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家刘维嘉在人生旅途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家刘维嘉在人生旅途

摘要

刘维嘉(1956—),笔名:运河雄鹰,北京人。祖籍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族镶白旗。北京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副会长。1975年6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创委委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通州作家协会会员,《千高原》理事委员会常务理事。部分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美哉天下•中国旅游散文优秀作品选》《中国最美散文》等20多部文集。至今已在全国60多家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达150多万字。获得首届“林非散文奖”等各种散文奖、新闻奖20多项。

著有散文集《永年花糕》《运河畔抒怀》《水墨隘江村》。 刘维嘉曾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学雷锋树新风先进青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编的《中国残疾名人辞典》和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劳模大典》。 基本信息

刘维嘉(1956—),曾用名:刘维佳,笔名:运河雄鹰,北京人。祖籍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族镶白旗。1975年5月在北京市通县五金厂参加工作,后调入北京市通县面粉机厂,1989年5月

1

调入北京市通县民政局参与北京市通县(1997年撤县设区)残疾人联合会筹建工作,此后一直在北京市通州区(通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直至退休。

刘维嘉1964年1月至1974年1月先后在河北省永年县田堡小学、北京市通县民族小学和北京市通县三中学习。1983年春在北京市总工会干部学校青年劳动模范政治理论培训班学习。1984年至1987年先后在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全国职工文学创作函授讲座和河北作家摇篮刊授学校学习文学创作。1989年6月毕业于北京市通县经济委员会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1992年7月毕业于民政部民政管理干部学院“民政管理专业”(大专)。2001年第二季度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进修。2006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本科)。

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创委委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通州作家协会会员,《千高原》理事委员会常务理事,《散文世界》《千高原》《散文选刊》和人人文学网、上海文艺网等刊物及网站签约作家。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副会长。

曾经担任《中国残疾人》《挚友》《北京日报(郊区版)》《北京晚报》《民政之声报》《北京社会报》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天地节目”通讯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散文家》《北京作家》《当代人》《千高原》《散文选刊》《散文世界》《海外文摘》《文学月刊》《华

2

夏散文》《2012最受中学生喜欢的散文精选》《内蒙古文学》《旅游散文》《新文学》《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双丽文学》《华文月刊》《挚友》《运河》(山东)《运河》(北京)《汉阴政协》《中国残疾人》《残疾人文学》《中国社会报》《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报》《北京日报(郊区版)》《京郊日报》《民政之声报》《北京社会报》《通州时讯》和新华网、百度文库、人人文学网、中国论文网、中国知网、江山文学网、八斗文学网、散文网、梨园百年琐记、上海文艺网、贵州作家网、江西教师网、中国兰州网、南京龙虎网、吾喜杂志网、道客巴巴、豆丁网等报刊和网站。

部分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最美散文》《美哉天下•中国旅游散文优秀作品选》《追梦者的姿态--首届林非散文奖获奖作品选集》等20多部文集。至今已在全国60多家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达150多万字。获得首届林非散文奖等各种散文奖、新闻奖20多项。

著有散文集《永年花糕》《运河畔抒怀》《水墨隘江村》。 通州电视台和《通州时讯》报都对刘维嘉的散文创作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工作经历

刘维嘉于198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历任北京市通县残疾人联合会第

一、二届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机关党支部书记;北京市通州区残疾人联合会第

一、

二、三届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机关党支部书记。1994年7月至2011年7月任中共北京市通州

3

区(通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2011年7月因年龄因素改任副调研员。

刘维嘉自1975年6月参加工作至今,历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第

一、

二、

三、

四、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和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通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县第

五、

六、

七、

八、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

二、

三、

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通州区第

二、

三、

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

二、三届红十字会理事、常务理事,北京市通州区第

二、三届慈善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北京市通县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通县伤残人体育运动协会副主席,北京市通县残疾人联合会第

一、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和第

一、二届主席团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残疾人联合会第

一、

二、

三、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和第

一、

二、

三、四届主席团委员。 散文文集

个人文集

《永年花糕》刘维嘉著(名誉主编:王梓夫、张宝玺,主编:杜德久,执行主编:刘祥,运河文库丛书。李玉君作序。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运河畔抒怀》刘维嘉著(主编:林非,中国散文家文库丛书。林非、张骥良作序。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4

