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0: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峡大坝的利弊

三峡大坝的利弊

三峡大坝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三峡的利弊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教材还比较保守,笼统的说利大于弊,近期我关注了很多这方面的评价,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学生真相,让他们了解真实的三峡。 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益处最主要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三峡建坝后,和葛洲坝的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还有效改善了某些河段的航运情况。660公里的宜宾-重庆江段落差很大。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大坝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从长远来看,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它的益处。 认为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三峡水库淹没了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产,还迫使库区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而且库区搬迁居民的安置工作也被指责普遍存在腐败官员盗用移民安置款的现象。

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虽然政府部门说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但实际上许多污水处理厂并未与城市污水系统相连通。

泥沙淤积也是一个令工程师头疼的问题。长江每年要携带5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23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据他们估计,该系统可保证三峡水库在今后一个世纪维持90%甚至更高的库容。但事实是泥沙淤积的速度高过了蓄水;大坝两侧山体严重滑坡,大量泥沙淤积于大坝内,大坝的蓄水能力与日剧减,抗洪能力也变成了笑话,下游数千万人危如累卵;污水倒流至大坝上游,重庆的长江码头10年之内就要报废;修建大坝迁移了100万人,修建完后突然发现还有500万人没法生存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因此还要将他们迁移„„

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使下层的藻类滋生,影响航道的安全。

危险因素还不止这些。中国的科学家称,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三峡大坝还号称可以大量发电,然而长江的一个支流的支流——贵州乌江——上修的一个水电站的发电量就达到了三峡的1/4。耗费巨资修建的三峡电站,其发电量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大。

大坝的建立,影响了当地的地质基础的稳定。有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边岸。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不只有滑坡危害,地震发生的频率也比以前增大了。看一些事例,你会感到触目惊心。

庙河是一个距离三峡大坝上游16公里的村庄。今年春天,大坝附近的庙河村村民们发现一条长200米宽1厘米的裂缝横贯稻田。而不久之后,大坝开始放水为夏季汛期作准备。到了5月初,雨季来临使水库水位再次上升,距离庙河村不远处的地点在5天内发生了4次坍塌。村民反映说,他们可以听到房屋内木质结构由于地面移动而开裂的声音。政府也要求他们疏散。当地官员担心,一旦整个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将因此丧命,同时还会威胁到至关重要的长江水道运输。

07年7月14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滑坡灾害,滑坡山体长、宽均在1公里左右,而厚度达18米。13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滑坡体进入长江支流后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20余艘船舶,并导致11名渔民丧生。虽然官方称此次灾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质学家称,是江水水位突然变化导致了河岸岩石松动。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材料

材料一:9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

分析: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含义: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意识能够反作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企业应该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内部监管,把好生产关。企业要增强责任和法律意识。

材料二: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地方经济”为借口,置国家的政策于不顾,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酿成一个又一个悲剧。

分析: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但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如果把主要矛盾看成是惟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材料三:此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儿诊断治疗、问题奶粉封存回收、相关企业停产整顿、事故责任查处、所有奶制品检验和相关行业整顿等问题做了重大部署,同时对地方政府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主要部门领导依法实行了严肃的责任追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这些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党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古人云“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患难。

分析: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材料四:目前的中国,商业道德缺失问题严重。许多人不是缺乏商业道德,而是根本没有商业道德。三鹿事件曝光,引出大量品牌牛奶的质量问题,导致食品业免检制度的终结和三鹿、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的“中国名牌”称号的取消。

分析: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材料五: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和道德体系建设,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赖。而如果道德缺失、投机取巧,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错误的价值观。 材料六:对于三鹿奶粉事件,由于有人往奶粉里掺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6200多名婴幼儿患病,反映出奶制品市场混乱,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当地官员报通常观念,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等种种问题„„

分析: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材料七:“奶粉事件”无疑使中国乳品行业面临危机。但是,任何一个“危机”,如果处置得当,吸取教训,凤凰涅槃,这个危机就可以演变为新的“契机”。此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虽然暴露出诸多问题,但通过国家的应急处理机制,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各级政府的危机意识得到了提升,这对今后我们党提高执政水平也将起到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契机,可能导致乳品行业的重新洗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有问题的企业,不管名声多么大,如果不把生命健康置于首位,都必将遭遇生存危机;而那些平时不那么出名甚至默默无闻但是坚持质量为生命的企业,则因此有可能获得迅速发展的机会。

