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1 08:35:2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读《从鸦片战征到五四运动》有感

摘要:《从鸦片战征到五四运动》一书是由胡绳所著,1981年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正文:近日粗粗阅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此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进行英勇斗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在中国得到弘扬和歌颂。农民站起来了,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农民斗争打击了国内外的敌人,建立了太平天国。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摘自原文第76页)”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摘自原文143页),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摘自原文302页)”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摘自原文422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摘自原文533页)。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它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只是剥削制度的更替。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学生运动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强力支持,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革命得到了胜利。经过红四运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而成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从那以后中国真正开始走上改革发展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而今我们己经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使我们在世界大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中发展经济,开始壮大。而这段历史对我们走出封建主义只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证明,我们摆脱封建社会的出路就是要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动群众,进行武装革命。

总结:《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推荐第2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近日粗粗阅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此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

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推荐第3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从鸦片战征到五四运动》,书中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征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进行英勇斗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在中国得到弘扬和歌颂。农民站起来了,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农民斗争打击了国内外的敌人,建立了太平天国。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摘自原文143页),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它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只是剥削制度的更替。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

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学生运动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强力支持,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革命得到了胜利。经过红四运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而成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从那以后中国真正开始走上改革发展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而今我们己经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使我们在世界大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中发展经济,开始壮大。而这段历史对我们走出封建主义只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证明,我们摆脱封建社会的出路就是要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动群众,进行武装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推荐第4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7-6 字数:17

32《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从~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推荐第5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选修论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管理学院金融09-1

邢峰

0909410

3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旧思想、旧传统,但没有完全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自发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褒贬不一。直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情绪化”的产物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登上了民国总统的宝座。他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独裁,大搞帝制复辟。而与政治倒退相伴随的则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诬蔑辛亥革命以来“纲常沦弃,人欲横流,几成为土匪禽兽之国”,命令全国“尊崇孔圣”。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相继出现了诸如孔教会、孔道会、宗圣会等尊孔复古组织。这些组织与北洋军阀相唱和,攻击辛亥革命,谩骂民主共和,鼓吹非孔教、非复辟不能救中国。历史事实清楚地表明,袁世凯的所谓文庙祀孔、天坛祭天不过是恢复帝制的前奏:“武圣”张勋与“文圣”康有为更是联手导演了一出复辟的闹剧。既然反动的政治总有腐朽的文化为之张目,那么捍卫共和、反对倒退,就势必要痛击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扬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对封建文化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维新思潮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抨击君主专制、纲常名教,提倡民权、自由、平等,这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声。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进一步批判封建的纲常名教,指出如果不“扫荡三纲,荡涤五伦”,中国就不能“挹自由之空气,振独立之精神,拔奴隶之恶根,救民众之悲运”。他们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孟,提出“圣人革命”,否定了“圣人”和“圣学”的绝对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纲常名教、反对孔教,与辛亥革命党人对待纲常名教和孔子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一脉相传的。由此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把五四运动说成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情绪的宣泄”、“非理性感情在起作用”,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他们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对新文化的提倡,是在经过对社会现实、思想文化状况的严肃思考后作出的抉择。这种抉择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是对现实的客观回应。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传统最主要的内容,是反对孔教,批判封建纲常名教,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

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宽阔的眼界和宏伟的气魄,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文化层面,而且是要救国,要“再造中华”。尽管《新青年》标榜“批评时政,非其旨也”,事实上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并没有脱离政治。新文化运动就是由尊孔复古、帝制复辟的社会现实引发出来的。正如陈独秀所说:“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旧思想”的针对性是很鲜明的。他们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指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背道而驰。

李大钊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陈独秀也强调说:民主共和重在平等精神,孔教重在尊卑等级,“若一方面既然承认共和国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他们还指出,尊孔是为了复辟帝制,“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思想学说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的,“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将孔教列入宪法,必然要集中批判封建的三纲五伦。他们认为孔教的核心是礼教,是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制度,“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批判忠、孝、节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危害的。

反对将孔教列入宪法、批判封建纲常名教,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思想、旧传统最主要的内容。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于孔子及其学说并没有完全否定。如陈独秀就肯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孔学的历史价值,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并认为孔子学说也有优点,不是“一无可取”。李大钊也明确表示:“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仅此而言,也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没有视中国传统文化尽为糟粕,说不上是全盘反传统。新文化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传统文化中断,即使是儒学也没有中断。如果说有“中断”,那断掉的只是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后期是前期的发展。谈论新文化运动不能只谈前期不谈后期,更不能以前期排斥后期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除原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外,又增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新文化,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在人们心目中对曾经被奉为效法榜样的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以致破灭。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终于在绝望和彷徨中从十月革命学到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李大钊等这样一些在前期新文化运动中起骨干作用的先驱者传播开来的。1918年,李大钊就撰文欢呼和论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年,他主编出刊了《新青年》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发表了著名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系统、准确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此后,许多报刊相继发表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也被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这样,就使19 1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发展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所以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决非由于几个知识分子一时的感情冲动。中国人民是在与各种主义的比较、实践之后,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其间贯穿始终的是先行者对社会现实深沉的理性思考,而不是非理性的冲动,更不是简单的盲从。它是思考后的选择,是对现实的回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严重的斗争和艰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种种主义,诸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