《水墨隘江村》刘维嘉著(主编:梁文伟、周亚、谭朝华。刘一达、刘祥、刘辉、张骥良作序。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入编

《中国网络诗歌史编》(主编:雪瑶,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主编:红孩,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主编:石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2011年散文大联展》 (主编:石红许,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主编:林平,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美哉天下•中国旅游散文优秀作品选》(主编:王海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获奖作品集》(主编:胡锋,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第1卷)》《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第2卷)》(主编:田绪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最美散文》(主编:卞毓方,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锦绣》(主编:沧海无言、林下清风,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5

《部落格•心灵牧场(散文卷)》(主编:王展、邱兆燕,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

散文集《春江水暖》和诗歌集《花开有声》(主编: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文学作品选》2014年卷(主编:夏寒,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主编:毕凌锋,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散文选粹》(主编:阿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追梦者的姿态--首届林非散文奖获奖作品选集》(主编:林非、雷达)。

《存在的见证》(主编:苏伟,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视野诗文精品选读》(主编:夏寒 刘静,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生奋斗梦想--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优秀作品集》(北京市残联和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编辑)。

《美丽乡村之歌〃听花开的声音》(主编:牛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要作品

《难忘的小人物》《潭门传人谭世英和谭少英》《瞻仰谭鑫培墓园》《凤凰小阿妹》《穿越阴霾的阳光鸟》《品读永年城》《难忘那遥远的小山村》《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大写一个“爱”》《令人崇敬的画坛巨子刘兰亭》《珍藏仇庄》《记忆中的田堡水塘》《听听那夜雨》《永年的年味儿》《邯郸学步》《那牵动我

6

的情思》《商贾老调重弹》《在运河边的一个秋日》《看啦,这样的草原》《乌鸦和喜鹊》《风挡上的小生命》《我的小动物朋友》《令人陶醉的人生风景》《心灯在理想的天空点燃—首届林非散文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侧记》《悠悠母校情》《汉阴之歌》《幸福的旅行》《水墨隘江村》《造访寒山寺》《湘西沱江漫笔》《惊叹!中越跨国大瀑布》《初冬的吉达姆草原》等。 获得的主要荣誉 文学创作获得的荣誉

2010年12月,通讯《瘫痪姑娘,坚强的心》获得2010年度首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刘维嘉与北京社会报记者张美荣合写)。

2011年9月,散文《湘西沱江漫笔》获得由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和《散文选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最佳文化散文奖。

2011年11月,散文《水墨隘江村》获得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

2012年4月,散文《水墨隘江村》获得《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二等奖。

2012年8月,散文《水墨隘江村》获得《海外文摘》全国文学笔会散文类二等奖。

2012年12月,散文《水墨隘江村》获得中国散文华表奖。 2012年10月,《风挡上的小生命》《湘西沱江漫笔》获得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2012年12月,获得人人文学网年度网络文学奖—优秀奖。

7

2014年10月,散文《初冬的吉达姆草原》、《珍藏仇庄》获得“第三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奖三等奖。

2014年12月,散文《德天跨国大瀑布》获得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

2015年5月,散文集《运河畔抒怀》获得首届林非散文奖最佳散文集奖。

2015年9月,散文《看啦,这样的草原》获得首届华夏散文奖二等奖。

2015年12月4日,报告文学《穿越阴霾的阳光鸟》获得北京市“人生〃奋斗〃梦想”征文一等奖。

2015年12月19日,散文《初冬的吉达姆草原》获得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二等奖。

2016年4月,散文《走进馆陶美丽乡村(四章)》获得“赞美馆陶·讴歌时代”文学作品一等奖。

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

1979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1980年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市学雷锋树新风先进青年”。

198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85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85年被北京市政协命名为“北京市统战系统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

8

1995年4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1年,刘维嘉的事迹被编入民政部、中国残联主编的《中国残疾名人辞典》。

1997年,刘维嘉的事迹被编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劳模大典》。

《北京日报》《北京日报(郊区版)》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曾报道过刘维嘉的事迹。 研究成果

1997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全国第三届社区康复学术会议上,刘维嘉撰写的专题调查报告《预防残疾,增进健康》被确定为大会发言材料,并被编入《全国第三届社区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年7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计生委、广电总局、中国残联七部委在全国妇联举办了“尊重生命,尊重爱”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研讨会,刘维嘉以《广泛宣传,提高婚检率,预防和减少儿童残疾的发生》为题,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这次征文,全国共收到各类论文233篇,会议选择了23篇论文在会上作了重点研讨并被编入优秀论文集。

