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始县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

专 项 规 划

建始县气象局编制 二0一0年七月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划●说明

项目名称: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设计单位:建始县勘测规划设计室 国家证书: 城规丙级 证书编号:083193 主 任: 庞红艳 审 定: 单兴亚 陈华 审 核: 熊守权 项目负责人: 单兴亚

主要设计人员: 罗定宽 何勇 秦大军 协编单位:建始县气象局

——————————————————————————————————————— 建始县勘测规划设计室

建始县气象局

目 录

前 言 „„„„„„„„„„„„„„„„„„„„ 2 第一章 城乡概况„„„„„„„„„„„„„„„„ 3 第一节 自然条件 „„„„„„„„„„„„„„ 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情况 „„„„„„„„„„„„ 7 第三节 城乡建设与规划 „„„„„„„„„„„10 第二章 气象观测站现状与评价„„„„„„„„„„22 第一节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基本情况 „„„„„22 第二节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历史沿革 „„„„„23 第三节 现状分析与评价 „„„„„„„„„„„23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2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25 第二节 主要原则 „„„„„„„„„„„„„„25 第三节 规划依据 „„„„„„„„„„„„„„25 第四章 规划内容„„„„„„„„„„„„„„„„27 第一节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27 第二节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28 第五章 气象探测环境的改善和整改„„„„„„„„31 第六章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32 第七章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效益分析„„„„„„35

第 1 页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

专项规划说明书

前 言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承担着地面气象观测(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温、雪深、电线结冰、辐射、酸雨等项目)、农业气象观测(土壤墒情、玉米、小麦、物侯等项目)等农气观测任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符合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要求,为天气预服、气象信息、气候分析、气象服务以及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特制订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第 2 页

第一章 城乡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区域位置

建始位于湖北西部,地处恩施州北部,正北与重庆巫山接壤,西北与重庆奉节相连,西南与恩施连界,正南与鹤峰为邻,正东与巴东隔河相望。这里“万山稠叠、突兀恢奇”,“自古为楚蜀咽喉”。跨东经109°32†至110°12†,北纬30°06†至30°54†;建始县版图整体状似蘑菇云,南北长89公里,东西最宽64.5公里,最窄处12.5公里,总面积2666平方公里。县城业州镇沿318国道距武汉市615公里,沿209国道距恩施市59公里。

二、地形地貌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大巴山脉余脉和武陵山脉余脉的结合部,地壳断陷和抬升较显著,清江横穿建始境内,把县境分为南、北两部。清江以南属武陵山脉,以北属大巴山脉分支巫山,地势南北两部高耸,逐步向西南和中部减缓。巫山山脉从建始北部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交界地带入境,绕伸东南,构成县境山脉主干,再形成若干分支,呈东北——西南走向伸展至清江北岸;武陵山脉系云贵高原余脉东延部分,由东南——西北走向,沿县境

第 3 页

与恩施市、鹤峰县交界地带延展至清江以南。南北部高山有古老的高原面,也有平缓起伏的岗峦。北部最高处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点细纱乡水井槽,海拔287米,相对高差1803.1米,南部最高处,建、鹤交界处的鹰子崖,海拔2079米,最低处(亦即全县最低处)野三口,海拔213米,相对高差1866米,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程相差1877.1米。

县境中部山地岩溶地貌发育,岩溶、石芽、峰丛、峰林、伏流、盲谷、漏斗和岩溶洼地星罗棋布。西南部的马水河流域为盆地。地貌形态主要有岩溶地貌和构造地貌两种。

三、水文

建始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26.4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储量约为7.8亿立方米。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4条,总长853.65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清江景阳段、野三河、马水河、太阳河、东龙河、闸木水河、刀龙河、伍家河、猪耳河等1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条。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4.2万千瓦,可开发量9万千瓦。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建中型水库2座,小Ⅰ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8座,堰塘1334口,人畜饮水池5183口,蓄水9500立方米,修建渠道281条,长354.6公里,灌溉农田4万亩,年发电2亿度。

