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术报告总结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术讲座总结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导师:***

2012年5月25日

目录

1.Space Charge in Insulating Polymers: Origins, Field Distortion, Ageing and Reliability .............................................................3 2.构建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速铁路的选线理念 ...................................................5 4.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Contacts .......................6 5.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7 6.京沪高铁——伟大的人才工程 ..........................................9

导师签字:

间:

2 1.Space Charge in Insulating Polymers: Origins, Field

Distortion, Ageing and Reliability 主讲人:L.A.Diado 讲座地点:逸夫馆4319 讲座时间:2011年9月28日

2011年9月28日上午,在逸夫馆4319参加了由英国Leicester大学L.A.Diado教授为研究生同学做的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Space Charge in Insulating Polymers: Origins, Field Distortion, Ageing and Reliability》。

Diado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聚合物绝缘中的空间电荷效应:空间电荷的来源、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空间电荷的老化作用以及绝缘的可靠性。

首先,Diado教授提出,电极的注入将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主要来源。空间电荷注入到绝缘材料以后,将在绝缘材料内快速运输,并有可能被陷阱所捕获,被捕获的电荷由一个陷阱运输到另一个陷阱,也将导致电荷的移动,这是空间电荷在绝缘材料内的整个运输过程。

接着,Diado教授介绍到,空间电荷的分布将依赖于绝缘材料本身以及电极-界面的特性。空间电荷将使绝缘材料局部的场强增加,可能大于材料设计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场应力,这也就加速了绝缘材料失效进程。此外,空间电荷中心储存有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能导致老化过程中对绝缘材料的巨大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绝缘材料的失效。

此外,Diado教授讲到,空间电荷的积聚依赖于陷阱的密度大小,同时,空间电荷的积聚程度可以作为老化评估的一个参数。空间电荷的注入是导致电气树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空间电荷是决定电气树的形状以及电气树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最后,Diado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介绍到空间电荷是近年来国际上在电介质老化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空间电荷研究的发展最终将促进电介质理论的进步。

体会:

听了Diado教授的《Space Charge in Insulating Polymers: Origins, Field Distortion, Ageing and Reliability》讲座以后,我对国际在空间电荷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Diado教授对空间电荷的介绍,了解了空间电荷对研究电介质老化的重要性,了解了空间电荷在电介质中的运输过程,同时,也认识到研究空间电荷的技术限制。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对Diado教授严谨的科研作风赞叹不已!

3 2.Wiley-Blackwell投稿专题讲座

主讲人:莫子杰

讲座时间:2011年10月24日 讲座地点:

为了学习一些在发表文章方面须知的事项及方法,10月24日下午2:00在九里校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红楼218阶梯报告厅听了由John Wiley & Sons Inc.(约翰威立公司)的作者服务总监莫子杰(James W.Murphy)做的专题讲座。

John Wiley & Sons Inc.(约翰威立)—自然科学与工程类科—作者服务总监。负责约翰威立公司亚太地区自然科学与工程项目的书籍、期刊,以及网上内容于全球出版。除了管理自然科学与工程项目,他的职责主要集中于机械、通信、电子等工程方面的内容发行,特别是在约翰威立公司与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出版书籍方面的合作。

本次讲座所围绕的主题是:在学术书刊上成功发表论著的策略。在讲座过程中莫子杰从下面的10各方面为我们展开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1) 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 (2) 出版道德规范包括哪些方面; (3) 编辑、评审如何评估论文; (4) 论文被接受后还要做些什么; (5) 如何让投稿过程更顺利; (6) 更多投稿资源去哪找; (7) 投稿时要注意什么; (8) 为什么要写书; (9) 成功出版有哪些要素; (10) 出版书有哪些步骤。

体会:听了这次专题讲座了解了论文发表过程所需的环节以及注意事项,也了解到怎样去投稿,去哪里投稿,怎样让投稿过程更顺利,同时通过讲座也知道了怎样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这些都是自己在研究生生涯中肯定要遇到的问题,扫除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迷茫,受益匪浅。

4

3.高速铁路的选线理念

主讲人:易思蓉

讲座时间:2011年11月27日 讲座地点:逸夫馆4224 2011年11月27日晚7点,在逸夫馆4224教室听了一场由土木工程学院铁路与隧道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易思蓉教授为研究生同学们做的主题为《高速铁路的选线理念》的专题讲座。

“为什么修铁路,铁路是怎么构成的,铁路线路是什么?”易思蓉教授从这三个方面的疑问引出了讲座的主题《高速铁路的选线理念》。首先,易思蓉教授指出,高速铁路选线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和布置线路上的各种结构物。这几个内容是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反驳了国内某些专家提出的高速铁路不选线的理论。

随后,易思蓉教授总结了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点,其中包括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性能的技术装备,高水平的运营管理系统和综合维护系统等。易教授强调,由于国内客运专线的不可替代性,必须要求高速铁路的维修周期要延长,不仅需要高品质的铁路硬件设施,还需要后期高水平的管理和维护系统,虽然这些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代价,但是,高速铁路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易思蓉教授提出了高速铁路选线的五大理念:要突出旅客的舒适性;要能够满足高速目标值的要求;要能够确保工程安全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旅客;要与人文地理环境相整合。此外,易教授还列举了大量国内外的经典工程案例,从各个方面论证了这五大理念的必要性,并再一次有力验证了选线对高速铁路的巨大作用。

体会:

