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三峡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5 18:06:2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人:卯洁琼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自主学习

1、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2、作者简介: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3、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4、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合作探究

1、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2、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3、、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层: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层: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层: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层: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畅谈收获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二、合作探究

1、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

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三、畅谈收获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清

凄美

五、拓展提升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六、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七、课后反思

推荐第2篇:三峡教案

课前律动

一、导入

老师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被誉为母亲河的是哪两条河流吗?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同时还有非常奇特的景色。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看看长江上最著名的一道风景线。

(看录像了解长江三峡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

老师小结:刚才大家了解到的是我国万里长江中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它风光宜人,有悠久的历史。每一座山峰都有美丽的传说。诗人也常常用诗词歌赋来赞美它。例如:《》(大家一起朗诵)

一直以来三峡以它特有的景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如今三峡工程又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在这里,那么生活在三峡的孩子们更是用歌声抒发了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老师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的要求

三、学习新课:

1、结合课本听范唱,思考问题 (1) 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

(2) 歌曲中出现的“也依”是什么意思?

2、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歌谱,讲解衬词的作用。

3、带着问题第二次听范唱,并轻声跟唱。

(1)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 歌谱中出现的拍子是什么意思?

4、根据歌曲的情绪讲解歌曲的演唱要求。

解决第一句的演唱难点混合拍子,示范演唱第一句,并教唱。

5、第一次连唱歌曲

老师弹琴学生慢速跟唱,然后讲解歌词中有特点的尾音,并示范演唱。

强调4拍子的韵律,每字一音吐字清晰。分乐句示范教唱。

6、第二次随琴连唱,速度加快。对学生的演唱提出鼓励。

7、分组练唱(2组)

老师引言:生活在三峡的人们爱三峡唱三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如果你是三峡的孩子,你会什么样表情和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让大家感受到你非常热爱家乡的情感呢?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赛!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鼓励的话语)

课间休息:听船工号子。老师介绍这种独特的形式。

8、变换演唱形式巩固新歌的学习: 根据歌谱分配领唱(1名女生和老师)加齐唱(全体),然后为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号子声伴奏(部分男生)丰富歌曲的演唱。

老师小结给学生点赞

四、欣赏介绍三峡工程的短片

老师引言:在歌曲中我们不断的唱到大坝,说的就是三峡大坝。这个工程给生活在这一流域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千百年来的洪水泛滥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超级工程,经过几代人的运筹13年的努力才得以建成,就像歌中唱到的,大坝建成我长成,13年的时间三峡的孩子见证了这一奇迹般的变化。那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看了三峡,唱了三峡,了解了三峡大坝。其实这只是还有很多的美景很多的故事等着你们去寻找。老师给你们也留一个小小的作业,课下去查找资料在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关于他的歌曲诗词以及传说,在下一节课我们可以进行交流。

推荐第3篇:三峡 教案

三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借助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感受古代诗文的美;

3、在品析中理解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文言文单元之后,在此之前,学生通过第一个文言文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但毕竟学的文言课文少,掌握的文言常识、文言语法、句法知识太少,学习起来还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古代诗文的无穷魅力; 难点:翻译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朗读课文 ;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借助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古代诗文的美。

3、在翻译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学时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时难点 翻译课文。 4.1.4教学活动

一、名著故事(学生讲解)

二、激情导入 明确目标

(播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美丽的三峡。你想不想了解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三峡》。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二)合作探究---第一步“读”

1、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准字音 听读、指导断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第二步“译”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注释练习翻译句子。 (2)指名逐句翻译,师订正。

(三)合作探究---第三步巩固提高“练”

(一)重点词汇意义、句子。(二)课文背诵。

四、延伸作业:

1.用行楷抄写并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推荐第4篇:三峡教案

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2.能说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品析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协写景方法。 3.领略三峡的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

教学重点:

1.梳理文意,重点词语释义及关键句子翻译和理解。

2.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熟练掌握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等语言技巧。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共同领略三峡的美景,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到过咱们宜昌的三峡,不知道你们见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有 没有同学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见到是不是这个样子(屏幕上大坝图),而在真正意义上我们说的三峡可不仅仅指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他究竟有那三个部分组成,究竟何种面目呢,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真正意义上的三峡。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重点注意的字词:

阙 曦 襄陵 沿溯 御 素湍 飞漱 属引 哀转

2.默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品读:主要进行描述。运用“三峡的______美,你看(听)______”的句式回答。

山美:(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找出正面描与侧面描写) 水美:(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注:此处学生也可归结为激流美、瀑布美也可。

声美:(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三、拓展及探究:

1.结合上述回答及文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体现出的美的意境。要点:(此处需要板书) 第一段—雄俊壮美的山势—雄壮美 第二段—凶猛的水势—奔放美 第三段—秀美的山势—清幽美 第四段—凄凉的秋意—凄婉美 2.问题探究:

(1)为什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景,而是先写夏天的景色,并将春冬二季合二为一呢?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天最盛,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江水都是“清荣峻茂”的特点,因而合二为一描述。 (2)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景运用了一些技巧,你能说出是哪些技巧吗?

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

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动静结合是重点)

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3)作者写江水之湍急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手法? 借行程速度与江水作比较,突出江流之快,之猛;对比的手法 (4)通观全文,作者是如何编排文章的结构的?(此处弱化结构,了解即可)

先总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描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4) 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编排?

