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丽静周五34数学四班刘少博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7: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数学(4)班 刘少博 学号:2012326601102

摘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近代的中国在风雨中飘摇,整个国度的没落,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特别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在鸦片战争后越来越大肆的侵略这一个国度。一切历史的发展好像是被各个列强安排好的一样,正在循序渐进的走向危难之中。但是这个国度里的人民却不甘心被外来侵略者压迫,奋发起爱国救亡运动。那么我们就跟着胡縄先生一起去看看这一段历史的沉浮与沧桑吧。 关键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社会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胡縄先生说:“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以个体小农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其基本特征。”虽然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却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这种经济制度不会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再一个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国家政策是不会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还有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拥有资本的大户豪向封建化转移,不会用资本来扩大再生产反而用来买田置地。在政治上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到了雍正王朝军机处设立达到了顶峰。在这种制度下,各级官员渐渐走向腐败而更加残暴的压迫平民百姓。庞大的国家机器唯一义务,就是维护封建的土地制度和剥削制度。以保障占总人口百分之几的贵族、地主、绅士的特权地位,压制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群众,使他们服从这种社会秩序。不然这种压制性的统治加上经济上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当平民百姓的生存条件难以维持的时候,便会起来反抗,增加统治的危机。

然而在鸦片战争前的这个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却又开始卷入了外国侵略势力。正当中国处于没落时代,西方列强却过渡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时代,他们为了寻求发展的利益,不断地用武力向外侵略扩张,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不免于难。鉴于外来势力的不断侵扰,中国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自卫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这不完全是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因为它起了民族自卫作用。问题是在国内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为任务的反

动统治者,不可能把对外的自卫认真地贯彻下去,更不可能把这种自卫政策同争取本国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结合起来。胡縄先生肯定了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利方面,他认为,这是当时清政府所能采取的必要的自卫政策,但是在这种自卫政策下,统治者过于狂妄自大而走向腐败落后。面对着外来的强力,落后的国度也只能采取这种政策了。在尚钺的《中国历史刚要》第六章第九节中也这样认为:“满清王朝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者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一方面固然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性,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卫手段。”他对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方面。

二、鸦片战争

在小范围的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失利,使得英国人的不甘心,总想打开中国的市场,从而以鸦片走私的行动就开始盛行。但是鸦片对中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中国的统治者不得不发出禁止鸦片的口号。然而中国的禁止鸦片的行动却成了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借口。其实早晚的问题,因为英国要得是广大的中国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还有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而并不仅仅是战争之后的一点。这赔偿一点我们可以从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看出来。在书中胡縄先生提到:“许多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著作力图证明,英国当时对中国作战虽然因中国方面禁烟引起,但并不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是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的贸易。”胡縄先生称这种辩解为“强盗逻辑”。很显然英国反动战争不是为了所谓的“平等”,而是为了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利益。所以说英国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无论西方学者怎样去辩解也脱不了签订条约中的那些无耻的要求的战争性质和目的。尚钺在《中国历史刚要》中第六章第九节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要求新的廉价工业品的倾销市场。经济上最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更加紧的寻找新市场。”还写道:“对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大物博的、人口众多的大国,初步侵略的尝试失败之后,英国政府遂决定用武力轰开中国的大门。因此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然而面对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总是举棋不定,最终屈服求和。胡绳先生在书中写道:“道光皇帝无论在禁烟问题还是在战争问题上,都没有一贯的坚定方针.”的确如此,在战争中清政府总是想用最快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想通过战争去解除海外势力的威胁。但是英国的军队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军事去应对。在外来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清政府只有选择求和。这种政策只会使得英国侵略者尝到侵略的甜头,更加大肆的侵略中国,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风气,各国也会望风而来。胡绳先生认为中国战败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武器的差距,其次是中国战略上的

失败,再一个是没有广泛的发动群众。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武器和战略,而是国家的落后和清政府没有战争的决心。清政府从来都不想让人民有着强大的力量,他们更不相信自己的人民。

战争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人开始惊醒,有些人还在熟睡。清政府的政策没有挽救伟大的民族,反而越来越收不了场,深化了中国的危机。

三、太平天国运动

在外来入侵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加上外来资本主义列强的压制,激化了中国的内部矛盾。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艰苦,被迫起义。胡绳先生认为“受着严重的封建剥削农民群众,是封建社会中的巨大革命力量。”因为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压迫,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在这种压迫的社会之下,为了争取自身生存利益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就形成了革命力量,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如此。但是战争一旦取到了他们想要的利益之后,就容易不思进取,当内部矛盾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时,也会发生内部的争权夺利。最终解散或是被他们所谓的统治者灭掉。我认为,太平天国起义和以往的农民战争一样,就是多了个严密的组织和一个有一点指导意义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罢了。但这也改变不了以往农民起义的性质和命运。然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第