四、地质构造与地震

第 4 页

县境全部为沉积岩,地层出露较全。从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白垩系到新生的东湖砂岩、冰川泥砾、冲积物等均有分布。地层出露总厚度近7000米;碳酸盐类岩石约占总厚度60%,出露面积最大。第四系分布零星,厚度在8米左右。寒武纪、奥陶纪、二迭纪、三迭纪各个时期沉积物的石灰石遍布县内各区乡。其中尤以二高山的花坪、石马、唐坪、硝洞、青花、高坪最广,面积为158241.26公顷,占总面积59.49%。志留系灰绿色砂质岩,黑色页岩和三迭系、泥盆系与石灰岩、砂岩互层的黄色泥质页岩及碳质页岩,集中分布在茶园、细沙、天生各乡境,高、低山亦有分布,面积50803.07公顷,占总面积19.09%。志留系灰白色石英砂岩,泥盆系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泥盆系、侏罗系石英砂岩,集中分布在茅田、当阳、封竹、楂树坪、官店各区乡,其他区乡常与石灰岩交错呈带状分布。三迭系巴东统紫色页岩,集中分布与红岩、高坪、三里、河坪、蟠龙一线,面积为8181.53公顷,占总面积3.07%。老三系红色砂岩(边缘多有中更新统大姑期冰碛砾石出露)集中分布在长梁、猫坪两区的陇里、桂花、下坝、广龙、杜家、罗家、七里等乡的盆地丘陵中,面积为3620.93公顷,占总面积的1.36%。

五、气候环境

建始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低山区:

第 5 页

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均无霜期260天,年均气温15.5℃;二高山地带:气候温凉,年均无霜期233天,年均气温13.1℃;高山地带:冬长夏短,春、秋无明显区别,气候冷凉湿润,年均无霜期203天,年均气温11.7℃;老高山地带:冬长半年左右,春连夏无秋,气候寒冷,风雪凌大,常有浓雾笼罩。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5.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5.2℃。

2、日照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32.3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29%。1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少月,为55.5小时; 8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多月,为207.9小时。

3、降水

建始县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全县各地均在1000—2000mm之间。从地理分布上看:北部从青花—城关一线以北地区为1400—1700mm。西北部的磺厂坪—天鹅池一带最多达2000mm左右。花坪一带为1400—1500mm。清江以南地区为1300—1500mm。建始城关以东的三里、红岩、唐坪一带为1300—1500mm。高坪一带为全县雨量最少的地方,但也有1200mm左右。按海拔高度讲,高山比低山多。

4、蒸发

第 6 页

年平均蒸发量为1144.9毫米,小于降水量,蒸发最多月为8月,有188.0毫米。年内季节差异很大,尤其是8月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大,降水少,容易引起干旱。

5、风向和风力

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向频率为7%,年平均风速0.8米/秒,最大风速为25.5米/秒。基本风压标准值为300牛顿/平方米。

6、灾害性天气

影响建始地区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雪灾、雷击、大风、冰雹、低温冻害、大雾、泥石流、滑坡等。 (1)暴雨 集中出现在6月下旬和7月。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1983年7月13日,雨量达214.0毫米。

(2)干旱 一年四季均有出现,而以伏旱和秋旱为常见。 (3)大风 一年四季均有出现,一般与寒潮、雷雨伴随而来。春季是大风(平均风速达6级、瞬间风速达9级)最多季节。 (4)雷击 建始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3天,最多年份达63天,属多雷区。

(5)大雾 年平均大雾日数为40天,大雾出现最多的月份是十一月和十二月。

第二节 社会经济情况

一、历史沿革

第 7 页

建始县城旧址,原在三里公社槐树垣大队棉花坝。《正德夔州府志》和《建始县志》均有记载:“县东30里,隋置业州于此。今呼棉花坝后山”。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废州设县以后,县城移至烟墩山下。现在的城址,经历代扩建逐渐形成。1985年业州镇建成区面积为95.14公顷,人均72.3平方米。至1999年,业州镇建成区面积为2.9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4.9平方米。

二、人口

2007年,建始县共有总户数153539户,总人口为50.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6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475人,出生率10.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6‟。

