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处理考试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8: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绪论

水污染原因:

水污染现状(论述题)

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流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岸海域亦受到一定污染。

珠江流域干流广州段污染相对较重。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双重压力。松花江流域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淮河流域,干流水质尚好,支流Ⅳ类至劣Ⅴ类水质为主。海河流域污染严重。辽河流域污染严重。太湖流域处于富营养状态。滇池流域富营养化严重。

近岸海域根据368个站位监测结果,IV类和劣于IV类海水分别占15%和28.5%。东海海区劣Ⅳ类水质达53%,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

污染特征:

(一)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

 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共同特征为耗氧,因此又被称为耗氧有机污染物  其多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自然生成的有机物,不稳定,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

 有氧条件下,最终降解产物为:CO2,H2O,NO3-,N2等,降解速度快  无氧条件下,最终降解产物为:CO2,H2O,CH4,H2S等,降解速度很慢

(二)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 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化学性质稳定,称为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 如农药、酚类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等

 很强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微生物降解或降解速度极为缓慢

 或多或少都有毒性,不少还是“三致物质”

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k2Cr2O7, kMnO4等) 作用时,所消耗的氧量,叫做化学需氧量,用O2的mg/L数来表示。

BOD::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氧化分解,变 成稳定的无机物,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单位mg/L O2。 OC: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被KMnO4氧化所需的氧量

TOC:将水样在900-950℃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即氧化生成CO2,测量所产生的CO2量,即得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值,单位以C的mg/L计。

TOD: 水样在900℃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叫做总需氧量,结果以氧(O2)的mg/L计。

总残渣:一定温度(103-105℃)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叫做总残渣、总固体,或叫蒸发残渣。单位mg/L。

格栅的计算: 调节的目的: 沉淀的类型:

stocks公式可得哪些结论:

A.与颗粒、水的密度差成正比;

当ρs>ρ时,u>0,颗粒下沉;

当ρs

当ρs=ρ时,u=0,颗粒悬浮。 B.与颗粒直径平方成正比;

一般沉淀只能去除 d>20μm的颗粒。

对于粒径较小的颗粒,可以通过混凝增大颗粒粒径,促进沉淀; C.与水的粘度μ成反比;

因粘度与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加速沉淀。 D.实际应用时需加以修正;

因污水中颗粒为非球形,故STOCKS公式不能直接用于工艺计算,需要加非球形修正。

u4gd(s)3

等去除率曲线含义:

截流沉速uo:从A点进入的颗粒中,肯定存在某一粒径的颗粒,刚好沉淀到池底,该颗粒的沉降速度

表面负荷(surface loading)或溢流率(surface overflow rate)(过流率):

沉淀池的沉降效率:只与设定的截流沉速(或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悬浮颗粒的粒度分布有关,设定的截流沉速越小、悬浮颗粒粒径越大,则沉降效率越高;

浅池理论:沉淀池容积一定时,降低池深,则可增大表面积,进而可降低表面负荷,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这就是“浅池理论”,也是斜板(管)沉淀池的理论基础 沉淀池类型、水流方向:

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平流式沉淀池与竖流式沉淀池效率比较:

竖流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

当颗粒发生自由沉淀时,其沉淀效果比在平流沉淀池中低得多。

当颗粒具有絮凝性时,则上升的小颗粒和下沉的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碰撞而絮凝,使粒径增大,沉速加快。另一方面,沉速等于水流上升速度的颗粒将在池中形成一悬浮层,对上升的小颗粒起拦截和过滤作用,因而沉淀效率将比平流沉淀池更高。

斜板(管)沉淀池以及提高效果的原因: 隔油池、油类的分类: 过滤、过滤的作用和机理: 颗粒的迁移机理:

什么是粒径、级配、表示方法: 滤池的含污能力: 提高含污能力的途径: 离心分离:

第三章

什么是胶体、胶体的结构、胶体稳定的原因: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基本原理: 消毒:

第四章 水的软化、除盐

离子交换法里面很多概念考其中之一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 吸附平衡与容量、吸附等温线 吸附速度的三个阶段 固定床

什么是渗透、渗析 阴膜、阳膜、复合膜 反渗析膜分类

超过滤、超滤与反渗析的异同点

第五章(

5、

6、7节不考)

新陈代谢

诱导契合学说(中间产物学说) 废水的可生化性 BOD5/COD值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指标、污泥沉降比

活性污泥系统有机负荷率(又称BOD污泥负荷) 通过怎样的措施实现污泥增长控制?(简答题)

控制出口处的增殖期: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期,主要由F/M值所控制,处于不同增长期的活性污泥,其性能不同,处理水质也不同。通过F/M值的调正,能够使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主要是在出口处的活性污泥处于我们所要求达到的增殖期。 及时排泥保持污泥平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于稳定正常状态,条件之一是使曝气池内的活性泥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活性污泥反应的结果使活性污泥在量上所增长!这样每天必须从系统中排出数量相当于增长的污泥量。使排出量与增长量保持平衡。

微生物比增殖速率:当微生物增长的全部必要条件得到满足时,对于某一时间增量△t,微生物体浓度增量△x,微生物体浓度的增量△x与现存的微生物体浓度x成正比。单位重量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增殖速率,以μ表示,单位d-1。

dXdXdt2.4dt为微生物的增殖速率,mg/d X 其中, X—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mg/l;µ--微生物比增值速率,d-1 污泥龄(又称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指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开始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从工程上来说,就是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以θc或ts表示,单位为d。 曝气及其作用 双膜理论

曝气池工艺的运行方式、氧化沟特点和类型

活性污泥系统的异常现象与控制措施(比如考污泥膨胀,如何控制污泥膨胀) 生物膜法、特点 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流化床 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升(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UASB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水处理工考试试题!

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值班员入厂考试试题

水处理问题总结及答案

水处理年终总结

景观水处理

水处理论文

水处理消泡剂

水处理工作总结

水处理合同

水处理考试总结
《水处理考试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