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7: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陕西省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结合省情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我省中小企业抢抓机遇,奋勇开拓,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上了新水平,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成就

---发展步伐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2%,增加值年均增长19%,高于同期全省 GDP增速。全省中小企业个数年平均增加2.66万户,2010年达到137.99万户(含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年均增加800户,“十一五”末达到6000户,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837户。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总资产达8788亿元,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到1286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58亿元、缴纳税金533亿元;完成增加值459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5.86%。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495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9.5%,在全省经济总量中 “半壁江山”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企业进出口值达到76.4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3.28%,成为推动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8.17 %。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在

一、

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调整为1%、66.95%和32.05%。造纸、铁合金等“两高”型企业占比逐年下降,装备制造、电子通信、新材料、创意动漫、农产品加工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保持高速发展。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占到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63.38%,工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产业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各类高新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从35%提高到46%。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4.7%提升到52%。围绕装备制造、建材、煤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形成了西安鱼化、宝鸡姜谭、咸阳兴平、榆林米脂、汉中铺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带动了县域交通、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为就业增收做出新贡献。“十一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年均增加21.4万人,到2010年末,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700.5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70%。 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从330亿元增加到780亿元,年均增加90亿元;从业人员年均工资从5565元提高到11350元。

---企业家综合素质获得新提升。“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组织专家辅导,分批培训,到东南沿海省、市企业考察、挂职等办法,开拓企业家视野,提高素质,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和杰出企业家,增强了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实力。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国际资本、产业转移和技术流动将更趋活跃。

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航天航空产业基地,有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与条件,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在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中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与发展空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我省中小企业实现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已经启动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正在筹划的呼包银榆经济区、陕甘宁经济区、西安、成都、重庆“西三角”经济区等,从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产业的战略布局上,为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陕北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将有力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在充分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中小企业也面临众多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尚未消除,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聚集度较低;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发展环境仍需改善;企业内部也面临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产品和市场调整等一系列新挑战。

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追赶全国平均水平的攻坚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省中小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为主题,以加快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主线,以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工业为抓手,实施全民创业和县域工业集中区承载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的发展新格局,成为推动富民强省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加快发展。坚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催生小企业,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中小企业经济总量。

——集聚发展。坚持科学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培育一批新的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坚持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和科技优势,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协调发展。坚持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约发展、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开放发展。坚持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和深化同省外、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以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重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战略

(1)小企业创业战略。完善催生小企业有关政策措施,营造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创业辅导培训,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小企业创业,培植经济主体,每年新增2万户小企业(含个体经营户)。

(2)成长企业支撑战略。以主业突出、业内领先的企业为重点,以壮大规模、提升水平为目标,以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资产重组为手段,每年培育200户高成长型企业,使其成为支撑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工业集中区承载战略。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推进县域工业化,壮大县域经济。按照“科学规划、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配套完善、机制健全”的原则,重点提升10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的承载功能,成为带动企业扩张、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4)“小巨人”培育战略。以参与构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每年培育和发展100户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

(5)技术创新推动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内涵发展道路。支持建立200个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6)品牌质量提升战略。把品牌培植和扩张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品牌的带动和示范效应,通过品牌带动产业链延伸和聚集,使品牌扩张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预期目标

——“十二五”末,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8%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十二五”末,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

——中小企业(含个体经营户)总户数达到148万户,从业人员达到800万人,年均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

——建成100个设施完备、功能明确、特色显明的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成为推动县域工业发展,促进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

—— 40%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产学研机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全省要求指标,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装备制造业领域:依托西飞、陕飞、西航、陕汽、比亚迪、法士特、西电、中钢重工、中交西筑、宝钛、秦川机床、汉川机床、陕鼓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零部件配套协作型中小企业发展,以产业为纽带,以效益为目标,以行政推动和市场资源配置为手段,不断加快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使装备制造业在省内配套率达到60%以上。

——能源化工领域:以延长、煤化、长庆、神华等中、省大企业大集团为依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能源化工下游的化工合成材料、化学建材、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塑料制品及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推进中小企业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领域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发展。

——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依托农业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果、畜、菜、茶、药材等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鼓励发展农技推广、包装储运、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服务等农业产业化配套服务企业,形成以“服务”促“生产”、以“配套”促“加工”的涉农中小企业发展新局面。

