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郊野公园已经成为越来 越多的城市在战略上保存绿色空间的重要手段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 郊野公园正处在开发与建设的新阶段,同时又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新热点,郊野公园的一系列 特征和特点决定了其规划设计应具有符合自身情况的思路、规律和方法。因此对己经建立或 正在进行规划建设郊野公园的城市和公园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从实际操作 层面探索和研究这一类型绿地的发展脉络和规划策略。

通过对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四个城市的近20个郊野公园的实地调研,以访问座谈、发放问卷和资料收集等形式作为研究平台,采用理论和实际结合、宏观与微观相辅、多学科 融贯等方法,对建立完善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多个层次进行了探 讨和总结。论文成果对促进郊野公园研究的系统化、应用化、产业化,以及对我国郊野公园 的规划、实践和管理工作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成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l、总结了郊野公园在城市中的产生过程,并提出产生的规律和原因。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郊野公园与城市所存在的空间关系类型和发展时序模式。

3、从近自然园林和低碳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郊野公园的优势,论证了郊野公园是我国未来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

4、从保障机制方面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各种重要管理问题。在综合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目前我国郊野公园发展较为典型的四座城市为理论依托,将多个案例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利用等规模分析方法进行整体综合性研究。从比较和整合中总结出郊野公园的特征,并从中得出郊野公园的定义。对近50个郊野公园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郊野公园的分类方式,生态特征和选址特征。在实地发放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以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郊野公园游客的基本行为特征,以作为本论文理论的重要支撑。以系统论为工具,对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的组成要素、结构和空间策略进行了分析。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国家公园体系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郊野公园规划方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我国郊野公园的规划途径,并将其具体落实为郊野公园规划导则。该成果旨在微观层次、技术层而为完善我国郊野公园规划和建立郊野公园体系积累经验。

郊野公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与城市的相关性,没有城市,也就没有了郊野公园这个概 念。这是体现郊野公园与其他几类绿地的重要区别—非独立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也要求郊 野公园规划的研究必须分为两个阶段,即从城市角度的宏观思考和郊野公园本体研究。

郊野公园的功能,简言之,就是以低成本,可达性强的特点为城镇居民提供亲近自然、有氧健身的场所,保护郊野和乡村景色,丰富城市功能;保护大都市区边缘的农田、果园、绿地、水系等绿色资源或绿色空间,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同时对城市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起到积极影响。

郊野公园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生态资源、景观类型和规模等级四种思路进行划分。根据城市需求和公园职能分为:生态保育型,隔离绿地型,环境保护型,游憩经济型。根据生态资源分为:非生态型郊野公园,生态型郊野公园,生态多样型郊野公园。根据景观类型分为:山体型郊野公园、平原型郊野公园、河流型郊野公园、森林型郊野公园、湿地型郊野公园、草原型郊野公园、海岸型郊野公园、岛屿型郊野公园、地质景观型郊野公园、田园型郊野公园、湖库型郊野公园、丘陵型郊野公园。根据规模等级分为:特大型郊野公园(>3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1000—30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300—1000公顷)、小型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的生态规划贯穿整个公园发展过程,根据不同生态情况应施以不同的规划思路。郊野公园生态规划的目标是培养和建立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对没有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较弱的郊野公园应先进行生态资源培育和恢复;对己经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郊野公园应在详尽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管理。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都是建立在人工绿化和培育的基础上,演化发展的时间较短,需要在发展中给予人工干预,如灭除山火、防病防虫等措施。郊野公园规划之前必须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和评价。基本内容包括生态资源调查结果、分类、分级,并给予评价结一论。重视郊野公园的灌木林面积和比例,灌木林对郊野公园生态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态网络构建的绿地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R].上海:同济大学,2009:27一28

[2].杨家明.郊野汽十年[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7

[3].尚凤标,周武忠基于游憩者需求的郊野公园发展分析和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l):199一203

[4].张晓鸣.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J].规划师,2004,20(10):90一95.

[5].郭竹梅,徐波,钟继涛.对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规划建设的思考.[J].北京园林,2009(4)7一11

[6].李伟.城市形态转换中的生态配置优化—以成都10大环城郊野公园建设为例.[J].城市 发展研究,2006(l):52一57

[7]朱江.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

[8]陈广绪.基于生态安全的杭州郊野公园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

[9]张力圆.郊野公园的演变与多元化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

[10]汤雨琴.郊野公园游憩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江俊浩.城市公园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12]王亚娟.基于SBE和SD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视觉景观质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13]罗洁.广州天鹿湖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郊野公园

漳州郊野公园情况汇报

郊野公园全年工作总结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优秀)

关于公园设计规划的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