刘维嘉多篇论文被编入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编辑的相关调研成果论文集。 学者、作家评价评论 林非和张骥良的评论

离开轮椅史铁生挪动不了半步,但他却想得很远;史光柱连

9

点光感都没有,他的诗文中不但不缺乏色彩,反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柱单拐的刘维嘉,既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残疾人作家,又是一位区残联的领导者,区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委员。当我读完他即将出版的散文集《运河畔抒怀》,让我感到很兴奋。领导干部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太少了,而身为残疾人的领导干部,这样的例子恐怕是少而又少。

文学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按照人们一般性的常识,好的文学作品能带给社会善良、希望和美好。如果领导干部迷上了业余文学创作,他的内心世界一定会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善良的内心世界对从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一位女作家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学文学的人犯罪率极低。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但善良的内心对于从政者是需要的。从政者热爱业余创作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柱单拐的刘维嘉,他的内心世界不柱单拐,反而出奇的健全。他的心走得很远,他的腿也跟得远,他的笔走得远而又远。那厚厚的一叠书稿,把我带到了寒山古寺,带到了苍山洱海,带到了沱江之滨,带到了大运河畔,让我足不出户饱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完全是文学带给我的力量,这完全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爱,带给我的兴奋。

我以前对残疾人朋友了解得不多。去年秋天,我先后在朝阳区残联、中国盲人图书馆为残疾人朋友,其中还有不少盲人朋友举办过两场文学讲座。才了解到喜爱文学的残疾人朋友还真不少,竟然有的同志笔耕不辍几十年,这不能不让我动容了。文学由大众化走向了小众化,阅读的群体越来越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仍

10

然还有许多的残疾人朋友依然对文学一往情深,这着实令我兴奋不已。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没有展览过去的痛苦,也没有描述自己拼搏、奋斗的惨烈,更没有读到成功后的喜悦,而是把目光放得更远。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命运、社会与人生,对待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挫折、困惑、奋斗与抗争,他没有彷徨,没有叹息,我却明明白白感觉到了文字背后的宽容与真诚。

我读着作者笔下的文字,心情一下子穿越了冰封雪飘的冬季,一下子感觉到了周身的温暖;心情一下子穿越了没有色彩的季节,眼前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图景。这是缘于作者的心智十分健全。他具备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生活中美好的心灵,一支记录美传递色彩的笔。这三样具备十分重要。有些作者感叹生活的不如意,感叹活得太累、太郁闷,竞争的压力让他们的心理变了形,作品不自觉地流露出暗色,与这位残疾人作家笔下的意境、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我在最近才见到作者,那是在旅游题材文学大赛的颁奖会上,他的游记散文《湘西沱江漫笔》获得了“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最佳文化散文奖”。在这本散文集中,正好收入了这篇作品,我又重新阅读了一遍。一个“漫”字用得准确、生动。看起来漫不经心,实际上匠心独运。作者没有停留在景色的描绘上,而是在描述的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思考与议论,这正是文化散文的一大特色。

游记散文的写作很难,这一点作家们都很清楚。《岳阳楼记》、

11

《石钟山记》、《内蒙访古》,古人、今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中国现有的风景名胜,都被作家们写遍了,有的地方竟被文坛圣手写过多遍,想再突破更加难上加难了。作家的年龄已经不年轻了,但他的心理年龄仍旧年轻,他仍然保持着一颗童心。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情。我认为这激情十分可贵。作为一个写作者,保持住内心里的激情很不容易。就写作本身而言,创作怎么可能离开激情呢?