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借鉴:行文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得文章更具音韵美。

3.提高部分: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结合诗句说说它与本文的联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二句与文章第二段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假如你是以为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请尽量尝试运用郦道元文中的句子。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来到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出,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秋冬之时,潭水碧绿,轻薄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飞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作者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受如何? “爽”。是啊,在文字中遨游尚且怡然自得,亲身感受必定更加美妙。三峡风光无限好,期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三峡的水: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奔放美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推荐第5篇:三峡教案

三峡

李老家二中

孙秀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欣赏几幅风景画,看画上主要有什么景物?(有山有水.....)两山夹水之地谓之峡。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儿?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学习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共同欣赏三峡优美多姿的风光!

二、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疏通文意

2、了解三峡特点,从文字间感悟三峡优美风光

三、自主学习:

1、三峡位置并欣赏三峡图片

2、作家作品

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3、提醒读音:

阙处(

曦月(

沿溯(

素湍(

)

绝山献(

飞漱(

4、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句子停顿、语调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解决不认识的字,正确停顿

6、接力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7、思考本文所写景物及写作思路

8、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三峡两岸的山、三峡的夏水、三峡的

春冬景色、三峡的秋天景象

9、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明确: 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四、分组讨论:

(一)、分四组讨论,疏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层: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停顿 处”,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第二层: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侧面描写)。

第三层: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水的壮美。这段描写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第四层:写三峡秋景。前六句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两句诗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二)字词探究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回清倒影(清波) ..清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清荣峻茂(水清) .. 沿溯阻绝(断绝) .绝 绝多生怪柏(极高,最高) .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名词活用为动词,指结霜、下霜)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急流)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五、合作探究:

(一) 小组抢答

1、三峡山貌的句子有?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2、描写夏季江水的句子?明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景色的句子?明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秋季景色的句子?明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泪沾裳

(二) 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小组代表回答)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明确: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明确: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明确:表现三峡水的秀美。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明确: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秋季的悲寂、凄凉

六、板书设计:

山:

长,多,高峻(正面,侧面)

雄壮美

夏季:

迅猛凶险

奔放美

春冬:

清荣峻茂

清幽美 秋:

悲寂凄凉

凄婉美

七、总结: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你看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推荐第6篇:《三峡》教案

《三峡》学习指导 一.课文注释与翻译

⑪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自

②略无

③阙(

):

翻译:

⑫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释:①嶂(

):

翻译:

⑬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自

②亭午

③曦(

)月 翻译:

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注释:①至于

②襄(

):

③沿

④溯(

⑤绝 翻译:

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

②其

③虽

④奔

⑤不以

⑥疾

⑦宣 翻译:

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素

②湍(

):

③时

④则

翻译:

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

②巘(

):

③漱(

)

④其

⑤清荣峻茂

⑥良 翻译:

⑱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旦

②肃

③属(

)

④引

⑤响

⑥转

⑦绝 翻译:

⑲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

②三声 翻译:

二.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是

,字

时期人,我国著名的

。选自

。三峡是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 2.翻译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夏水襄陵

③沿溯阻绝

④乘奔御风

⑤素湍绿潭

⑥回清倒影

⑦飞漱其间

⑧林寒涧肃

⑨属引凄异

⑩哀转久绝。

3.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第1层(⑪句—

句) 第2层(

句—

句) 第3层(

句—

句) 第4层(

句—

句) 4.课文默写检测

⑪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⑫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 ⑬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 ⑭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

。 ⑮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⑯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

。 ⑰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⑱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⑲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

(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峻茂” 。 (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⑳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郦道远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

.的三峡秋日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⑴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将景物的神韵表现了出来,如:只用“

“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⑵本文描写三峡春冬景物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清荣峻茂”四字描绘了哪四种景物?如此美景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后一问用课文原句回答)

6.“睛初霜旦,林寒涧肃“一句写了哪个季节,什么时间的景物?给人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8.为什么在长达七百里的三峡中会“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10.文中并未点明“秋”字,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

1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阙: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不知天上宫阙 ③绝:哀转久绝

④或:或王命急宣 绝巘多生怪柏

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沿溯阻绝

⑥不以疾也

⑤其间千二百里

徐喷以烟

飞漱其间

以虫蚁为兽 三.拓展延伸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A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14、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15、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语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示例①: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②: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四.知识积累:有关三峡的诗歌

1.《水调歌头》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夔州歌十绝句之一【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3.三峡闻猿【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4.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5.【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6.【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两崖如剑立 一江似布悬

群山无阕重岩叠嶂盖曦月

泉瀑有声素湍绿潭荡清波 自非亭午夜分曦月不见

每至晴初霜旦高猿长啸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乘船观水素湍绿潭

暮到江陵难赏月

乘奔御风悬泉飞瀑三峡水

柏怪潭绿浪急猿哀

驾舟赏山绝巘怪柏

朝发白帝不见曦

推荐第7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板书课题、作者)

二、趣识汉字

1、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找出文中带“山”旁的字和他们的意思,带“水”旁的字和他们的意思。

2、除了带“山”旁和带“水”的生字外,同学们认为还有那些字我们要掌握。

三、朗读指导

朗读起码来讲要读出文章的音乐之美。

方法指导:

1、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生根据教师范读内容的停顿做笔记。)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学生用老师教的拖音读课文。

2、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学生划分四字词语的节拍)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生用老师教的拖音、节拍读课文。

3、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凊荣峻茂,良多趣味。“清荣峻茂”四个字要读开,顿一顿,为什么呢?因为写的是四种事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凊——荣——峻——茂,良多趣味。最后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情感要读出来,“泪——沾——裳”三个字之间要顿一下。 学生齐读

三、四段。

四、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再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结合重点语句的翻译,检测自学效果。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五、赏析美点

用“精段品读”的方法品读文中的美点,赏析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 提示:

春冬之时这一段美在哪里呢?比如说,有没有写动景写静景的动静之美?有没有写高处景色写低处景色的高下之美?有没有色彩之美,还有什么线条之美,

镜头之美?