马克思主义开初只是其中的一家。马克思主义与这些思潮在社会改造的浪潮中竞相传播,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从1919年到1 923年,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先后战胜了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在思想理论的斗争中,其他各种主义很快便销声匿迹,只有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且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正是经过研究、比较和鉴别,最终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民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从苏俄接受来的教条主义。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把问题简单化了。十月革命无疑对中国影响很大,它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但是,中国人民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只是从苏俄来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显然是受日本学者河上肇的影响。杨匏安、李达、李汉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都是在留学日本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而周恩来、蔡和森等许多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则是在法国研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国内,1920年,陈望道全文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本在上海出版。据罗章龙回忆,当时在北京也有据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的中文油印本。1883年、1888年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英文版所作的序言中一再明确指出,包括阶级斗争学说在内,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的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而不是什么苏俄的教条主义。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和民主,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

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让我受益匪浅,祝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推荐第6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优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

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推荐第7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活动之读书报告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活动之读书报告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专业班级: 水工四班

姓名:冷俊杰

学号:080201042

3一开始上近代史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读这本书,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它。后来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我的1919》,观看电影之后我突然想到去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于是我去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结果就发现了这一本书,网上的评价都很高,于是我便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拿到手之后才发现这一本书竟有600多页,共70万字,我不禁打了退堂鼓,直到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安排了读书报告的任务,我才拿起了它慢慢的读了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星期就把它读完了。

我看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的简本,根据序言所说,大约删减了三分之一,参与编写的也从胡绳一人增加到了八人。

首先我浏览了本书的目录,全书包括绪论共六篇2十七章。

绪论部分主要讲了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差不多就算是鸦片战争的背景吧。从中我了解到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前,中国已经在过去在长达两千年中建立了极其完整的封建制度,在地方她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央她有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资本主义虽有萌芽但是却发展很慢;社会矛盾也只限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发生的农民革命也非常局限。同时在十

六、十七世纪的时候,虽然有些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来侵犯我国边界但是受到了有力的反击,在进行贸易时甚至出现了贸易逆差,而且随着侵略者的数量增加,清朝统治者也进行了一些防御措施,但是由于地方官员的腐败和盲目自大,很多禁令都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就如胡绳在书中所说“有禁令规定外国船只上的炮位必须在黄埔卸下,才准进入,可是很多时候都没有实施”。在这一篇绪论中我看到了古老中华在过去中的成就,也看到了它的统治者的盲目与自大,原本的反抗和自卫行为逐渐变成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些事实无处不体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预示封建王朝的覆灭。

第一篇讲的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胡绳先是讲述了在鸦片战争前期,以英国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向中国贩卖鸦片,以索求高额的利润。当朝廷发现问题时,它也采取了一些禁令,但是效果却很小,腐朽的官僚机构完全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甚至想到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这是多么可笑的方法啊!他们只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丝毫没有考虑到广大的群众的切身利益。直到林则徐的出现,真正的禁烟才真正的开始,英国商人的利益因此才受到了侵犯,于是虎门销烟自然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在战争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始终没有坚持住自己的立场,忽而主战忽而主“扶”。就像胡绳说的“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消除自身的痼疾”,当曾经在平民面前嚣张跋扈地军队遇到来自遥远的英国军队时,虽然拥有十倍军力,占据天时地利,却节节败退,这是为什么?是腐败,是懦弱,是军纪混乱,是没有得到平民的帮助!

英国侵略者在中国沿海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当他们认定清朝官兵并无任何抵抗能力的时候,他们在1841年5月30日在广州城北约五里的三元里遇到了他们所没有料到的敌人,打了一场特殊的仗——那便是三元里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普通的农民群众不顾官方已经屈膝求和,自己起来惩罚侵略强盗。三元里的战争,参加的除农民外,有当地的丝织工人、打石工人、人数近万。用书上的话讲“三元里的斗争,是中国人民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反帝斗争的最初的胚芽,它基本上是农民群众的自发斗争,而且地主阶级还在里面起着领导作用”。

提到鸦片战争,不得不提到>>>。他们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完全没有能力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经过鸦片战争,英美法者三个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迫使中国开始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为的是要奴役这个古老的国家”。从此,中国社会不可能不发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系列的变化。”

战争以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出现了什么事呢?中国对外正式开放而来五个港口,不平等条约赋予外国商人以许多有利条件。战后最初的若干年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的

情况如下:

1.鸦片仍然源源不绝地经过走私商人输入中国。

2.外国资产阶级在廉价搜刮中国的农产品的同时,也要是中国成为他们的是工业产品

的市场。

外国资产阶级本来以为只要大批了中国的“顽固”的政府的封锁,中国就能成为他们的 工业产品的最广阔的市场。他们没有料到中国的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相结合为基础的经济节后,对于工业品有这样顽强的抵抗能力。“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总过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除此以外,在五口通商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买办资产阶级的开始出现。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同上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一边利其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反复发生的农民革命,既没有资产阶级的领导,也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我们现在所要考察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他们是在和游民的破坏性进行了必要的斗争而建立和保持自己的领导权的。参加革命的也有地主阶级分子,但是人数很少,在革命的初期,不足以形成影响运动发展方向的力量。太平天国的兴起和衰落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金田村起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最早的组织者是洪秀全和冯云山。他们都是广东人。

