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多一些宽容》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多一些宽容》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所见过的事物中,世界上什么最大呢?(学生自由发言)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为什么这么说?

用来形容人的心胸宽广的名言有: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黎巴嫩伟大诗人)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看这篇课文,《多一些宽容》它将教给我们一些方法。

【文体感悟】

1.走进作者

郭安凤,现代作家,《光明日报》的记者。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7月28日《光明日报》,此文告诉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二、走进课文,理解宽容

1、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

2、看看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胸襟jīn

摒弃 bìng

迥异jiong 芥蒂jiè dì

嫉妒 jí dù

隔膜mó

豁达huò

憎恨zèng

和睦mù

千仞rèn

淡泊bó

1.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宽容。

(2)为什么要提倡宽容?引用林则徐的名言论证什么内容?

明确: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

(3)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4)大家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那么,作者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时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呢?

明确:以讲道理为主,基本没有摆事实。有时候仅仅讲道理,会使人觉得枯燥,缺乏说服力。那么,如果能给课文相应补充一些例子作为事实论据,相信可以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正反两方面都可以)

2.局部突破

(1)作者在分别论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时写法是否相同?

明确:这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首先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2)在论述互爱上,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抒情,说明爱的作用大,少量的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 ,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4)你能结合课文各举一个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例子作事实论据吗?

互谅:唐太宗李世民不记前嫌任用魏征。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多次劝太子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不计前嫌,原谅他当时是各为其主,反而重用了魏征,至于贞观盛世,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互让:安徽某地有六尺巷景点。相传,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的矛盾,特寄诗一首回家,诗曰:\"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家亦主动让地三尺,遂成就了“六尺巷”这一千古美谈。

【提纲挈领】

1.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2.内容结构

(1)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课文共三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第1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谈起,引出中心论点。首先从现实生活中引出话题“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然后点出“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这一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方面去分析容纳的重要和必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容纳。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层,为总——分的结构。第一层(“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总起下文,阐释“宽容”,明确要从四个方面做起。第二层(“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具体论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方面,使读者懂得容纳的重要、必要,更了解到应怎样才能做到容纳。

作品每论述一个方面,都是先明确概念,后论述这样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条理清晰。

第三部分(第3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明确我们所讲的“宽容”的内涵,及如何处理“对同志的宽容”和“对错误的批评”的关系。

(2)脉络梳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 对观点补充论述

3.写作特点

(1)思路严谨,结构紧凑。

以第二段为例,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哪怕是几个句子之间都有着清晰的思路。可以说全文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推敲,安排得恰到好处。

(2)分析透彻,说理辩证。

本文对论点的论证,不依靠举例进行说理,紧紧围绕“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思路展开,突出“怎么样”这个重点,不枝不蔓,又充分展开,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方面阐述了宽容的主要内涵,每一个小的层次中,又从“什么是”“为什么”这样的角度分别展开,层层剖析,分析极为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在充分论证文章中心观点的同时,又能注意说理的辩证,使文章的论证更加有力。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相关链接】

有关宽容的事例:

1.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劝太子李建成除去他。李世民即位后,居然不恨魏征,不计前嫌,能原谅他各为其主,还重用了他,一起创建了震铄千古,可以夸耀于世界的“贞观之治”。看来他的贞观盛世,是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2.廉颇与蔺相如

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留下千古美谈“将相和”。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优秀)

8《多一些宽容》教案

八《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