六、课堂小结

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把课文中写三峡的景点分别用五个字表现出来„„ 例:飞流的瀑布

白色的急流

怪异的柏树

回旋的清波

秀丽的山峰

清澈的流水

碧绿的深潭

倒悬的瀑布

2、把这些景点扩展成一篇短文。

三峡之美,美在画面。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水,雪白的湍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初晴的山涧,披霜的空谷……它们或雄奇或秀丽或峻美或优雅,展示着三峡四季的奇美景象。

七、作业布置

1.掌握课下注释; 2.背诵并默写《三峡》。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推荐第8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是《水经》,他以此为纲,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语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乘奔御风(y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多生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 林寒涧肃(sù) 属引凄异(zhǔ)

三.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 空缺 。

四.一词多义。

【绝 】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 】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 属 】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 】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 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五.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 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六.把握课文。

1.主题探究: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结构布局 1)先写山,后写水,结构严谨。 2)先总写三峡形势(整体风貌),然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

3.写作特色: 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以“素”字饰湍,以“绿”字饰潭,以“绝”字状山,以“怪”字写柏,真是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再如以“清荣峻茂”四字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段落内容理解。 【 第一段】

A.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

(2)中间狭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C.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二段】

A.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B.选择通例“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水势大,水流速。

特例“或王命---不以疾也”照应平常情况下的“沿溯阻绝”, 写出水速,借以写出船行之快 C.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写出船行之快,烘托夏天的水流急(水速),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D.“虽乘奔---不以疾也”运用什么修辞?作用?

比喻,夸张。与奔马、疾风作比较,形象写出水速、船行快,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E.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 第三段】

A.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从什么角度描写?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俯视与仰视。 表现了春冬三峡的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B.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C.“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表现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良多趣味

【第四段】

A.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 秋季。听觉。 B.作者从几方面描写猿鸣?特点?作用?

直接叙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猿高啸长----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声哀 -------渲染秋天萧瑟气氛 引渔歌为证

巴东三峡巫峡长----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声哀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处引用这句渔歌有什么好处?

① (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所见所闻,渲染秋天悲凉萧瑟气氛,表现作者哀伤、悲凉之情。

②(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们为了生存苦不堪言,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③总结本段,进一步体现三峡的山高岭连,狭窄水长。) D.结尾渔歌引起人们什么情感?你的学习感受是什么?

悲凉凄苦哀伤。 引用渔歌借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同人们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三峡春冬美景。

九、比较题

1、唐代诗人李白被贬遇赦曾游三峡,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仔细揣摩,诗人和地理学家笔下的三峡有什么不同?---教参P283 ①《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写作背景,从内容角度去思考就可以了。)

②《早发白帝城》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诗的感情是欢快的,与散文中所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调子异趣。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还”字,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悦。“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固然指船的轻快,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就全诗而言,诗笔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欢悦豪情,正是当时诗人欢快心情的写照。《三峡》是描写三峡风光最著名的奇文,而李白以诗的形式表现三峡行舟,亦成千古绝唱。

2、本文的猿鸣和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猿声,效果一样吗?

本文的猿鸣体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体现作者哀伤、悲寂之情。《早发白帝城》中借猿声些船行之快,体现诗人遇赦的喜悦欢快之情。 九.开放性试题

1、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请举例说明。如李白的《早发》,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2、对联。

两崖如剑立 一江似布悬

群山无阕重岩叠嶂盖曦月 泉瀑有声素湍绿潭荡清波 暮到江陵难赏月 朝发白帝不见曦 自非亭午夜分曦月不见 每至晴初霜旦高猿长啸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 乘奔御风悬泉飞瀑三峡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柏怪潭绿浪急猿哀 乘船观水素湍绿潭 驾舟赏山绝巘怪柏 3.积累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4.积累文言文中描写水清的佳句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导游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推荐第9篇:三峡教案

2011年秋学期初一语文教案

课题:《三 峡》

审定:施云康

编写:蒋书霞

11月17日

教学目标

①能在自读的基础上正确朗读,翻译课文。 ②能说出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③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能说出文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成诵,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华彩部分。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绝山献( ) 飞漱( ) 属引( ) .... 1

2、填空

《三峡》选自《 》作者郦道元, (朝代)人,字 ,《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字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是郦道元为《 ____ 》所作的注,做了扩充。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导入语: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完成以下任务:

a、画出容易读错的字; b、分清句子的停顿;

c、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重在读懂、读通。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教师注意巡回察看,及时了解学生朗读、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3、释疑,扫除理解障碍。如有不清楚或没有把握的字词,提出来,其他同学解答。

4、考查:

⑴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

⑵文意看谁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

(同学自由发言。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师生共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如:你看书真仔细,背得准确等,这都是专心的效果。提问、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秩序混乱,表面活跃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控制。)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你看„„(文中的语句)”说一句简单的话。

示范:三峡的山美,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同学们可接着说: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声美、高猿美、民谣美、秋天美„„

2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之美。

2、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能不能在后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写呢?譬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1)同学们准备一下,先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负责,推荐好交流的代表)。

(2)班上汇报(每组派一位代表站起来交流)。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是文字能穷尽的呢?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你能再说一句想像的话说出三峡的美吗?

