根源。延展到现实,该付出的必须付出,该承担的就得承担,谁也别想“博彩式”生活——走捷径,少绕弯。否则,只能是得一漏万,叫你悔不堪言。

一句话,先擒王是蛮干冒险、粗识短见;后擒王方能稳妥裕如、智慧超然

好汉偏提当年勇

黄药师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我想他一定在桃花岛上,对着潮起潮涌,回忆起华山论剑的往事。

谁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真的好汉和英雄,一定会在人生的暮年提起当年之勇。这不是躲避现实,也不是无聊自恋,而是在守护一个人的尊严,是在对人生作无悔的总结,也是给“后浪推前浪”的青年一种启示:每个人都会老去,但他曾参与创造的历史,自有其价值。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 突骑渡江初。”这是辛弃疾所提的当年之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是陆游所提的当年之勇。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这是陈与义所提的当年之勇。

美人迟暮,英雄气衰,这是谁也不可避免的人生规律。如果每个人都刻意将过去隐藏,让当年之勇消散在逝去的时光中,那该是一件多么无趣而悲哀的事。英雄如此,既是对自己历史的不珍惜,而对想创造一番事业的后来者也少了许多有益的教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追忆当年为完成巨著,忍辱活下来的那份勇气。这种穿透时空的当年之勇,至今让我们景仰不已。司马迁以毅力与勇气支撑自己,记录了众多英雄的当年之勇,如荆轲,如陈涉,如项羽,如李广,才有彪炳千古的《史记》。

好汉不提当年勇,是对自己的一生不负责任,也是对人类的历史不负责任。

胡适先生一再主张每个人都应写回忆录,即是此意。所谓功业大小、地位高低,是相比较而言的。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上天的厚爱,他必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当年之勇,因此他也完全可以毫不掩饰地述说当年之勇。

唐德刚先生在《李宗仁回忆录》里,讲到他首次采访隐居在纽约的李宗仁时,李宗仁“看来就像祖国农村里的一位老农夫”。在他的力求下,李宗仁讲起了自己的当年之勇,让后人知道这样一位“老农夫”如何在28岁统一广西,旋即带兵北伐,指挥台儿庄大捷,一直做到代总统。

好汉偏提当年勇,是对自己也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尊重。

书读百遍,其义不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书,无非两种:好读的和难读的。

好读的,一遍两遍便明其意;难读的,十遍八遍仍云里雾里。

这世界书呆子不少,痴迷书的,尽信书的,爬书山的,破万卷的„„要知道:

简单的事重复做,容易旁生枝节;困难的事重复做,容易累坏身子。

好读的书,非要深究细考、添释加注,这书便不是当初那书,成了笔记;难读的书,即使读到云山雾罩,两眼昏花,也如蚍蜉撼树,太不自量。

就如同一个孱弱之人去攀珠峰,不管怎么努力,终将徒劳而返。

珠峰没变,他也没变,白忙。

所以,一本书读懂了就放下。

读上一百遍还不懂,没必要再读。

要么扔掉,要么去问问别人

磨刀也误砍柴工 作者:刘诚龙

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送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起程吗? 你知道既要消灭细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里参观,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果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下果了?”果农说:“熟透了的苹果不可远程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这是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了多次试验,最后他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开始加到100度,细菌是消灭了,但葡萄酒特有的香味也没了,后来,他加温到55度,恰好,酒质非常淳厚。巴斯德说:“许多事物不需要全部沸腾。”

毛泽东怀着一个中专文凭,就冲向了伟大的征程;关羽提着一把大刀,就千里走单骑;比尔·盖茨跟他的同学说:“我们辍学吧,一起去研究计算机。”他的同学十分惊讶:“你疯了吗?哈佛大学的文凭不要了?”最后呢,修成学业的同学给人打工,老板就是提前创业的比尔·盖茨。

如果迎春花要等到阳光明媚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天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起手,就会误了占住制高点的先机;你得到了老成的经验,很有可能就误了青春的激情;你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很有可能就误了快乐的天伦。

不必等到风平浪静,我们可以乘风破浪去赶海;不必等到阳光明媚,我们可以春寒料峭就播种;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我们恰遇东风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态龙钟,我们可以一腔热血博人生。

