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7: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八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国际交往”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心愿》记叙了一位中国人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与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透过谈话表达了发展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健忘的教授》讲述了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而生活中健忘的教授的故事,文中的教授对中国表达出深深的敬佩。《友谊的航程》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古诗《终南望余雪》写出了天晴雪融后山阴高处尚存余雪的景象。语文乐园

(八)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意思相对和相近的成语,感受顶针句表达的效果,丰富语言积累。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是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针对假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一个计划安排。学习本单元课文,读懂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的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5、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世界是个大家庭,立志作传播友谊的使者。 单元课时安排:

23、心愿…………………………………………2课时

24、健忘的教授…………………………………2课时

25、友谊的航程…………………………………2课时 诗词诵读…………………………………………1课时 语文乐园

(八)…………………………………3课时

23.心愿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部分:(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部分:(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部分:(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三、讲读课文第

三、四部分。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23、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

中国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教后反思:

24、健忘的教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有十分“健忘”的人。

4、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了解伊里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归纳学生的问题。(健忘的教授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健忘?他真的健忘吗?……)

4、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说怎么办?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相信你们在文中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后,教师质疑: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

三、课堂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对疑难字的书写。 注意:“涉”的右边不要写成“徙”的半边,“兜”的间架结构。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

二、思维碰撞,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的分组辩论。

2、教师小结: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三、个性解读,领悟课文。

1、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意图是什么?

2、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思考两次评价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教授的感情是由“崇拜”到“尊敬”。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情上的差异,并找出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3、指导学生读好教授的评价。

4、思考从教授的评价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指导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全文。 教后反思:

25、友谊的航程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作用。 2.通过以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流利地读好课文。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早在1405年至1433年,我们的祖先郑和就曾率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扬帆远涉重洋,访问了37个国家和地区,比外国早了近百年,可在解放前,中国的海军几乎是零,使得我们中国倍受外国人欺凌,解放后,中国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1997年,由王大忠率领的中国最先进的舰艇编队抵达了美国本土圣迭戈港,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美国。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5、友谊的航程

3、激发自读感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到了美国,那么美国的军民和中国的旅美侨胞会怎么样看待这次出访呢?

二、指导初读感知

(一)先知为快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中帮助。)

2、当学生读了一遍后,让学生合上书,挑战性问:通过这一次朗读,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一点就说一点。

〖学生开始读书时对书的新鲜、好奇感最强,读了一遍就让他们来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看似是个大难题,但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挑战心理,使第一课时也能有激情出现。〗

3、师生交流指导:

①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读音及时纠正。

②对学生说出的一点点都加以表扬与鼓励,教师注意在总结中突出整体感,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读准读通课文

1、刚刚大家说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的效率非常高,内容是了解了,可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吗?翻开书,再试一试吧。

2、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渗透强调学习方法等。

3、教师帮助——听录音,让学生解决还读不准的字音。

4、检查读书效果:

①、自由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几句或小节读。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选一些学生易出错地方让学生读。

(三)、写字指导

睹 这个字左窄右宽,要理解“只有用眼才能去看。”

卓 注意与“早”和“卓”的区别,下面一横要长一些,把整个字托住。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作业。

2、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呢? (学生自由地举手回答。)

2、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两点:

①、中国的舰队到美国受到美国的人民欢迎。 ②、广大侨胞也倍感自豪。

二、精读感悟

㈠、感知“美国人民欢迎”

1、由上问题导入:

美国人民是怎样欢迎中国的舰队呢?找出有关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2、学生先自由读,再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3、哪些的场面让你最受感动呢?你把有关的语句读好,从你的读中应能让人感受出你是受感动的。

4、先互相读一下,让同位帮你评一评。

5、交流,品读。

6、教师小结。

㈡、感悟“华侨倍感自豪”的部分

1、激情引入:

讲中国由第一颗原子弹上天以来的巨大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当祖国每一次取得巨大成就,扬眉吐气时,海外的儿女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2、华侨们是怎样欢迎的呢?把有关语句好好读一下,要读出他们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语句。 ①、对“雄姿英发”“昂首阔步”等词语学生如果读不出味时,教师可范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感知。

②、对人物的语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齐读感知。 ㈢、迁移深入

1、离开美国圣迭戈后,又先后访问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俄罗斯,更显中国海军的实力,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读:

【那更是一次使中国海军尽展风采的国际阅兵。在出访俄罗斯参加俄海军成立300周年纪念活动那一天,主人好像有意要考验一下中国海军的舰长———其他国家的舰艇都由拖船帮助靠上码头,留给中国海军的位置是在中间。这就意味着112舰靠码头时既不能靠拖船帮助,也不能有丝毫偏差。届时,动作大一点舰尾靠不到位;操纵偏一点,都会撞上其他舰船。面对多国海军官兵们的目光,王大忠没有丝毫胆怯。他及时、准确地向舰长提供着各种数据,确保舰长下达准确的操纵口令。10分钟后,112舰不偏不倚、干净漂亮地靠在“中国海军”的泊位上。码头上顿时掌声四起。阅兵式上,王大忠以洪亮的口令,指挥“中国海军方阵”豪迈地走向观礼台,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刚劲有力的步伐,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俄罗斯当地一些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的醒目标题是:“中国海军真棒!” 】

2、学生谈读后感受,教师总结,指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受世界人民的尊重等。

三、作业指导:

1、感知过渡段作用

①、由板书总结课文写的两方面内容,激问: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 ②、引导学生读好这个过渡段,并认识它的作用。

2、指导练习册上有关题目 附板书:

赢得美国的友谊

25、友谊的航程

使华侨振奋自豪

古诗诵读·终南望余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 )人。少年时即有诗名 ,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 。诗中说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赠祖三咏 》)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终南望余雪》曾传诵一时。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 ”。

二、初读诗句,自学感知。

(一)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

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

3、生质疑问难。

三.解疑答难,品读想象。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 。“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 。“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 。“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 ,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 。“暮”字说明这是傍晚 。“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 。“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

四、体会写法,感悟诗情。

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 ,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五、多种形式,激励背诵。

1、个别背。

2、小组对抗赛。

3、全班齐背。 教后反思:

语文乐园

(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 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 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 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 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 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

二、明确要求。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2)写作注意事项;(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性。

三、交流拓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寒假的打算。

2、选取典型,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制定自己的寒假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学生习作,集体评改,教师评讲。

三、学生修改誊写。

四、教师小结。

习作讲评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