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五、总结。

六、作业。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峡》,扫除了字词障碍,初步领略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这一堂课我们将重点理一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妙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适当把握语气和语调。)

3、检查背诵。

二、合作探究, 1理清思路 ○教师指导语:同学们背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3 明确: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②深入研讨

1、教师指导语:那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第1段中最后一句。

2、教师指导语: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1)、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水之景。 (2)、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

(3)、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4)、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5)、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1)、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

(2)、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同时 “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3)、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4)、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 4 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5)、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 ③揣摩妙点。

教师指导语: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又有什么精妙之处呢?现在我们再读课文,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一: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例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中“略”用得很好,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由于本文佳词妙句很多,应该给同学们充分寻找、思考和品味的时间。)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组长负责,并做好记录,准备发言。小组交流时,教师尽可能积极参与各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参考答案:

1、作者写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作者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泉瀑布冲荡在绝巘怪柏之间,这里的有已于峡谷汹涌奔腾的水,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的水,加上背景一衬,则更为神奇。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隆”、“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拓展迁移。 三峡知多少

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资料

(充分开发可挖掘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兴趣。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肯定学生的发现,对学生发言中生成的问题给以点拨或指导。)

三、再读课文,总结收获

1、高声朗读或齐声背诵课文,领略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作者精美的语言。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A、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B、注重字词的锤炼。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四、作业

1、完成随堂作业

2、准确默写课文

推荐第10篇:《三峡》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

孔店中学

黄建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峡》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一看有关三峡风光的照片。

老师解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走进三峡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1)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

(2)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3)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 2.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交流。(时间5分钟)

(2)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经看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来看这几句?有疑问吗?(两段文字) (3) 那这几句写了三峡的什么呢 ? 山

(4)山水的特点呢? 山的特点: 长、多 、高峻

水的特点:盛大、清澈、激荡、迅疾

(5)过渡:耳听为虚、眼见实。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想不想亲眼见见三峡的山、水呢?(一组山、水的图片) 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 ? 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6)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 山:静,读的舒缓

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 我们说男孩子要象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读水的部分。

(7)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A.先看春冬之景,特点? 幽美

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 B.如何读? 轻松 、平缓、稍稍明快点

C.在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 D.如何读?

慢、低、哀伤

(8)过渡:摄影家们对美感悟是敏感的,他们用照片及时的记录了这一切,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照片老师也有,要看吗?

3、三读课文,领悟三峡的美

(1)过渡:有位伟人说过,一起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模仿来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读了,但我们还要谦虚一下,先取取经,听听人家是如何读的? (学生评价)想模仿吗? (2)请学生准备一下,教师为其配上音乐,学生评议,教师总结。

三、感悟三峡

1.过渡:“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2.我觉得:这里应该补充三峡中描写水的句子才有比较,两组描写水的句子,你喜欢那一组为什么?

四、总结本课学习“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山美水美,然而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好,本节课就暂到这里,谢谢。

五、布置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2013.12.16

第11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和诵读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朗读

理解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得顺畅。

A、读课文、读注释,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 B、请学生注意一下字词的读音与词义。

略、阙、嶂、曦、湍、绝、漱、骏、涧、属、沾

2、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老师点出若干最难的词句请学生反复理解。

如:自非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欣赏

背诵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二、朗读欣赏品一品

学生自选内容,描述三峡的画面之美。

(例如:山美、水美、急流美、瀑布美、树美、猿声美、渔歌美等,并试着背诵相关语句。)

三、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2、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3、《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四、学生背读,记诵课文。

背读前讨论一个问题:请你给大家建议,建议大家这样背读。 如“画面展现式”背读。

五、学习小结,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三峡》郦道元

夏季

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春冬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第12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b、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季节描写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c、学习衬托、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三峡四季不同的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章大意;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语句去分析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季节进行描写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及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品读赏析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使用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观看后要求学生说说感受,从而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

指导:朗读要注意节奏、停顿、语调变化,情感到位。

如:读描写“山”的语句,语速则是先慢后快,语气则是高亢的,要读出惊奇;读描写“夏水”的语句,则要语速稍快,语气豪迈,读出奔放;读描写“秋水”的语句,则要语速缓慢,语气低沉,读出凄婉。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工具书和教师补充注释解决字词疑难。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互相质疑。 教师用多媒体给出如下补充注释: (1)字词注释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阳光)

或王命急宣(有时候)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很)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转折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沿溯阻绝(绝:断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哀转久绝(绝:停止)

3、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对三峡的山和水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品析美景

1、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师:作者是如何写山的呢?

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16个字,写出了连绵不断,高大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群峰连绵、山高峡长的壮丽。

3、师:作者是如何写水及其他景物的呢?

