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八步区仁义镇龙珠小学陈纪悌

论文提要:小学作文教学纲要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在教学中队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有真情实感,培养诚实的品德;

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德教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与作文的紧密关系。纵观古今中外的一些不朽之作,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就不会有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生命意义”激人奋进的议论;如果曹操没有统一河山的雄心壮志,就不可能有《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和热烈情怀的表露;如果毛泽东没有建立新中国的雄韬伟略,就不可能产生《沁园春·雪》中品评古今人物,展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不可争辩的事实,数不胜数。并且小学作文教学纲要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思想教育,这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一、作文有真情实感,培养诚实的品德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应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

如何能培养学生写真的良好的文风呢?

1、让学生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一元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样处理这一元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真一元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又向售票员多买了一张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不应该,但如果交给售票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能用它来买张车票,才算真正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类似的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体,所以就照搬过来了。像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老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说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些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是学生逐渐养成写真情实事的好习惯。

2、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形式写自己的话,强调真实感,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写”。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

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的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而又不至于千篇1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同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饭》、《第一次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乳糖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

二、三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就是提出要求由学生自主命题。这样能使学生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写作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出真实感。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32名学生竟有12名写拾到钱交给老师,10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大多是照搬的,没有生活的真实感。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到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就是抓住这个机遇积极

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就是在指导学生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往往只有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又比如在《给爷爷(奶奶)打分》或《给外公(外婆)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上述要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目,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平时在家照顾孩子的一般是老人,孩子对他们更了解〕不料这次作文在班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老人核对,老人们大都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老人简直不相信是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爷爷,您大概忘记了,又一次我向奶奶要零钱花,奶奶不但不给,还批评

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着奶奶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奶奶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爷爷,可是我只能给您打75分,而奶奶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同学不同程度地指出爷爷或奶奶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有位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觉察,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以后还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而全面观察的取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政治色彩,如何观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持否定态度。我认为不应该将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生活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极好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今年我给毕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邪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在深圳打了10年的工,掌管的是单位重要物质部门,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都说他是单位的积极分子,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打工的叔叔们有很多发了财,可爸爸还是原来的他,听妈妈说是因为爸爸不喜欢贪小便宜。”抓住这个细节,我在班级进行了公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贪小便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以权谋私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

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那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听法制讲座、英模作报告,到“五保村”、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就能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2、班主任教学参考

3、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张玲玲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贯穿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