——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按照文化、文物和旅游一体化推进的思路,在全省重点名胜古迹所在地,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住宿、客运、度假疗养、旅游工艺品开发等服务业。支持县市加快发展广告、电子出版、策划咨询等文化创意产业。在西安、宝鸡、咸阳、汉中、榆林等大中城市,积极发展演艺、休闲、餐饮、购物、健身等文化娱乐产业。在城镇周边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产业。依托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华县皮影、千阳布艺、绥德石雕、陕北剪纸等民俗文化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领域:围绕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航空港、宝鸡、汉中、绥德等物流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区域物流、仓储、运输中心,培育和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工业集中区,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会展、现代金融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结合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等便民服务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根据我省确定的太阳能光伏、风能、核能产业战略计划,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孵化辐射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高载能硅材料、多晶硅生产加工、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组件、半导体照明应用及专用设备、工业化沼气装置、风电和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处理和清洁技术等新兴产业。

(二)区域发展重点

坚持板块式推进,促进三大区域特色产业大崛起。按照把西安、榆林培育壮大成两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把延安打造成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陕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全省经济总体战略布局,分别在关中、陕南、陕北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群。

关中地区: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产业和城镇化布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结合城镇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品牌企业,引领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陕南地区:围绕矿产、农产品、生态等优势资源,以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旅游、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

陕北地区:依托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延安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与煤、油、气、盐、镁、铝及光热、风能等关联度高的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延安革命老区资源,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陕北苹果、薯类、小杂粮、红枣加工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大力催生小企业,推动全民创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制定加快中小企业创业指导意见,明确创业方向、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掀起新一轮催生小

企业高潮。二是继续加快创业基地建设。推广西安三元、陕西启迪、陕西印包等公司建设创业基地的成功经验,探索创业基地投资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以服务协会、培训学校、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实施主体,加大对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创业技能。四是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协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创业项目的征集、筛选、推介、转化、应用等工作机制,为创业者提供有效项目支撑,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抓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完善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明确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目标、方向、重点和步骤,体现产业特点和特色。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要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区)政府要优先安排工业集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加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途径,采取委托开发经营、引进投资公司、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完善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催生小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加强工业集中区统计考核工作。以入区企业数、投资额、就业人数、招商引资额、新开工项目数、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为重点,建立工业集中区统计制度,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推行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制度。五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支持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标准化厂房和孵化器建设,使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快创新步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科技开发、技术改造,专利技术应用,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效益明显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二是支持体制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向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纽带,引导企业组建民营投资集团,合作投资重大产业项目。三是巩固提高发展优势,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钢铁、有色、建材、纺织、果蔬、乳品等传统产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引导企业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建立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支持企业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等措施,实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200户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促进节能降耗。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缓解融资困难

一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依托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创办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创业期企业的投资。二是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机构。积极引导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扩展业务,推动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开展协作,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和自律制度,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拟上市企业培育工作。鼓励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信托基金、短期融资券和信贷资产证券等直接融资产品。到2015年末,力争培育拟上市企业100户,在国内外证劵市场上市融资企业20户,债务融资企业20户。

(五)抓好服务机构,推动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起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引导、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市场化服务为支撑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设一批综合性服务机构。加快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部门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建立省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为契机,加快推进省级综合服务机构组建工作,“十二五”末,全省市、县两级综合服务机构全部组建完成。二是认定一批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认定服务示范平台为手段,以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为抓手,引导社会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级示范平台为龙头,省级示范平台为骨干,市、县级示范平台为基础的梯级发展模式,到“十二五”末,省级示范平台达到200个。三是扶持一批服务机构。每年从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出一定规模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建设;帮助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添置软硬件设备;以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对需求量大的服务资源实施集中采购;加大对重点服务内容的补助力度;通过奖励的方式引导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四是完善服务内容。“十二五”期间重点完善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创业辅导、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和管理咨询等六方面的服务内容,建立起基本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覆盖面广、功能健全、分工合理的服务网络。

(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将逐年增加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完善扶持机制和使用方式,着重用于促进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优化结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协作配套、集群发展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中省已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对扶持减免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制定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发展、财税优惠等政策措施,使中小企业平等享受公共资源、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三是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健全中小企业法律援助和权益维护体系。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评议工作,在省、市、县三级建立中小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四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营造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珍爱市场主体,尊敬企业家,宣传致富典型,保护创业热情,促使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二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考核体系,以中小企业发展速度、企业增加数量、从业人员增加数量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制定中小企业考核办法,加强对市县工作的考核。三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以下政府及部门负有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切实加强指导和服务。四是完善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健全统计指标评价体系,规范和完善统计范围和口径。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个人发展规划

“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临沧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