三、经济发展

至2007年底,建始县辖5个镇(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5个乡(长梁、茅田、龙坪、三里、花坪)。县域国土面积266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432.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3%。

近年来,建始县围绕着“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强县、开放活县”发展策略,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GDP达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346元。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

第 8 页

四、产业结构

1、农业

全县耕地面积5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0多万亩。2007年,全县粮食作物总产22.6万吨,保持了基本稳定。粮食亩产268.76公斤,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魔芋、药材等。

2、工业

建始工业是以卷烟、水电、化工、建材、煤炭、印刷、造纸、食品加工、酿酒等行业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建始工业立足特色资源,实施重点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水电、煤炭、建材、富硒绿色食品加工、铁矿冶炼等六大支柱产业,但仍然存在工业总量小、结构单

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协调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

3、旅游资源

建始县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颇多,且历史悠久。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主要名胜古迹有:花果坪古生物化石洞群、旋齿鲨齿列化石、石通洞、头坝堰崖墓、巨猿洞等。

4、交通

建始县交通系统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区域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有效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于交通发展的适度超前要求,建始交通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建始县是“两路”( 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覆盖的地区,

第 9 页

“两路”即将建成,交通将带领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变交通优势为经济优势。

5、通信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5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830万元,增长2.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8万户;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万户,年末达到13.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6488户,比上年净增3080户。

第三节 城乡建设与规划

一、城乡建设现状

新世纪以来,建始县全面推进“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区域经济特色化”的发展策略,把城镇化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建设的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从建始县穿过,使建始县与外界的联系更为便捷。209国道的改道工程,将会让业州城区的交通系统更为完善。建始火车站的建设,会使业州成为宜万铁路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及清江通航等,对沿江景阳镇等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业州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近期正在积极开

第 10 页

发县党校小区、朝阳小区、清江工业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中的朝阳大道,使业州大道西段通过广润路与朝阳大道连接形成环道。计划建设老虎洞连接清江工业园区道路,与烟墩大道、北环路形成完整闭合的环路。

二、城乡总体规划概要

重庆都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二00七年编制的《湖北省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年—2020年》将建始县城市性质定位为:恩施州域主中心区的重要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富硒、铁矿石等特色矿产加工、旅游服务和物资集散为主的山地宜居城市。同时确定建始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6.8万人左右;预测远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左右。近期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取85平方米/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78公顷以内;远期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取90平方米/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035公顷以内。

根据建始县城区所处地域空间特征,确定城市结构用地空间形态为“一城两组团”:“一城”是指业州城区,包括老城区、七里坪片区、红土坪片区和松树坪片区;两组团分别是下坝组团和小垭门组团。

1、业州城区

第 11 页

业州城区用地功能结构为“一区、两心、四园、六小区”:“一区”是指七里坪片区的清江工业园区;“两心”是指老城片区的商贸中心和红土坪片区的行政文化科研中心;“四园”是指中心公园、烈士公园、红土公园和城西公园;“六小区”是指在红土坪、松树坪、七里坪、马栏溪、建始大桥南侧以及沿现有北部209国道沿线形成的六个居住小区。

2、下坝组团

下坝组团用地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园、两区”:“一轴”指沿现有209国道形成的发展轴;“一园”指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的下坝公园;“两区”指南部的富硒绿色产品特色工业园区和北部的居住区。

3、小垭门组团

小垭门组团用地功能结构为“一站、一心、两区”:“一站”是指建始火车站;“一心”是指围绕火车站站前广场、汽车站和停车场布置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市政用地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形成小垭门组团的中心;“两区”是指北部的居住小区和南部的物流园区。

建始县城区用地布局为: 居住用地

第 12 页

居住用地主要包括二类居住用地和中小学用地,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317.3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30.66%,人均27.59平方米。

一、二类居住用地

规划保留奎星园小区、永安小区、税苑小区、北环路小区和余家坝小区等居住用地;新增的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红土坪、松树坪、七里坪、下坝组团、下垭门组团以及烈士公园、徐家沟路和二水厂路附近。规划二类居住用地总面积282.0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27.25%,人均24.52平方米。