如果知识尚没完全储备,你不要心虚,激情就是一把刀,虽然未经磨砺,但他本身就富有锋芒;如果经验尚没完全获取,你不必气馁,青春就是一把刀,虽然卤莽粗糙,但他本身就富有力量;如果心智尚没完全成熟,你不必自卑,机遇就是一把刀,虽然促狭隐秘,但他本身就富有热情。

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可以趁早打包出发;葡萄酒不必等到沸腾,所以我们可以提前新鲜出炉;迎春花不必等到盛春再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启航。

进一步,海阔天空 作者:雷平阳

做一件自己万般想做的事,遇到阻碍或委屈,事没做成,甚至好事做成了坏事,人们都会劝慰或自慰:“退一步,海阔天空。”似乎只要退了,不要再抬杆,不要再认死理,就可以从挫败的泥潭中挣扎出来,以致心灵重拾自由,所要做的事也极有可能生机勃勃,呈现一派海阔天空的气象。

我不反对“退一步”之说,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被迫如此。毕竟,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之中,一个人和一个集体,其愿望和力量都是有限度的,其利益更是不可能置于众生之上。但问题的存在也有些认死理:如果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不为己,还具有阳光雨露的品质,一旦受挫,或根本不能做,我们也退吗?我们该如何退?

由此我想到了“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类的词条,以及与之相配的数不胜数的人物、传奇。事实也证明,在我们的德育史上,这些词条也更阳光,更正派,远非“退一步”的庸和与淡泊可比。试想,人人遇事都退一步,甚至事前就退了一步,这事该怎么做?谁又来“进一步”呢?古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是主张进的,只有进,只有竭尽全力地朝前,我们才能逆水抵达彼岸。

时代的进步不是在牧歌声中完成的,他需要付出代价。迄今为止,我们看到了太多为时代的进步付出代价的旷世典范,时代之所以进步到今天这个样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因敢于“进一步”而产生的旷世典范。没错,只有进,才会有更多的开辟,有了开辟,才会出现人生与社会的海阔天空。

进与退,或许都是操守和品格,但我倾向于进,因为进的格大,退的格小。

枪打落尾鸟

或许是囿于中庸之道几千年来的思想束缚,许多国人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人处事只要随大流走,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就能安身立命、明哲保身;而如果遇事喜欢挑头的话,就会被别人抓住把柄,落得个“枪打出头鸟”的下场。

然而,在当下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挑战纷至沓来的时代,如果你选择做“落尾鸟”,结局又会是怎样呢?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时代在发展,鸟儿也要进化。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只要鸟儿飞得够快,决不会被猎人打死,还会吃到新鲜的食物。而那些落尾的鸟最有可能被猎枪击中,从而被进化论淘汰掉。

回想一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屈辱,回想一下当今世界上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指手划脚,回想一下市场经济大潮中破产的企业、下岗的个人,我们不得不再次承认——落后就要挨打,鸟儿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也如此。

遇到危险时不敢出头、不愿出头的人,最后往往会退化成没有能力出头的人。而这种人,面临的就是被淘汰的命运。

许多千里马一直都在埋怨没有伯乐赏识,但是如果你不出头,即便你真的是匹千里马,也只能穷其一生去拉盐车,这样的话,伯乐又怎么能发现你?

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枪打的落尾鸟,就要敢于出头,勇于出头。虽然出头鸟也有被打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仅仅限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够成熟,尽管成为“出头鸟”吧,因为出众的人,只有经过“枪打”才会更加成熟,更加被人认可!

人生就是赛场,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你做好振翅高飞的准备了吗?

此情莫待成追忆 作者:刘轶瑶

歌曲《十年》最流行的时候,曾见过这样的情景:办公室里有人轻轻放出“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闻者便叹息声四起。许是每个人都有这样来不及后悔的故事和在惘然中擦肩而过的人吧。那不可言说的感触,不是刻骨铭心的浓烈,却是心酸绵绵的舒缓,像一条安静的河,流在你我忙碌的心里。

所以,那许多光彩照人的白领,可能刚放下电话,便随着歌声一头扎进年少往昔的感情阡陌中,惆怅满怀。叹息若化成语言,便该是“此情莫待成追忆”般的留恋难舍和后知后觉吧。

几年之后,你便会明白为什么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当时年少,不是不爱你,亦不是心狠舍得下,我满怀都是珍惜,却敌不过对茫茫未知的将来那一份强烈到极点的好奇和探究的心。因为年轻,总能舍了当下,定要勇往直前。当时说,不后悔,就以为能不后悔。

