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总体介绍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

一、社区概况

五里桥社区(街道)位于黄浦区西南角,辖区面积3.09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8万余人,实有人口8.4万余人,现有19个居委会,社区(街道)党工委下属133个党组织。五里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城市社区党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创新社会管理。1995年,五里桥街道作为上海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试点单位,率先建立起以块为主、条块联动、综合管理的新体制,确立了街道党工委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并形成社区党建联建,实现组织联动、资源共享。1998年,五里桥街道作为上海市居民区组织改制工作试点,积极探索居委会新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方式,首创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政务评议会——“三会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世博期间,在“1+3”区域性大党建格局总体框架下,依托“两个报到”推进党建联建,形成区域化党建大格局。2011年,五里桥社区(街道)党工委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区委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以“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群众性评议”为主题,率先在全社区推进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形成了“全覆盖、人对人、面对面、心连心”的群众工作新格局。2012年,结合多年实践形成了“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区域化支撑、群众性评议”和“工作保障机制”的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为新时期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得到了中组部和上海市的充分肯定。

五里桥社区(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上海世

1 博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安全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上海市先进街道办事处、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莅临社区视察工作。

二、起因背景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思想观念多元、社区居民需求多样、社区矛盾凸显、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任务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积极回应社会领域结构网络化、组织扁平化的新特征和新要求,重视和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观念、逐渐学会运用多种手段、多种资源来引导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当前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面临着三大挑战:其一,新时期下群众需求复杂性加剧,城市居民的流动性加大,基层群众工作面临“跟不上”、“差距大”的困境,需要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法。其二,公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对政府传统决策模式带来挑战,需要创新管理手段化解社区新矛盾,让民主不“空转”。其三,近年来城市社区活动范围获得了极大拓展,与驻区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相互独立又互为关系,街道社区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最大限

2 度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扬群众工作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和激发区域资源活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改进管理。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工委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党建工作实践,形成了“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区域化支撑、群众性评议”和“工作保障机制”的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组团式服务”着力于建立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民主化管理”着力于推动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区域化支撑”着力于探索形成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新模式,“群众性评议”着力于建立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导向的工作评价反馈机制,从功能、机制、体制、成效四方面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并以队伍和阵地建设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党委领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社区建设之路。

三、做法及成效

(一)组团式服务—“亲密组合”并肩360度走访服务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联系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最基本的天职和本领,会不会联系服务群众,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水平的第一标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集体单位解散了、人口就业流动了、社会阶层增多了、住房隐私性提高了……“走家串户”的群众工作遇到了新问题。一方面群众需求复杂性加剧,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群体的需求层出不穷,而且因情况变化而导致的需求变化也是家常便饭,往往使群众工作“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流动性加大,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社区,以往的“熟人社会”不再熟悉,群众

3 工作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数量大、变化快的工作对象。居民区老书记们开始担忧,快要与居民见不着面、说不上话了。比如在很多高档商品房小区,居民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开车进库,照面都不打一个,怎么做群众工作?

要解决这些问题,让群众工作继续保持蓬勃的生机活力,首先基层组织做群众工作的思路要更开放,“力不从心”的时候要学会“借力”“掌舵”,挖掘区域资源,全方位服务群众。同时针对“跟不上”的问题,基层组织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不能丢,要“跟得上”首先必须保证走访服务的全覆盖,不让群众工作有盲区。从这两点出发,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的指导下,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从多年的党建共建活动中吸取经验,探索“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方法,形成经常性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划块明责:街道按所辖区域范围、形态布局、人口规模、群众生活习惯、党员和周边单位资源分布等情况,以250—350户为基本单位,将社区划分为适宜开展经常性联系服务工作的127个责任区,为每个责任区配备一支服务团队,并明确责任区联系服务群众范围、内容及职责。

组团聚力:广泛动员社区各种力量参与组团,把区域内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新居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充分发动和紧密组织起来,吸收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区域单位的骨干力量共同参与,变“单打独斗”为“组合运作”,有效应对了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

亮牌承诺:在各责任区建立组团式服务公开制度,将责任区服务团队人员组成、责任范围、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内容通过小区宣传栏、楼

4 道公示牌、网络等各种渠道进行公开。让居民逐渐熟悉走访的团队,了解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方便与团队成员进行联系。