话还得说回到游记散文的创作上来。就以**广场为例来说吧!写过的人实在太多了,可今天仍然有人还在写。难道他们就不怕撞车吗?不怕,为什么?因为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不同的文笔。一千个人写**,就有一千种写法,一千种表述方式。再比如《红楼梦》研究,从五四运动至今仍在研究,每位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是对立的,这就形成了争鸣。对于文学创作与研究而言,争鸣是一件好事。越争观点越明,越论事实越清。而我们的这位残疾人作者,并没有被古人的辉煌所吓倒,而是静下心来观察、思考、分析,最后进入专注的写作状态。

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面对那些前人留下的遗迹,作家一般都持歌颂的态度。比如泰山、黄河、杜甫草堂。而我们这位身有残疾的作者不是这样。《造访寒山寺》就另辟蹊径。作者把寒山寺比喻成一位历史老人,是这位历史老人领着他走进这座千年古寺,他和老人边参观边对话。历史和今天见面了,唐代诗人张继和今天的作者对话了,寺院的土木建筑者与文学圣殿的建筑者对话了。这正是这篇散文的可贵之处。作者跳出了对前人遗迹的敬

12

畏,跳出了一般作家思维的老套子。敢于在表现手法上创新,这正是游记散文生命力之所在。也许作者在语言上仍然有可以推敲之处,也许作者在查阅典籍上确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一篇作品而言,只要有突破,只要视角独特,就可以算一篇好文章了。

残疾人作者的文学创作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在为残疾人朋友们举办了两次文学讲座之后,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了小刘同志的这本散文集后,我猛然间有所顿悟,残疾人作者用他们笔下的文字,铸造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用他们手中的笔,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诉求日益提高,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愿,诉说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知。史铁生作为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犹在。一位又一位残疾人作家接过了他手中的笔,继续思考命运,书写人生,也许你能书写出人生的辉煌。

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朋友们,该怎样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如意?怎样面对人生中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请你打开这本散文集读一读吧!也许你会或多或少受到启迪。

2012年1月于北京

林 非:著名学者,散文大家,原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千高原》主编、《散文世界》创刊者之一,《中国散文家》双月刊杂志顾问,《华夏散文》月刊名誉社长。

13

张骥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一个写作并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获得全国“首届盲人文学奖”一等奖)的盲人作家,至今已在全国近500家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诗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达500万字。 2015年9月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骥行千里》。 刘一达的评论

《水墨隘江村》这个书名有点儿意思,不知道的以为是一本书画集呢。不过,从这个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心中有风景的人。有风景才有诗意,有诗意才有“妙手著文章”的冲动。

本来,我不想道出本书的作者刘维嘉是个残疾人,但他心中的风景,让我不由得生出感慨: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风景,只不过景色不同罢了。生活中的维嘉跟一般腿脚利落的人相比,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和苦恼,但他心中的风景却像是一幅水墨画儿,那么雅致,那么幽静,那么有诗意。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正因为他心中有风景,所以他才能细致地品味生活,体会生命的意义,享受活着的快乐。这些,我们在这本散文集里,是能咂摸出其中滋味的。

维嘉是个笔耕勤奋的人。这些年,他在各种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汇集成书的这三十多篇散文,是经过他精挑细选的。三十多篇散文不算多,但浓缩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才情。

维嘉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文笔细腻,朴实无华。文字像散落的珍珠,但能让他细心地穿起来,成为项链。从文气上看,他有驾

14

驭文字的能力。在抒情达意上落笔从容舒展,虽无绮丽词藻,也无婉约沉意,但用情之处,尚能做到曲致可怀。比如记人写事的《谭门传人谭世英和谭少英》、《凤凰小阿妹》;写家乡的《记忆中的田堡水塘》、《那牵动我的情思》、《远去的记忆白帆》;写异地风光的《夜半钟声的千年余音》、《湘西沱江漫笔》等等,这些文章在行文上都能达到直抒胸臆,形散意不散,收放自如,开合有致的艺术效果。

古人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说法。文贵于精。只有精细才能传神。我们已经进入微信时代,掌上乾坤,只要手里有手机,人人都可以写文章,人人都可以视如作家。但世风的浮躁自然会侵淫其间,由此带来的快餐文化,使人有感而发文,有情就宣泄,从而使文章变得越来越水,文气也浮在云端了,虽然文章汗牛充栋,但经典难觅。我常想文学是需要沉淀的,烫面饺子虽然好吃,但总没有醒过的面蒸出来的馒头有嚼头儿。

维嘉散文的可贵之处,就是没有这种浮躁之气。看得出来,几乎每篇文章都是他踏踏实实,平心静气,经过仔细推敲写出来的。现在还能在如此心境下写文章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与维嘉并不太熟,但仅有的两次交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头春节,他特意请我和生命阳光文学社的秘书长曹雁到通州,商谈本地残疾人文学创作的事儿,中午吃饭,他生怕慢待我们,虽然是家常便饭,但他细心周到,拄着双拐忙前跑后地张罗。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为人的厚道热情,做事的认真。让我每每想起来就顿生感念。

