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形势政策申论——对网络谣言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23:3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网络谣言”的认知1

引言:一直以来,谣言都被人们冠上不好的名声,认为涉及谣言的信息必定是虚假的,捏造的或者荒谬的。在这种极度消极的观念影响下,直接导致对谣言的解释进入死胡同。而当今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使得谣言在网络这个世界级平台上拥有极强的影响力,本文即通过对网络谣言的简析,小探其传播特点与其社会影响,并对此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谣言,在《新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由此看来,谣言不一定假,只是因为它未经证实便被传播,而当其与事实相悖时,谣言就理所当然的被人们认为谣言必定是假的。还有就是,当一句话被传播多次时,极其容易失真,直至最后,即使真是的事也成了假事,成为名副其实的谣言,并且假的谣言。

而当谣言被加上网络的名头时,一切都在悄然中发生变化。很多人可以给谣言下定义,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有权力给网络谣言下定义,为什么?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广的表情达意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本在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物发展轨迹纷纷出现。贪官下台,医药打假,房地产黑暗等等这些问题,无一没有网络的身影,但当权力部门试图定义“网络谣言”时,他必须直面的问题就是,网路谣言的定义会不会成为民众表情达意的阻碍,会不会让民众觉得比在现实中更没有话语权。

但是,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所以,即使我们不能为网络谣言下个明确的定义,但其特点我们依然能分析,并可以联系其对社会的影响提出基础的解决措施。

既然网络谣言在网络上流传,就注定它具有网络与谣言的双重特点。网络,就注定网络谣言比谣言更广的传播范围,跨国,跨州,乃至世界的超大范围传播也是正常现象;它的传播速度也必将是一般谣言的n倍,甚至一夜之间到达所有因特网用户手中;而它产生的原因也将呈现极度多样的态势,个人对社会的不满,国与国的暗下竞争,等等,都有可能以网络谣言的形式出现;它的传播路径也将更加复杂,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交错互动的现象。

同时,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特点,它还具有更多自己的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于谣言只会一笑置之,并不会信以为真,但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甚至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却在网络世界中抱有一种不妨一试或很难令人相信但却值得一试的心态。

更可怕的是,在长期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待久了,许多网友每天有谣言饥渴症状,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现出十分难受的神情,希望网上出现够份量的谣言,如同吸食海洛因,有了瘾,定期必须吸食一些。

还有的是,由于网络传播迅捷广泛的特点,因而从一个破绽百出的谣言发展到无懈可击的“事实”往往只有极短的时间,同时,它从高潮期到消失的时间也大打算段,甚至常出现昙花一现的状态。

正是因为如此,网络谣言具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由于谣言在后期往往成为虚假信息,所以,其社会影响主要倾向与其对社会的巨大破坏性和危害性。根据一项社会调查,目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十大罪状之首。

小而言之,网络谣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麻烦;大而言之,诚如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所说: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控制策略,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下面,就简略谈谈对网络谣言的防治措施。

自从人类有史以来,谣言就一直存在,并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同时,人们采取的对付谣言的措施更是多得无以复加,但人们还是无法一次次的避免谣言,无法彻底根除谣言,那就要求,每个民众都必须具有识别谣言,避开谣言,甚至利用谣言,打破谣言的能力。

从多方面来说,政府应该是第一个对网络谣言做出回应的部门。而作为政府而言,他们应该怎么做呢?最好的应该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定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故意传播谣言并造成危害者施以相应惩治。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减少大众的信息的盲点,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抑制谣言的发生概率。

而从个人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个聪明的人,即我们对待信息必须理智,认真地审察它、思考它、分析它,从而及时地作出明断,直至最后消除它的危害与影响。当然,面对谣言,聪明人一定会反击。用事实发出自己最漂亮的一击,而当真相难辨时,聪明人一定会保持沉默,时间也是一种犀利的武器。

有人把谣言比作毒品,又有人把谣言比作妖精,人们对谣言有一种既厌恶又受到诱惑的心理。然而,作为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谣言的存在既然无法改变,谣言的功能又是古已有之,就不能完全消极否定地对待谣言。毒品和妖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毒品和妖精映射出的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疾病。谣言是一种现实存在,和宗教一样,是一种有传染力的信仰。人们对谣言的传播便是对谣言最大的证明与支持。

谣言,不可怕,不可怕!

