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峡大坝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峡大坝修建与效益

作为人类生命的起源,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孕育着人类,滋养着人类。古时人类利用水灌溉农田,滋养田地。但自古以来,一直也有水火无情之说,人类与水的斗争也一直持续。洪水的泛滥导致民不聊生,人类修坝的目的也仅仅至于抵抗洪灾。现在人们对水坝的利用有了很大提高,不仅仅用于防洪、抗旱,同时利用水的势能发电,传送至千家万户利,用水发电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不污染环境。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的水坝大大小小的数目综合数以千计,其中最大的当属中国的长江三峡水电站。本文也就是主要讲述长江三峡水电站。三峡大坝建造的由起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早在民国初期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 他在《建国方略》中认为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并且当时由美国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考察后认为这个想法能实现,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

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危,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然由于赞同方与反对方黄万里、李锐等人,争论得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并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后来又因其他原因三峡大坝一直未建,直到1994年12月14日,三峡大坝才开始真正动工。从1918年提出设想,到1994年末施工,历经72年的考证,三峡大坝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建造。

三峡大坝工程建造

三峡工程分三期,从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17年。

一期

工程5年(1994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重大决策。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于1995年1月发文,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清理整顿以三峡工程名义进行的各种非法经营活动;1996

2

年,国务院决定对直接受益地区的用电征收每千瓦时7厘钱的三峡建设基金。国家批准发行三峡债券,96三峡债券承销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发行债券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

工程建设。以土石方开挖为重点,以大江截流为中心,三峡工程施工如火如荼地在左右两岸展开,进入第一个施工高峰。至1997年年底,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4亿立方米。右岸导流明渠于1997年6月30日按期通航。左岸临时船闸初具规模,永久船闸土石方开挖完成设计总量的70%,基本完成左岸1至6号机组的大坝和厂房基础开挖,二期导流截流工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计划顺利推进,上下游围堰四个堤头向江心进占,平抛垫底工程顺利进行。1997年9月底,大江截流前的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全面验收完毕。经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1997年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合龙。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临三峡工地截流施工现场视察。李鹏发布截流合龙令,并最后宣布合龙成功。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大江截流的伟大胜利。

大江截流的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预期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开始转入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

二期

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升船机的施工,并完成永久五级船闸的施工。

重大决策:1999年,根据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议和确保三峡工

3

程质量的需要,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组建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光斗任副组长,每年两次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同年,还成立了三峡工程稽查组,对三峡工程资金运作及安全生产进行稽查。1998年5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收费项目问题的通知》。2001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正草案)》。该条例自2001年3月1日起执行。1998年9月,三峡建委办公室组织召开《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论证会。2001年7月,国务院决定:二期蓄水前(2003年6月),在三峡基金中安排40亿元专项费用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同年,还批准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总投资为392.2亿元。

工程建设。从1998年至2002年6月的四年半期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施工经历了由土石方开挖向混凝土浇筑转移、然后由混凝土浇筑向金结机电安装大转移的两个阶段。1998年5月2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通航;8月27日,二期围堰防渗工程全部告捷;9月12日,二期基坑积水抽干,万古江底首见天日;坝段河床基坑土石方开挖当年基本结束。1998年7至9月,三峡坝区连续出现8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二期围堰工程经受严重考验。1999年,施工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连续三年混凝土年浇筑量突破四百万立方米,屡创世界记录。从国外引进

4

的大型塔(顶)带机及其供料线、胎带机、缆机、拌和楼等现代化设备在混凝土浇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了质量总监办和安全总监办,聘请中外权威专家担任专业质量总监和安全总监。为加快三峡发电厂的筹备,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电力生产部;三峡电厂筹建处于2001年6月18日进入三峡坝区办公。为保证三峡机组制造质量,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设备监造合同签订,法国EDF/BV联营体获得三峡机组监造资格和监造任务。从2000年开始,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伴随混凝土浇筑和灌浆工程相继展开,2001年进入安装高峰。2001年11月22日,三峡工程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本体开始安装;2001年11月18日,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完成历史使命开始被拆除。2002年5月1日,三峡大坝开始永久挡水。2002年1月,三峡二期工程的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个验收大纲通过审查。2002年3月22日,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前库底清理工作全面启动。