作为一名电气的学生,由于此前从未接触过土木相关专业,听了易思蓉教授的《高速铁路选线理念》讲座以后,受益匪浅,同时也对高速铁路的选线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到了选线对于建设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认识到好的高速铁路选线还需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要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线路;同时也注意到,近年来,高铁工程的各项设计越来越注重体现人性化,各项服务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正体现出我们的国家正在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5 4.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Contacts 主讲人:S.A.Boggs 讲座时间:2011年12月5日 讲座地点:电气馆3422 2011年12月5日上午,在电气馆3422参加了由美国Connecticut大学S.A.Boggs教授为研究生同学做的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Contacts》。

S.A.Boggs教授主要从材料的选择、电热耦合以及其建模与仿真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们做主题讲座。

首先,S.A.Boggs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铝的非线性特性,介绍了两金属接触时,当电流在250~300A的范围内,温度最高的金属材料是银。介绍了电热耦合时,需要首先了解两金属的实际过程,这将对其后所要做的建模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倘若建模出错,而后进行的所有工作都将是做无用功,而建模如果正确,这将促进下一步的工作顺利进行。

S.A.Boggs教授介绍到温度——时间的关系曲线与电路理论中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向同学们现场演示了,利用电路中的L、R与C电路代替电接触中的电热效应,建模,并进行仿真,向大家分析了仿真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通过分析,得出了电与热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S.A.Boggs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集肤效应深度对计算等效电阻的影响作用,分析了集肤效应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其具体的影响过程。随后,向大家分析了利用PSCAD仿真软件进行相关建模与仿真的过程。

体会:

听了S.A.Boggs教授的《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Contacts》讲座以后,我对材料科学中的电接触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在对一个具体的实际过程进行仿真时,需要深入地了解整个过程的发展以及特性,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建模,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同时,通过本次讲座,我对S.A.Boggs教授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平易近人的为人态度表示非常地佩服!

6 5.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主讲人:丁荣军 讲座地点:国际会议厅 讲座时间:2012年3月8日

2012年3月8日上午,在国际会议厅参加了由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荣军院士为研究生同学做的题为《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讲座。

丁院士首先介绍了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史,包括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控制方法的发展;计算机控制处理速度的提升。

随后,丁院士介绍了在控制技术方面的突破,主要介绍了下面三种控制技术: ①PWM控制技术

以四象限整流控制技术为例进行了讲解,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是在低负荷情况下抑制谐波提高功率因数。

②传动控制技术

传动控制技术是牵引传动系统的核心技术,传动控制技术已经由转差电流控制发展成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丁院士还分别对转差电流控制技术;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

③绿色节能减排控制技术

这一方面丁荣军院士展开对四象限脉冲整流技术和软开关技术进行了介绍。

介绍完三种控制技术后丁院士还提出了控制技术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非线性、负载突变条件下,牵引系统的快速调节;牵引力最大输出以及谐波的降低。

接着,丁院士介绍了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丁院士向同学们介绍到,发射源、传播途径以及敏感源是干扰产生的三大因素。而目前抗干扰的主要措施就是切断干扰的传播途径,主要抗干扰技术包括:功率模块独立封装、合理频率分区、主牵引电路与辅助电路独立接地、控制系统采用浮地技术等。

最后,丁院士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一代技术的发展,SiC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变流器的优点包括:电力损失降低、冷却机构实现小型化、周边部件实现小型化等,还对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优点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7 体会:

听了丁荣军院士的《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讲座以后,受益匪浅。我不仅对现代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对变流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如此,通过听这个讲座我也了解到丁院士作为我国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与网络控制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主持开发的传动控制系统、牵引变流器和列车控制网络已大量用于机车、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和电动汽车,为中国铁路从普载、常速到重载、高速以及城轨交通装备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在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擅长管理方面的工作。丁院士在讲座的最后分享了他的学习心得,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丁院士的求学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 6.京沪高铁——伟大的人才工程

主讲人:赵国堂 讲座地点:国际会议厅 讲座时间:2012年5月19日

2012年5月19日上午,在国际会议厅参加了由铁道部副总工程师、我校兼职教授赵国堂为研究生同学做的专题讲座,他以“京沪高铁—伟大的人才工程”为题,与研究生朋友近距离交流,畅谈优秀人才的修炼之道,在2个小时时间里,赵教授以京沪高铁建设工程为基础,分三个部分为大家解答了人才练就的法门。

盛世中国高铁路,出世当惊世界殊

赵教授回顾了我国高铁发展的艰难历程。从广深高铁艰难起步,到秦沈高铁羽翼渐丰;从上海磁悬浮大胆探索,到京沪高铁横空出世,我国高铁事业经历了数十载的探索和积累,终于厚积薄发,一条又一条高铁在祖国大地铺展延伸,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高铁强国。然而这些辉煌的成就,与我国围绕高铁事业而开展的人才计划分不开。

竢实扬华多才俊,神州万里竞风流

在谈到我校学子为京沪高铁所作的贡献时,赵教授颇为自豪,并作诗句“竢实扬华多才俊,神州万里竞风流”。他说,京沪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教授、工程总指挥李志义教授,董事长蔡庆华教授都师出我校,此外,该项目技术的中坚力量也多出自西南交通大学。此外,赵教授还列举了用新工艺解决环境问题的魏强博士,以及赵教授师徒两代十博士为京沪高铁做出的贡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各界人才为京沪高铁提供的技术支撑,赵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理论是工程的灵魂。赵教授告诫大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必须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造。 体会:

听了赵国堂教授的《京沪高铁—伟大的人才工程》讲座以后,倍受鼓舞。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为我们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机遇,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行业发展前沿,做任何事都争取做到最好,怀有远大的目标和舍我其谁的气概,这样才会在研究生阶段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

9

学术报告体会(定稿)

学术报告收获体会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体会
《学术报告总结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