对“网络谣言”的认知2

现今步入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网络的出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网络最大的用处是学习、沟通跟娱乐,但随着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微博的运用,人人都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近年来,网上谣言传播事件越来越多,越传越离谱,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形象,网络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之一,这些网络谣言污染我们的视听,混淆我们的判断,让我们对网络的信心产生动摇,无疑就是一种网络精神毒品。

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危害是很大的,首先,谣言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预知、无法挽回的后果。其次,网络上的谣言泛滥,会降低互联网自身的公信力,使之从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逐步蜕变为一个纯粹的娱乐平台、宣泄平台,网民对互联网不再信任。这种状况的危险性在于,假作真时真亦假,一旦真的发生了什么需要被引起网民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由于无法辨别真伪,而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同样有碍社会进步,同样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互联网上为什么会谣言泛滥?原因是复杂的,有些是因为没有经验,有些是因为不了解真相,当然也不能排除某些人怀着“故意的恶意”在制造和传播谣言。而众多善良的普通网友盲目地相信所谓“谣言倒逼真相”,对网络谣言抱着一种过分宽容的态度,事实上也成了谣言孳生的沃土。

同样的谣言有人轻易识破,有人却深陷其中,这是因为网络谣言有如病毒,虽无处不在,却是你强它弱,你弱它强。如果自体强健,能够正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不过度依赖、不轻信盲从,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力和免疫力,既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也能减少无意间伤害他人。

雷锋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模范形象从小就已经刻进我们的心里和思想里了。但现实版的雷锋已经越来越少了,特别是网络的开放性是对于所有公众包括未成年的孩子们。老者们教育晚辈时总是想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事实上呢,网络的各种新闻、谣言已经使成人们无法拒绝,而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已逐渐被网络谣言舆论所污染,导致了现在未成年人触犯法律事件逐渐增加。当下我们最紧要的就是如何遏制谣言的不断传播,还网络一个公正、诚信的环境,这需要我们去深思,需要作为成年人对家庭、对后代们作一个榜样,做到不参与网络谣言制作、传播,敢于举报、扼杀网络谣言,让网络谣言病毒无从生根,用一个宽容、真诚、和善、公正的态度去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交流平台。

网络谣言固然可怕,因此对于网络谣言的解决,我们还是应该加快步伐。从网民做起是根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公民,我们应该联起手来,自觉的遏制网络谣言。净化我们的心灵,需要我们大家一同的努力。

对“网络谣言”的认知3

目前,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了解到,近期网上流传的所谓“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等信息,已经有关部门查明均属谣言,多名捏造事实、编造和传播谣言者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

谣言是精神鸦片,谣传是隐形杀手。封杀谣言“进口”,封堵谣传“出口”。谣言是毒,谣传是祸。顾名思义,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广为流传而无明确基础或来源的信息纯属谣传,生活中谣言无处不在。谣言通过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传播。社会流瀑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倾向于相信别人的所信和所为。当我们对某则谣言的内容一无所知时,我们就更容易相信它,若某些谣言在人群中激起恐慌或厌恶等的强烈情绪,谣言就更加可能被广泛传播。然而,当我们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时,不论这些信息说的是什么,我们都有可能相信它们全部是真的。那么,我们如何将人们接受错误信息的风险降低呢?显而易见,我们对所有发布的“信息”都持以“反正我信啦”的心态时,无形中成了互联网的“信任生态”,人们对所发布的“信息”和“资料”默认,因为在瞬间或片刻或一定时期内,是无法辨认“信息”是非或曲折。

据了解,最近有人通过微博、QQ群及手机短信等形式传播不少有关“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的信息,挑拨民族矛盾,煽动公众情绪,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经有关部门查明,此信息是河南省洛阳市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传播的,郑州市某公司女职员戚某将收到的手机短信谣言转发到QQ群后在互联网上扩散,李某和戚某及其他编造和传播谣言者现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

