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蝌蚪找妈妈》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蝌蚪找妈妈》课时教案

小溪塔三小 黄明月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教学时间:一课时 授课人:小溪塔三小黄明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故事,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生字词。

3、过渡: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三、精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小蝌蚪样子的词语。

2、交流。

3、小蝌蚪生活得很好,可他们为什么要找妈妈呢?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知道的?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4、交流,分角色朗读。

5、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读完后用“▲”标出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动作。

6、交流。

7、小蝌蚪长大了会帮什么呢?齐读第六自然段。

8、总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长成青蛙的呢?完成真空

四、延伸

今天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后,你懂得了哪些科学常识?你对青蛙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

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小溪塔三小:黄明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板画蝌蚪激趣问:这是谁? 生:小蝌蚪。

师:你们知道他的妈妈是谁么? 生:青蛙。

师:可是小蝌蚪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忙小蝌蚪去找妈妈好么?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播放故事,出示目标。

生听故事,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说出来。 生:一群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检查预习指名读生字。 开火车读词,齐读。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三、精读

师:谁坐得端正,我请谁读第一自然段。

电脑投影探究一,生思考: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课文中画出来。

生正音。

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大的脑袋。 生:长长的尾巴。 生:还有黑灰色的身子。 师:谁能按顺序说说蝌蚪的样子?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从头到尾。

“——”在

师:谁能按这种顺序来描述老师今天的穿着?

生:黄老师今天扎了两个辫子,穿着一件红红的短袖,一条白白的裤子,一双漂亮的凉鞋。

师:真好,你描述的顺序很准确。 师:小蝌蚪可爱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可爱,从它们的样子可以看出来。 生:小蝌蚪很可爱,从它“甩”字可以看出来。 师:“甩”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一起做摆尾的动作。 师:小蝌蚪现在生活的怎么样呀? 生:它们生活的很快乐。 师:快活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快乐。 师:

师: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蝌蚪生活得很好,可他们为什么要找妈妈呢?

电脑投影探究二: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知道的?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交流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

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在学习生活的本领,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谁是我的妈妈呢? 生: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生: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你们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

生:这次,它们找到了乌龟,它们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师:那他们是什么心情呢?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它们很激动。从“连忙”可以看出来。 师:“连忙”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急忙

师: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它们很激动呢? 生:追上去,叫着。

师:“追上去”是什么样的情形?

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师:“追上去”和“迎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生:从图上看,“追上去”是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生:“迎上去”是两个人面对面,表现出小蝌蚪很懂礼貌,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时着急的心情。 师:你们真会学习,会观察。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小蝌蚪又知道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师板书。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仔细读读,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电脑投影探究三。师: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读完后用“▲”标出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动作。

师:表示青蛙动词和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生:蹲,披 生:还有鼓和露 师:表示颜色的词语呢? 生:碧绿,雪白。

师:谁还可以说:碧绿的——,雪白—— 生:碧绿的荷叶 生:碧绿的草地------ 生:雪白的云朵 生:雪白的羽毛----- 师:你们积累的知识可真多。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师:那我们一起高兴地来读读。

师: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跟着妈妈捉害虫。

师:请大家把自己当成一只小青蛙,高兴地,自豪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长成青蛙的呢?用“==”划出相关词语。

生口述,师出示图片。 生: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后,你对青蛙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生:我知道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

生:我还知道青蛙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青蛙。

师:是啊,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生:人模仿青蛙的动作,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音乐结束课程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

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溪塔三小

黄明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话直接导入新课,对于这篇较长的阅读课文可以节约时间,有助于学生读完全文。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

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课时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课时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