普遍走访:坚持每年对居民家庭至少普遍走访一遍,360度的走访范围确保了群众工作无死角。为使普遍走访成为居民群众理解和欢迎的工作方式,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尝试实践了“四带”工作方式。带着责任走: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率先走访,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带着熟人走:注重发挥片区民警、党小组长、楼组长、文体团队负责人、物业、邻居等人员的特定作用,通过“熟人带路”、“能人领路”等方式,提高走访服务的入户率。带着服务走:服务团队在首次走访时送上《联系服务一本通》,以此为媒介,既让居民群众及时了解社区公共资源,又便于他们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带着任务走:团队成员用好《民情日记》、《民情信息》、《民情手册》,及时记录走访情况,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四带”工作方式,细化一家一户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办法,不仅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了地、生了根,而且使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进了户、到了人、全覆盖。

随着组团式服务的深入开展,从11年4月至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五里桥社区组团力量已经从最初的数百人增加至2700余人,并与近8000户结对家庭保持直接联系,每年对3.6万户家庭进行普遍走访。而且街道社区党组织将工作重心放在调动社会资源为群众服务上,改变了以往一切由政府推动的单一模式,通过提升社会力量的主体意识,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多中心多元化的服务格局。团队成员彼此协助、

5 通力合作,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促进优化配臵和信息共享,使群众需求“千条线”与社区服务“一张网”实现了有机衔接。家住斜土居民区第一责任区的陆阿姨,多年前因工伤脚,只能穿特制鞋子,但原来负责其鞋子费用的单位几年前关停并转,陆阿姨只好自己花一大笔钱订制,生活日益拮据,第一责任区服务团队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身为团队成员的期货经纪公司张书记马上组织公司党支部会议商讨,最终决定资助陆阿姨一年四季的穿鞋费用。组团力量在最快时间内解决了棘手问题,成为了群众信任的“特效药”。

有了这样的组团力量,社区群众工作底气更足了,但要做到做好“普遍走访”并不容易,居民的不理解是基层党组织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五里桥街道海悦居民区,是一片新建的高档商品房住宅区,居民以高收入群体为主,生活有较强独立性和私密性。在开展组团式服务工作之初,经常碰到“门难进、脸难看”的问题,甚至有居民因走访时间不合时宜到居委进行投诉。居民区走访团队经过调查分析,改变了走访策略。他们在每一次走访前都做好充分的情况预习,在走访中反复耐心细致地了解居民真实需求,在走访后集中一切力量为群众解燃眉之急。有针对性的走访让群众感受到尊重与理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总能出现在他们最需要的地方,群众对走访的接受度随之大幅提高,而且主动要求加入到组团式服务团队,为居民尽自己一份力。

无论什么时代,做人的思想工作最好的办法依然是面对面、情对情。做好群众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之中,真正融入群众。一些基层干部存在着组团走访“能不能走进去”、“要不要普遍走”、

6 “没有诉求不必走”的疑惑,而海悦居民区的做法表明:居住方式在变化,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群众需求只有层次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别,关键在于做足准备,找准需求,分类走访。用情用心的群众工作方法依然是我们打开群众心门的那把“钥匙”。

(二)民主化管理—“三站式”直通车解开群众诉求“千千结” 在走访过程中汇集的众多问题诉求有90%以上需要在基层一线解决,面对如此海量的诉求,五里桥社区秉承基层民主自治的工作理念,推行“民主化管理”,完善上下联动的诉求回应解决机制,以金字塔的形式逐层负责,在责任区、居民区、街道形成三站式直通车,快速、有效解决问题,把绝大多数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维护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站:责任区层面以“短、平、快”方式促进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短:居民区党组织通过面对面的直接走访,近距离了解反映群众诉求;平:通过“草根会议”,以弄堂议事会、居民议事日等形式,依托群众自身力量,开展自助互助服务,协商化解纠纷;快: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提供服务资源,第一时间化解社区矛盾。龙华居民区第一责任区团队走访过程中几户居民反映楼下公司装修把好几只空调外机安装在离自家窗口很近的平台上,居民想阻止装修人员安装,差点发生冲突。责任区居委干部与社区民警一同和公司负责人沟通协调,最终调整空调外机的安装位臵,安装空调隔热装臵,并向受影响较大的部分居民给予补偿。一起易激发的矛盾经过责任区协调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第二站:居民区层面以“三会”(即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监督评议会)、“一代理”(即群众事务代理制度)、“一公约”(即居民公约),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听证会:涉及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在作出决策前,由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协