这种在互联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德,扰乱互联网传播秩序,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互联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者是破坏网络信息传播正常秩序、损害社会公共环境的“害群之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因此,互联网绝不是“真空地带”,任何互联网的运营者和使用者,既有使用和参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权利,也有遵守互联网有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环境的义务。对于在网上编造谣言、传播谣言的行为,必须予以谴责并依法惩处。

网络谣言其实不是个新闻事,它几乎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萌芽,它也不是一个纯虚拟世界的事——真实生活的镜像。只不过,现在的各类谣言一波接着一波,比如“核污染导致食盐不能使用”、“人狗情未了”、“歼-10B战机试飞坠毁”、“云南绝症男子连杀八名村官”等等谣言人们记忆犹新,有些让人深信不疑,有些则耸人听闻,令人将信将疑。

显然,网络谣言在迷惑着人们的视听,影响人们的判断,甚至造成社会恐慌。从这个角度,对那些社会危害性大、恶意传播的网络谣言,有关部门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从严处置,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谣言不是光靠打击就能彻底消除的,它有自己产生的社会土壤。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谣言,谣言的生成总有其具体的原因。比如,因日本核危机导致“抢购食盐风潮”的谣言,就不排除有人为谋利而炒作,恶意制造事端。但一些谣言,比如前面说到的“浙江海宁癌症村”,则体现了民众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地铁迷药”、“女大学生求职割肾”,则体现了民众对当前社会治安不满。还有很多谣言与我国处于矛盾多发期的社会背景密切有关。

从这个角度看,谣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某种社会诉求的“另类表达”,或者说是某种社会诉求得不到满的“另类反抗”。谣言也是一种信息,它在与真实的信息进行竞争,你不给出真实的信息,它就四处流动。

面对纷纭的谣言,政府相关部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何会产生谣传,暴露了什么问题,只有按照这个思路采取对策,才能让谣言有迹可循;如果只是像打击毒品一样地严打,那么谣言的传播力会越强,并且会不断地有新谣言出现。如果是因为政府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而致民间谣言四起,政府部门就更应该从自身去反省,而不是打压了之。

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很难骗得了智者,但并非人人都是智者,能够看得那么透、那么清,更何况普通人又有从众心理,容易听信谣言。这就需要有权威机构站出来澄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通报近期的网络谣言,就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明智之举。

当然,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种权威机构,本身的所言所行要经得起考验,做到公开透明、诚实守信,否则就会陷入谣言越“辟”越难消除的尴尬境地。

网络虽然是虚拟社会,但绝不是虚伪社会,虚伪之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众矢之的,为社会所不容。“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面对迎面而来的小道消息、低级八卦、反动言论,民众应以智御谣言,政府应依法除谣言,只有我们决心共同抵制谣言捍卫真相,才能彻底杜绝谣言之风继续荼毒社会。 大学生抵制网络谣言,应从自身做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视,必须依法惩处。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谣言案例越来越多,作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认清谣言的危害,自觉抵制谣言传播。抵制网络谣言,人人有责!

网络谣言,其实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谣言,其主要传播渠道是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相比传统谣言,网络谣言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传播速度快。网络平台赋予了网络谣言这一特点,传播者只需要动动鼠标就能迅速的将谣言转向全国各地,这种速度是传统传播渠道所不能比拟的。第二,危害比传统传播渠道更大。传统谣言因受传播速度和范围的限制,往往只在某一个地方进行传播,危害相对有限,而网络谣言一旦开始传播,因其传播速度极快,往往会很快辐射国家的各个角落,因此其危害极其之大,一旦控制不好,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理!所以,面对网络谣传,我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网络毒品”的狰狞面目,不要瞎起哄,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能把耳朵当眼睛,人云亦云,善恶不辨,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对任何信息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辨别和分析信息来源及准确性,在没有掌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切忌转发、评论或支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切断谣言的传播链。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面对爆炸的信息时代增强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抵制网络谣言,要提高判断能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迅速传播,关键就是传播者进行转发宣传时,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正确与否。其实,很多谣言只要认真思考下,就会发现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就像食用盐谣言事件,稍加思考的人就能想到,偌大中国,怎么会发生缺盐的事情,但偏偏就是有如此多的人轻信。所以,要打击网络谣言,就要提高民众判断是否的能力,增强对一些基本常识的理解判断能力,让谣言无处可传。