2.向南京进军:太平军在金田村起义以后,两年多的进军,总的说来,是胜利的进军, 但是其中经历了多次严重的风险。

3.北伐和西征:毛泽东在论述战争中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时指出:“历史上存在过许多 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太平天国排除了一支有二万人左右的军队继续北上,方针是乘虚而入,直捣清朝首都。1853年5月,在出动北伐部队的同时,太平天国发动了西征。在这方面,太平天国进行的是争城夺地的战争。

4.天京城内的大变乱:当太平军向南京进军的过程中,好像用筛子把旧社会筛了一遍 筛出来的跟着它一起走了,剩下的照旧留在本地。这场天京大变乱成为太平天国从飞跃发展的形式转向下坡路的标志。干部的损失、军事力量的削弱,固然是直接造成的后果,但更严重的后果是政治和思想上的危机的加强。但是,由金田起义和向南京胜利进军而兴起的革命势头还没有因这次天京大变乱而完全打断,太平天国在总的衰落过程中还能取得某些胜利,并且继续维持八年之久。

农民大革命失败以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封建主义统治者,联合了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农民革命,对广大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杀戮,严重地摧残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各少数民族的群众起义失败,封建统治阶级总是对少数民族实行歧视、欺凌和压迫,于是连续发生了贵州苗族起义,云南彝族、回族的群众起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加紧。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剧烈地展开了对殖民地的争夺和瓜分。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接着书上提到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先是俄国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沙皇俄国排除的全权代表巴夫科夫在他所著的《我在西西伯利亚的服务》一书中供认了俄国政府和官员们如何挖空心思进行欺诈,利用北京条约第二条利用汉文本和俄文本有些用语的不同来捣鬼,占据伊犁地区达十年久。郁卒同时,英国也加紧了对中国西部边疆的侵略,光绪二年六七月间的烟台会议上,李鸿章全部接受了英方提出的要求,签订了烟台条约。侵略中国的列强

既相互配合、勾结,又相互排挤、竞争。

提起近现代史,大家都会想到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掠夺,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清朝政府成了外国帝国主义的税吏,;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便浩浩荡荡地开始了,那便是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它是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慈禧太后本身被那个不反对洋务派的路线和政策,但是她为了自己的权力,“采取了三项措施:1.命人’开缺回籍’,2.以容禄为直隶总督3.命二品以上达成到太后前谢恩。”就这样,在慈禧的打压下,维新变法最终失败,,康梁跑到海外后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主要反对新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维新派并不是白白地付出了鲜血,但付出鲜血的结果并不是谭嗣同所设想的,维新变法运动能由此高涨而直到胜利,恰恰相反,倒是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农民运动像火山突然爆发一样,以山东味中心涌现出来,是中国近代史十七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和团发展越来越壮大,帝国主义列强看到清朝政府已经控制不了局势,义和团势力逐渐深入北京、天津的时候,就决定出动兵力,直接出面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义和团的爱国群众,没有正确的领导,误信清朝官方真是要和洋人打仗,“有勇无谋”,官方正式利用他们的“无谋”,而把他们碾碎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争机器里。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士兵们在一夜间取得了起义的胜利,为清朝统治敲响了丧钟。但是,这些取得了胜利的士兵们没有坚强的领导者,同盟会的领袖们或在国外,或在上海、香港等地。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赴后继的斗争,不会有武昌起义;为了保持这个胜利,他们面临着更严重的考验。新政权成立起来了,袁世凯成了内外一切反革命势力的中心人物,依靠帝国主义的力量,迅速上升到权力的中心。武昌的政权落到了反革命手里,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革命势力由于有了孙中山的回国,而有了一个有力的中心人物,这是反对革命的方面感到震惊。但是议和已经在12月18日在上海开始。12月29日,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进行临时纵容的选举,孙中山以16票当选,次日,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在1911年11月16日组成以他为首的内阁后,迅速把清朝的全部政权、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没有能力解决它面临的许多困难,处于极其软弱的地位。最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失败了。它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者具有他们自己克服不了的弱点的缘故,是由于中国广大下层群众——主要是农民的革命力量得不到正确和坚强的领导,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的缘故。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辛亥革命以后的几年间,中国思想界处于很混乱的状态,这时,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杂志发起了冲决这种精神网罗的斗争。在它的影响下,形成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思想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5月4日,北京学生的行动在黑夜沉沉的中国发出一声响亮的春雷,立即震动了中国。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它的后两年,1921年,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

在读这本书的一个星期里,我经常想,那时候的人民确实是在水深火热中生

存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一个悲伤史,而中国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中国着实不容易,曲曲折折的斗争,与外国列强的斗争,它是在斗争中不断走出阴影,在奋斗中努力找到自己的道路,而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和平。

推荐第8篇:读书笔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那段时光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 “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我们向历史学习,向历史中的各位革命前辈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抱着这种心思,我阅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此书系统的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可耻的卖国贼的应用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经过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停滞的封建社会以后,社会政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动荡和变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现在这个和平强大高速发展的国家成立的奠基期。把每次革命高潮时期和在它以前的准备时期合并起来的话,那就可以把1840-1919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二个是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第三个是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期;第四个是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年),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酝酿的时期。