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 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

夏水:“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景“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4、师:同学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三峡很美,你能说说这些美是怎样的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这是一种高峻美、状丽美。

夏水—湍急凶猛—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景—林寒涧肃—凄婉美

5、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小组合作讨论后互相交流。

( 提示: 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

明确:除了上面讲的抓住特点写景外,文章在选景时有静立的高山,也有奔腾的江水;既有“林寒涧肃”,也有“高猿长啸”,动静结合;写法上正面落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同时在写秋景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写让读者已经觉得凄凉,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一个“泪”字更将这份凄凉进一步升华。不禁让人触景生情,心生悲凉!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发挥想像,描绘三峡

“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三峡景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假如你要到三峡旅游,你准备哪个季节前往?” 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强化背诵,巩固积累

郦道元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字功底,用一百五十余字囊括了三峡的山、水、四季景色,笔法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一定要铭记于心,为我所用!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结构去背诵。这样思路清晰,便于背诵。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A.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B.布置作业:

1、完成《学法大视野》第26课第

一、

二、三题。

2、请仿照郦道元三峡的写景手法,写一篇以“××之美”为题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静)(衬托) (高峻美)

三峡{

郦道元

水:夏日:湍急凶猛 (动)

(奔放美)

冬景:清荣峻茂

(动静结合)

(清幽美)

秋景:悲寂凄清

(情景交融)

(凄婉美)

执教人:丁沛东

2013-11-28

第13篇:三峡教案

《三峡》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范阳涿(zhuó)县(现在属河北)人,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通过实地考察,探寻祖国山川之美,撰写出了《水经注》。 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地理的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扫清文字障碍。

lìquē zhàng

xiāng

sùtuān

yǎn

郦阙嶂曦襄陵沿溯素湍绝巘

shù

jùn

jiànzhǔ

qīcháng

yù 飞漱峻茂涧肃属引凄泪沾裳、御风

三、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每一小节中重点停顿之处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掌握重点词语

a.略无阙处(一点没有)(断缺,现在写作“缺”); b.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c.不见曦月(日月。曦,太阳)

d.夏水襄陵(涨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 e.沿(顺流而下) f.溯(逆流而上); g.或王命急宣(有时)(宣布、传达) h.虽乘奔御风(即使)(奔驰的快马); i.不以疾也(这么、如此)(快) j.素湍绿潭(白色)(急流的水)(深水); k.飞漱其间(冲荡)

l.良多趣味(确实、实在); m.林寒涧肃(寂静)

n.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o.每至晴初霜旦(早晨)

五、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季,江水涨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了。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就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峰间飞速地冲荡。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更显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这些景物)实在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情趣。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每逢到了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在凄凉的树林,寂静的峡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的猿猴的叫声。

9、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凄厉异常,连续不断,(那叫声)在空谷中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以上为自主学习部分

六、课文探究:

1、理清本文的结构。明确: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2、作者在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时为什么要从山写起?

明确:从“峡”字来看,是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了山才可能有“峡”,因而就从山写起。

3、三峡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明确:“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写出了三峡山势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高耸入云。

4、最后一句和这段文字有什么关系?

明确: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三峡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5、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 明确: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寂静、凄凉。

6、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明确: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7、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的同情,同时也使文字显得对仗工整,更加精练。

8、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七、小结

《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在课下,我们要积极地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第14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一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味强调知识授受。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到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师生互动,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本文的教学设计意在呼唤人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当注重营建师生互动空间。力求在枯燥单调的文言文教学中激起一点火花,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美感的熏陶。

2、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3、教学方法:

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二、教学过程

首先安排复习文常及翻译。

组长根据学案,组织复习文常及翻译。目的是巩固文言知识。 其次进行教学重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1师生共同分析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学习第一二段内容。

1 2小组讨论学习第三四段内容及写法。

要求:(1)分析每句话的内容,分别写出三峡怎样的特点?

在实际授课中,学生既可以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又可以与物理知识得到又效整合, 学生同时也认识到三峡工程。学生积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能够结合所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达到有效结合。

课外链接:三峡的地理。学生阅读链接材料,拓展学生地理知识。 3结合多媒体明确:

第三段:描写三峡春冬――清荣峻茂的特点。学生感受一种清幽之美。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第四段:描写三峡秋天凄凉的景象。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法。学生感受一种凄婉美。写法是教学中的难点,借助多媒体来突破。

4欣赏三峡风光图片。感受三峡美。图文并茂,在授课时,同学们有了向往三峡一游的愿望。

5讨论探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在三峡建立水电站?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有了前面教学的积淀,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实际三峡情况,很快得到突破。

三、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见解,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求得新的发现。

第15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主备:韦丽娟 修改:谭红梅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情感目标

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

嶂 曦

属 引 哀转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强调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明确重点应掌握的文言字词。 (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 夏水襄陵 (4)不见曦月 (5)或王命急宣 (6)虽乘奔御风 (7)不以疾也 (8)绝巘多生怪柏(9)素湍绿潭 (10)飞漱其间 (11)良多趣味 (12)嘱引凄异 (13)沿溯阻绝 (14)林寒涧肃

6、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7、交流、展示后,教师点拨、归纳。

①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②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16篇:《三峡》教案

三峡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峡在自然景观文本中的描述,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 2.掌握这个场景描述的特点。

