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周易与书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周 易 与 书 法

——书法本体源头漫议

袁 炳 煌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文化经典,历尊为三玄五经“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 夫易,广矣大矣”,“ 其大无外”,“ 无所不包”。 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宇宙论、儒道诸子百家的开始,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唯物辩証法经典哲学。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当然也是书法本体的总源头,从汉字的产生、“六书”的出现到书法意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源于这部古

老的大典。

(一)太极说是汉字产生的源头

《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的“太” 是两个字,一个叫“大”, 那一点代表“小”。“ 太极” 在这里告诉我们,宇宙有的事物大极了,但有的事物又小极了,其大无外,大到没有外面,真大!其小无内,小到找不到里面,真小!《易传》在这里用了一个“生” 字,太极“生” 两仪,两仪“生” 四象。《周易》就是生生不息的一部经典。三玄五经都是从这里“生” 出来的,所以,《周易》就是宇宙万物万象的共同基

因。当然也是汉字的基因。

《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七千年前的伏羲氏是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类自身,而一画开天,创造出了代表阴阳的符号,又根据阴阳合

一、阴阳相对、阴阳互动变化,创造出了八卦。我国一九五九年发现的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仰韶文化陶器文字,是汉字的起源。现在看来,其源头就是《周易》,也是从一画开始,画出了汉字。陶器文字中就有代表一种语意的符号文字,如“热” 字,上面是“日”、中间是“火”、下面是“山”

这样的符号文字。一九五四年发掘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即是简单文字,诸如‖、×、+、↑等等,这都是“观物取象”、“ 结绳而治” 的“书契”。 這就是起源于“近取诸身,远取万物” 的天、地、日、月、身、物……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仰韶文化陶器文字的出现,就标志着汉

字的产生。

对《周易》,自古以来就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占卜未来的吉凶。先民占卜需要记录,仰韶陶器文字就应运而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到殷商时期,就形成了汉字的雏型——甲骨文。从发掘出来的甲骨文看,其内容大都是占卜吉凶的记载。这就说明,汉字的发展也是源于《周

易》。

为了创造汉字,先民还发明了“六书”,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些方法都是从《周易》人工编码系统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而来的。这个“六书” 理论,早见于《周礼》,完成于东汉,东汉许慎在他编的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中全面

系统讲述了“六书” 理论。

从此看来,从汉字的萌芽到汉字的定型和发展都是源于《周易》。太极,大到无外,小到无内。从一点开始,到一画,一画开天,画出了阴阳,画出两仪,画出了八卦,画出了乾坤。看看汉字及以汉字为根发展起来的书法,也就是集点成画,从一画到八画,从八画到万画。汉字基本笔画只有八画,横、竖、点、撇、捺、鈎、折、挑,由八个基本笔画引伸变化到万画,单就楷书形成的笔画就有七十多种,如将篆、隶、真、行、草计算一下,那就是成千上万。这种成千上万的笔画就是造成书法美的因素,这是任何他国文字所不及的。

(二)意象说是书法意象美的源头

《系辞上传》中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又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而舞之以尽神。”《易传》在这里既提出了“象” 与“意” 的概念,又揭示了两者的关系。这就是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所以要用直观的“形象” 来表达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意”。 这里既提出了认识事物的世界观,又述说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论。《系辞上传》中说:“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这种“象”, 就是“卦象”, 就是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象”, 这是唯物的。如要以“象” 表“意”, 明辩卦象,当需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到意象,从表及里,周密的思维,“精微” 的推敲,既需形象思维,又需逻辑思维,以表其“意”。 也就是说,这种通过“立象”来表达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意思、意趣、意味、意欲、意蕴,这就是《周易》思维模式,

也就是“意象” 思维。这是辩证的。

刘熙载在《书概》一开头就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意思是说,《周易》用卦象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规律,用以辨别事物,认识世界。文字书法亦然,《周易》与书法都是以“意” 为本,以象为用。汉字的创造,先民就是以这种仰观俯察宇宙万象,“通德”、“ 类情” 意象思维而成。汉字从仰韶陶器文字的萌芽发展到汉朝隶变以后,汉字已是“不象形的象形字”, 这种“不象之象”, 就是“意象文字”。 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得好:“探彼意象,入此规模。”就是说,探究书法那看似随心所成之象,实也有客观必据的规模。或者说,书法就是书者将从万象之中捕捉到的“意象” 寓于文字书

写之中。

以《周易》一画开天,创造了汉字;受《周易》意象模式启迪,汉字成了意象文字;随着汉字书法的发展,《周易》的“意象”, 又成为了书法艺术的一种审美观念——意象美。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心画就是指书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万物相碰撞而产生的一种活灵活现的生动美。对此,蔡邕说得更具体确切,他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蔡邕精妙地指出了书法必须有的这种“纵横有可象”、“以象达意” 的“意象美”。 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这就明确地指出,书法谓之心画,书法纵横可象,书法意象美,其源头就是