鸦片战争之所以重要,它的意义在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的中国的确走出了封建的状态,但同样是有代价的:独立的国家变成了半殖民地的存在。不但如此,此后不断有外国势力入侵、欺压,亦或是武力侵略;于此相对的,麻木的国人开始有崭新却渺小的力量试图将他们唤醒。软弱的政府,外国的强势,武力的欺压,各种不平等的条约,让一些年轻且有思想的人开始凝聚起反抗或试图改变这一切的力量。以至于后来中国八年的反侵略战争,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不也就是反抗二字吗?这便是鸦片战争重要性的所在。或许它不能被称为历史变革的起点,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它当之无愧!尽管它拉开的是一段黑暗历史的序幕,可正因为黑暗,人民才会努力的寻找光明!此后,开始了一些由农民引导的同样富有封建色彩的起义活动。还有一些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虽然在这里略过不谈,但同样具有非凡意义。那些人的努力,虽然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成功的将国民思想上的枷锁打开,并往其中灌入全新的思想。当然,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在戊戌维新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便是辛亥革命的爆发!这其中的发展过程暂且不谈,提到辛亥革命中几个关键词便会让大家对辛亥革命大致有些许印象: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最终,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此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 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 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除此和上面所说推翻封建势力,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外,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并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此为基;陈独秀的《青年杂志》,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先进分子的新文化运动,李大钊率先举起的马克思主义旗帜,此为风;以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让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变成直接导火索,点燃了好像炸弹的学生群体,让这一切的一切化作风暴,在中国境内肆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这场风暴,便是五四运动。比之前辛亥革命所化风暴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这样,五四运动实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运动刚开始是,英勇的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后来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运动了,具有了较强的群众基础。由于其背景的特殊性,五四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而后,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形成,早期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共产党的早起组织等等这一切的变化均是五四运动所带来的,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拯救中华民族进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层次。

我看来,五四运动为早期历史,国家发展的祭奠期终点,也是国家发展期的起点!用个比喻好像想一个巨人,吃好喝好之后睡着了,遭到了小猫小狗的戏弄。但是现在,他醒了,他站起来了,他要握紧拳头准备反抗了!由此,五四运动,甚至是整本书所叙述的时期的意义都不言而喻。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用大量的史实也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中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巧妙地化解各种危机,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

推荐第9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引会,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生存、发展了几千年,经过隋唐经济鼎盛时期,以及各朝代的零星的光芒,我们陈旧的生产工具,与世隔绝的信息流通,使我们被世界先进抛弃却不自知。当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海上掠夺的时候,中国刚进入清朝;当荷兰崛起发展贸易的时候,中国当时的皇上坐在龙椅上等待接见蛮夷人使;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工具是原始的,农业和手工业混合的自然经济,一点工业的影子都不能见到。固步自封的中国还是以为自己是最强大的国家,直到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外国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我们带来了文化、宗教的侵略。这时,才有一批知识分子觉悟到我们发展落后的情况。如何发愤图强救中国呢?这个时期也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观看过大国崛起的视频。真正感觉到欧洲的那片大陆在探索世界,建立殖民地,发展贸易的同时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制度也纷纷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变。那种强国间的盛衰转变,此消彼长加速着世界的发展,而我们那时的中国真正的落后了。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 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 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推荐第10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那段时光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 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 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 “先进”的资产阶级还 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 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 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的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可耻的卖国贼的应用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我认为作者写本书还有一个意义在于,通过文字让世人回顾历史,回忆起那段永世不忘的艰难岁月、黑暗历史,以警醒世人,鞭策世人,即使在和平的年代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那段历史便证明了,麻木的国人,怂弱的政府、国家,导致了那段屈辱历史。

纵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富于创见,颇具影响,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得到学术界一至很高的评价。该书系统地叙述叙述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

我认为,作者无论以怎样的观念去探求中国近代史,以细腻、深远的思想去为中国每一次革命风暴前后、对错、因果的评判,这是学术界的事情与我无关,至少现在我还达不到这种思想程度去揣摩。我仅仅是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让那几个不同阶段的革命发展阶段的历史展现在我眼前,并且初步了解一些爱国人士,一些革命先驱,一些革命运动的推动者的思想观念及其发展。当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思想的结果、效应都大不相同。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第11篇: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应用物理学(2)班 2012326690041 舒炳锋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三个方面述评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笔者认为这是一部熔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可供各种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的大众史学读物。

引言:读史明智,以故为鉴能使我们少犯错误,读历史,品读风云人物。 关键词:爱国 救国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五四运动 正文: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章,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朽的痕迹。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两种化,引起了极大的不满。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在作者看来,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带有致命的弱点,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也就很明显的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流寇主义、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当时社会和国民素质还不足以推行资本主义,这其中需要一个类似君主立宪的过渡阶段,而那时的中国不得不处在了一个不土不洋的尴尬阶段,而且当时许多遗留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家,倘若一直走下去必定会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不幸的是最终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夺走,他更是将中国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正如作者所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生了在本质上有别于过去八十余年的一切革命运动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成为运动的指导力量,五四运动因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作者着墨不多,用事实再现了那段悲痛耻辱的历史,着力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无形中激起了读者对民族英雄的钦佩敬慕之情和对卖国贼的愤怒不满。

这么多次的革命最终都悲壮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苦苦地挣扎,救国之路该怎么走?强国之路又该如何?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深思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不忘国耻,时刻记住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第12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让我们向历史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吧!