到后来,似乎越来越明白一个事实:和谁都可一起创造未来,一同把握现在,却不是和谁都能共拥一份过去。过去,才是唯一。

其实,任谁都是积极、明朗之人,工作、生活、锻炼身体,一切尽在掌握。唯独面对感情,一再退却、被动。眼睁睁看感动变感慨,体谅变责怪。深爱变猜疑,厮守变分开,仿佛无力思进取,连一个积极的姿态也做不出来。

行,成于思,毁于随。那些放任、淡漠、怠慢、消极,就是日后流泪、惆怅的种子。想要回头或继续都无悔,该当尽量呵护、珍惜、宽容、表达。让盛放延续得更长久,才有暗香盈袖的可能,才会有永远的味道涌出。

听了太多别人的故事,斯人彼时年少轻狂,将父母亲友尽负,纵使日后补救有方,伤害却沟壑难平,当事人总有不得不回避的角落;看了太多别人的错愕,空让身边机缘因了当时的懒洋洋、意怯怯惘然而过,良辰美景白白葬送„„

是不是逝去的终将美好,还是美好的终将逝去? 此情莫待成追忆,这七字的真意。太多人都要到禅机已现、悲欢已尽时才能悟出一二。你,可有另一番明澄心智,能把这天机般的情理了然于心? 祝愿你等的依然是杏花春雨,那个人依然一脸暖阳

人言无畏 作者:大卫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禅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言语如斧,把人斫伤是很容易的。我们在怪罪别人恶言相加,甚至胡言乱语、闲言碎语之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身是不是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曾被流言蜚语关照过的人,几乎没有。你做事情积极主动,别人会说你使性逞能;你长得漂亮美丽,有可能被别人定义成狐媚或者妖精„„同样的道理,年轻有可能是幼稚的表兄,成熟则是世故的另一个身份证„„哪怕你什么事情都不做,人家也会说你无能或者平庸。所以,不被人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活在世上,就要做好被人泼冷水甚至泼污水的准备。

承认“人言”是生存的一种必然,逃避现实永远是驼鸟的选择,生活不需要温情主义。从另一方面说,别人“说”你,恰恰说明他关注你,在乎你。当别人对着你的背影指指点点的时候,说明别人正站在你的身后。所以,当听到那些比雪花还纷乱的“人言”时,你应该高兴,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有时候,还要向小草学习,风愈是肆虐疯狂,小草愈是对之摇头否定。

如果一个人只能听甜言蜜话,也是很可怕的,这就好比老是吃糖,早晚要得糖尿病。而那些不请自来的“人言”,却仿佛苦瓜,可以清心,可以去火。所谓“人言”,又仿佛路障,正好可以考验我们的车技如何——人生就是一辆车——不能排除路障的司机肯定不是好司机。柏拉图说:“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仿他这句话:“没有经过流言洗礼的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溪水,受到石头的阻拦,会跳得更高。

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甚至是指责,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度是小拇指一样的窄,还是海面一样的宽。人生有时候就像那礁石,流言蜚语之浪,只会变成碎末,除了散开还是散开。

由此可见,“人言”不但不可畏,反而会使我们更全面、更健壮地成长。他“可口”(可以口无遮拦地说),我“可乐”(可以偷着乐),倒也是另一种意义的珠联璧合——其实,所谓“人言”,恰如误打到手机上的陌生电话:接之,由我;挂之。由我;呼叫等待或者转移,也由我。

人言无畏,人生无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名言,更像一盒永远也划不完的火柴,随时可以把每一个日子,像蜡烛一样点着。

生活在原处 作者:陈艳涛

少年时代的我们,生活在别处。法国诗人兰德的那句名言,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就是青春时代的一个最好见证和概括。谁没有一个浪迹天涯的梦啊,又有小说家们做指引,比如金庸构筑的武侠梦,琼瑶构筑的爱情梦。别嘲笑一个凡夫俗子做白日梦,这实在是世人的天性:正因为自己在现实中相貌普通、际遇平凡,在都市的洪流中忙乱挣扎,所以才存着一个个绮丽的梦,有艳遇、有奇遇,成功在无心的发现中唾手可得,得意、失意时,身边都有花样女子做伴。这样的梦里,传奇与温情一样不少。