二、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辨别谣言、抵制谣言的能力。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络谣言,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坚决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我们要发动身边的同学一起抵制谣言,让谣言远离和谐安宁的学校环境。同时,学校应该开展德育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面对网络谣传,大学生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网络毒品”的狰狞面目,不要瞎起哄,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能把耳朵当眼睛,人云亦云,善恶不辨,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对任何信息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辨别和分析信息来源及准确性,在没有掌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切忌转发、评论或支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切断谣言的传播链。

最后,我们要切记,不信谣、不传谣是一种优良美德,更是做人之本。全体网民、互联网企业和主管部门多方共管共治,才能长久促进互联网生态的积极健康发展。在信息传播领域,自由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大学生在传播信息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评论和帖子转贴。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擅用互联网平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还是公开透明,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准确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总之,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和不传谣,坚决维护互联网的和谐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对“网络谣言”的看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媒体平台,具有迅捷、及时、简易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网络的信息受众非常广泛,并且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这一方面使得网络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信息的流通;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网络成为滋生各种谣言的温床,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扰乱社会秩序。

网络信息不实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不但使得社会公众认识产生偏差,混淆事实,而且会扰乱正常的舆论秩序,破坏正常的社会舆论导向;更甚者,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激起一部分不明真相公众的愤怒,可能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因此,对网络信息实施必要的审核和管理势在必行。

针对网络信息不实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广大网民应该严格遵守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做到文明上网,不发布、不传播谣言,做到对自己负责。

第二,要保持理性的上网姿态,对于那些来源含糊、似是而非、危言耸听的信息,要善于分辨,做到不听不信,不助长谣言传播,做到对他人负责。

第三,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尤其应该对一些即时信息平台实行重点管理。比如对微博可以实行实名制,促使发言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杜绝一些人因为网络发言不会被追究责任而产生的侥幸心理。

第四,网络服务提供商应该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尤其是网络言论审核制度的建设,对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从源头上杜绝其流传;

第五,有关监管部门和运营商联合起来,建立一套信息信用考核体制,对微博、博客、论坛等平台的注册用户实行信息信用等级管理,划分重点监管对象,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经常散播不实信息的用户可以取消其使用资格。

通过一些技术性措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不实信息的产生,但要完全杜绝此现象,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网民的配合,齐心协力搞好网络信息建设,还网络一片明媚的天空。

对网络谣言的看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的提高,网络这个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网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网络运用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但正是由于其信息传播速度迅捷和传播面广等特点,网络也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新途径,每一起网络谣言的滋生发展和蔓延都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给社会和群众带来了不良影响。

一直以来,网上关于政治和经济的谣言屡见不鲜。这些虚假信息轻则影响老百姓的判断,重则威胁社会稳定。如今,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害者不再局限于演艺界,从平民百姓到政府部门甚至整个国家,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作为一名网民,可以允许网络稀奇古怪,网络可以允许炒作,但乱造谣甚至恶意造谣必须坚决予以打击,让造谣者、传播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造谣事件越来越多,几乎无孔不入,让人防不胜防,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变得越来越苍白。网络谣言猛于虎,危害社会、祸国殃民。作为网民,要明辨是非,首先做到不造谣、不传谣还网络以安全,还网络以文明,还网络以美丽。这是我们全社会、网站和网民的共同义务与责任。

纵观每一起网络谣言的背后,谣言始发者无不是运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钻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空子;或者就是利用夸张、抢眼的标题和字词,用高倍放大镜,把细枝末节的事实予以无限扩张,生造事实,从而达到谣言传播的目的;更有甚者,把制造网络谣言作为敲诈勒索的途径,达到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面对网络的流言谣诼,我们也应该强调个人修养,要学会分析,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明辨是非,不传谣、不信谣,不做谣言的围观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审听慎说”,“久而不见,闻流言不信。”

对“网络谣言”的看法3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

鉴于网络谣言的野火燎原之势,高院加强立法,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力度,这是很必要的,也是会立见成效的举措。但是,对此我有几点我的看法。

1、网络谣言为何会产生?为何会有迅猛发展之形势?

