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八(1)班教学情况分析,班级中等生不多,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动脑思考,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目前整体学习气氛都不浓,没有紧张感和学习的迫切感。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历史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比较分析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条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3.复习比较法。1900年慈禧挟光绪西逃,是继四十年前(1860年)英法联军占北京后,北京城又一次为列强所占领。可以通过比较这两段历史让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归纳法。对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可以对近代主要条约进行归纳来帮助理解。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甲午中日战争

同学们,在没有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知识。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中国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投影显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那么我们从中国屡遭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和启迪?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授新课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热,伴随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同时,精神侵略也汹涌而来,教堂遍地,仅山东一地,就有教堂1000多座。传教士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欺压百姓助纣为虐的勾当,这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山东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最具有代表性。(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名:义和拳

地区:山东、河南、直隶 成员:贫苦农民为主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教师过渡]

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我们要牢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罪行。那么,是哪些国家组成的联军发起了侵华战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课本第22页倒数第二段黑体字) 2﹑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引导]

同学们快速看完小字内容后,我们更能认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罪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从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教师过渡]

廊坊阻击战义和团虽然取得了大捷。但仍然没有阻止侵略军攻占天津和北京。

第二阶段:在廊坊阻击战的同时,联军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八国联军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正如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的一句话“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祥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这是他们在中国犯下罪行的有力证明。 [教师引导]

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忆,讨论]…… [学生回答]

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 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铁证 [教师引申]

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我们牢记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回答一:只有国家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才能洗刷这段屈辱的历史。

回答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国防力量强大了,才能避免这种历史的重演。

回答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国家力量壮大了,才不会受外来势力的压迫。

回答四:教育是科技的先导,首先要重视教育,只有具备了大量人才,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不会受苦。

回答五:还是社会制度和政策起重要作用。近代中国,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腐败的社会制度和妥协退让的政策埋没了这些人才。因此,改变社会制度,也是避免列强入侵的一种方法。

…… [教师过渡]

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2、《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辛丑条约》一目的内容。看后,先把主要部分复述下来。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各条款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

回答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这比过去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里的赔款加起来还多。

回答二: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那就是说,如果不能按时付清赔款,海关税收就会落到外国人手里。那也就意味着海关成了清政府为外国人办的收税机关。

回答三: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是爱国的行为,作为一国的最高政府,不仅不支持群众的爱国运动,反而严禁人民反对外来侵略,那说明这个政府是一个外国人的政府,人民应当起来把它推翻。

回答四: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等于自己解除武装,国内一旦有反帝活动,帝国主义就可以派兵迅速镇压,清政府这一举措,无异于引狼入室。

回答五: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就等于在中国国内又设立了一个国家。帝国主义可以把此作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教师小结]

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我们把《辛丑条约》的危害总结一下。 ﹙2﹚有人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3﹚想一想:在《辛丑条约》中有划定使馆界一说,那么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是被迫划定的,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是主动设立的。

比较一下:我们得知《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4﹚我们常说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总结一下中国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 (1)鸦片战争有关天培英勇抗敌,林则徐虎门销烟。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阿古柏侵略新疆有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有邓世昌壮烈殉国。 (5)八国联军侵华有义和团英勇抗击。

以上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是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到《马关条约》使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八国联军侵华 攻占天津──侵占北京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2.《辛丑条约》的危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记忆法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教案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