在那次吃饭时,他谈到了出书的事儿,想不到这么快,书稿

15

已定。在即将付梓之际,他让我作序。感念其为人,感动其为文,更感知其心中风景,秉笔直书,权以为序吧。

2015年3月18日

北京 如一斋 刘一达:笔名达城、如一,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当过工人、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委机关干部、《北京晚报》主任记者、专栏主持人。现在是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区民间文艺活动中心主任、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1980年开始从事写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创作出版10多部长篇小说,40多部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1400多万字的作品,获得各种文学奖、新闻奖50多项。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报刊之星等称号。其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儿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被读者誉为京味儿文学的“掌门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传世猫碗》、《人虫儿》、《百年德性》、《画虫儿》、《故都子民》、《胡同根儿》(上下卷)、《北京爷》(上下卷)、《大酒缸》等。纪实文学《坛根儿》、《门脸儿》、《大街面儿》、《皇天后土》、《苍生凡境》《凭市临风》、《京城玩家》、《爷是玩家》、《有鼻子有眼儿》、《老根人家》、《老铺底子》等。散文随笔《咂摸北京》、《网上绝唱》、《掌上日月》、《胡同味道》等,话剧《玩家》等。

16

其中《人虫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故都子民》、《画虫儿》等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人虫儿》、《故都子民》、《走进什刹海》等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出版发行。

刘祥的评论

在通州文学圈里,王梓夫、张宝玺与我本来都是写小说的,后来由于王梓夫的作品出类拔萃,他自然成了通州文学的领军人物;张宝玺担任文委主任、文联主席职务,自然成为文学队伍的领导者和支持者。我呢?负责作协具体工作,培育文学新军、办刊出书,每天与作者、作品打交道,自然也有我的纠结与快乐。

正是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我结识了众多的文学作者,和他们亲如兄弟姐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刘维嘉便是其中之一。

我和刘维嘉相识较晚,也就七八年,比起二三十年前就混得很熟的老作者,他不过是个文青(其时他已进入中年了),而且还是个行走不便的健康弱势者。当得知他是通州区残联副理事长并具有处级干部身份时,我又从同情走向了迷惘,他不会是来玩票或附庸风雅吧?

我就是在这种印象中在通州文联主办的《运河》期刊上发表了他的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散文化小说《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说写得还可以,有些艺术感觉,不过,以往类似的事情也是有的,有些人或是一时兴起,或是为了和什么人打什么赌吧,总之,发

一、二篇文章,此为开始,也即结束。他们的最终目标不在文学上,只不过是退休后“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一些谈资。

我向来对一些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立志文坛”抱有实事求是态度的。有些大学毕业生,写了一点东西,就张扬做专业作家

17

或自由撰稿人,从学府进家门,根本不知社会为何物,只有那一点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试想,这能写出有气势、有深度的大作品来吗?我常劝他(她)们,先找个饭碗,解决生存问题,别做啃老族,业余做做学问,或许更具新鲜感,更切实际,也有利于文学上的可持续发展。

刘维嘉没有这些后顾之忧,不过,像他这个年纪,这样的身份背景,又同处虚华浮躁的当今社会,他能甘守寂寞,以隐忍的态度存世,坚持写作下来吗?

后来的事实颠覆了我的预想,面对着源源不断的一篇篇来稿,不断发表的散文及几部正式出版的散文集,还有他加入几个专业学会和网上文友圈的建立、交流,我甚至认为他是通州的一个另类,一位写作狂。他真要做文学上的“运河雄鹰”(其网名)吗?

是的,这只曾经折断过翅膀(腿疾),然而凭着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终于振翅高飞的雄鹰不虚其名!

刘维嘉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却有写作瘾(据闻其本职工作也很出色,曾多次成为通州和北京市的先进青年、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为残疾人办了不少好事、大事),他甚至到了为写作多次自费外地采风而不能自拔地步,真可谓运河文脉已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了!

