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阳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8: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2011第一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3)杨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思想性很强的教材,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做人的道理,还有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绝好材料。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就占有绝对大的优势了。这同时也就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任务,要让我们语文老师去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实施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呢?根据自己几年以来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理解,理解中渗透

我们都知道,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语文教学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文道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它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简介天都峰入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接着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指导朗读,学生练读,评读,从充分的读中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教师小结,引出

三、

四、五自然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自读这三个自然段,并且边读边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老师再出示两个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通过让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到“我”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地感悟。经过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中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渗透。再例如,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也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分析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深入理解和体会之后,再进行这篇课文的朗读指导,通过前面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已能很好的朗读出情感,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渗透德育

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辅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模拟出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寓教于乐,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所期望的情感,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比如我在教学《观潮》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随笔、演讲等。

作文、随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随笔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开学时的一篇随笔中发现,班里一个女生对自己平平的外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在班里低人一等,字里行间流露出苦闷的心情,我在给她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如果说女孩是一本书,漂亮的女孩就如同一本封面很吸引人的书,但内容并不一定很好,而平凡的女孩虽没有漂亮的封面,却有充实的内容,同样独具魅力,知道吗?”后来,这个女生悄悄地改变了许多,开朗了,活泼了,并且在期末语文考试中,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高分。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留意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时,也许我们的一句告诫,一声叮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此外,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契机。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出了一点小事故,我就灵机一动,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设计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我把演讲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找例子的找例子,写演讲稿的写演讲稿,分工明确。到演讲时不难发现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实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演讲后,老师进行讲评时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又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并不单单是这一次的演讲是德育渗透的机会,平时演讲时对于那些流露出消极情绪的学生,在讲评时应暗示其要乐观向上;流露出自满情绪的,应提醒他戒骄戒躁;心存迷茫和困惑的,应及时帮助指导。

(二)语文课外活动是除了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渗透外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育,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让学生多读书,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固然是好的,但是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放过。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以“嫦娥奔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了“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已经不再是神话,它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不断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个主题班会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现在的科技实力,还对他们

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活动的设计不但要抓住机会,还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生还处于幼稚、懵懂、依赖性强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他们的思想还是空白时期,非常的单纯。因此,设计语文课外活动时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还有主题班会等。而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还是思维力都已接近成人水平,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演讲会、辩论会以及建立文学社团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写日记就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写日记不但能重温往事,而且有益于未来,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训练。它也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日记每天都要写,贵在坚持,一天不记就不叫日记。这也就起到了教人坚持不懈的作用。教师 语文课外活动还有编写黑板报、墙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交流会,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小学生很单纯,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给他们涂上什么颜色,他们就是什么颜色,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又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丰富德育工作。 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经验不足,情绪多变,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今

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所以,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常用“德才兼备”这个词来评价心目中优秀的人才,可见“德”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来说,“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以德服人”这是一个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最好的手段。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为“德”是人的精神统帅,而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总结之后,我发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实

德育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精神思潮下,人们的心态十分浮躁。如果此时老师的德育还是依靠说套话,戴高帽,这样的德育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索,至多就是一股吹过耳旁的风。所以,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应联系实际,让德育有根可寻。

(一)踏踏实实立足文本

语文课中选编的教材,大都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如果教师能立足文本,通过品词析句,推敲品味,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曾经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深深地震撼过我。记得是前几年,我区的黄雷英老师执教《军神》这一课,黄雷英老师首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自我研读后,选择学生研读过程中最集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沃克医生说遇到了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说刘伯承是军神?”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在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时忍住巨痛甚至把身下的白垫单抓破的行动中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当学生和老师被刘伯承准确地说出手术用了72刀深深地震撼,而不由自主地数了起来的时候,教室里的空气都凝固了,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刘伯承的意志所感动。下课铃声响了,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最后大家发出由衷地赞叹“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样的德育就是立足文本的德育,有根的德育。

(二)实实在在联系学生实际。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机灵,敢说敢想,可是由于长期的万千宠爱于一身,造成了他们既有远大的理想,行动起来又举步为艰的特性。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执教《请求》一文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为学生设定了“培养自立自强的志向”的目标。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说说对老师、父母的要求,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什么自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什么放学坚决不让父母接送等等,真是一片雄心壮志。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了,甚至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

二、活

德育不是教条,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德育是一种熏陶和陶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需要我们贴近现实,合理利用教材,以语文为平台,开拓领域,使德育与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也才能更有效.

(一)活用教材,切紧时代脉搏。

德育要有吸引力、说服力、教育力,就要有源头活水。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活用教材,切紧时代脉搏,让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充满生命力。在上学期执教《新的跨越》一课时,恰逢我国航天事业传来“神六上天”的喜讯。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地收集与“神六”有关的消息。有的孩子拿来了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报道,有的欣喜地向大家展示印有飞船升空全过程的图片。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火箭。通过研究大家发现用于“神六”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发展而来,性能更好,已经成功地将4艘无人飞船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无不为中国航天事业新的跨越感到无比的自豪。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利用,使学生的德育更富有现实意义.

(二)树立“大语文”观,活化德育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把德育落到实处。在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生活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今年的三八节我校搞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投稿十分踊跃。“妈妈,摸着你粗糙的双脚,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劳累。这一次为你洗脚只是女儿最小的回报。”“妈妈,我爱你,今天我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为你洗一次脚。”“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有点难过。我想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用我的努力换来你的笑容的。”一份份稿件都洋溢着对母亲的爱.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体现德育教学中的知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三、新

新时代,新气象,德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新鲜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要寓德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同时德育也要针对社会关注的德育热点问题,使德育常说常新,与时俱进。

(一)语文德育的形式要有创新。

形式虽然从浅层次上看是一个表面的内容,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一种形式上的变化,能让德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春》这一课的时候,我根据“体会春天的景色美,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的德育目标,把语文课堂放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摸摸身边的小草,感受柔和的春风,一种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结束时关于春天特点的讨论,更是道出了孩子心声“我想作者一定和我们一样放眼望去到处是缤纷的色彩,所以作者才会把春天比作小姑娘。”“春天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给人一种力量,所以作者说春天是健壮的青年。”“那柳条和小草都刚伸出头,春天有好多事物都是刚长个头,春天当然是个小娃娃了。”最后孩子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异口同声地道出自己的感受“春天太美了,春天我们爱你”老师一份形式上的小小改变,让学生有了一次与大自然的接触,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德育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新时代,新德育。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第二学年三(3)杨阳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

杨阳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事迹材料

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渗透案例

杨阳德育渗透
《杨阳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德育渗透内容 德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