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单乡高山蔬菜产业提升带动农户增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0: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升高山蔬菜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市委组织部派驻三单乡华阳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龚纬

近些年来,三单乡立足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优势,把发展高山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点来抓,使小小蔬菜迅速成为了该乡一项最具特色的富民大产业。全乡14个行政村,涌现出了4个蔬菜生产基地,5个蔬菜生产专业村,菜农达1600户,占全乡农村总户数的50%以上。高山蔬菜产值连续三年超过乡本级粮食产值,我所驻的华阳村主要收入以外出打工和茶叶为主,但高山蔬菜的收入,2008年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占农民年纯收入的40%以上,足见高山蔬菜种植业在本乡农户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一、高山蔬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较弱。三单乡地处东阳市东隅,在深入各村调查过程中发现,山区高山蔬菜的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高山蔬菜产区一般都处于海拔500米以上山区,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高山蔬菜立地条件多数较差,基地相对分散,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2、生产水平低,栽培技术落后。从事蔬菜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村里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员,严重制约了蔬菜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许多新品种、新技术不能在本乡“安家落户”。加之蔬菜种植户普遍存在科技素养较差,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商品意识也较差,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类似施肥不合理,使用农药不当,控制病虫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蔬菜的减产减收。

3、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缺乏。以华阳村为例,到目前为止,全村还没有一个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牵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来帮助农民做好产前的计划安排,良种引进,科技信息提供;一家一户的高山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生产者缺少产品市场信息和产品销路,生产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能上连市场下连生产基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产销环节经营主体间缺乏相应的协调和配合;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难

以接轨的矛盾日益突显,制约着全村的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拓展。

二、山区农业产业提升的目标

建立高效农产品试种点,将试验成功的高效农产品推荐给农户种植。经过选址,将试验成功的高山反季节黄瓜和秋莴笋推荐给华阳村和下西楼村民种植,以华阳试种基地为例,该基地试种了10亩高山黄瓜,虽然受到了夏季旱灾和平原蔬菜量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基地的黄瓜亩产量达到6000斤以上,单季黄瓜的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算上第二季蔬菜秋季莴笋以及第三季蔬菜大蒜的种植,亩产效益至少可达7000以上,如在管理科学,销售途径畅通情况下,每亩总收益预计可达10000元以上,如能将种植经验在全乡推广,可以很好地解决山区百姓增收难的问题。

三、山区农业产业提升的方案

(一)将试验基地试种成功的高效产业推荐给全乡蔬菜种植民。今年三单乡试验基地试种的夏季芹菜、山药、田螺养殖、秋莴笋等产业向下西楼村和华阳种植户推广,经过试种比较成功。明年将在下西楼村建立一个农业产业提升的示范点,产业结构模式是开发50亩左右的高效农业基地,五月份种植第一批黄瓜,七月底种植第二批黄瓜(或秋莴笋),十月份种植冬大蒜,以此来拉长种植产业链,提高复种指数;试种10亩田藕,其间套养无公害田螺;试种5亩夏季芹菜、5亩山药和其它本有的甜玉米、四季豆、和一个循环农业生产基地。

(二)以远程教育为平台,以上级部门的培训为依托,提高山区农民的种植水平,提高单产效益。今年乡农技人员在华阳和下西楼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和向农户推广的黄瓜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农民的种植理念和管理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从原来的粗放型种植方式向现在的精细化种植方式转变,亩产效益明显提高。

(三)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以前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基本不能在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种植技术的提升、以及农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购销渠道上略有作为,现建立的专业合作社要在产品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开拓销售途径上下功夫,帮助山区

农民种出优质的高山蔬菜、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无公害蔬菜,以质量赢得市场认可从而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

四、山区农业产业提升的措施。三单具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如何挖掘高山蔬菜产业的巨大潜力,把这项特色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增产增效增收?我认为,必须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要由“小蔬菜”生产观向“大蔬菜”发展观转变,提升蔬菜产业。

从三单乡的实际来看,把高山蔬菜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对带动村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全乡的蔬菜生产仅给农户带来了实惠,还未能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有效渠道,但就全乡的产业现状而言,蔬菜仍是最具发展前途的。理由有三:一是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二是华阳村具备发展蔬菜生产的土壤、气候等诸方面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是蔬菜生产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直接效益高等特点。只要蔬菜生产发展了,就可以之为依托兴办蔬菜加工、保鲜、营销以及与蔬菜生产相配套种子销售、餐饮食宿、科教信息、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必须让村民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过去“蔬菜增收难富民难”的“小蔬菜”生产观,进一步提高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放眼长远,全力扶植,努力提升蔬菜产业来营造发展“大蔬菜”的浓厚氛围,切实把高山蔬菜这张“王牌”打好。

第二,在生产经营上,要由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扩张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有规模、总量大,才有市场竞争力,才有效益。前些年,华阳村发展高山蔬菜生产,跟随搭勾、前田等基地以夏秋季渡淡反季节蔬菜为主攻目标,但是种植过于分散,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基地几乎没有,尚未真正形成“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为此,必须千方百计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增大总量。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种植面积。二要加快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机制,鼓励和引导本地老板和种养能人连片租地、规模经营。三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华阳的试验基地种植过程中发现,这里的村民还是依靠老天帮忙,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建起喷滴管和大棚工程,即可大

大改变这里的种植形式,使种植户的增收得到保障。四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今年在华阳村发展的黄瓜基地,实施了订单农业,因为不愁销路,极大的鼓舞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四要实现季节性生产向全年生产的转变。在发展好夏秋季渡淡反季节蔬菜的同时,要在“春早”、“秋延”、“冬淡”上做文章,如抓好春毛瓜、夏反季节黄瓜、秋莴笋和苦瓜、冬大棚菜的种植,从而真正做到“淡季不淡、四季常鲜”,将山好、水好空气好的优质蔬菜推向市场,让这里的老百姓增产增效增收。

第三,在品种品质上,要由常规型、数量型向科技型、质量型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居民常为买不到放心菜而发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乡村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环境优势,重视运用良种良法,发展“科技蔬菜”、“质量蔬菜”。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实行“科教兴菜”,改变大部分菜农粗放经营、靠天吃饭,重经验轻科技、重品种轻品质、重种轻管、品种单一的现象,逐步扭转他们的种植观念。

第四,在组织形式上,要将过去一家一户窜天下向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动,提供服务为主转变。

华阳高山蔬菜要发展好,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高山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种植模式,必须转移到依靠专业合作社的路子上来。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保守思想,打消顾虑,积极投身蔬菜生产。二要发动种植户组建起自己的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享受它提供的生产服务管理、科学种植技术、国家的支农资金,让家家户户受益受利,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绵阳市商业银行,创新模式服务“三农”,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

发展蔬菜产业,“四有”农户促脱贫

宣城市蔬菜产业提升计划

关于西沟乡蔬菜产业

发展蔬菜产业培育农民增收亮点

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

三单乡高山蔬菜产业提升带动农户增收的思考
《三单乡高山蔬菜产业提升带动农户增收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