的确如此,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成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而其根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中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宰割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理所当然,中国的独立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身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其一,我们必须明白,清晰的认识到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运动,截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次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惊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在太平天国大革命和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腐朽性,也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极端反动性。从西方国家来的资产阶级侵略者,在世界的东方充当了绞杀人民进步事业的主要角色,他们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在洒着千千万万农民哥革命的勇敢战士的鲜血的大地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1982年出版 页73)

其二,为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也不能忽略第二次革命高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经过甲午战争,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声势的政治运动。这就是梁康所领导的维新运动。维新派用各种方式制造舆论,组织社会团体,初步形成政党式的组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合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大变。他们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学会、学校、报刊而使资产阶级政治化。他们在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1982年出版 页313)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的农民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这个火山的爆发,按时间说,几乎紧跟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后,它构成中国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的勃起正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时候,又是在最靠近封建统治势力的中枢神经的地区。

光绪帝二十七年(1907年)四月,川东一带出现了义和团的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义。次年,从资阳县开始,川东各地,以至川北、川南的一些地方爆发了,焚毁教堂的群众斗争。同时,在直隶省南部的广宗、巨鹿也发生了以景廷宾为领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山东、河南两省边境的一些省份在这些地方潜伏下来的义和团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川东和直隶省南部的两次斗争虽然可以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余波,然而它们又是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反对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朝统治者的斗争相结合起来的先声。

其三,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次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其次,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得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的形式参加斗争,不但是北京政府,而且是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五四群众运动,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地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旗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新青年》杂志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占中国人口中最大数的农民没有卷入这个运动。这个运动的突出意义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它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即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得到的启发,又从五四运动的经验中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原因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人,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

胡绳

第13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让我们向历史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吧!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

维新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的乐园,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的把她建设 成人间乐园。” —巴金

“我荣幸的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的我的祖国的人民。”

—邓小平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胡锦涛

的确如此,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成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而其根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中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宰割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理所当然,中国的独立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身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其一,我们必须明白,清晰的认识到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运动,截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次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惊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在太平天国大革命和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腐朽性,也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极端反动性。从西方国家来的资产阶级侵略者,在世界的东方充当了绞杀人民进步事业的主要角色,他们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在洒着千千万万农民哥革命的勇敢战士的鲜血的大地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

其二,为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也不能忽略第二次革命高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经过甲午战争,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声势的政治运动。这就是梁康所领导的维新运动。维新派用各种方式制造舆论,组织社会团体,初步形成政党式的组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合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大变。他们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学会、学校、报刊而使资产阶级政治化。他们在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的农民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这个火山的爆发,按时间说,几乎紧跟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后,它构成中国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的勃起正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时候,又是在最靠

近封建统治势力的中枢神经的地区。

光绪帝二十七年(1907年)四月,川东一带出现了义和团的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义。次年,从资阳县开始,川东各地,以至川北、川南的一些地方爆发了,焚毁教堂的群众斗争。同时,在直隶省南部的广宗、巨鹿也发生了以景廷宾为领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山东、河南两省边境的一些省份在这些地方潜伏下来的义和团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川东和直隶省南部的两次斗争虽然可以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余波,然而它们又是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反对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朝统治者的斗争相结合起来的先声。

其三,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次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其次,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得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的形式参加斗争,不但是北京政府,而且是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五四群众运动,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地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旗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新青年》杂志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占中国人口中最大数的农民没有卷入这个运动。这个运动的突出意义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它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即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得到的启发,又从五四运动的经验中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原因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人,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第14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1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

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第15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 胡绳著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们一步一步地侵略,同时国人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技术和制度上的优越性,国内逐步出现了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派和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新派。但是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国人对洋务派彻底丧失了信心,同时一批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维新派人士深深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的不足,呼唤变法,力求图强。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但仅仅在103天之后,光绪帝便被囚禁,维新派惨遭屠杀,变法宣告失败。这篇论文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前后国内形势,阐述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 通过对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对光绪帝做法的分析,解释了导致其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走狗

冲击

矛盾

农民起义

洋务运动

变法

改良主义

维新派思想局限

光绪帝的困难处境

抛弃人民

理解式的同情

一、内容梗概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部书是由胡绳先生于1980年初写成的,全书共27章,包括绪论、第一到第五编六大部分,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前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因而没有以《中国近代史》作为书名。我读的这部书是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经过修订的再版本。全书将每次革命的高潮时期和之前的准备时期合并起来,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年)书中第一编;第二,从太平天国失败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年)书中

二、三编;第三,从义和团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年)书中第四编;第四,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1912—1917年)书中第五编。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将这四个阶段作为基本结构,议述结合,具体地分析了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中国历史,总结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腐朽清政府统治中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对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做出了高度赞扬,肯定了革命的积极性和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又客观地指出了各次革命运动的不足。作者激烈地批评了软弱腐朽的封建专制政权,抨击了以慈禧太后、奕䜣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派,就各次农民起义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做出了评价。

二、作者思想及写作背景、特点

胡绳先生1953年在中央党校讲课时,曾写下4万余字的《中国近代史提纲》,并“逐渐地对这段历史形成了一些看法”,后来有了三次革命高潮的看法后,就想写出一本书来,以后经过多年的收集资料等准备工作,“到了1966年后,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条件,虽然可以说曾有相当多的“空闲”时间,却又脱离了一切材料……直到1973年,才获得了接触材料,进行写作的可能。”(*时期胡绳先生曾受到冲击,但复出较早,于1973年重新担任原学部领导工作),胡绳先生以这一时期发生的革命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几次大的革命。作者通过对革命发生的社会根源与历史背景、革命前奏、经过和结果的介绍,继而深入分析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及帝国主义势力的动机,并在最后对革命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作者也都做出了介绍。这些能够让读者深入地理解在特定时期下,某一事件会发生的原因,从而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理解时代的局限性。这部书内容上跨度不大,但也同样表达出强烈的历史宿命,一种必然性贯穿始终,很有说服力。