分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统一”包括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材料八: 对中国的奶粉业,我们不要过于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讲信用的企业哪怕目前还不是大企业,但借助新的信用和质量体系,将会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大品牌。这正是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惯常逻辑,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消费者重新选择的权利,才能重树中国乳品行业的信心。质检总局最近又对一些主要城市供应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进行了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均未检出三聚氰胺。9月26日、质检总局抽检了47个品牌的296批次产品,主要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完达山、卫岗等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品牌液态奶产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这样、监管、检测双管齐下液态奶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分析: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从长江三峡看江河大坝是怎样影响生态环境的

近些年来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酷暑年年不断,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最严重的破坏,莫过于在大江大河截流筑坝。

在大江大河截流筑坝,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条滋养了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由于大量的筑坝,造成流域内气候异常,域区内降水量已经少到不能再少,部分域区几乎是终年没有降水。它的下游年年断流,造成无水入海,就是中上游及支流的水量也已大大减少,频频出现断流现象,全然没有了过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勃勃雄姿。很难想象这条黄河二十年前居然还在“引黄济津”和“引黄济青”,可惜今天不知又该引谁济黄。国家在黄河投入巨资建的水电站,带给黄河流域的竟然是疮痍满目、风沙肆虐,带给黄河源区的是冰原雪域的萎缩和河流湖泊的干涸。这样的教训难道还要我们在长江上再去吸取吗?

在葛洲坝电站建成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重庆四川以及西南地区的整个长江流域雨量充沛空气湿润,降雨量和气温年年都恒定在一定范围,尤其是成都平原,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而在此之后的这一地区的天气,用长期在此地工作的北方人的话来讲“越来越象北方的天气了”。降雨量大大减少且年份之间差别很大,空气也变得干燥,夏季气温明显升高,冬季气温变化无常,有的年份严寒,有的年份又趋于无霜。而在三峡大坝建成的最近几年除了延续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不正常的气候外,人们普遍对天气的感觉是“冬天过了是夏天,夏天过了是冬天,没有春秋两季”,没有了以前那种不管在那个季节“久雨必定久晴,久晴必定久雨”的规律,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太热了,一定会下雨”的气候特点,更没有了“盆地多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自然景观。成都平原也频频出现江河断流,夏季酷热创历史纪录,典型的去年暖冬也创造了历史之最,旱情之严重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全然没有了天府之国应有的自然气候,这一切难道不是在长江上拦河筑坝造成的吗?

为什么长江上的两座大坝尤其是三峡大坝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难道区区两百米高的大坝就能有这么大的破坏作用?如果将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的各种因素割裂开来看,把它们分别产生的破坏力加起来确实是没有这么大的破坏作用。这也是建坝和反建坝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再加上政治、利益等因素,建坝和反建坝的斗争将会进行到全国甚至全球能建坝的地方都建起来,直到人类毁灭为止。

我们看问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它的全貌,看与它相关的一切事物的相互作用,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我曾经讲过水是有灵的,你不要它流动,它也就不流动了,甚至连有都没有了。它的灵,就是它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它息息相关的大气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长江三峡两百米高的大坝相对于大气的对流起到的阻隔作用确实不会太大,最起码不会大到有这么严重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我的观点与支持建坝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大气除了自身的各种原因产生对流,是不是就没有其它因素让它运动了?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它的全貌,看与它相关的一切事物的相互联系,你会发现大气是一个整体,江流是一个整体,大气和江流也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历尽亿万年沧海桑田的磨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任何部分无不遵循大自然厘定的规律。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部分,就是破坏了这个整体,就是违背了大自然厘定的规律,破坏者也就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有人可能认为我这是只讲大话不讲科学原理的危言耸听,我可以明确的说,所谓“科学原理”在大自然的法则面前微不足道,而人们还把它奉若神明,用它来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斗来斗去就是人类的毁灭。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平衡、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自然之道。如果无视自然之道,而去寻找什么科学原理,无异于舍本求末。如果非要我讲所谓的科学原理,我也不妨讲一讲根本“微不足道”的所谓的科学原理。