二、中小学用地

规划保留并扩建县第一中学、县民族实验中学、七里坪中学、业州镇第一小学、业州镇民族小学和县实验小学;撤并业州镇第二小学和七里坪小学;规划在红土坪新建3所小学(其中1所为红土坪小学),在松树坪、小垭门组团和下坝组团中心位置分别新建1所小学。规划中小学用地总面积35.2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3.41%,人均3.07平方米。

三、规划在七里坪、徐家沟和外北环路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总面积约20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

按“城市级—居住区级(组团级、片区级)—小区级”三级规划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119.3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1.54%,人均10.38平方米。

第 13 页

一、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将部分政府机关迁出老城区,在红土坪片区设置县级行政中心;原有行政办公用地置换成商住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17.8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72%,人均1.55平方米。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改造业州大道现有商业设施,将行政办公用地搬出老城区后的土地安排大型综合商场、专业商场及部分金融机构,形成服务全县及业州城区的商贸中心;规划在红土坪、松树坪、七里坪、下坝组团和小垭门组团布置片区级商业用地。

规划保留东门大市场和广润河集贸市场,并结合各片区中心、规划的红土坪客运站以及利用原烟厂烟叶中心仓库布置专业和综合市场。

规划在红土坪新建旅游接待中心。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总面积61.9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5.99%,人均5.38平方米。

三、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搬迁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工团以及县宣传文化中心至红土坪,并结合行政中心布置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博物馆、影剧院等。规划文化娱乐用地总面积8.7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0.84%,人均0.76平方米。

四、体育用地

第 14 页

规划保留现有的运动场和门球场,并在现有的红土坪110千伏变电站西侧布置一片体育用地,占地6.08公顷。规划体育用地总面积8.6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0.84%,人均0.75平方米。

五、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保留并扩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和业州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用地;在红土坪、松树坪、小垭门和下坝组团结合片区中心分别布置1处医疗卫生用地,用于建设专科医疗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医疗卫生用地总面积10.7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04%,人均0.94平方米。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规划保留职业技术学校、党校和白肋烟科研所用地,并在红土坪布置两片教育科研用地,一片用于研发,另一片用于职业技术学校搬迁。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总面积10.7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04%,人均0.93平方米。

七、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保留五阳书院、大成殿和建始文庙用地,文物古迹用地总面积0.35公顷。

八、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福利院用地,用地面积 0.44公顷。

工业用地

第 15 页

规划保留建始水泥厂用地;建设清江工业园和下坝富硒绿色产品特色工业园。工业用地总面积168.2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6.25%,人均14.63平方米。

仓储用地

规划保留建始客运站附近的仓储用地;在清江工业园和下坝组团结合工业用地各规划1处仓储用地;结合火车货运站布置4片仓储用地,用以发展物流运输业。规划仓储用地总面积29.6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2.87%,人均2.58平方米。

特殊用地

规划保留并扩大建始看守所和武装委员会用地。规划特殊用地总面积8.8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0.86%,人均0.77平方米。

绿地

规划绿地总面积173.7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6.79%,人均15.11平方米。

一、公园绿地

规划保留船儿岛公园绿地,在业州城区布置1处城市级中心公园,布置3处居住区级公园,即红土公园、城西公园和烈士公园,沿广润河布置滨河绿地;规划在下坝组团和小垭门组团分别布置居

第 16 页

住区级公园。规划公园绿地总面积112.7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0.90%,人均9.81平方米。

二、防护绿地

规划110千伏和35千伏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30米;209国道两侧分别控制15米宽的防护绿地;指阳河、两溪河和马栏溪河两侧分别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总面积60.9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5.89%,人均5.30平方米。

城区各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一)城市道路与对外交通设施的联系

业州城区的业州大道、朝阳大道、红土大道(暂定名)、松树大道(暂定名)与209国道绕城线和高速公路连接线相交,形成城市道路与外界道路的联系节点。其交叉口均为平交路口,采用交通信号灯管制。