7 调会:对涉及社区成员间的公益性、社会性事务以及群体性矛盾、利益冲突,进行协商解决;评议会:对公共服务机构及相关的工作项目、工作人员,由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考核评议;群众事务代理制度:由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群团组织等出面代理,帮助群众反映正当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居民公约:运用居民公约等居民自治自律形式,增加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社区共同意识。这些年,居民区里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是通过“三会制”得到有效解决的,居民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十几年的经验累积,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到旧区改造、工地建设,小到健身器材安装、石凳铺木条,都让居民参与讨论,在公开透明中协商、决策。让“政府想做的”与“群众想要的”达到了和谐一致,保障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既让居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感受,基层组织也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第三站:在责任区、居民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社区(街道)党工委总体协调下,建立“五会”配“五制”的工作模式,统筹协调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及广大群众力量,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现场办公会配套领导包干制: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包片1—2个居民区,带队现场实地办公,现场解决问题。社区事务综合调处会配套诉求转接制:对居民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建立诉求转接制,由居民区党组织填写《群众诉求转接单》提交街道。由街道行政党组召开公安、城管、市容、工商、税务等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的社区事务综合调处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1个月内予以反馈解决。服务群众促和谐议事会配套社情民意月报制:每月定期汇总收集社情民意,形成《社情民意报告》,由街道党工委召集区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贤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汇总的社区社会性、综合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民生实事提议会配套民生实事项目征询契约制:每半年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

8 相关的实事项目召开民生实事提议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实事项目进行反复征询;实事项目完工后,对其后续维护保养签订契约,约束管理方、受益方责任。矛盾排查分析会配套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定期排查社区矛盾,召开矛盾排查分析会,对可能影响社区稳定的重大事项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监督预防。小区租客在家里烧盒饭外送,几经工商部门取缔,仍有反复。通过社区事务综合调处会拟定,由工商会同城管共同处理,经工商、城管与居委多次上门教育告诫,并没收部分工具,居委也多次做房东思想工作,最终该房客退租搬走,彻底解决问题。小区边上要造消防站,居民反响很大,贴传单、挂横幅,反对建造。责任区服务团队发现苗头后,第一时间上报街道,街道会同有关部门,形成《消防站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分析症结,合理建议,经消防队、区建委、规划局等多方沟通,最终确定了居民满意的规划调整方案及矛盾化解措施,居民们撤掉了横幅标语,消防站项目建设得以启动。通过各方参与和履责的会议及制度,整合资源参与,明确牵头部门,相关力量主动配合,加强监督反馈,保障了诉求的回应解决。

(三)区域化支撑—从“社区”走向“社会”,在“整合”中凝聚“资源”

城市社区作为新兴的社会领域,其活动范围在近几年获得了极大拓展,与驻区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相互独立又互为关系,街道社区党建已无法再局限于自身内部闭门造车,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区域化党建成为了必然趋势。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按照中央和市委有关要求,五里桥社区依托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整合区域内所有报到资源,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世博重大任务。世博期间的并肩作战,让社区和区域单位党组织

9 切身感受到“1+1>2”的叠加效应,也奠定了坚实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基础。以此为契机,街道社区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区域化党建的有效平台,整合包括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党建资源和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社会力量,形成项目化、经常化、主动化的社区群众工作参与机制,以区域化支撑带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逐步形成。街道社区重点整合“8种力量”:一是整合街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力量;二是整合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力量;三是整合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力量;四是整合物业公司的力量;五是整合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六是整合驻区单位的力量;七是整合社区群团组织力量;八是整合社区内“两代表一委员”的力量,把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互联、互补、互动,发挥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

做大党建支撑:五里桥社区(街道)成立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席会议,这个由社区(街道)党工委牵头,辖区内央属、市属、区属驻区单位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区域化党建协商协调组织成了资源荟萃之地。92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5个执行委员会成员,5个专委会,有资源供给者,有具体执行者,有专题负责者,保证了联席会议不架空、不虚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在联席会议的推动下,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主要体现在他们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认领显示出很高的积极性。社区老人们经常说希望有机会看看洋山港,感受上海的大发展,街道社区将这一需求列在服务认领项目单里,项目一推出,马上有两家单位党组织争相报名认领,为了赢得项目,还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供老人们选择,正是这种争先恐后的参与热情让区域化党建“火”了起来,“我为老人添道菜”、“环保护绿幸福林”、“关爱智障青年”和“学雷锋”为民服务等系列项目此起彼伏。联席会议每年都会评比表彰一批驻区单位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更加积极主动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同时