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总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想象。原处,是身边狭窄、平庸、实在的日常生活,被每天的衣食住行所填满,枯燥乏味、毫无色彩,正是为了逃脱恼人的生存现实,人们才赋予自己激情和梦想,向往远处。而平静和孤寂,只属于日暮黄昏。

曾经看过一个《红楼梦》的结局。不是黛死钗嫁,宝玉出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而是湘云为丐、宝玉做更夫,雪夜重逢,结为夫妇。张爱玲说她看了这个旧时真本,感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是啊,永远不能忘记这样的《红楼梦》,那样的宝玉、湘云让人黯然:生活已然那样不堪,最爱最眷恋的人已经远去,为什么不去死,不化烟化灰,飘然而去?一定要苟且活着,让生命不再纯粹绝决,而非要那么琐碎悲哀,充满无奈的烟火气。

但成年后,经历过职场,经历过一些世事人情之后,我们会发现,那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人生就是如此:生活其实在原处。世界真小,才是我们常常发出的感慨,人情世故的冷暖,才是我们常常要琢磨的课题。而真正的人生智慧,也不是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而是能让平庸凡俗的生活开出花儿来,变得多姿多彩。

真正的贵族,其实是精神上的一种气韵,一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有诗词、丹青、音韵和各种爱好润泽,外在的物质生活才能给予人幸福感。纵使世事无情,能夺去所有外在的东西,财产、地位、容身之地,但夺不去的是永远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乐趣的精神。平凡困苦的生活里,还能给自己一个洁净的环境;拥挤挣扎的境遇里,还能保有一颗温和高贵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能够体会生活在原处,是我们成熟的一种标质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作者:贾宝泉

“度”人之心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自有人类以来人人都在以己度人,不是一个命题所能局限。《世说心语?雅量》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后世渐渐演变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小人互相以心度心,这世界愈发七彩纷呈、耐人寻味了。君子与小人区分何在?唐代文豪韩愈一言道破:“小人君子,其心不同。”人心不同本质上乃道德修养不同,这便有了高尚与卑下、有德与无德,亦即人格大相径庭的两类人。不过世易时移,人世间之道德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因而对“心”的阐释亦大相径庭。

佛教有“入佛界易,进魔界难”,不过那是另一层次、另一境界的事,与普通人所谓“君子”“小人”不可同日而语。

处道德峰巅抑或道德谷底谁有谁的心机,这就是难“度”所在。君子小人乃相对 而言,难免互有彼此,历史老人常为难以分清而忍受尴尬。人之修德仿佛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溃退千里,故“君子”可以是候补“小人”;“小人”也可为候补“君子”。

度:忖度,推测,归属于认知范畴。“小人”人格卑下,用以度“君子”,往往指称人家的高风亮节为作假,甚至蓄意混淆黑白。若小人履君子要位反指君子为“小人”,那就发生人间悲剧了,焚书坑儒之类即在于此。君子对小人如此不放心,那么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会怎样?君子因睿智而见毫发,因悲悯而循循善诱,因宽容而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一般也不把事情看大,还给予改过机会——宽容归宽容,是非归是非。

“小人”乃“君子”的磨刀石,刀与磨刀石同在,万古不移

亲密有间作者:潘小娴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俗话说得非常的妙趣。亲密而有间,应当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了。如果不是这种状态,那么,一个坑里有着数个萝卜,亲密固然是亲密了,但它们的形态就一定是十分逼仄的。既然农民种田都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科学道理,那么,在人际关系之中,不讲合适的距离,一味追求亲密无间,显然也不会是合理的。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妙不可言的距离》的科普文章,说太阳和地球现在的距离是最妙不可言的:如果离得比现在近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可能都会因为过热而死光;如果离得比现在远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也会因为过冷而消失。可见,大自然的客观规律里,就在讲究一个合适的距离。亲密而无间,距离消失了,紧跟着而来的,很可能不是甜美的感受,而是毁灭的恶果;亲密而有间,只要不是过分的疏阔,精彩往往无穷。

如此联想到亲子、夫妻、婆媳、情人、友朋、职场等等许许多多的人际关系,固然都需要适度的亲密。但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却并不是因为矛盾双方的互不理睬,而是因为矛盾双方的距离靠得太近了。

英国女作家弗琴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子》如此说:“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房子”。伍尔夫说的“房间”,虽然是针对女人的,但其实它延伸的意义却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间房子,放置属于自己独自品尝的喜怒哀乐。而早在南宋时期,咱们中国的辛弃疾就已有话在先,“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不就是在提醒人们热爱应该有度,亲密不能无间吗?