刚才我讲了大气是一个整体,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是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大气气团组成的完整整体,它的运动它的降水以及地表水蒸腾的汇入都是这个完整整体的组成部分;江流也是一个整体,从它的支流到干流、从它发源到汇入大海都是完整的整体,它的流动甚至它的蒸腾和雨水的降入都是这个完整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气和江流也是一个整体,更是一个组合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息息相关的完整整体,这就是我所讲的水的灵气之所在。大气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设想大气是一个巨大的组合气团,大江的流动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作用于这个巨大气团的底部,使得这个巨大的气团不停的作与江流方向相反的运动,大气因此溯流而上,大气除了自身的因素产生对流外,还有这种外力的作用驱使它流动。这种外力作用在平原地区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在这种地形大气气团形状不是很稳固,大气溯流而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山谷峡口地区大气气团的形状非常稳固,往往这些地方水流湍急,江流对于大气气团的推动作用特别明显。长期居住这些地区的人都知道,这些地方大多是起“上水风”,这就是江流对大气气团的推动,而且湍急的流水宜于水份的蒸发,大气气团在江流的作用下带着宜雨的湿润空气源源不断地溯流而上,加上大气本身的对流,带给其流域地区充沛而稳定的降水量,也是因此使其到达远离海洋季风影响的内陆江源地区。是江源地区丰富的降水造就了万里长江,是万里长江的反哺给了江源地区丰富的降水,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大江之源,这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谐平衡的自然之道。如果没有这样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天地循环,深处内陆的江源地区何来丰富的降水、怎样担当大江之源,又何来作为我们母亲的江河!

而当三峡大坝建起,坝上几百公里接近静止的江水,全然没有了过去的活力,全然失去了推动大气气团溯流而上的动力,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少,坝下流水的力量难以推动大气气团垂直攀上两百米的高度。江流在此截断,江流的动力也在此截断,大气除了自身的对流供给其上游地区一定的降水量外,外力对它的作用也在这里彻底消失。“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成为现实,云雨被截断,流水成平湖,一条完整的大江被截得七零八落,大自然厘定的规律被破坏,生态环境能不恶化吗?这就是重庆四川以及整个西南的长江流域气候异常,造成严重干旱、酷暑和暖冬的根本原因。我可以断言,是长江三峡大坝截断了长江流水推动大气溯流而上的动力,大大减少了湿润的宜雨气流进入上游流域地区,阻滞了天地循环、水气置换,使得这一地区气候条件恶化,降水量锐减,导致严重的干旱、酷暑和暖冬等恶劣气候现象。没有足够的降水,地表温度必然升高,造成冰川雪原的萎缩,江源地区必将成为戈壁沙漠,没有源头的万里长江能还叫江吗?甚至还有人竭力主张在三江并流区筑大坝修电站,在这一地区兴建“南水北调”工程,那更是要加速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灭亡。任其发展,当地球上最后一座大坝建起的时候,陆地上所有的水已经全部进入大海,江河已不再循环,而仅仅是大海的港汊。

这不是我危言耸听,这仅仅是在自然之道面前“微不足道”的所谓科学原理,也不是我要让人类回到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刀耕火种,而是要让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掌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在这方面的标准是: 在不影响大流域气候的一些较小的江河及支流上适当的拦河筑坝修水电站,即使对局部地区有些影响,这些影响也会在大流域正常的气候条件下被修复。也就是说这个“度”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即使影响也能在自然条件下恢复的范围内。 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让有些人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要为政治和利益的驱使干那些祸国殃民的蠢事;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们的生态环境,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更殷切的期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拿出政治家应有的风范,勇于修正过去的失误,屏弃政治与利益的因素,哪怕就是让国民经济的增长降低几个百分点,也要将那些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江河大坝拆除,尤其是长江和黄河那些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大坝,还江河于自然;严格限制在江河上筑坝修堤,对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截流工程,绝不允许上马。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也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才能建成一个真正和谐的文明社会。

