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皮影戏造型艺术的了解1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2: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皮影戏造型艺术的了解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拥有两千多年的悠长历史,堪称是中国影视艺术的鼻祖,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戏艺术中包含的诸多富含价值的艺术工艺在其中, 就拿皮影戏的造型艺术来讲就包含着许多奥秘。

皮影戏中的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和制作,其一是风格在民族艺术长廊中别树一帜。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 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2) 人物造型艺术化∶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3) 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4) 人物造型戏曲化∶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拿甘肃的皮影为例,甘肃皮影,尤其具有代表性的陇东皮影更是独具特色,其造型、雕刻、着色不但有异于东北系皮影、湖南湖北皮影、山西河北及四川皮影,与陕西皮影也情趣各异,其艺术造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梢子造型特点:皮影戏将皮影的头部称为“梢子”或“头茬”。梢子越多,说明人物越全,可演的剧目越多。甘肃皮影梢子的种类繁多,如官头梢子分软王、硬王、内侍、全相、黑相、乌纱、龙纱、状元、狱吏等;旦类梢子分正旦、小旦、彩旦、老旦、妖旦、媒旦、犄角旦、刺杂旦等,其发式(髻)造型更多,反映了明清妇女的各种头饰凤采。

皮影人物脸部绝大多数采用正侧面的角度造型,民间称“五分脸”。他们通过将眉毛、眼睛横贯脸部,使两头有所连接而不易断落,如图1所示。我们见到最多的皮影是眼大嘴小、额圆颏方、眉弯鼻直的脸部造型,这是审美需求与技术处理的有效结合。这种处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不同人物、性格作出不同的变化,如武生用剑眉、环眼,使他们勇武;文 生用平眉、卧鱼眼,使他们文静。脸谱在“净”、“丑”、“神”、“怪”角色上的运用,更拓展了各种人物的丰富性,强化了不同形象的个性特点。这些角色在头梢造型时,就与别的头梢 造型有所不同,它们大多额大,鼻圆,环铃状的大眼,盆形大嘴(部分张开),有如我国佛教中的护法天王、金刚及唐代的天王俑、镇墓兽的造型,是借用自然力与宗教力去表现强者, 并将这一造型传统推向极致。

甘肃皮影的脸谱十分丰富,有净脸、花脸、奸残脸等。净脸头就是整个脸部以一个颜色为主染的,大多采用红、绿、黑、黄、蓝及粉红色等,并配黑眉、“卧鱼眼”(上下眼眶多镂 空)。这类头梢除包公、杨戬等外均一头多用。花脸也叫“碎脸”、“杂脸”,这种脸谱或根据脸部结构如颧肌、咬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皱眉肌的走向加以变形镂刻定型,或借用某种动物、武器、自然图案加以镂刻定型,然后以一种颜色为主,再搀杂其他颜色染之。奸脸,以阳刻为主,用线条表现脸的轮廓、肌肉纹理、表情等,似同京剧、秦腔兰的大白脸,如曹 操、李逵和一些太监多用之。

皮影人物头梢的造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各种头饰,以冠、盔、帽、巾等帽饰为主。如冠的种类有皇冠、凤冠、都督冠、驸马冠、束发冠等;盔有高盔、帅盔(尖盔)、霸王盔、太子盔等;帽有王帽、相帽、纱帽、金貂、罗帽、毡帽等;巾有包巾、硬扎巾、软扎巾、员外巾、文武公子巾、丑公子巾等。头饰是人物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通过各种华丽多彩的装饰,与人物脸谱相互映衬,使人物的头部显得更加完整和美丽。

皮影人物结构造型特点:(1)上窄下宽:这种结构设计很巧妙,是尊重自然而又夸张的表现。皮影戏三个撑杆,一个与肩或颈相连,两个与手相连,撑着手臂活动,作出各种动态,腿脚没有撑杆指挥,全靠头与上身运动带动其自然摆动。这样下部越大,腰、腿就越自然灵活。而这种形构图,正好给人以稳定的美感。 这是民间艺术家们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2)头大身小:皮影人物一般突出头部的刻画,将人物头部的正常比例1:7放大至1:6甚至l:5,这也是其他民间美术通常用的手法。特别是盔帽、凤冠等头上装饰的夸张,更 是精工细雕,增强了头部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头部的放大,也有利于脸谱的安排和雕刻技艺的发挥。这是审美与表现力的有机结合。

(3)外简内繁:皮影人物在造型时,身躯由大的直线和曲线组成,衣折皱纹全部简化,使得外轮廓十分概括和简练,特别是在武将(又称靠)的处理上,显得更为雄厚强壮,充分表 现出“力”的作用和民族精神的扩张,而皮影内部的镂刻却十分繁复,这是根据皮影透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处理办法,如图2所示。运用这种手段反映出结构、形体、服装的纹饰,如男女蟒袍上面缀刻龙凤和海水纹图案,花蹩、官衣缀刻富寿、花卉及其他图案,靠服缀刻繁缛的人字甲、米字甲、铁字甲、鱼鳞甲、锁字连环甲等。这些图案疏密得当,精细华丽,形成内柔外刚、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是审美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

“散射透视”的造型特点:皮影是用平面造型形象在帷帐上的表演艺术,它所有的人、景、物均不讲三度空间,而是以一个没有深度空间的平面做“戏台”。这就决定了皮影的形象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通过理智的概括、变形,表现出物质的本质,将其完全图案化,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灵活地被皮影艺术吸收运用。在一件平面的皮影作品中,既会出现平视,又会出现仰视或俯视或侧视等不同视点、角度看到的东西,如在一个人物皮影中,面部为正侧面,“一个眉子一只眼,大耳垂,半个鼻嘴一个脸”,而盔帽却是三分之二的侧面,或能看到顶部的面。上半身为半侧面,腰部又变为全侧面,腿脚又采用一前一后两个全侧面的表现手法。许多建筑、家具也是既能看到它的正面,又能看到它的半侧面,还能看到俯视 面,但没有“焦点透视”的消失线和点。

靠及朵子的造型特点:人骑动物的皮影很多,如“骑马靠”、“骑牛靠”、“骑麒麟靠”、“骑象靠”、“骑虎靠”、“骑驼靠”等。这些骑靠人物和动物相连,头可更换,腰部关节可活动,下肢与动物身子连成一片,还有一种叫马斩的,身子一方有一圆孔,与战马相套,人可以从马上跌落下来,以示被斩于马下。朵子是各种神仙下凡、人海时的“交通工具”,大多人与云朵相连。如天官、刘海、王灵官、赵灵官、菩萨、雷公、电母、风师、雨伯、龙王等角色。这类皮影多为一仙一朵、也有

二、三仙或更多仙一朵的。朵子一般面积较大,效果强烈,如福、禄、寿三神仙驾云下凡。

其实除了上述介绍的甘肃皮影的造型之外,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其他的皮影造型,虽然他们都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点,但是它们又与当地风俗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文化开始消亡。要想把这最淳朴的民间皮影艺术继承下来,展现给世人,保护、利用和发扬光大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是惟一的途径。

参考文献: 张林燕 《论甘肃皮影艺术造型特色》 中国网

http://www.daodoc.com/culture/zhuanti/zgpyx/node_7058396.htm

皮影戏

皮影戏

皮影戏

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1、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造型艺术教案2个

皮影戏怎么造句

对皮影戏造型艺术的了解1
《对皮影戏造型艺术的了解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