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朗读教学点亮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朗读教学 点亮课堂

祁县实验小学 王志英

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宛如那深情的字眼;灵动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好似那潺潺的流水;活力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就是那激越的音符。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朗读应按字、词、句的顺序进行,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打好朗读基础,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到有感情地朗读。

一、读正确。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辨认文字符号,能认才能读。要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并能辨认字音,明白符号的意义,这是朗读课文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口。目前我们大多一线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 “点读”,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其实不然,对于“读正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字一句地读,不加字、不漏字,是“读正确”;能在读准音的基础上,注意标点、停顿、节奏及感情的表达也是“读正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得连贯、通顺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提高。其次,要注意教师的引领。

二、读流利。平时,要培养学生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使辨认文字符号达到快速化、自动化,这才有进行正确朗读的可能。之所以会出现“加字、漏字”的现象最重要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我尝试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读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读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会听得很认真,也特别会用心评论,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三、巧领读。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尤为重要。

1、课始领读,定阅读基调。一篇课文,根据其中的思想感情,是昂扬、振奋的、欢快的,还是平静的、低沉的、伤心的,或是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对此,低年级较难把握。如果教师在课始适当给予领读,便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基调。

2、课中领读,理解词句。对课文中的重点段,可以通过领读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句。如《乌鸦喝水》第二自然段“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一段中“可是”一词表转折,跟一年级学生难以讲清,只有通过领读,通过语感来意会。“怎么办呢?”是讲乌鸦在动脑筋想办法,要领读得轻而慢,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思考。第四自然段“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了。”“一个一个”领读得慢一点,表达出艰难、通过努力的意思,“渐渐”一字一顿地读,让学生好象眼看着水一点一点上升。这样,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使文字描绘的意境在脑中浮现,从而加深对课文词句的理解。

3、课末领读,体会感情。古诗文字含意深邃,语言精炼优美,渗透着诗人喜怒爱憎的感情,在理解了诗句内容以后,教师进行领读,有助于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四、重体态。体态是一种不用声音,而用人体一部分形态变化来表露某种心情或思想的方式的语言。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最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许多难以诉诸于语言的东西,往往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便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使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蝴蝶的颜色美和形态美,我用手在空中轻柔地晃动,作蝴蝶“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的样子,学生接收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这句体态描写应读得轻些。成功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也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

朗读是一种能力,而中年级正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来进行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呢?

一、感情积淀。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过程。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理解就没有感受。理解是基础,是关键,是调动学生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有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中年级学生的文学修养还不算高,在朗读前老师要通过背景的介绍、故事的插入、媒体的运用、语言的品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感知于文外,收之于文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调动学生朗读前的情绪,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将朗读进入情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中年级的词句教学应重视对词句的理解,方法的点拨,透 2 过关键词句感悟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地自我阅读的时间,“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有感情”的要求上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就应该给予鼓励或肯定,不必固定标准答案。加上创设适宜情境,理解感受作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积淀感情。

二、方法引领。好的朗读除了朴素的情感和良好的读书欲望外,还要有专门的技巧引领。如果理解感受是朗读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在动因;那么技巧是朗读语言表达的必须与必备,是为情感而服务的。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中有一句“就是这样,宙斯的还决得不解恨,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读着这样的句子,作者用的那个词让你为之一震?(生:啄)凶恶的鹫鹰会怎样的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呢?(生:无情地、日夜不停地。贪婪地„„)然后用“无情地、日夜不停地、贪婪地”等词语带进去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指导中年级学生具体琢磨作者表达语言文字时的语气变化,语调的高低轻重,语速的快慢缓急,音量的强弱,语感的虚实浓淡,以及间歇长短等,使他们获得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教师“由扶到放”,引导他们去实践,逐步掌握朗读技巧,切实提高朗读质量。

三、融为一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中年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各有差异,所以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朗读好的前提是理解和感受,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只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对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反之,没有基本的朗读技巧,只有深刻的感受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有的学生能通过声音很好地表达作品,但对作品没有过多的理解;有的学生理解了作品,但是无法通过语言很好地表达出。实际上,达到一定水平的朗读是看不出技巧的,是自然不露痕迹的。只有加强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把教师的技巧点拨与学生的朗读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才能做到感情朗读,读中有情!

朗读是最经常、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高年级,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教师适切的引导至关重要。

一、揣摩重点词句、丰厚内涵。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形式,往往隐含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在里面,悲欢喜怒愁、怨恨离别忧,都尽浓于其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作者精神生命存在的体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便具有了文化生命。

二、展开丰富想象,活化语言。在朗读指导中,借助想象,我们会将一个个平面化的文

3 本,在头脑终变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使画面活动起来,从而立体呈现出原有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个体的鲜活,实物的绝美。因而可以说借助于想象的朗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才是鲜活的;借助于想象的朗读,才会让朗读更加淋漓地体现语文学科“重运用语言和感悟”的特点。

三、情境激情渲染,读出精彩。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当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渲染、引读,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对话情境边听边感悟,边感悟边读,思绪与情感自然随老师的变化而变化,朗读自然就会以声解义,从而读出精彩,朗读水平也才能获得较大的提高。

总之,朗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思想的重要实践渠道。新课标理念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朗读境界,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让有效的朗读教学,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唱响课堂主旋律;让我们的课堂因朗读而精彩,因朗读而富有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点亮课堂

让默读点亮课堂

巧用表扬点亮课堂

用“亮点”点亮课堂

让思考点亮课堂

;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

点亮你的政治课堂

用智慧点亮课堂9.28

朗读教学点亮课堂
《朗读教学点亮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