亲密有间,妙就妙在距离的美感。水中望月,雾里看花,隔帘观美人,深山探珍宝。一切的一切,迷人的魅力,莫不在于神奇的距离效应。

人生一世,无间亲密固然可喜,但“有间”亲密,却拥有了一种更为曼妙的境界!

来而不往亦礼也 作者:谢大光

人与人之间交往,只要出于真诚自然,有来有往,礼尚往来,是很正常的.一旦形成刻板的规矩,非此即彼,违逆不得,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往往背离了礼的本意,不啻为一场灾难。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主客二人在餐厅门口谦让着:“您请!”“您先请!”“您—先请!”这时如果没有一方勇敢地承担起“非礼”的恶名,一直如此礼让下去,大家只有不要吃饭。这当然只是笑谈。而生活中另一种礼尚往来,可就让人笑不出来了。据报载,国庆长假期间,婚礼茂盛,有人七天之中收到喜帖十多张,送出红包近三千元。貌似公平的礼尚往来,受到伤害的是相对贫弱的群体。

“来而不往非礼也”出自《礼记?曲礼上》。同样论礼,荀子却说:“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转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向弱势群体倾斜。风往暖处吹,水向低处流,总之在荀子看来“来而不往亦礼也”。

人之来往难免有施有受,拘泥于有来必有往,交往起来会很困难。施者先存了一个求回报的念头,透着虚伪;受者担着欠债须还的重负,受之不爽。感动中国的歌手丛飞,在长达11年时间里,资助178名贫困山区儿童,付出300万元,自家一贫如洗,身患癌症负担不起医药费,临终捐出角膜,给他人带来光明。去世后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奉献奖的白芳礼,从74岁到九十高龄,靠蹬三轮车攒车资捐助失学儿童,相当于蹬三轮绕地球赤道18圈,先后捐资35万元。他们可曾想到过回报?冰心老人在晚年受到各方关爱,每年都要收到几百封祝福的信,她已无力回复,在文章中她说过一句心底的话:“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表达的也是“来而不往亦礼也”的道理。

究其根本,生命都是行进在一条往而不来的单行道上。植物向下向土地索取营养,却向上向天空开放花朵。我们受恩于父母的养育,惠及的是下一代子女。只有向着人性的方向,进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道德,人类才有前途。因此,来而不往不仅合乎礼,也是天道。

学海无涯乐作舟 作者:颜歌 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小时候看蔡智忠的漫画,他说:“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当成工作,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过了许多年,现在看来,这句话依然是一句至理名言。

学海无涯,唯乐能渡之;而学海之乐,也无涯。

在常去的老书店找书——四面墙壁上都是书,且直通通地堆到天花板——找了一个下午,在梯子上爬上爬下,并被蚊子咬出大包数个。头昏眼花,终于寻到自己要找的那本书。翻开来,纷飞出来的有碎纸屑、尘土和油墨的美好味道,闭着眼深吸一口气,不亦乐乎。

借朋友的书来看,发现里面密密麻麻都是她的批注。一边看书,一边看她的批注,看得不停地笑,然后拿出笔来,在她的批注旁再批注。一边写,一边想她看见我批注时的样子,不亦乐乎。

锦江边杨柳新绿时,要一杯茶在河边坐上一个下午,任凭邻桌的人打麻将。自己只看一本书,厚厚的三百多页,一个下午居然全部看完。看完后,邻桌一个人大叫一声:“和了!”他笑,我也笑,夜色将起,胸怀空明,不亦乐乎。

写文章一夜,但浑然不觉,突闻窗外传来麻雀呜叫。打开窗帘,见东方已白,楼下街上已有生意人推车出来了,骑着三轮沿街卖梨。冲下楼去,买新出笼包子一个,豆浆一杯,回来一边吃早饭一边看昨夜完成的作品,居然发现偶有一二精妙之句。怀疑这文章是否自己所为,喝口豆浆,沁人心脾,不亦乐乎。