3.引导学生积累古典知识,注意阅读培训,逐步提高古典阅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们看风景的方式,欣赏精致的语言。

5.引导学生在想象中重现现场,理解作品的艺术概念和作者的思想和感受,逐渐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爱好祖国的良好感觉。

●教学重点,困难

焦点。享受三峡美丽的风景,安静美丽的风景,深入的心情作品,感受屏幕的美丽,抓住美妙的风景区,仔细计算出完美的触摸词,把握场景的特点描述。

难度:掌握文章描述的场景生动,生动,美观的语言特点,把握作者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方法

习语方法。讨论方法和点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向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地图。

如果长江东岸是一个艺术画廊,那么三峡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它从奇迹出来,改变了四个季节, 涌浪,高耸的山脉,激发了古代诗人画家多少的情感和灵感!北方地理学家李道元可能是最早的。今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学,合作探索。 1.了解学生的评论。

以下教师首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首先请再次阅读文本。 (评价:学生阅读得很好,声音响亮,声音,控制太停顿,请看屏幕,做两个问题。

哪些学生说下面的话的意思?

(对于他们的答案,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1)这里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内容。文本的写入顺序是什么? )

(2)既然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写春,夏,秋,冬的顺序呢?

(3)的确,李道元写文章是突出三峡的特点。那篇文章到底强调了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你看到什么词或句子?

(4)李道元夺取特色,只有155个字,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无尽美。这三峡被称为中国的景观旅游 铅,被称为永恒的美!今天我们要大声朗读,品尝它的美丽,终于有了背诵它的感觉。

(过渡)为了品尝美的文字,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想象力,享受文字的美丽。在国王王。 (黑板:眼睛有国王) 2,阅读三峡 请阅读下面的学生阅读自己的文字,同时阅读一边的图片想象风景,准备用美国三峡说一个简单的话。

(1)。文本在哪里描述三峡?

(2)。如何描述三峡山?抓到山有什么样的特点?

(3)。如何描述三峡的水?

(4)总结三峡在不同季节的美丽。

三峡水。秋天的三峡。哪个同学说?

春天和三个三峡的冬天秀丽。你看,白色的漩涡,回响着闪闪发光的青波;绿色深水池,摇晃美丽的反射。在奇怪的草地上有悬崖,崎岖不平;和悬挂的春天瀑布,水的声音爆裂,细雾飘移,人们着迷。 3,阅读三峡:

三峡的美丽是令人愉快的眼睛。问学生用美的想象力,朗读文本。

(1)。看场景是抒情,这篇文章的表 什么样的感觉?在写山,水,四个季节,表达的感觉是一样的吗?

(2)学习积极的描述和侧面描述的组合。

(3)。知道这篇文章静态和动态组合的摇摆风格的写作

(4)。体验语言准确,精致,表达的特点。 4,背诵三峡:

学生们读完了。然而,为了接触别人必须首先移动自己。阅读时间,我们必须动员自己的生活积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山心经历高俊,水的急流,春天和安静,秋天荒凉,是做爱心。

以下问学生用自己的理解Qi背文。

三,扩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按照描述你看到最美丽的水的风景的例子。

第17篇:三峡教案

材料:红糖,大枣

做法:

1)锅内放清水加入洗净的大枣一起煮开,继续煮8分钟

2)放入姜盖盖煮3分钟

3)调入红糖饮用

番茄酸辣汤

材料: 中等大小西红柿三个, 土豆一个, 火腿, 木耳适量做法:

1.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小丁

2.土豆,火腿切片

3.木耳泡发后,洗净, 撕成小块

4.起油锅, 下土豆片和木耳翻炒均匀盛出备用

5.同一锅, 继续加热, 倒入西红柿丁, 中火不断翻炒, 加入适量白醋,糖,盐, 继

续炒至呈糊状, 加入足量鸡汤(或水), 大火烧沸转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

6.加入土豆片和木耳, 大火烧开, 转小火至土豆熟

7.调入胡椒粉, 盐, 鸡精, 香油, 撒入香菜, 出锅

白菜鸡蛋浓汤主料:白菜叶三四片 鸡蛋两个

配料:鸡精 盐 香葱

做法:

1、白菜叶洗净,切大段;

2、鸡蛋打散,加少许香葱末;

3、坐油锅,炒鸡蛋,注意不要加盐;

4、鸡蛋炒好后,加入热水;

5、水没过鸡蛋就可以,然后煮开,旁边可另起煮锅,坐开水;

6、炒锅内的水开后,把水连同鸡蛋一起倒到旁边的煮锅中;

7、水开后,持续大火煮十分钟左右,直至汤色变白;

8、汤色变白后,加入白菜叶,出锅前调味。

第18篇:《三峡》教案

《三峡》详案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展示三峡图片。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三峡》是一篇散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地理著作。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

(二)品析课文

1.读准(约10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同时注意屏幕上的重点字词,要读准字音。 (生读,师巡视,约3分钟)

quē

zhàng

xiāng

tuān

yǎn

xiào

zhǔ

cháng

qú 湍

师:大家都读完了吧,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散文?其他的同学请注意听。 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不但吐字清晰,而且感情充沛。美中不足的是还有一点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生:找错误。

师:我们来听一下范读,请大家注意听读音,把握节奏。

自 / 三峡 / 七百里中

自非 / 亭午夜分,不见 / 曦月

虽 / 乘奔御风,不以 / 疾也

至于 / 夏水 / 襄陵,沿 / 溯/ 阻绝 回清 / 倒影,绝巘 / 多生怪柏

清 / 荣 / 峻 / 茂 每至 / 晴初 / 霜旦,林寒 / 涧肃

师:大家都听得陶醉了,如此美文,大家还是一起来读一下吧!(师领读,师生共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细读课文,同桌互相监读,掌握好节奏,不读错字、漏字。

(学生朗读气氛热烈,赞扬!)