三峡工程的利弊

有一种论点说:三峡工程将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因为不是火力发电,所以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想获得巨大的收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大坝造成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100多万人必须迁移,肥沃的河岸土地将被淹没;珍稀濒危与中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某些重要的历史名胜古迹将被淹没,其中的部分古迹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其他的影响还包括:对于数千公里河流水文特性无法逆转的改变,对渔业、养殖业的破坏,带来复杂的下游洪泛区的改变,以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某种洪灾的可能等等。下面我欢迎各位继续探讨。

在对三峡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时,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然而,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在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又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虽然受淹厂可重新搬迁新建,但是因停产必将打乱相互协作配套的原有系统,对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另外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发出警告:水库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会加快,在旱季将严重影响上游的通航,水库尾部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岸。成问题的是还无法准确的预测水库泥沙的沉积速度。此种情况有可能使经济效益比预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积速度记录,泥沙沉积的速度与位置也是难以预测。

以印度的多用途水库为例,水利专家穆尔蒂说:“大多数水库每年的泥沙沉积速度是建设时计算速度的145%到875%。”利奥波德指出:“世界范围内,三峡大坝是在未经充分验证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中国约有330个大型水库,其中230座的泥沙问题相当严重,导致总蓄水量减少了14%,其中一些水库由于分析不足和设计缺陷,在不到10年的时间蓄水量下降了 50%。”

三峡工程还会产生其它多种影响因素,水库所处的地区还是水源传染病易发地区,如血吸虫病。水库中的水大量政法会减少大坝下游的水流量。该工程的反对者对大坝方形来往船只的连环闸的可靠性也表示担忧。一旦五个密切相连的闸门中的一个出现问题,那么长江的航运将会中断。葛洲坝的船闸升降机就出过类似的问题,而它只有一个闸门,在技术上比三峡工程船闸设计要简单得多,原本自由流动的河流将要变成一个缓慢流动的水库,人们担心被淹没的农田和居民区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和污染物。水库对水流的控制会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可能,从而影响到上海市的供水,归根结底,三峡大坝造成的影响可涉及的范围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一旦大坝建成,它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

从三峡工程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新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全球正在变暖,而气候变暖使中纬度地区绛雨增多,到时,我国黄河流域降水增多,长江流域是否也可以维持流域供水。全球变暖后中纬度降水量增加不确定,全球环境恶化,使得旱涝灾害频发,程度在加剧,也可能华北不缺水,也可能缺的更多

三峡工程主要的弊处为战争时的威胁,诱发地震,破坏环境和生物圈.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东、中、西三条线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证,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遏止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三条线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经研究后认为:采取必要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不影响工程决策。

(一)东线工程

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 由于长江径流量大, 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经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长江下游(大通站)平均流量小于5500立方米每秒时;长江口拦门沙位置将上移3公里。若东线工程抽江规模达1000立方米每秒时,为防止在枯水期加重长江口地区的海水上溯,规划提出当长江大通站出现小于9000立方米每秒时,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流量或暂停调引江水。三峡工程建成后,枯季流量平均增加约2000立方米每秒,可进一步减轻枯水期调水对长江口海水上溯的影响。

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

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

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

(二)中线工程

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经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移民环境问题

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2、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采取综合补偿措施后,可以基本消除不利影响。

3、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0米,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采取建设梯级枢纽后可以消除。

4、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引水规模500立方米每秒),对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采取引江济汉(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补水,可以避免或减轻其不利影响(图12)。

5、第一期调水对环境影响不大

中线第一期工程的调水规模为80—90亿立方米。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由年调节改善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增加调节库容116亿立方米。通过合理调度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的影响不大,对枯水期的水位还有所改善,可保持现有水电站发电效益。

(三)西线工程

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三条河的径流量约221亿立方米,西线工程初步规划三条河年平均调水量为120~170亿立方米,占这三条河总径流量的54~77%,对下游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西线工程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有待进一步明确,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其相应的减免措施将逐步提出。

(四)东、中线工程对长江口的综合影响 东线、中线的总调水规模为260—320亿立方米,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3%左右,对长江口枯水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通过适当的避让和调度措施,如东线工程在枯水期利用调蓄工程向北送水,暂仃抽取江水,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调蓄作用,可保证长江口枯水期流量不小于现状。

总结

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分析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导游词

三峡大坝导游词

三峡大坝实习

三峡大坝解说词

三峡大坝概况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