三、对戊戌维新的一些想法

读完全书,我尤其对第三编中戊戌维新运动印象深刻。戊戌变法中,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首次登上政治舞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在十九世纪末,维新派虽然仅仅走了一小步,但却为二十世纪开拓了新局面。重回1898,再次感受那段历史。

我们先梳理一下维新运动之前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占着绝对优势。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们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的统治者们低下了头颅,封建统治日趋腐朽,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思想大行其道,懦弱无能的统治阶级无疑为帝国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政治上,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帝国主义垄断了中国的工业品市场,白银外流,中国实际上成为帝国主义实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的市场,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同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文化上,自签订《南京条约》以来,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先锋的外国传教士深入到中国内地,进行间谍活动,剥削当地人民,极力鼓吹发动武装侵略,引起了群众性的仇恨和反抗。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矛盾先生的《子夜》一书中,吴老太爷一到上海,就受到强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可见冲击程度之大。

战争中国家军费开支增加,战后付出巨额赔款,再加上官僚的贪污腐败……这些负担最终都落到了农民身上,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受到残酷剥削,使得他们无法再照旧生存下去,他们得不到稳定和正常的职业,为寻找生存条件而流向各处,成为游民。而“统治者自己也承认,封建官僚机构已再也不可能做任何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了。”这实质上是腐朽的专制统治下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尖锐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被压迫的农民大众站起来了,全国多地发生了多次农民武装起义——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下轰轰烈烈的酝酿起来了!

从1851到1864年,在经历过金田起义、进军南京、北伐和西征、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天京陷落,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走向了失败。但“封建统治者们再也不可能一切照旧的恢复他们统治下的社会秩序。在遭到农民革命沉重打击的封建主义基地上,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倾向。”

封建主义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农民革命,屠杀人民,严重摧残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大革命失败后,地主阶级已完全无力恢复和发展他们视为根本的农业。在内外交困之时,统治者内部一场被称作“洋务运动”的自救运动兴起来了。洋务运动早期封建官僚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些军工企业,他们购买新式机器,生产洋枪、洋炮,雇佣洋人教练,但机构庞大、坐吃空饷、腐败盛行、耗费不赀,“有了自造的枪炮轮船就能抵御外辱”仍是句空话。甲午海战一役,装备了洋枪洋炮的北洋水师仍然全军覆没便是铁证。

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相继失败后,具有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一部分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危机,一些以资产阶级观点提出“变法”主张的人开始出现。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等待发榜。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并由一千三百多人连署,即“公车上书”,这也是维新变法的前奏。

康有为青年时期受到过严格的正统儒家教育,他一生主张“尊孔”。在领导维新运动期间,他把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渗入到他所宣扬的“孔教”中,他的维新主张以不破坏君权为限度,并未越过传统儒学的藩篱。在香港、上海等地游历时,他开始通过读讲述世界大势和工艺技术的书籍,他得到了一些比较粗浅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世界之势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成为他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重要部分。康有为由此出发,抱着狂热的政治雄心期待争取皇帝的赞同和官僚阶级的同情。他胸怀救世大志,曾上皇帝七书,均急言局势的危急,必须大行变法、实行新政。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讨论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但仅四个月后,便被弹劾,由慈禧下令封闭。之后,上海强学会成立,发行《强学报》,不久也随之瓦解。之后,维新派创办《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报》、《国闻报》等,又在北京组织了粤学会、蜀学会等,并于1898年创立保国会,他们大声疾呼,痛切申述国家的危亡状况,旗帜鲜明地表示他们所主张的变法不仅是搞所无谓的“洋务”,而是要在政治上有一番改革。过这些途径,维新派通动员了力量,扩大了舆论影响。在政治上,维新派以庸俗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同洋务派就是否变法、允许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并实行君主立宪进行了激烈的论战,维新派全面地批判了洋务派的主张,并从中阐明了自己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路线,从思想上驳倒了洋务派。

在第

六、七次上书中,康有为同样阐述形势危急,主张以日俄为榜样,向西方学习。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变革。但在仅仅103天之后,因为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一场“戊戌政变”便将维新派推上了断头台。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回头来看,在维新派内部,改良主义是他们的指导思想,总的宗旨是学习西方,改革旧社会、旧政治。维新派代表的上层资产阶级离不开封建地主阶级的帮助,他们的思想是混杂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虽然是新鲜和有锐气的,激发了人们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积极性,但却无法在根本上动摇体制。他们打着传统的孔子之道作招牌,并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立场的表现。在对外政治方面,维新派在如何摆脱帝国主义侵略的问题上抱着改良主义的幻想,他们甚至提出了一套为帝国主义侵略者辩护的说法,但事实上,帝国主义是想成为中国的“主人”而非“朋友”。凭着这种思想,维新派显然是不可能提出反帝反封的口号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作斗争。