刘维嘉的写作具有起步晚,起点高的特点,他能从公文写作惯性中较快进入文学写作状态,是个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俱佳的聪明人。他的散文,思维敏锐,视野开阔,透射着时代精神,一如《放眼腾冲的遐思》对抗战英雄民族精神的崇敬与对今日日本

18

军国主义复活者的憎恶;《让人痛心的草原之旅》对草原、羊群与人类相处的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乌鸦和喜鹊》通过两种禽鸟的对比分析,引发人们对歧视问题的思考。他的写作风格既有大开大阖有如《惊叹!中越跨国大瀑布》的气势,也有对《风挡上的小生命》一只小虫的人文情怀的婉约细腻。其写法、架构有如《夜半钟声的千年余音》将寒山寺、何山这些古建古迹虚拟为人物,仿佛千年古人与作者在行走中絮语,也有写平民百姓故乡旧景串糖葫芦式的传统写法。

刘维嘉的散文大体分为三部分:游记、思辨性散论、怀旧情结散文。游记有几篇写得很有声色,仿佛引领读者身临其境与其同享快乐;思辨性散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不过,据我及读过他作品的通州作者看,他笔下最能打动人心,颇具文采的还是他那些怀旧的故土故人故事。细分又可分为写亲人和写社会普通小人物两类。

写故人故事胡同里的小人物,里面有摇拨浪鼓卖针头线脑的老人,送煤的黑大个子,磨剪子戗菜刀的,小炉匠,夹包剃头的,卖报纸的,看自行车的,梆子声声里卖香油的,弹棉花的,东街修钢笔的,终日里丁丁当当的黑白铁业铺……”作者是带着深深的故土情结,怀着对这些默默无闻者无比崇敬之心而为他们画像的。“他们都是非常不起眼儿的小人物,没有什么显赫的社会地位,总是在平凡的位臵上默默无闻地,任劳任怨地辛勤劳作。他们宛如天上的星星,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显不出自身的流光异彩,但是,他们始终用自己那微弱的光芒照耀着人们。”

刘维嘉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描述他曾工作过的五金厂常

19

说:“秋皮钉知道吧?就是那种指甲盖高,蓝莹莹,四棱见线,上粗下尖锥形体钉鞋掌用的小玩意儿。”他有丰富的感情经历,婚姻上的几经波折、职场上的风风雨雨……

搞写作的人不只靠志气(立大志无可厚非),不只靠自己有限的一点生活经历(总有写完的一天),要接地气、下力气、聚灵气。要成大家,还要有思想上的哲学引领、内容上的史学底垫,文学上的古典文学造诣及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刘维嘉的散文尽管写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文学之路天高地远,在写作的征程,仍须向更高境界攀升,还要多读书,读经典,增加文化修养;再思考,写出别人没意识到的什么。

说多了,打住。祝“运河雄鹰”高飞! 2015年4月22日于通州中上园

刘祥:曾用笔名刘洋,北京市通州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运河》杂志执行主编。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刘洋散文选》《刘洋作品选》《少女的运河》,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人生》《超越亲情》《大地的回声》《孽阉录》(合作),评论集《通州作家群》《曹雪芹与通州》等。编辑出版《运河文库》100部,《运河文化》丛书10部。执行主编《通州文物志》《通州文化志》两部志书。执行主编《通州文化论坛》等作品集30多部。创作的歌词《运河组歌》(五首)获1986年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二等奖,歌词《大顺斋糖火烧》获1993年文化部第三届群星奖创作优秀奖、大运河沿线(七省市)农民歌手大赛创作二等奖,广播剧《红河东去》(四集,合作)获1999年文化部等七部委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广电总局中国

20

广播剧奖三等奖、首届老舍文学创作奖提名奖。

刘辉的评论

刘维嘉先生是值得我很尊重的朋友。

偶然一次博客文字交谈,我就喜欢上了这一只翱翔于通州运河水面上的“运河雄鹰”。有他的睿智,能透视出千姿百态的风云变幻;有他的勤奋,能记录下五彩斑斓的精彩世界;有他的正直,能折射出文化传统下的真善美!