三期

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已然,三峡水库成为了一座长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三峡大坝 -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5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电量分配

据有关专家介绍,早在2001年,国家有关部门就为此专门召开过会议,三峡电站的电量分配方案进行了具体落实。按原国家计委的方案,三峡电量的分配办法为:2004年在三(峡)广(东)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前,三峡电力电量按照5:5送往华东和华中。三(峡)广(东)直流投产后,汛期向华东和广东按照5:5 的比例送电,在分别达到这两个地区设计的输电能力72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以后,其余电力均送华中。在非汛期,电力分配以16%、40%和44%的比例,分别向广东、华东和华中输送;考虑华中枯水期缺电量需要适当多受电量,广东、华东、华中的受电量比例原则上调整为16%、32%和52%。考虑到近期江西、安徽电力较为富余,“十

6

五”期间三峡电能不送江西和安徽

三峡大坝的效益

1、防洪效益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2、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最大的水利工程

①、综合工程规模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26台套、1820万千瓦。除

7

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②、单项建筑物大。⑴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486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⑵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居世界第一。⑶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量多(5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⑷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变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③、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386扇,各种启闭机139台,引水压力钢管26条,总工程量26.65万吨。其综合工程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单项金属结构中,引水钢管的内径12.4米,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挡高度37.75米,门高39.75米,运转时最大淹没水深17-35米,均属世界之最。

5、发挥抗旱功能。

8

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介绍说,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他说:三峡工程设计时只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功能。补水功能是考虑到下游两岸的居民和生产用水,但现在看来还要满足抗旱用水。

三峡工程的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认为,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

9

因素就是地质条件,三-{斗}-坪附近的岩体比较完整,断裂少,历史上也极少发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破坏剧烈的强震。三-{斗}-坪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主要是碳酸盐岩,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烈度估计最高也不会超过6级,而三峡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按照防7级地震烈度来设计的。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而工程的反对者们则质疑论证过程只考虑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

10

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除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三峡工程也会对环境产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将会代替大批火电机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减少5000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实现了环保。 三峡建成后,坝区附近的天气气候受到明显的影响,冷暖无常,破坏了几千年来的地质环境,进而破坏了微生物群体,所带来的无形损失不可估量。

名胜和文物影响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同时,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区也将更加便于游人探访。不过,由于旅游机构在19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

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

11

行抢救性发掘,预计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抢救、保护完毕。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上,是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米,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间的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

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巨大祠庙建筑群,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千米。

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其35米高的寨楼,是中国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的高层木建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寨后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与寨浑然一体。由于地势较高,石宝寨在三峡蓄水后将会成为一座孤岛,四面被水环绕。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软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围住整个山寨。

12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汉代石阙。丁房阙为双阙,坐落在忠县县城,是罕见的庙前阙。无铭阙位于忠县县城外的古驿道旁,原为双阙,今仅存右阙。现在这两组汉阙现在都已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忠县白公祠内。

此外,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对原本的三面临水的白帝城实施原址保护,使之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

对三峡的体会感想

三峡的修建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工程施工时间长,而且像这种大型工程对很大范围内的地区的影响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施工前的规划设计非常关键,不仅要结合不同地段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考虑合适的施工方式,还要考虑建造此工程对当地可能存在的一些恶性影响(比如生态方面的影响),有些影响短时间内可能难以看出,因此需要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做多方面全方位的调查分析,然后从全局综合考虑,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对可能存在的恶性影响要制定出长效的应对措施,这就要求我们水利人具备全局思维,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精神,要看得高,看得远。同时由于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很细,这就要求我们具有严密的工程思维,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同时,这种工程由于施工过程必须将误差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得专业知识,还要有认真务实的办事态度 。

13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导游词

三峡大坝导游词

三峡大坝实习

三峡大坝解说词

三峡大坝概况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导游词

三峡大坝(演讲稿)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