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新课改地理教学的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0: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新课改地理教学的体会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忘我,把自己当成一种媒介,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以学生的立场为角度,感知学生的心理,刺激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时间、空间,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

传统的教学,在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沉闷,学生无奈,就连教师上课也索然无味。所以新课改要求改变师生关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创造情境处理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明白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的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没有独立,但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每每课堂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口若悬河,问题不断;而也有学生一言不发,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课堂。如何来统一这些学生,让他们主动走进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丰富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感知地理中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例如,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涉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每个区域都有着显著的自然、人文差异,教材中也提供了丰富多彩景观图片,也是通过它们学生对这些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印象,诸如水比油贵的中东,多姿多彩的西双版纳,经济繁荣的香港…也是这些图片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什么中东这么缺水?西双版纳如此独特?…从而带动了课堂的发展。 除了图片,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例如,在介绍世界的语言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知道的不同语言,也可以播放视频等让学生感受这个世界语言的丰富性,有语言的不同引出语言分布的学习,完成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在介绍中国水资源分布差异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打听身处他方的亲友,询问各地的生活情况,为什么在西部建设的叔叔不经常洗澡,为什么在北方给别人种地的叔叔种的是小麦,这些都和我们不同。通过这些心声,让学生寻找水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再探究形成的原因。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见闻也是一些鲜活的引子,学生可以通过见闻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为什么湖南、重庆人爱吃辣,上海人爱吃甜,山东人能喝酒,南方人易风湿,北方人易上火?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见闻,甚至是亲生感受,探究中国各地的气候差异。这些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既亲切又陌生,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有些行为在走过几许春秋的教师看来很幼稚,有时他们也会犯错,会叛逆会冲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感知学生的心理,更要学会理解各种行为,甚至是包容学生的偶尔的错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例如调皮学生捣乱,小矛盾引起的师生冲突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当的话,有时也是有助于课堂的良好发展。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课堂中断,自己的教学被打断,心理受刺激而大发雷霆。因为这些事情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教师的课堂不够吸引力所以有学生说话了,也可能平日学生和教师有矛盾误会因课堂的某个细节而被激化了,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说话捣乱,不管是什么原因,教师都要保证课堂的延续性。因此,此时教师需要做的是缓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忍让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次课堂正在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对于辐射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有些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正好此时一个学生突然笑出了声,接着全班亦哄然,我因势利导——他这小小一笑全班都笑了,这就是一种辐射力啊,不仅顺利的把课堂引回来还把课堂推向了个小高潮,当然这个学生也没有了其他小动作。

新教材的设计也是特别用心的,很多学科具有同步性,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我们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初中语文有学习神秘的罗布泊,这个可以与地理中西北地区联系起来;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诗句也可以与地理联系起来,例如学习黄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知道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到天气时可以引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将其与气候概念区别开来。初中物理学习影子的方向时可以将其运用到地理中太阳直射点位臵的学习来。通过这些已学学科的知识,学生有说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条件说,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完成思考,讨论,交流,最终来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教师会有一种畏惧心理,害怕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此,就自己全盘细致讲解,来代替学生动脑思考这个过程,但效果并不怎么明显。此时,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来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时教师的学识也可能有不全面的地方,现在社会信息通畅,学生的见闻、经历有时可能比教师还丰富,所以,停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空间发挥,也许教师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论能不能即时解决,作为教师我们都要做到忘记自己,忘记自己作为教师的骄傲,忘记自己是个知识和经验都比学生丰富的成人,和学生建立融洽的交流环境,创造条件,创造时间空间,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自我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新课改教学体会

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后地理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新课改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关于新课改地理教学的体会
《关于新课改地理教学的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