10 社区也积极运用自身资源,为驻区单位党组织提供服务,社区党校为企业提供党建培训,社区学校为单位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在“双向服务”中,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结成了“区域共同体”,携手开展党建活动。如建党九十周年的五里桥社区“红歌会”就吸纳了十余家单位参加,宏大的场面让人记忆犹新。在“区域共同体”的引领下,“园区-街区-社区”三区联动,街区把产业园区串联起来,社区把街区串联起来,把外部矛盾的协调转化为内部摩擦的消除,实施差异化定位,减少同质化竞争,通过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党建工作品牌,增强了区域整体竞争力。

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与黄浦区五里桥社区(街道)党工委的渊源始于卢浦大桥工程建设期间,通过党建联建,顺利化解了工地与周边居民的矛盾,按期完成施工任务,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工地”的称号。2010年世博期间,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主动与社区(街道)党工委取得联系,参与世博安保工作,与街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1年他们依托五里桥社区(街道)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席会议的平台,积极参与到街道的各项党建活动中。公司认领了“我为老人添道菜”项目,通过与街道老年日托所共同制定项目计划,真正参与到了服务社区的各项环节中。公司领导、党员骨干定期轮流到日托所陪老人过佳节、聊家常,在改善街道日托所老人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参与社区服务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员工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元宵节,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公司的部分外地职工参加了“温暖五里 欢迎回家”主题活动,与社区内其他企业的来沪工作人员还有社区居民们一起,包元宵、猜灯谜,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对企业的温暖。公司党委与社区党校合作开办了2期培训班,灵活的时间安排、菜单式的课程设臵,让驻区单位真正感受到了区域化党建的吸引力和时效性,今年他们放心地将306名在职党员、1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全部交给了街道,授课环节紧扣

11 黄岩岛局势,与公司的造舰任务相关,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荣誉感;参观环节组织学员、社区党员一起参观了世博园区的中国船舶馆,作为江南造船厂的旧车间,回到这里大家都很有感触,更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也增强了社区对企业的了解。

做强社会支撑:社会力量是区域化党建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健全社区委员会功能,完善社区代表大会制度,履行各方议事、协商、评议、监督职责,搭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共治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形成组织化社会参与动员机制。2008年4月,上海市首家聚集社会共治自治类、公益服务类和慈善爱心类为主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五里桥街道诞生,街道将这800平方米原本用于招商引资的一幢楼全部交给社会组织入驻,不仅硬件上提供场地、设施、资金等项目支持,还在人员配备、协调培训、咨询外联等方面予以指导。同步建立了中心联席会议、联合党支部、受理服务轮值、重大活动报告、定期培训、项目化监管、激励评估等七项制度,经常“打游击”的社会组织终于有了一个“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配臵有限,人员少,任务多,特别是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细微之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五里桥街道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理念和新途径。社会组织在协调社区利益,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群众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满足多样化需求,促进专业化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里桥街道爱心共助会,是上海首个街道社区层面的帮困慈善民间组织,经过近几年运转,会员单位已发展到74家,累计募集资金750余万元,用于各类帮困救助480万元左右,近1.2万户困难家庭受益。共助会业已成为政府帮困的重要补充。社区委员会、爱心志愿者协会、文体团队联合会、社工协会、老年协会、业委会主任联谊会、物业经理工作联合会等一大批社会组织每年承接重点项目20余项,提供服务2万余

12 人次,成为了政府支持、群众欢迎的“香饽饽”。

(四)群众性评议—百姓当考官,评出“大智慧”

群众性评议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社区工作直接面对居民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社区工作的唯一标准。开展群众性评议,让居民群众给街道社区工作打分,并将评议结果向群众公示,是对街道社区工作最有效的触动。而总体来看,群众性评议是目前党的群众工作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社区内的各项公共事务,街道即是管理者、施行者,又是考核者。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群众性评议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愿做或随便做;群众性评议制度不健全、评价方法不科学,导致评议和工作“两张皮”,以及评议行为不规范、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认真对待群众性评议工作,正视评议的“评判性”、“建设性”功能,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群众工作质量的态度,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公平地开展评议工作。除了思想上的软约束之外,还需要辅以规章制度的“硬约束”。制度意味着减少主观随意性、增加规范性,只有建立健全群众性评议工作的制度体系,实现评价工作的制度化,才能保证群众性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居民真正成为主考官。