我家小妹生来顽劣,看电视,吃零食,吵吵闹闹,一刻也不给人安静。她父亲遣送她来我家,我教她读宋词。读一句,讲一句。读到东坡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小女孩居然双目湿润,痴痴地念。我叹!无论早晚先后,坠入这迷恋中的人。殊途同归,不亦乐乎。

凡世间做学问的,写文章的,好读书的种种痴儿。并非清教徒,也不是苦行僧。活得也是有滋有味,过得也是活色生香。如此,在学海中沉浮。粗茶淡饭。秉烛夜读,为何?所求的,其实是一个乐。

而我们每一个,来到这世间的人,都是神的宠儿。有人品得荣华富贵,有人品得如花美眷,而我们独品得这份难与人言说的清苦和平淡。虽为学海,我们却愿永生沉浮其中。更希望,这茫茫大海。永远未有尽头。

行而后三思 作者:方浩

三思而后行。 ——《论语》

中国人内敛、谨慎,凡事都讲究“三思而行”。这种思维定式把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包裹得严严实实、无懈可击。

然而,时代在变,而且变得很快。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个“男耕女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慢”中国了,讲究的是速度,是果敢,是执行力。若还是一味地在“三思而行”这套知行观上坚持一条道跑到黑的信条,结果就是 机会的丧失。

所以,我们完全应该“别开天地,另立门户”:行而后三思,如何? 多年以前,当田径教练马俊仁率领王军霞、曲云霞们夺得世界青年女子中长跑冠军之后,有人问他:“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女子中长跑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之前想到这种结果了吗?”

马俊仁听罢哈哈大笑:“就在比赛开始之前,我还告诫我的队员们,什么都不要想。咱能领先对手500米,就说明咱具有500米的优势;咱能领先1000米,就说明咱具有l000米的优势;如果咱只是输了最后l00米,这说明咱大部分时间都比她们跑得快,剩下那l00米,咱回去接着练!”后来的事,地球人都知道了,马家军一路领先,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 应当说,马家军的一系列奇迹不是一蹴而就的,前一个奇迹总是后一个奇迹的铺垫:“鹿跑”姿势,特制鳖汤等等都是“行而后三思”的结果,这些结果再去制造一系列硕果。从这个角度讲,“行而后三思”并非是一种不计后果的鲁莽,它推崇的是一种对惰性的突破、对血性的激励以及对灵性的解放。

俗话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可不平等之处在于创造或发现机会的能力。“行而后三思”就是一条机会创造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果敢是铺路石,“三思”是压路机,而机会就在这种先“行”后“思”的人生旅途上得到培育、得到提炼。伟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有果敢地“行”,我们的“思”才会有绽放的舞台,才会让我们的“行”跑得更快、跑得更稳。

“行而后三思”,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规矩,也成方圆 作者:老苏

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只有圆规才能画出圆形,只有曲尺才能画出方形。然而, 在今天,不借助这些工具,仅仅是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画出数以千计的标准图形。

规矩实际是一种比喻:假如你不按照一定的方式出牌,你就一定玩不成。真的如此吗? 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不禁要问:“在立规矩之前,方圆何在?”

规矩按制定的时间先后分旧规矩和新规矩,那么我们到底要遵循哪个规矩? 如果一味地在行为上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新规矩从何而来? 如果有幸在遵循旧规矩的基础上保证了自己的成功而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我们是否也成了不规矩 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遵循着规矩,世上的人都将固步自封,有何进步发展可言? 规矩太过严苛就成了镶着金边的牢笼,任凭你是只大鹏鸟,任凭你有鸿鹄志,你的一生也将无所 建树。

所谓成大事者往往是智者。智者各有志,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丘吉尔从桀骜不驯的顽劣子 弟到英国首相;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的颠覆成功;孙中山对旧制度的 叛逆胜利。

当旧规矩衰微之时,正是新规矩诞生之日。没有伟人们的不规矩,无法想象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

规矩并非不能打破,只有打破重生之后的东西才更有生命力;没有规矩,不是不要规矩,而是寻找适合新方圆的新规矩。

没有规矩,也成方圆。因为它摒弃的是不合时宜的旧规矩,创造的是更完满新鲜的新方圆。

论“格言新说”

高考作文“格言、熟语新说”

幸福教师教育格言集合

恐龙新说

师德新说

成语新说

新说对联

读格言新说《一叶落非天下秋》有感

最新说课

秘书工作分类新说

格言新说集合
《格言新说集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格言新说 格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