在外部,维新派选择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作为理想中的圣主,光绪帝形式上是采取了维新派的路线,但细究新政内容,他采纳的实际上是李鸿章的路线,他是把维新派当做洋务派的后起之秀使用的。一方面,他不想做亡国之君,因此希望借助维新派变法图强;另一方面,光绪帝想通过变法,依赖维新派、洋务派,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摆脱慈禧太后,使自己行使皇帝的权力。康有为的重要奏议或议来议去或不了了之或面目全非,这种现状反映了没有实权的光绪帝的困难处境,也反映了光绪帝的政治态度,他显然是不能代表要求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显然无法承担起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的大任;变法的性质是改良,是为了继续维系清朝统治者的统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体制改变,它超出了政治常规,但又不是革命;在这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中,站在前列的是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上层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并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从这一系列矛盾中就不难看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从整段历史上看,真正的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这是最令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最为害怕的但又在维新运动中未出场的角色。维新派选择依赖封建统治者而非人民,改革中并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斗争,这同样决定了改革必然走向失败。

当然,对待维新派,我们也要报以“理解式的同情”,要看到其思想的先进性和进步性,但又决不能宽容和落后一面:在那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能敏锐地看到国势衰颓并自觉承担救国大任便是了不起的举动,但其错误选择的代价又是沉痛的。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它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第16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推荐)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英国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记录了人类的过去,也能预示人类未来,历史就是我们走过的日子,人类对于历史中智慧的渴求恒古如斯。

关于中国历史,相对于屈辱黑暗的中国近代历史,更多的人喜欢繁荣大气令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中国古代史,又或是振奋人心前途光明的中国现代史。而我则更多的偏爱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在众多的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著作中,我选择了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这本书是胡先生在养病期间完成的。全书约70万字,包括绪论在内共六篇二十七章,采用的是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论述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前半期,即 1840年到 1919 年之间的政治史。

所谓知人论世,要阅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之前,我先了解了胡绳先生。胡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近代史专家,其代表作品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等等。胡绳老先生生于1918年,去世于2000年,经历过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在各个时期都有他的身影,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一生。他的研究和写作能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这本历史沉淀下来的著作。胡绳先生带我走近了那百年前那一段段神秘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所以胡绳先生并没有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胡绳先生把1840-1919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二个是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第三个是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期;第四个是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年),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酝酿的时期。

胡绳先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了全新、独到的解读。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胡绳先生冠以了“伟大”一词,他在此书中这样提到:“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胡绳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的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阻止中国殖民地化。值得一提的是,胡绳先生关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从各个阶层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分别进行了阐述如第六章

(一)外国侵略者初期对太平天国的态度

(七)封建统治者把谁看成是真正的敌人 第八章

(四)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这样一来使得我们从多种视角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义和团运动,胡绳先生是这样解读的,在他看来义和团运动是一个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以贫苦农民为主的自发的群众运动,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反复发生的农民革命、农民战争的继续,是农民革命、农民战争的最后一次。表明了中国已不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封建主义的中国。世界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胡绳先生对农民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中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在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辛亥革命,胡绳先生指出如同毛泽东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

······

历史实践证明,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无产阶级能够把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革命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读完整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全面了解这本书,我又查阅了很多对胡绳先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书评。1982年祁平“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1986年苗作斌“生动的历史再现 深刻的历史分析”2001年刘慧勇“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典范教材”

很多人都给予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了高度的评价,我从这本书中也读出了胡绳先生的爱国主义,对农民运动的肯定及其对无产阶级共产党的赞扬。

伟大的中国人民过去敢于反抗外来的压力,今后也不会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曾经的屈辱,看书时只顾着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愤怒,现实生活中却忘记了曾经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痛。让我们吸取教训,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第17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全文]

中国摆脱封建社会的出路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引会,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生存、发展了几千年,经过隋唐经济鼎盛时期,以及各朝代的零星的光芒,我们陈旧的生产工具,与世隔绝的信息流通,使我们被世界先进抛弃却不自知。当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海上掠夺的时候,中国刚进入清朝;当荷兰崛起发展贸易的时候,中国当时的皇上坐在龙椅上等待接见蛮夷人使;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工具是原始的,农业和手工业混合的自然经济,一点工业的影子都不能见到。固步自封的中国还是以为自己是最强大的国家,直到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外国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我们带来了文化、宗教的侵略。这时,才有一批知识分子觉悟到我们发展落后的情况。如何发愤图强救中国呢?这个时期也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观看过大国崛起的视频。真正感觉到欧洲的那片大陆在探索世界,建立殖民地,发展贸易的同时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制度也纷纷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变。那种强国间的盛衰转变,此消彼长加速着世界的发展,而我们那时的中国真正的落后了。

近日粗粗阅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此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进行英勇斗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在中国得到弘扬和歌颂。农民站起来了,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农民斗争打击了国内外的敌人,建立了太平天国。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它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只是剥削制度的更替。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学生运动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强力支持,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革命得到了胜利。经过红四运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而成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从那以后中国真正开始走上改革发展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而今我们己经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使我们在世界大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中发展经济,开始壮大。而这段历史对我们走出封建主义只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证明,我们摆脱封建社会的出路就是要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动群众,进行武装革命。

第18篇: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四、教学时间:2学时

五、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从1840年到1919年差不多八十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变:当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弱时,因资本扩张而急于对外殖民的英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资本主义列强不断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几乎每战必败,中华民族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政治上官僚机构膨胀,吏治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军事上军制落后军备废弛;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19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从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19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1840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没有统一的作战思路,时战时和,由抵抗走向妥协,加上中国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落后,英国侵略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8月上旬,在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向英国投降求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美国、法国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特点 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和自己的政府,但是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各方面主权几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独立地位,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特点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投资设厂,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并逐渐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存的经济特点。