(二)城市道路规划 ①主干道规划

主要承担城市各组团之间的长距离交通联系,承担快速道路向各组团疏散交通的功能。按间距700~1000米的原则,规划将广润路、红土大道、红土东路、红业大道和烟墩大道作为城市的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6米、29米和24米。

第 17 页

②次干道规划

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配各功能分区的内部交通,既要对主干路交通进行集散分流,又要汇集支路的交通。其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按间距400~500米的原则,规划将北环路、团结路和龙七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8米,红土北路、徐红路、松西路、松树大道、朝阳南路、清江二路作为城市的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18米和16米。

③支路规划

支路要能通达到城市每一个街区的出入口,必须确保城市中任何街区或者建筑物出入口到达最近支路的行驶距离不超过200~300米。支路属于生活性的,采用单幅路横断面形式,车行道不宜超过10米,城市支路的设置需根据路网密度和具体地块情况而定,间距控制在150~250米之间。红线宽度12和8米。

2、给水规划

建始县城区供水水源近期为四十二坝水库,远期为四十二坝水库、红瓦屋水库和二道水水库共同供水。现状中心城区主要水厂是2003年建成投产的七里坪二水厂(一期工程2.5万立方米/日),承担着整个城区的供水。拟建供水5万立方米/日规模的二水厂二期工程计划2007年完成设计和施工图,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选址于现状水厂北侧28米高的平台上,占地3.21公顷,能满足业州城区和小垭门组团远期用水的需求。为保证供水安全,中心城区管网

第 18 页

布置以环状为主,枝状为辅,管网中采用现有的2400立方米老水塔和在建的3000立方米高位水池进行流量调节。个别高层建筑应自设贮水池,并配置加压设备进行加压供水。城市输配水干管在现状基础上结合规划道路进行布局,早期铺设管道由于管径偏小、管道老化或与规划道路走向不一致应逐渐更新。供水主管均采用球墨铸铁管或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其他材质管。下坝组团供水管网可自成系统。

3、排水规划

规划依地形划分为5个排水分区,即老城片区-红土坪片区、松树坪片区、七里坪片区、下坝组团、小垭门组团。各片区污水经过污水干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各组团污水均采用集中处理方式,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排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按二级标准处理达标后分别排入广润河、两溪河和马栏溪。保留业州城区部分雨污合流管渠,改造为雨水管渠;根据地形和规划道路新建雨水管渠。收集雨水就近排入附近冲沟、广润河、马栏溪、指阳河、两溪河和其他水体。

4、电力规划

近期保留狮子滩变电站,主变不变,电源引自红土坪110千伏变电站和四十二坝二级电站;远期新建七里坪110千伏变电站,主变2×25兆伏安,电源引自闸木水电站,并与红土坪110千伏变电站和红岩110千伏变电站联网;取消狮子滩35千伏变电站。

第 19 页

5、电信规划

电信网规划将现状电信C3局搬至红土坪片区,远期交换容量达到3.5万门;在七里坪邮政大楼新建接入机房一处,远期交换容量达到3.5万门。移动通信网近期重点做好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及路由组织的调整,使网络结构清晰,路由组织合理,为今后3G网络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规划在业州城区增设3个基站,其分布在运管所斜对面的居民楼楼顶、人民医院对面的大楼楼顶、徐家沟居民楼楼顶。远期随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在市级和居住区中心新设服务网点,加大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5部/百人。

6、邮政规划

中心邮政局按区域设置,服务人口达10万人以上。一般支局服务人口3~5万人,邮政所1.5~2万人;一般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人口稠密的城区0.8~1.5公里, 郊区及新开发区1.5~2.5公里。

七、燃气工程规划

建始县使用的天然气气源为川气东输管道(四川普光—上海),接口在恩施市。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到达中心城区配气站,经过调压、计量等处理后,进入城市主管网,再经过小区调压管道输送进入用户。根据近期规划的气化范围,主要在业州片区建成区范围内,主输管道从配气站到朝阳隧道前为单线,沿草籽坝、七里大桥、业