问政于民:一事一诺一评议。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将“一事一诺一评议”作为社区各项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通过意见征询、承诺公示和群众评议三个主要流程,将评议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评议街道为老服务工作为例,从日托所、邻里点选点、管理方选聘邀请居民代表听取意见;到开设后受助老人抽选寻访;再听取居家养老服务员、老年协会助老志愿者和专家意见建议。不仅评而且议,看一看老人满意程度,找一找问

13 题缺漏,想一想完善办法,一定要把服务越评越好。现在社区里的为老服务是物质精神双丰收,天热了有电费补贴不再舍不得开空调,无聊了到邻里点说说贴心话,和文体团队一起唱唱跳跳,不仅是为老服务工作,社区再就业、帮困救助等各项重点工作项目都邀请居民群众来评议,评议真的不是简简单单走过场。

问需于民:民生实事评议。对涉及解决群众急、难、愁的社区民生实事项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上下联动,多方评议,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当家人,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街道实事工程从立项、听证、施工到后续效果,每个关键节点,都要求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监督评议,在事前、事中、事后建立起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工作评价及反馈机制。小区里的石凳要用木条铺面,为了木条的间隙应该多宽,居民们与施工队展开了“1毫米之争”——施工队的方案是1.5厘米,居民听证后要求改成1.6厘米。原来他们觉得小孩可能喜欢把手指伸进那些缝隙里,加宽1毫米,手指就不会被卡弄伤。知道这个原因后,施工队丝毫不敢马虎,完工后,工程质量好,间距丝毫不差,居民也感到非常满意。

问计于民:改进作风评议。通过政风行风评议,每年召开部门评议会,特邀社区巡视员,督促职能部门、窗口服务单位,自觉改进作风,拜人民为老师,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社区委员会的绩效评估专委肩负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化托管的评估工作,街道每年要拿出500多万元委托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益服务项目,钱用得对不对,活干得好不好,最后由社区委员会和专业审计一起说了算。文体团队联合会每年拿街道150万,管理社区4千平米的文化中心、12个学校开放场地、30来个健身点、160多支文体团队,还有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比赛演出。社区委员会每年组织考评团,从组织方、受益方、参与方三方面听意见,还

14 专门设计了《文化中心社会考评测评表》,发到各居委请居民打分提建议。通过评议,社会组织服务质量好了,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从08年刚刚开始社会化托管时的88.7%上升到95.6%。坚持群众性评议为各项工作奠定群众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指明努力方向,使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更有底气、更有干劲,让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更和谐、更幸福。

(五)工作保障机制—夯实基础,提升基层工作有效性

社区党建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的基本保障机制。有人、有钱、有场所,是社区(街道)党组织前进的坚强后盾。社区(街道)党工委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为主要内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确保社区(街道)党组织正常运转,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提升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提供基本保障。

一是锻炼一支肯干事、能干事,受群众拥护的社区工作队伍。机关干部,要求破除原来以行政化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直接与群众沟通交流,增强干部协调矛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作为各责任区联系服务群众团队牵头负责人之一,“下块到组”参与组团式服务。每周两天下基层联络,“定点联系”参与居民区事务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社情民意的收集反馈。每个机关干部与3—6户居民家庭实行“包户结对”,通过定期走访,骨干家庭听民意、困难家庭送温暖,体察民情,反映诉求,征集民意。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实施班长工程,建立书记队伍人才库,配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设立书记助理培养岗位,搭建企业—机关挂职锻炼通道,鼓励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交叉任职,依托社区党校建立轮训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专业素养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专业社工和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根据社区管理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需要配备的专业力量,通过定量走访、定期汇报、定期点评、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加强其队伍管理,实现“联系时间有保障、居民诉求有回音、

15 解决问题有反馈”的服务承诺。窗口单位通过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部门点评、社会评估、群众评分——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提升窗口单位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群众骨干包括各类群众团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及楼组长、党小组长,注重平时关心好,结对联系好,能力培养好,工作引导好,表彰激励好的“五好”原则,及时总结宣传、表彰激励,切实增强群众骨干队伍在处理社区事务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是打造实体与虚拟并举的社区党建阵地。在实体阵地里,社区形成“1+6”体系,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居民区党员之家等基层党建活动阵地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通过整体布局,联动服务,形成合力。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窗口,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搭建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平台,为社区党员提供各类温馨服务和教育培训,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指导帮扶。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形成公共服务互动平台,服务功能变优:整合各项政策条款、细化业务数据,实行社区事务一口受理和电子受理,为居民提供13大类106项事务办理。受理程序变快:按照“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37项事务“当场办结、立等可取”,其他事项流程也相应缩短。服务水准变好:通过现场满意度测评、后台监控、案例总结分析等方法,提高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本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根据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管理:与社区文体团队联合会签署协议,采用社会化托管方式,实行服务外包,推动社会贤达能人参与文化建设。突出重点:将社区教育、图书阅览、健身休闲、网络在线、才艺展示、戏曲表演列为社区文化新亮点,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团队合作:以社区内162支文体团队为载