《周易》。

我认为,中国书法,集点成画,集画成字,集字成章,既是宇宙万殊之象的启示,也是人所感悟宇宙万殊之象普遍规律的抽象。就是说,书者将他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万象之美、生活之善、心灵之真,诸如起伏的群山、奔腾的万马、婀娜的舞姿、悅耳的歌声,乃至人间的七情六欲,无不缩微到尺素之中。且是一种神似,是一种写意,是一种意象。並以此作为对书

法的审美观照。

中国书法,“观物取象”,“ 假象喻意”, 法中有意,意中有法。笔法上铁画银钩,如屋漏痕,字势上云鹄游天,蛟龙戏海;布白上天女散花,云烟满纸,处处是“意象” 之美。陈方既先生说得好:“书法,就创作者来说,是以意求象,以意成象。然对欣赏者来说,则是以象观意,从象味意。不是具象,却有生命,看似抽象,却有意味。”故此,中国书法,别于他国文字,登上艺术殿堂,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生命本质。

(三)阴阳说是书法矛盾论的源头

《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说是《周易》的总体哲学思想,是哲学思想的核心。《周易》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之上,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成八卦。这种排列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循环而无穷尽。阴阳就是其核心。

太极图象,六十四卦卦象启示我们,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两个方面,即阴阳两个方面。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父为阳、母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刚为阳、柔为阴,进为阳、退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顺为阳、逆为阴,伸为阳、屈为阴……《周易》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自然现象、文化艺术都存在着阴阳的对立面,而这两个对立面又互相依存于一个整体之中。

一体之内,阴阳两个方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互相斗争,使得事物不断发生变化,推动

事物不断前进。

一体之内,阴显阳隐,互根互寓,显隐性易,互易互化,恒运无休。故,精气互动,阴消阳长,阴进阳退,阳杀阴藏,使得事物始终保持和谐平衡。

《周易》这种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书法艺术矛盾论的源头。纵观整个书法发展史,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明之姿、清之变,都是源于《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其中就列举了大量易学中的阴阳辩证理念。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又说:“画有阴阳。如横则上面为阳,下面为阴;竖则左面为阳,右面为阴。唯毫齐者能阴阳兼到,否则独阳而已。”书法艺术的形成就在于阴阳之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从书法艺术系统来说,不论是笔法中的起与收、提与按、中与侧、藏与露、方与圆……还是字法中的正与斜、缩与伸、避与就、盼与顾……还是墨法中的浓与淡、干与湿、燥与润……还是章法中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还是书法艺术审美中的巧与拙、生与熟、雅与俗……还是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等等,都是阴阳调和、对立统一。所以,我认为,书法创作就是一个制造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在书法创作中要寻求矛盾、制造矛盾,还要解决矛盾,“数画并施” 就要“各形各异”;“ 众点齐列” 就要“为体互乖”;“ 横” 要“斜”,“ 竖” 要“曲”…… 有变化、有差异、有矛盾,才富有情感,富有意味,富有生命。毛泽东主席深知矛盾理论,所以他的书法变化神奇,风貌独特,气势非凡,布白新异,是在书法创作中制造矛盾而后又解决矛盾

达到统一最突出的高手

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他道出了书法艺术源于自然,源于《周易》的阴阳之说。书法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等都要遵循阴阳之律。创作不是模拟,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东西,在共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以古为法,而后悟生于古法之外”, 才能自我作古,创作出新的、有別于他人、富于个性的书法作品。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创作书法不但要了解对象,更重要的是了解自我,发挥性情在创作中的作用。清王文治诗云:“天姿凌烁未须誇,集古终能自成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在继承传统、遵循共性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关鍵就在于“酿”, 博採众花之精,酿成自己之蜜,使自己的作品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而不留花。我的说法是,遵循古法,以我性情,我书我书。这就是书法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阴

阳变化规律在书法中的统一。

(四)通变说是书法艺术创新的源头

《系辞下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的辩证法则就是“通变致久”。

故,《周易》又有《变经》之称。

什么叫“变”?《 系辞上传》中说:“化而裁之谓之变。”又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化” 是生出新的事物;“裁” 是去掉旧的事物。生新弃旧,就叫“变化”。 事物变化,其象表现出

新的事物进化了,旧的事物退化了。 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系辞上传》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因为“阴阳相薄”,“ 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就使得天地间闪电雷鸣,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春夏秋冬,运行

不止,不断变化。

《系辞下传》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就是说,由于阴阳相互矛盾、相互斗争而促使宇宙万事万物不断变化,而有变就有不变,有不变就有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昨天不会变了,今天正在变,明天一定要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不论宇宙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界,还是文化艺术界,都是如此。《周易》在这里告诉我们,既然人类处在万事万物不断变化之中,那就一定要掌握这种天道“恒常通久”,“ 唯变所适” 的规律,不违其规,顺时适变,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