第 20 页

州大道、北环路、建始大桥、南田丘小区形成两个环形,为中压干管。远期考虑规划区主要在业州镇建成区北边和南边。

第 21 页

第二章 气象观测站现状与评价

第一节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基本情况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现位于建始县红土坪(城郊),东经109°43†,北纬30°36†,观测场海拔609.2米。主要承担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太阳辐射观测、大气成份酸雨观测等观测任务。地面气象观测包括:每日0

2、0

5、0

8、

11、

14、

17、20、23时八次定时观测发报及重要天气报告,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温、雪深、电线结冰等观测项目;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土壤水分及墒情的测定、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及物候的观测;太阳辐射观测包括:总辐射、紫外辐射,每小时定时上传数据,每月形成报表上报省局;酸雨观测包括:采集降水样品,测量降水样品的pH值与电导率,记录、整理观测数据,每日上传酸雨观测数据文件,每月编制酸雨观测报表,报送酸雨观测资料。已建成1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全县各乡镇。自动观测系统及配套通信传输设备。根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测得的气象资料参加全国交换,资料上传国家气象中心,每小时一次。

第二节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历史沿革

第 22 页

一、站址变动情况

建始县气象站建于1958年,站址位于城郊红峰大队一生产队,紧邻保管室和晒场,东经109°43†,北纬30°36†,观测场海拔614.1米。1979年夏抢收小麦,麦桿堆在值班室旁,不慎引发火灾,值班室门窗着火,经县消防队赶来才将火扑灭。经请示省、州局,于1983年1月1日正式搬迁至原址东面约300米的红土坪碉楼堡(山头上),海拔609.2米。

二、站名变动情况

1958年建站 建始县气象站 1971年9月29日 湖北省建始县气象站 1973年 建始县气象站

2006年7月1日 建始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 2008年12月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

第三节 气象站现状及评价

一、代表性分析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是建始县唯一的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除国家气象中心掌握并参加全国交换外,是分析建始天气变化、气

第 23 页

候特征的主要依据,也是建始防灾减灾的主要依据。观测资料要能代表建始县境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观测站站址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现观测场位于城郊县城北侧,红土坪碉楼堡(山头上),能俯视全城,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无障碍物影响,基本能反映本县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土壤性质黄粘土,与建始的地址地貌大体一致,代表性较好。

二、准确性分析

观测场大小为25×25平方米,场内气流畅通,仪器安装准确,布局符合要求,场外四周空旷开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资料的准确性的要求。

三、比较性分析

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仅迁站一次。迁移距离约300米,相对高度差仅4.9米,经纬度未变化,观测资料无不连续性现象,对气象资料的比较性无明显影响。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资料的比较性的要求。

第 24 页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为了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符合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要求,为天气预服、气象信息、气候分析、气象服务以及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主要原则

1、以城乡建设规划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原则,实现城乡建设和气象事业同步发展。

2、以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为原则。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改善的原则。

4、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三节 规划依据

1、《湖北省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年—202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 25 页

4、《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

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

6、《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通知》(中国气象局和建设部联合下发)

7、《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0〕31号0

8、《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评估方法》(中国气象局)

9、《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评估报告书》(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

10、建始县城区1:1000现状地形图

第 26 页

第四章 规划内容

第一节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9-2020年。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应充分考虑本规划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二、规划范围

以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为中心,半径3公里之内为规划范围。其中:半径1公里范围为核心保护区、半径1—3公里范围为基本保护区。

三、规划目的

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且有效地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依法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使规划范围内符合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标准;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符合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要求;为天气预服、气象信息、气候分析、气象服务以及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任务

第 27 页

对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制定气象探测环境改善与整改方案;明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技术指标;确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确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二节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一、气象探测环境的定义

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地获取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二、气象探测环境的总体要求

气象探测环境要求长期稳定,具有良好的区域代表性。

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采砂(石)、取土、焚烧、放牧等行为;

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种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作物、树木,禁止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和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

观测场四周不得有致使气象要素发生异常变化的干扰源。

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第 28 页

1、保护范围

根据《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结合建始县的实际情况,以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为中心,半径1公里范围内为核心保护区,半径1—3公里范围内为基本保护区。

