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9: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8建筑设计(2)班卢海杨3080130227

[摘 要]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长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性,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内涵

“和谐”一词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者,和睦也,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社会,”也就是指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厉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气氛良好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即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

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

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靠公平分配协

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更要靠法律和制度提供管理保障,调动各方面

积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得到进一步扩大,权力监督得

到进一步延伸,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制度。

建立健全规范的对话和协调机制,畅通的社情民意渠道,人民群众有

说话之处,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切实保障其民

主权利。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律制度。

法制教育得到完善,全民法律素质得到提高,法制观念得到强化,坚持

依法行政。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社会,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

实维护。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而正确处理不同社

会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是形成公平社会的关键。一是要

突出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必须

把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就业。二是要注

重解决分配问题。要妥善协调先富和后富、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

巨富与赤贫的利益关系,既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普遍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

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三要重点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基

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低保,利用经济增长、财政状况较

好、城乡人均收入提高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道德社会,即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

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友爱与全社会互帮互助的前

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真诚交往,就不会有友谊和关爱、

信任和理解,就不会有社会和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活力社会,即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

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

造成果得到肯定。人类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充满活力的民族、国家和

地区,才能不断形成更新更高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有序社会,即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

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太平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转变现有的

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最主要的一项举措就是

发展循环经济。

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利益阶层的分化与整合,出

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共产党能不能协调

好社会利益,整合好社会资源,维护好社会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越

来越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党的执政能力来讲是一个重

大的考验,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1、要正确分析和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

盾及问题,重视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必然设计到利益割据的调整,也会有一部分人的相对利益甚至绝对利

益受到损害,然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从目前的情

况看,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

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群众的不满情绪却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积累和

加剧。

2、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活力。人才

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才标准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调动积极性。

3、要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承认差

距,但它强调公平竞争。我国传统的社会也不乏对“公平”的追求,

但却往往表现为对平均主义的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的是起点公平和规

则公平,同时也重视财富的二次分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取缔非法

收入,调整不合理收入,加大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减少行

政垄断的行为,改革一系列不平等体制和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还要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扶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强调公平,更要推崇工整。作为先富起来的社会群体,应该增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政府,应该出台、完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广大弱势群体群众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也普遍地、不断地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从而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4、保障公民的法律权利、规范和引导制度和政策,调动人民积极性,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国家的权力要依法行使,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权利要依法保障。一般来说,国家依法行使权力比较容易,社会成员依法保障权利比较困难。因为,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权利,还有一个法治成本的问题,有一部分法治成本是需要社会成员来承担的。任何一个国家,社会成员是有经济阶层的,处于经济收入底层的弱势群体,就有可能承担不了法治成本。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政策作用的发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不断研究制定先进的制度和激励引导作用强的发展政策,推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发挥好制度和政策的作用,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姓名:卢海杨出生年:89年

专业:室内设计班级: 08建筑设计(2)班、

学号:3080130227

[参考文献]

[1] 张左已.《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 陆学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要求》.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3] 实事求是 编辑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事求是.第2页

[4] 屠春友.《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论丛.:第31 32页

[5] 石运玲,颜廷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社会主义论丛.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