我与维嘉是新浪、八斗文学等网站的博友,进而成了微信往来的朋友。同样的文字爱好,同样的愿望与追求,我们很自然地成了经常往来的密友。

维嘉先生打小儿就落下肢体残疾。他的为人处事之正直、他的文字功底之深厚、他的观察体验之细腻、他的视野范畴之广阔,我丝毫感觉不到维嘉先生因身有残疾而迟缓或不便。反过来稍有机遇观察一下左右,真正身体健全的人士未必都能像维嘉先生那样:辛勤劳作而去享受耕耘文字所带来的惬意。

此次刘维嘉先生散文选集《水墨隘江村》就要付梓出版,嘱我为其书写“序”。尽管我的文字表达水平有限,但我还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真挚朋友的信任,我没有推脱的任何理由。

去年五月,我与维嘉聚会,他送我一本新出的散文集《运河畔抒怀》(获得首届“林非散文奖”最佳散文集奖)。当晚我就把书读完,兴奋之余写下一篇京味儿散文:《一双隐性的翅膀,带他继续高飞》。一篇文章,写下我对刘维嘉先生坚韧不拔的追逐精神的认同与敬佩。那一本《运河畔抒怀》,凸显了“运河雄鹰”——刘维嘉先生植根通州、大爱运河、情寄家乡的深情厚谊。

21

《水墨隘江村》,此次出版集中了刘维嘉先生近来在各种纸媒、网媒发表的优秀散文作品。就我所知,其中一些作品获得过各种奖项,很多作品得到专业人士的赞誉。维嘉汇编于此,或许总结一下文学跋涉的心路,或许表达一下对他文字成就所支持人士的真诚谢意。

维嘉把散文集的电子稿发与我。揣摩了一下内容,我想预先向阅读者们谈谈一些想法。

全书分为五个不同的单元。

“心读所闻所见”—— 曾经在身边、曾经在记忆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小人物萦绕维嘉脑海与笔尖上。通州城里:逝去的行业、逝去的叫卖,玩伴儿与发小儿,就在左右、就在梦里。写谭鑫培以及谭门传人谭世英和谭少英,历年的奔波与传承如一的细细雕琢,纵然使国粹发扬光大。不仅仅使人记住:维嘉的家庭与谭家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更了解到梨园世家为了京剧的推广与传承而不惜志在四方。

“家与家的味道”——分明再现了维嘉的艰苦而温馨的童年。字里行间,我们体味到作者虽然身在城市,但姥娘的那份怜爱始终触动维嘉的心。每当读到这些文字,你会触摸到作者的忠孝之心、仁爱之心。姥娘的搀扶、水塘的芦苇、乡间的小路……陪伴着维嘉慢慢走来。运河与通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犹在心头呈现。所有文字就是作者最深刻的体验,维嘉先生笔下的两篇“老通州往事儿”与我的系列丛书《老北京那些事儿》真有异曲同工之趣。

“善思天地之间”——有经历、有评述。作者身为通州一名

22

副处级干部,正义情怀始终如一。世间的怪事丑事,维嘉自有独到的见解。一个“善”字,涵盖了作者的为人处世原则;一个“思”字,显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如此之强烈。

“心读我师我友”——几篇精选的文章热情洋溢,任意挥洒对师友的敬重。把友情的细节娓娓道来,把友情的延伸平铺直叙。不做作、不虚假,读起维嘉的文字,仿佛亦师亦友的形象就矗立你的面前。

“爱溢华夏山河”——充分再现了维嘉先生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就我所知,维嘉虽有残疾但丝毫不会妨碍他欣赏山南海北的浓厚兴趣。每一个神奇的景致,每一个旅途的心得,他都会留下文字记载。此书所收录的游记部分,据我估算只是其中十分之一。

读书,要读好书。刘维嘉先生的《水墨隘江村》,应该是一本值得一读、值得品味的文学作品。

维嘉的散文:贵于实在——纪实性很强。贵于真情——忠孝仁义的成分俱在。贵于细腻——善于包罗万象。文笔朴实——不会堆砌华丽辞藻。

2015年3月11日京城陋室急就

刘辉:笔名文军,著名京味儿作家。当代中国出版社《老北京那些事儿》系列丛书文字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常有京味儿散文、京味儿杂文、诗歌、文学评论散见于纸媒与网络。 谨以以上小文是为序。

23

人生旅途

观后感刘嘉悦

人生旅途作文

人生旅途漫漫

孙嘉维 体委发言稿

刘嘉雯的日记

刘嘉雯的日记

人生旅途的明灯

We Are on a Journey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自己把握

作家刘维嘉在人生旅途
《作家刘维嘉在人生旅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刘维嘉作家 作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