16 体进行等级评定,培育精品团队,壮大一般团队,带动参与团队,共同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区卫生局统筹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卫生服务,满足公共健康服务需求。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的四个卫生服务站,为周边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六位一体服务,基本形成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2008年,上海市首家建立聚集社区共治自治类、公益服务类和慈善爱心类为主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整合社区16家社会组织资源,承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模式。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完善“集中办公、一口受理、后台联动”工作机制,把原先相对分散的人民调解、安臵帮教、消防、安全生产、社保、治保队伍等条线、部门、队伍,归并入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格局。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探索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承接的新模式,加强社会组织与社区服务中心的联动,在现有的20个承接项目基础上,扩大承接范围,推出社区服务“便捷列车”站台,让快捷、便利、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投入规范化运转。完善社会组织24小时生活服务热线,在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上不断深化拓展。

在虚拟阵地里,社区党建网、党员e家、社区门户网站、联系服务一本通、居民诉求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系统等网络平台集合,开发出党建资源库、网上组织生活、党员远程教育、党建微博、网上满意度测评、在线服务、在线活动报名、电子走访日志等一系列新颖、便捷、实用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服务方式,让社区党建工作充满朝气和活力。社区党建网作为社区党建网络门户平台,依托党建资源库,实现网上组织生活、党员远程教育、党建微博、网上满意度测评等党组织、党员互动功能。党员e家作为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交互式管理平台,向

17 社区所有在册党员及在职党员发放“党员e卡”,实现网上记录、网上分享、信息查询、活动管理等党员社区活动功能。社区门户网站作为社区宣传的主阵地,为民服务的主渠道,提供“一网式”在线服务和居民互动建议平台。联系服务一本通作为社区联系服务的网络互动平台,集联系、服务和参与功能于一体,向社区每户家庭发放《联系服务一本通》,提供社区服务、公共开放资源刷卡预约或在线预约,社区文娱、教育、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在线报名以及居民健康生活信息记录在线管理等功能。居民诉求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系统作为诉求收集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实有人口数据库基础,通过《民情日记》、《民情信息簿》电子化,实现居民走访、诉求回应的网上“记录-汇总-分类-派发-处理—反馈-考评”机制。

三是建立针对性强、激励性高的经费保障机制。社区建立了“3+X”党建经费保障体系,日常党建经费,以在册党员人数为基数核定,用于党员教育管理、活动阵地建设、规范化建设及日常工作开展。组织活动经费,根据街道年度党建工作项目预算,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用于开展党的主题活动、专项活动及表彰激励。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联系走访和对老党员、老劳模和困难党员的帮扶。专设X作为党建特色培育经费,用于居民区党建特色培育,以项目申请、经费核定、跟踪指导的形式,鼓励居民区开展党建特色创新。

四、实践启示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的“4+1”工作法,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抓手,搭建民主共治的平台,拓宽创新发展的渠道,走活服务群众的路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

(一)组团式服务——寓管理于服务

18 最好的服务是最好的管理。五里桥社区的组团式服务,让联系群众更密切,社情民意更明了,诉求渠道更畅通,党群关系更和谐,把社会管理一点一滴融入到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中。

(一)开放式的党建工作思路使基层工作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组团式服务使基层党建工作跳出内部循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更广泛的参与组织和个体,为基层党组织把各方工作落脚点集中到“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这一核心任务上来提供了高效的组织渠道。

(二)办实事的工作宗旨使基层干部更好地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组团式服务通过推行上情下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的走访服务要求,切实推动了基层工作作风的转变,在每年对3.6万户家庭的普遍走访中,基层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大大增强,与群众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三)团结型的工作体系使基层骨干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团式服务既分工协作、又相互依托的工作体系,全面整合了基层组织资源,团结凝聚了基层骨干力量,充实了党建工作队伍,提高了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效果,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四)制度化的管理服务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引导基层社会发展。组团式服务使以往的分片联系、责任包干工作更加制度化,有一支队伍实施,有一块责任界定,有一批制度保障,使联系包干责任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社会管理服务盲区。