2、核心保护区地界:

东面:烟墩山脚; 南面:南山坡; 西面:县自来水厂; 北面:业州财政所,黄家弯砖厂。

3、保护区保护标准

(1)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离观测场四周10米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1米的作物、树木;

(2)观测场四周距公路路基距离必须大于30米; (3)距铁路路基必须大于200米; (4)距大型水体距离必须大于100米;

(5)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障碍物高度的8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7.13°;

(6)观测场围栏与成排障碍物距离≥障碍物高度的10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5.71°;

(7)观测场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5°;

(8)四周障碍物不得遮挡仪器感应面;

(9)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观测围栏的距离必须大于500米。

第 29 页

4、保护区内障碍物控制高度计算公式:

(1)孤立障碍物: H

H

“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两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障碍物控制高度计算公式中,“H”为障碍物最高点的海拔高度,“D”为障碍物到观测场最小直线距离。

第 30 页

第五章 气象探测环境的改善和整改

根据地平圈遮蔽物仰角和人为障碍物仰角测量(从正北方向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方位每隔2°测量一次地平圈遮蔽物最高仰角和人为障碍物最高仰角)可以看出:在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主要的遮蔽物是观测场西南方向水平方位角330°—360°(观测场中心,物镜距地面1.5米)的山体;不符合要求的人为障碍物主要是观测场东北方向水平方位角4.6° —30.2°(观测场中心,物镜距地面1.5米)的地面值班室、观测场西北方向水平方位角288.3°—307.2°(观测场中心,物镜距地面1.5米)的民房及树木、观测场北方的储存室,水平方位角317.0° —358.0°(观测场中心,物镜距地面1.5米)。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没有不符合要求的铁路、公路、水体、作物、树木及其它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源体。要求对气象地面观测场四周不符合要求的障碍物采用逐步搬迁、降低建筑高度或降低水平方向遮挡角度等办法进行整改,使其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要求。

第 31 页

第六章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关系到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气候监测和气象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趋突出。为切实做好建始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规划:

一、建立和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备案制度、严格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建始县气象主管机构和建始县建设、规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备案制度和工作机制,为切实保护好建始县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提供可靠保障。建始县气象主管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规定,及时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标准报建始县建设、规划、环保、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始县建设、规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要主动征求气象部门的意见,避免因城乡规划导致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切实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建始县建设、规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审批位于以建始国家

第 32 页

基本气象站观测场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在建或规划未建的建筑物、高秆作物、铁路、公路、电力电信的架空线、各类无线发射基站、有污染的工矿企业等,以及以气象观测站观测场500米以外,但对气象探测环境仍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时,应事先征求建始县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建始县气象主管机构应于3个工作日内提出具体意见;新建、改建、扩建的气象台站和设施,应当符合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以及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和城乡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建设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规定报经省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拆迁和新建气象台站和设施的全部费用,按照谁造成、谁负责的原则,由造成气象台站拆迁的单位承担。对于新站址,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对比观测,经专家论证确认,新建气象台站和设施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后,旧站址建设项目方可施工。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据《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及《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查处相关违法案件。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采砂(石)、取土、焚烧、放牧等行为,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种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作物、树木,禁止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和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各级气象部门要在人大监督和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

第 33 页

大对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违法案件的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全社会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危害性,使广大群众,特别是从事城市建设活动的单位与个人了解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第 34 页

第七章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效益分析

气象探测环境是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和气象探测工作正常、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对准确、科学地做好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气象探测环境备案又是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 35 页

图 纸 目 录

1、区域位置图

2、周边区域现状图

3、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

4、周边地区功能结构图

5、保护区划分图

6、1公里范围内成排建筑高度控制图

7、1公里范围内孤立建筑高度控制图

8、日出日落方向建筑物高度控制图

第 36 页

第 37 页

第 38 页

第 39 页

第 40 页

第 41 页

第 42 页

第 43 页

第 44 页

《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调研清单

“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吉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吉林人大

国家基本药物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国家

《建始县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建始县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