师:好,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朗读,串译,点评。)

师:下面大家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方注释翻译全文。 生:翻译全文。

师:拿出预习本把你的成果整理在预习本上。

1、第一段 师:同学们,《三峡》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它是如何描绘三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内容。课文第一段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生:写山。 生:写岩,嶂。 生:写曦月。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齐答)山。

师:对,那三峡的山有何特点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写了山的高大,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 师: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还写了山的连绵,文中写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很好。我们注意“略”字,它用得好吗? 生:好,“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时。 师:(出示三峡的山景)归纳两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段写出山多山高的特点,这是三峡的地貌特征。

山多山高

(板书:地貌特征 两岸连山 )

重岩叠嶂

作者写岩、嶂,写曦月,都是为了突出山的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注重字词的锻炼, 所以才干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第二段

师:那么,作者接下来又写了三峡的什么? 生:三峡的水

师:是什么季节的? 生:(齐答)夏季。

(板书:夏)

师:三峡夏季的水有什么特点?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板书:水流湍急)

师:既然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怎么还会有“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的情况呢? 这不矛盾吗?

生:不矛盾。文中写到“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帝王的命令高于一切,谁也不敢违抗, 即使冒着生命危险, 也要冒险行船。

师:这句话也流露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它与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中描写的情景一样,你们记得那诗句吗? 生:(恬静考虑片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第三段

师:很好。三峡的夏水如此壮观, 那春冬季节又有何特色呢?(板书: 春冬)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描绘了春冬哪些景色?请大家速读第三段, 找出相关的词语。 生:描绘了素湍、绿潭、悬乐、瀑布 生:还有高山、怪柏 师:(出示春冬美景图片)看来三峡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来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概括三峡春冬景色的特点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 清荣峻茂)

4、第四段

师:第2、3段写了夏、春、冬三季的三峡, 文中是否还写到三峡之秋? 生:(齐答)有, 在第4段。 师:你们从哪些词知道的? 生:“霜”字点出这时是秋天。

师:对。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生:寒冷、寂静。 生:还有凄凉。

师:大家讲得很好。在文章结尾, 作者又引用了渔歌, 有何作用? 生:(讨论后作答)它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的凄凉。

师:归纳起来,这段写出了三峡的秋天的凄清肃杀,即林寒涧肃。

(板书:秋 凄清肃杀)

师:好,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一起赏析了三峡,你们觉得三峡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喜欢吗?想去三峡吗?

师: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美,请用文字把你心中的美写在《我的空间》,注意语言的简洁,写出景色的特点,并写出美在何处。

板书设计:

总: 山

壮观

夏:

奔放

春冬: 清幽

秋:

凄凉

第19篇:三峡教案

《三峡》知识点细解与阅读

一、读一读,写一写

阙处(quē)、亭午夜分、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沿溯(sù)阻绝、绝巘(yǎn)、哀转(zhuǎn)久绝、飞漱(shù)属引(zhǔ)凄异、山涧(jiàn)、素湍(tuān)绿潭、重岩叠嶂(zhàng)、长啸(xiào)、隐天蔽日、乘奔(bēn)御风、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晴初霜旦

二、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缺失。○2[亭午]正午。○3[夜分]半夜。○4[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江陵。襄:上。○6[沿]顺流而下。○7[溯]逆流而上。○8[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9[疾]快。○10[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湍:急流的水。○11[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巘]极高的山峰。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13[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14[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15[晴初]天刚晴。○16[霜旦]下霜的早晨。○17[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18[重岩叠嶂]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19[良多]实在有很多。良:副词,真,实在。○20[或]有时。

三、一词多义

0

1.自○1在。例:自三峡七百里中○2如果。例:自非亭午夜分 2.至○1表示另提一件事。例:至于夏水襄陵○2到。例:每至晴初霜旦 3.属○1连接,念“zhǔ”。例:属引凄异○2类。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绝○1消失。例:哀转久绝○2极高。例:绝巘多生怪柏

四、词类活用

.

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例:回清倒影 4.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例:每至晴初霜旦

五、特殊句式

0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六、文学文化常识

0

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选自《水经注疏》。 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三峡》一文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 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 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 8.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理解背诵、默写。

0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理解感悟

0

1.整体感知: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仅用155个字,就把三峡一带雄奇的景象和四时景物的不同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在结构上先总写三峡形势,后分说四季的景物特点。写四季景色,不是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为序,而是按夏、春冬、秋来写。这是根据三峡的特点来安排的。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文章开篇总写三峡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也从侧面写出了河谷之窄。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与奔腾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色。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之时,故有“素湍绿潭”、“清荣峻茂”之妙景,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与冬春之时的“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的秋天,而此时“高猿长啸”更显悲凉凄清,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的秋景。全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既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又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0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答: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0

3.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山、水、柏、猿等。○2先总写三峡形势,后分0

4.课文写三峡的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答: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

0

5.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0

6.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季合为一体?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

0

7.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相矛盾?答:不矛盾。夏季江水暴涨,淹没了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这里写的是水势大、水流急的情况下的通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特例,是在“或王命急宣”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即使冒着触礁危险也要迅速传达诏令的非常之举。

说四季的景物特点。先山后水,写水又依夏、春冬、秋的季节次序。

0

8.第3段中,从“良多趣味”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答:作者被奇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所吸引而产生的欢乐心情。

0

9.选文最后一段写三峡哪一季节的景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秋天。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以看出。

0

10.文段中写到猿猴的哀叫,又引用渔者之歌,其用意是什么?