(五)以服务抓源头使社会矛盾更好地得以化解。组团式服务各团队在第一时间掌握责任块区内的群众利益诉求,使大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在源头,防止矛盾激化,避免矛盾积压、事态扩大,夯实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二)民主化管理——让民主不“空转”

五里桥社区(街道)的“民主化管理”是完善上下联动诉求回应解决机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实在在的民主运作,“管”出了好效果。(1)居民群众有了更为真实的民主意识。通过民主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让居

19 民群众在直接参与中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亲身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基层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群众性得以充分体现。(2)基层自治有了更为稳实的发展步伐。民主化管理自下而上的模式,让居民群众和自治组织从民主的最初步骤开始锻炼,一步一个脚印,在不同层面的民主参与中逐步成熟。(3)科学决策有了更为丰满的现实依据。采取民主管理和决策公开的方式,公开办事透明度,让居民参与讨论,让居民理解项目方案,一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4)和谐社会有了更为牢靠的基层基础。民主化管理抽丝剥茧、对症下药,通过及时沟通、民主协商、跨前预防、监督自律的手段,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维护居民群众合法利益,构建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五里桥社区有一份《社情民意报告》,街道每月汇总走访收集的社情民意,分析研判,督促整改,一年时间就收集意见建议2900余条,其中90%在当年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区域化支撑——促进区域组织“公转”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创造性地开辟区域党建组织形式,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推动社区各类党组织都围绕着社区党建的中心“公转”。(1)促进社区党组织横向联动,有效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区域化党建平台让原本近乎老死不相往来的单位和社区建立起经常性的互动联系,资源可以互借、平台可以共享。如在每年一度的社区党建代表会议上,街道党工委书记通报社区党建总体情况,与会的各类党组织代表都全面掌握了社区党建的进度和下一步需求,促进他们主动把社区管理和群众工作纳入自身发展规划,真正成为了社区的一份子。(2)搭建社区共治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由社区自我孕育的社会化组织,关心处臵社会性、地区性、公益性、群众性事务,切实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社会管理探出了新

20 路。

(四)群众性评议——评出实效、评出满意、评出真知

五里桥社区多年来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劲头,各项工作得到社区群众、社会各界、上级部门的多方认可,正是坚持群众性评议的结果。坚持群众性评议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指明了努力方向,使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更有底气、更有干劲,从而让五里桥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更和谐、更幸福。(1)群众性评议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群众办事与办好群众想办的事,目的一致,但产生的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别,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候为民办事,办成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得民心,反遭民怨,这正是忽视群众意见的结果。坚持群众性评议有效避免了工作中“拍脑袋”的情况,鼓励群众参与管理,多“竖耳朵”,将工作做到老百姓心上。(2)群众性评议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五里桥社区将社区工作与群众评议统一推进,既可以获得群众的支持,又可以将社区工作推广到群众的心中,从而密切群众与社区之间的血肉联系。群众在参与中了解社区、关注社区、融入社区,进一步提高参与社区监督和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社区工作的最好动力。(3)群众性评议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性评议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了拜群众为师的直接途径。五里桥社区多年实践证明,其不断创新,始终走在城市社区党建前沿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群众性评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增长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机制——抓住推进工作的“牛鼻子”

工作保障机制是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的重要基础,五里桥街道抓住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这个事关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把打造一支有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批服务社区居民的中心、保

21 障一笔稳定的社区建设经费作为推动工作、推进事业的重要抓手,无疑是抓住了“牛鼻子”。

“4+1”工作法是社区党建工作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集中反映,社区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明确职责,以理念的创新来带动体制机制、方法措施的创新,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既全面反映当前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又便于广大街道社区党组织借鉴推广,易学易记,兼具系统性、操作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点,对当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的组织管理作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2

上海五里桥街道:探索“4+1工作法”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

上海五里桥街道:探索“4+1工作法”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

社区工作法

社区工作法

街道五步工作法

海尔总体介绍

社区民警工作法

东城街道天水社区党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街道(社区)五星级党组织和五星级党员标准

铁路设计院总体介绍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总体介绍
《五里桥社区(街道)党组织“4+1”工作法总体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