一、流动作战没有根基。

二、领导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

三、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四、领导者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而结束,但其地位也是不可以抹去的。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里说的“在政治上亦有几点比较纯朴的理想,如天朝田亩制度等。”这里的纯朴是指想法好、出发点好的意思。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然有着当时不可能的局限性,但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应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而资政新篇反应了当时中国受到西方政治制经济制度的影响。

四、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鉴于甲午战后各列强对中国大肆的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于是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戊戌变法运动开始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上演。这是甲午战后受惊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希望通过变法来挽救中国的危机。这次的学习比起洋务运动来,有其进步之处。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政治上的落后,而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这并非洋务运动时期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先进的,只要把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同中

国的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就可以救亡图存了。但是这场运动终以失败而告终,比之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亦有其失败的原因。首先维新变法者没有发动起广大的人民一起变法,而仅仅是政府内部在做,做得还不好,这样使得很多政策推行不下去。再一个是变法促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进而镇压变法。还有一个是,皇帝没有实权,又引来了外国列强的反对,正如胡绳先生所说:“无论中国统治者,还是外国帝国主义者,都在这时异常不安地看到,在中国广大人民中正酝酿着一场革命的暴风雨。”中国的统治者和各列强的不安使得他们起来反对变法,这就使得变法的阻力增加了几许。最后一个是这种变法发生在这一个时候,似乎有点不是时候,有一点迟了。中国已经错过了变法的最佳良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义和团运动随即而爆发。胡绳先生在书中说:“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农民革命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说明当时义和团运动之势于猛,深究其爆发原因,无不推究于统治者对百姓的大肆压迫,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义和团运动也免不了最后的失败。首先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之义和团没有提出更先进的革命纲领,反而盲目排外,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其次是领导集团内部经不起诱惑,清政府等他们出了问题时就转向去镇压他们,以之来满足外来侵略者的要求。再一个从客观上讲,中外势力公开勾结,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使得义和团运动最终灭亡。虽然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但它表当时的反对外国侵略的广大国民的心声。这个时候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看着自己的利益在义和团运动下受到打压,而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来反侵略,使得他们利益受损,转而联合起来形成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悲剧。清政府又一次妥协退让,最后以“借师助剿”的名义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义和团运动又怎能不败?胡绳在书中还说:“义和团虽然在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的合力镇压下失败了,但是千百万仇恨外国侵略者得中国人民还存在着。”表明了当时反对外国侵略是广大国民的心声。

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而清政府的变法显然也是失败的,是不能从根本上救亡国家的,义和团的农民战争也失败了。于是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领导革命。想通过革命的形式来救亡国家,这一个革命是同以往不同的革命,是以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家为目的的革命。他们公开打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号,但又带有不彻底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中华民国,同时也断送了清政府的立宪的改革。希望总是在徘徊不前的,钱

穆在《国史大纲》中讲道:“旧政权解体后紧接着的现象,便是旧的黑暗腐败势力之转见抬头,而新势力无法加以统制。”表明虽然当时中国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总是有人想回到封建统治的社会去,在袁世凯夺走革命果实之后,表现更是如此。然而革命的发生使得清政府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但也未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因为在辛亥革命后,出现北洋军阀的统治,也是一种黑暗的残暴的统治,各省军阀相互的攻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和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在一起,外国势力在中国有增无减。正如胡绳先生所说:“清朝皇帝这艘船在革命的风浪中迅速沉下去,这对于帝国主义列强是出于意料之外的。他们担心局势的发展会损害他们的既得的权益,同时他们又从中国国内的动荡局面中竭力寻求对他们有利的机会。”各列强只会在中国辛亥革命中加紧的侵略,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个时候袁世凯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人选。所以他们扶植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使中国难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

正当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列强忙于自己的战事,中国也是不例外的,也派兵参战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这一次的失败对于国人来说,实在忍无可忍。然而刚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学生的爱国热情极为高涨,于是以学生为代表的“五四运动”就爆发了。他们打出了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严惩卖国贼等口号。“五四运动”的爆发惊醒了亿万的国民,得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国人的支持,最终取得一定的胜利。经过五四运动,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啊!这次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啊,是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开始。中国历史也会有新的发展。

我们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1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推荐)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全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2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2

高丽静周五34数学四班刘少博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高丽静周五34数学四班刘少博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