答:写猿猴的哀叫和引用渔歌,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那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奇异特征,同时山猿哀鸣,渔歌苍凉,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0

11.文章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

1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答:语言凝练,充满生气。文句骈散结合,收放有致,节奏和谐,富0

13.用现代文改写课文第

三、四段。注意不是翻译,要以原文为基础,加上合理的想象。春冬两季的三峡,实在富有情趣。暴涨的江水早已退去,峡内就处处透着一股秀丽和隽逸。看那急流,白如银链,飞溅而下,绽开浪花朵朵,旋出跃跃清波。低凹处,水便成潭,幽深碧绿,沉稳宁静,宛如一位冥思的哲人。抬头仰望,峭壁万仞,耸入云霄。上有千岁古柏,成年迎风逐日,已显得盘曲嶙峋,样子有些怪异。更有流泉飞瀑泻出于悬崖之间,昼夜不停,涤荡着苍松危岩。哦,这青山、绿水、翠木、碧草……真令人魂牵梦萦,心向神往!至于深秋时节,峡中清冷肃穆,风萧林寒。猿猴在峭壁叠嶂间攀援,似也耐不住这凄凉,时时引吭长啸,悲鸣不已。揪心裂肺的啼声于悠长的峡谷中低回婉转,连绵不绝。怪不得渔人在歌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唉,答:描绘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有美感。

当郦道元只身一人,独立于船头烈烈风中,念及漂泊辛酸、人生沧桑之时,想必也会天涯孤旅青衫湿吧?

0

1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之间的联系。

答: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0

15.采撷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示例:春冬之景:“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

0

16.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影响极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或课外阅示例: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也明显看出《水经注》对其产生的影响。

九、课文内容理解。

0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 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①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23.翻译下面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第20篇:三峡教案

26.三峡

备课人:张静 上课时间: 学生姓名: 审阅人: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2、理清脉络,读出文情

3、抓住特征,读出文心 重难点:

1、把握文章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预习反馈: 生字词掌握情况: 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知识概要

1、《水经注》郦道元,字善长,地理学家,文学家。

2、什么是注?对经书字句的注释、注解。

3、《水经》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记述了137条中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引导探究

1、把握文脉,思考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美景?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写“晴初霜旦”这一节,为什么不写水而写猿声? (3)作者的写景方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2、研习课文,解答问题

(1) 写山:连(连绵不绝)、高(隐天蔽日)、险、峻

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按水量的由多到少、由涨到落排列,夏水旺盛,秋水枯竭,春冬水量比较接近。 夏水:“多”“急”

怎样表现:“襄”字表现多;顺流而下怎么会阻绝呢?水漫滩多,暗礁处处。乘奔御风,表现急。

春冬:“素”“绿”“清”“影” 巘、柏、泉、瀑

怎样表现:写出了水的颜色,水的形态:动态和静态,湍潭和泉瀑

秋水:“寒”“肃”

写猿声:“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当堂训练 讨论问题

“巴东三峡巫峡长”与事实不符合,为什么?因为猿声凄异,给人以悲伤哀婉,感觉时间长,是突出巫峡猿声的凄异。

讨论并明确: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不必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描绘,重点写了夏水和春冬之水;秋景则落笔在猿声上,写出了凄婉之美。山、水、猿声,还有渔歌,构成了一幅风景独一,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山水的欣赏和热爱,对大好河山的歌颂。 分层作业:

A级(适于B类学生选做)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3.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美景,注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B级(适于C类学生选做)1.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3.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美景,注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C级(C级学生必做题)1.课后一二三题。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在。 三峡七百里,定语后置,七百里长的三峡中。 略,完全。 阙,通“缺”,缺口 处,地方。

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常语序“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译: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山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太阳。 月,月亮。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常语序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风不见月” 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有。 宣,传达。

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 6.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其,代词,代他们,白帝城和江陵之间。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不以,不如。 译: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之,助词,取独 不译。 则,那么。 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正常语序“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8.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绝,极。 巘(yǎn )山峰。 漱,冲荡。 其,代词,代怪柏之间。

译: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的确,

译:水清,山高,树茂,草盛,的确有很多的趣味。 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至,到。 旦,早晨。 肃,寂静 “林寒涧肃”正常语序“林涧寒肃”

译:每到秋雨初晴和霜降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冷寂静。 1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常。 属,连续。 引,延长。 属引,连续不断。 凄,凄凉。 异,怪异。 转,通“啭”声音曲折。 绝,消失。

译:常常有高出的猿猴拉长声音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响,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1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所以。 渔者,打渔的人。 三声,几声,这里三不是确数。

译: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了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满了衣裳”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