思想文化特点 最显著的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政治上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上主张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但是封建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产生较早,人数少。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30年;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官僚资产阶级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日战争后达到顶峰;小资产阶级是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的,另一部分是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具有革命性。同时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又具有软弱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两对,一对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对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化。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19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张铸文

北京工商大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材料和机械工程学院 张铸文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那段时光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 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 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 “先进”的资产阶级还 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 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 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 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 “人心齐,泰山移, ”理所当然,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我们向历史学习,向历史中的各位革命前辈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抱着这种心思,我阅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此书系统的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可耻的卖国贼的应用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我认为作者写本书还有一个意义在于,通过文字让世人回顾历史,回忆起那段永世不忘的艰难岁月、黑暗历史,以警醒世人,鞭策世人,即使在和平的年代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那段历史便证明了,麻木的国人,怂弱的政府、国家,导致了那段屈辱历史。

然而抛开历史层面来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1981年初版到1997年再版,作者始终坚持了他在探讨中国近代史发基本规律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了他在表述中国近代史发展基本规律时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意见。虽然有些具体的结论在学术界还有很多的讨论,但是他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指导原则还是让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们引为参考。纵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富于创见,颇具影响,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得到学术界一至很高的评价。该书系统地叙述叙述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作者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经过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停滞的封建社会以 后,社会政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动荡和变动。

我认为,作者无论以怎样的观念去探求中国近代史,以细腻、深远的思想去为中国每一次革命风暴前后、对错、因果的评判,这是学术界的事情与我无关,至少现在我还达不到这种思想程度去揣摩。我仅仅是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让那几个不同阶段的革命发展阶段的历史展现在我眼前,并且初步了解一些爱国人士,一些革命先驱,一些革命运动的推动者的思想观念及其发展。当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思想的结果、效应都大不相同。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现在这个和平强大高速发展的国家成立的奠基期。这段时期,虽然屈辱,尽管黑暗,可是至关重要,没有这段时期中国国民从封建中的初步走出,依旧不会再有后边的历史,所以它的研究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把每次革命高潮时期和在它以前的准备时期合并起来的话,那就可以把1840-1919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二个是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第三个是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期;第四个是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年),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酝酿的时期。这样一看,历史脉络就很清楚了,不是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中华民国风云变幻,政界军界大小事件不断。但是要是评选出三个最重要的事件的话,我认为便是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每一个,都是具有非凡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鸦片战争之所以重要,它的意义在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一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渐形成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的中国的确走出了封建的状态,但同样是有代价的:独立的国家变成了半殖民地的存在。不但如此,此后不断有外国势力入侵、欺压,亦或是武力侵略;于此相对的,麻木的国人开始有崭新却渺小的力量试图将他们唤醒。软弱的政府,外国的强势,武力的欺压,各种不平等的条约,让一些年轻且有思想的人开始凝聚起反抗或试图改变这一切的力量。以至于后来中国八年的反侵略战争,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不也就是反抗二字吗?这便是鸦片战争重要性的所在。或许它不能被称为历史变革的起点,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它当之无愧!尽管它拉开的是一段黑暗历史的序幕,可正因为黑暗,人民才会努力的寻找光明!

此后,开始了一些由农民引导的同样富有封建色彩的起义活动。还有一些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虽然在这里略过不谈,但同样具有非凡意义。那些人的努力,虽然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成功的将国民思想上的枷锁打开,并往其中灌入全新的思想。当然,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

在戊戌维新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便是辛亥革命的爆发!这其中的发展过程暂且不谈,提到辛亥革命中几个关键词便会让大家对辛亥革命大致有些许印象: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最终,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此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 “在比较更完全 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 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除此和上面所说推翻封建势力,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外,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并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历史重大事件的意义。为此,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原因其教训和各大革命者的挽救努力就不在这里细细分析了。而接下来要说的是,多次的革命最终都悲壮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苦苦地挣扎,救国之路该怎么走?强国之路又该如何?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此为基;陈独秀的《青年杂志》,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先进分子的新文化运动,李大钊率先举起的马克思主义旗帜,此为风;以十

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让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变成直接导火索,点燃了好像炸弹的学生群体,让这一切的一切化作风暴,在中国境内肆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这场风暴,便是五四运动。比之前辛亥革命所化风暴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这样,五四运动实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运动刚开始是,英勇的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后来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运动了,具有了较强的群众基础。由于其背景的特殊性,五四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而后,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形成,早期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共产党的早起组织等等这一切的变化均是五四运动所带来的,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拯救中华民族进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层次。

我看来,五四运动为早期历史,国家发展的祭奠期终点,也是国家发展期的起点!用个比喻好像想一个巨人,吃好喝好之后睡着了,遭到了小猫小狗的戏弄。但是现在,他醒了,他站起来了,他要握紧拳头准备反抗了!由此,五四运动,甚至是整本书所叙述的时期的意义都不言而喻。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用大量的史实也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中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巧妙地化解各种危机,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

参考文献: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0篇:读胡绳新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7-6 字数:1846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同志所写的《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著作,系统地叙述了从~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同志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上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他在1954年发表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那篇文章首先提出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从~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