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构建和谐社会三项举措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构建和谐社会三项举措

内容摘要:本文就构建和谐社会的三项举措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管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措施。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2月19日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备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个特征进行了深入地阐释,这表明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既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体制创新的首选要义。当代中国已经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和治国结果,因此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内生与外围寻找合理的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动力源泉与路径支持。而中央提出的“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路径指向,彰显了激发社会活力,保障社会公正公义,完善社会管理,保护社会安定有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关系,具体而言,对于其关系,作以下论述.一.完善社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是对社会这个有机系统实施指导、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模式.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就要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特点,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完善社会管理又包括以下方面:

(1) 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社会公共危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应对的挑战.社会公共危机的基本性质、全球化及我国社会转型、改革深入的历史背景,决定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理念,在已初步建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2)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各结构各层次之间的有序和谐运行,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咨询机制,使社会管理决策逐步实现科学化,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评价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信息反馈机制.这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这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实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明确思

而保障公平正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通过对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论述加强制度建设和保障公平正义的六大制度措施对于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旨在研究和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倡导公平正义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制度建设:

(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从目

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展来看,这项制度还基本上是在城镇,而广大农村还没有真正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势在必行

(2) 残疾人保障的制度构建与社会和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从理论上确立残疾人保障制度的主体地位,阐述了关注和有效解决残疾人保障问题、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加快残疾人的小康建设,已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整体建构.研究认为,从制度结构上建设残疾人保障体制,既是残疾人保障建设的根本举措,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3) 信访制度既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民主权的宪政基础,契合现代法治政府理念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展现权利时代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和司法救济途径的制度互补.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的功能和作用.三.激发社会活力

对激发社会活力与和谐社会关系的研究应定位在以下三个层面:

(1) 对社会主体即人的本质的尊重与维护,是激发社会活力动机得以确立和实现的理论生长

点,而人的本质的真正体现与展示,正是和谐社会得以确立和实现的根本动因,二者在确证人的本质层面的元语境下达到理论基点的统一

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人是主体,“客体是自然”,并指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的实践生存活动中,人成为一种实践存在物,实践构成了人的整体性本质。这个“整体性本质”包括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是社会存在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这样,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就从现实性上概括其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仅如此,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梳理和廓清的前提下,还对这一本质得以生成、体现与维护的动力之源——人的需要做了深刻地阐释。1843年,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经看到:“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揭示了“人体、需要、劳动”的关系:人体的生命存在就是需要,而需要只能靠劳动来满足,正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决定着人们必须进行生产劳动的活动,正是需要引起人们行动的动机、意志,并通过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就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出去,把客观世界改造为属人的存在,同时,把这种改造的成果加以利用来发展、完善自身,实现外部世界和主体自身的同步发展。人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就是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的发展导致物质生产的发展,即“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 [2](p926)也就是说,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即生产本身的需要”, [3](下册p19)所以,马克思说:“每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这些关系决定的,是由需要决定的”, [4](p439)因此,这就表明,按照马克思的论述,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动力和根据,因此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涉及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和社会的和谐程度,所以,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就必须全面地、综合性地、多层次地满足人的需要。

(2) 以创造和规范利益原则为途径依托,使创造利益成为社会活力的生成母本,使规范利益成为社会和谐的圭臬方圆,二者在外化与实现人的本质的外围畛域达到路径支撑的归一激发社会活力必须做到人人各尽其能,即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本质需要,实现人的物质利益需求;但要实现社会和谐,则需在各尽其能的基础上实现各得其所,即通过创造利益来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从而激发社会活力,通过规范利益来保证人的本质需要的对象化和外化,从而确保社会和谐。不可否认,对需求的满足和利益的创造是社会活力得以激发和社会和谐得以维系的物质基础与强力保证。我国古人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也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p82)激发社会活力,说到底是激发人们创造利益的活力。我们主张政治上发展民主与法治,经济上追求效率与公平,文化上实现继承与创新,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举措能从根底上确保社会主体获得平等的法权保障与参与机会,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公平待遇,获得坚实的理想导向与智力支持,因此会大大增强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释放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社会充满活力。我们在宪法中明确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进一步完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主张造就人、尊重人、爱护人、造福人,都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和更大地激发社会活力,我们必须始终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造福于人民。

(2) 坚持党的领导为二者实现的体制保障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社会活力的激发才会有章可循,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有序而为,二者在三大规律的实现上达到目标指向的同一政党政治是当今社会普遍运用的政治形式,政党执政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中国,社会活力的激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也成为党的先进性是否保持与体现和党的执政能力是否提高与加强的重要表征和根本保障。纵观世界风云,因由执政党没有处理好激发社会活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而导致政权更迭、改弦更张甚至亡党亡国的事例可谓寻检无缺、殷鉴不远。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人民党。从1996年到2004年人民党执政的八年间,印度以发展软件业为龙头,带动了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底,印度外汇储备超过了1000亿美元,几乎全世界舆论都认为,印度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又一个大国崛起了。但是人民党的经济改革方案,虽然也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收益的却是占社会少数的中产阶层,80%生活在“牛车经济”中的群体并没有得到实惠,导致了城乡分化日趋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人沦为“发展的牺牲品”,社会出现高度不和谐,最终印度国大党用“泥块”战胜了“鼠标”,取代了其执政地位。再如苏联共 产 党,苏联解体以前其经济、军事实力是十分强大的,但苏共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实现与时俱进,保守僵化,丧失了先进性,加上社会治理上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管理体系,窒息了社会活力的激发;政权体制中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重,人民群众对党、国家、社会和制度彻底丧失了信心和支持(资料表明,到1991年秋末,苏联人民对苏共的支持率只有2·3%,对马列主义的支持率下降到2%),导致了偌大的国家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久加诺夫在总结苏共失败的经验时概言道,苏共因为“垄断权力、垄断利益、垄断真理”而失败,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肯綮。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65年5月第1版;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江泽民》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版

[4]胡景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06版

后记:

写这篇有关和谐社会的论文,主要是对于身边事件的有感而发,当今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勾心斗角,邻里之间为了小小事情的矛盾,大城市中邻里之间的陌生感,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不诚,人与环境的不和谐表现在人堆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砍伐 树木,污染河流,排放废气,等等无不使我们共同的家园 千疮百孔,而环境也正在开始报复人类,全球气温升高,两级冰川的熔化,将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这篇文章主要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层的分析,如何采取有力而有效的措施,是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正确方法,我们才能集腋成求,聚沙成塔,构建我们美丽的和谐社会主义.

写这篇文章需要许多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清楚知道一篇论文的格式,写法,因为还没接触过,也没写过,查了资料才知道一篇论文主要由关键字,内容摘要,正文,注释等 部分构成,而每一部分又有其严格要求,例如论文的题目 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了解了论文写法之后,接下来就是收集材料,关于和谐社会的内容,提出被景,现实目标等等都要进行详细了解,在报纸上了解关于和谐社会的时政热点,在图书馆收集有关的文献作为论据,在网上收集各种信息,

收集完素材之后就开始写文章,要对文章进行布局,分为几大块,各块写些什么,谁主谁次,都需要十分清晰,完成文章之后,通读修改.

论构建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和谐社会三项举措
《论构建和谐社会三项举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项措施 三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