所谓造谣就是无中生有,收哗众取宠之效果。但是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群众效应?一方面是这些信息满足了大众的心理,如秦火火造谣7-23动车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赔偿外籍旅客2亿元,满足了大众对政府财政支出与外交行为的种种猜想心理;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更是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中国人历来都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无论是古代野史中对某些历史人物私生活极笔力之穷的描绘,还是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邻居对二人结合的种种猜想与造谣,都可看出中国人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他们借对他人生活的不正常关注来舒缓自身的压力与痛苦,甚者这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

2、如何判定为网络谣言?

百度的解释如下:网络谣言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离经叛道等内容。显然冯骥才小说中对普通人的造谣是不上档次的,秦火火之流不屑而为之。这些定义权是掌握在有关部门手中,只有他们才深知哪些是造谣,哪些是真理。

3、对付网络谣言我的建议

首先,作为受众的我们有必要提高自己个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见网上某些名人或大V说事情是如此如此,就推波逐流,深信不疑,还广为传播。这不仅是对个人智力的一种滥用,更是对他人判断力的一种误导。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的广度,尤其是对某些引起群众关注事件的后续动作更要告之于众。在此信息爆炸的大时代,任何政府对某些突发事件或公共事件的瞒而不报或遮遮掩掩都是不明智的。

还有,强制性的立法措施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效扼制与打击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但是這种“以暴制暴”的手段終不是长久之计。对于這些敏感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大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和對知情权的要求,政府应该先行一步,主动与民沟通,放低某些非軍事非机密信息的获取门槛,关注民声。

最后,真正获得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的人才会成为智者。秦火火们对雷锋的炒作,是对强加于人身上精神偶像的一种变态反抗,无疑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精神导师的权利与自由,但是一旦某些力量强行向大众灌输某些偶像思想,只会引来抗拒与反思。因为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人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提高,“死去了的阿Q时代”也许离此不运。 大学生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青年学子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应当如是。

最近,针对几起网络造谣、传谣事件,政府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一批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被依法拘留或教育训诫;一批疏于管理、助长谣言传播、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站依法受到惩戒。政府果断的举措,在网民中产生震撼,引发了更多人对互联网“自媒体”信息自洁机制、网络言论生态治理机制的深入思考。

在本次全社会范围内的网民反思中,作为中国网民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也随即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反思,正经历着一场有益的思想观念和法律常识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群体、祖国之栋梁,在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上理应负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这一方面是因为,身为年轻人,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更为了解,与“网络化生存”的生活方式也更贴近。另一方面,基于较高水准的学识与素养,大学生群体对真伪、善恶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分辨能力。这种优势,若与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的时代使命水乳交融,无疑将对遏制网络谣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转型期的社会中,各种诉求的表达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校园内外各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具有不对称性,一些谣言的生成、传播具有复杂的现实成因,其中有些带有造谣者不可告人的私利色彩,有些则属于传谣者起哄、围观心态使然。对此,广大青年朋友们应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更多地观察社会、更多地体验生活,更好地练就一双自觉辨识谣言、抵制谣言的“火眼金睛”。

作为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投影、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是一片肥沃的田园,其中有充足的养分、阳光雨露、沁人花香、累累果实,也不可避免伴有杂草、噪音。网络谣言就是其中杂草和噪音的一种,它们或侵犯他人权益,影响他人声誉,或扰乱社会生活、破坏经济社会秩序,或危害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贻害无穷。依法查处并严惩造谣传谣者,维护互联网信息健康安全,既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合乎绝大多数网民的根本利益。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青年学子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应当如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是思维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生力军与新鲜血液,更是打造讲正气、遵法纪、守底线的网络文化的生力军。每个大学生网民都应树立这种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道德正义感,自觉抵制包括网络谣言在内的各类网络糟粕,携手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互联网共有家园。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看法

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

网络形势政策论文

网络散布谣言

打击网络谣言

拒绝网络谣言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法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形势与政策作业

对网络反腐谣言坚决封堵删除

形势政策申论——对网络谣言的看法
《形势政策申论——对网络谣言的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