《周易》这种“通变” 规律,就是书法艺术的创新之源头。用《周易》来看书法史就是一部“通变” 的历史。单就草书就有三变,隶书变章草,行书变今草,今草变狂草。善变者活,不变者死。只有从笔法上、结体上、章法上不断求变,才能创作出仪态万千,妙趣无穷的艺术作

品。

《周易》的“通变致久” 之理告诉我们,“生生之谓易”, 宇宙万事万物总是变化无穷,生生不息,变化就会“生”, 不变就会“死”。 书法艺术亦然,求变才会有生命。唐戴叔伦的《怀素上人草书歌》诗云:“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此诗述说了怀素狂草成功的奥秘,就是有法无拘,志在求变。细细品味怀素的《自叙帖》《论书帖》《千字文》等传世之作,无论是笔法上、字法上、布白上都在追求着“变”, 正如五代贯休所描述的“东却西,南又北;倒不起,断复续,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剔着枣木槊”。 字各欹斜,互相借让;动静起伏,变化万端。 他的“变” 是创作实践之“变”, 是符合书法规则之“变”, 是适应书法发展规律之“变”, 是历史和现实、传统与自我的交融。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学字要有帖,学好帖后要发挥。”“学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完全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毛主席一生爱好书法,南征北战,碑帖不离身,他收藏的碑帖就达六百多种。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逾也。”军事家的毛泽东深知其理,用兵在“变”, 用笔也在于“变”。 毛体行草书,就是笔笔新迹,字字新姿,字字笔笔,如刀、如剑、如烟、如云、如珠玉之珲,如鹰击长空,变化无穷,变化神奇。

书法艺术的最高品位就是“变”。 变化多彩,才能抒情达意;变化多彩,书法艺术才有生命。

(五)系统模式是书法系统论的源头

《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周易》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地与天相辅相成。天地代表着宇宙自然界。在《周易》看来,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统” 于天下,地与人都顺从于天。一统天下,天人合一,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天行健,万

物生生不息。

在这个系统中,“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合德,阴阳相薄,而万物生,天地转,日月行,白天黑夜,寒来暑往;人生人死,代代相承。系统中的万物变化,表现了极强的规律性。 在这个系统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有着许许多多的大系统,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小系统。大系统中有小系统,小系统寓于大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自始至终,保持和谐平衡。系统中有着严密的结构,表现了极强的整体性。

《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系统,而《周易》本身也就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整的内码数理结构。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周易》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我们的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周易》系统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等规律。它运用简单的卦符对宇宙万事万物演变发展规律进行摹拟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它是和谐社会,人文文化,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 《周易》系统模式告诉我们,在系统中既有自然系统,也有人造系统。宇宙是自然系统,《周易》是人造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如宇宙系统是由阴与阳两大要素组成的,且阴阳是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整

体。

《周易》系统模式启示我们,书法艺术当然也是一个人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又有书法理论、书法作品、书写工具等小系统。在书法理论这个小系统中,又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等要素,诸如书法史学、书法哲学、书法美学、书法心理学、书法文学、书法创作、书法技法、书法欣赏、书法鉴定……在书法作品小系统中,又有笔法、字法、章法等要素;在书写工具小系统中就有纸、笔、墨、砚文房四宝。如此等等。

整个书法艺术是一个系统,那么一幅书法作品也是一个系统。它由笔画、结体、文字内容、幅式、布白、题款、印章等等诸要素组成,且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有着特定的结构,

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幅书法作品是一个系统,那么一个汉字也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点、横、竖、撇、捺、鈎、折、挑等要素,按汉字规则构成的。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要素,就“形” 不对,发不出“音”,

就无“义” 了,则无从认起,丧失了应有的功能,不成其字了。

书法系统和《周易》系统一样,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表现出了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在一个字的结构中,各个要素都是互相关联的,点画呼应,顾盼有情,斜正相辑,阴阳相浑,似奇反正,纵横成象。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也好,李淳进的八十四法也罢,都是讲的结体规律,整体性原则。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对书法整体性原则最好的辩证阐述。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五乖五合” 就是讲的书法系统中的相关性原则。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各笔、各字、各行,情感、情绪、心境、环境、材料、工具等要素都是互相制约、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一处败笔,整幅难看。一笔穿插不当,其他避就则难行。题款有误,整个章法就不美。 书法系统和《周易》系统一样,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宇宙间的阴与阳,它们之间是对立的,但又统一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有阳就有阴,有阴则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与阳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书法中的黑与白,也是一样,有黑就有白,有白则有黑,白中有黑,黑中有白,计白当黑,黑与白当然也是辩证关系。书法系统中的横与竖、撇与捺,提与按、徐与疾,正与斜、直与曲,疏与密、虚与实,干与湿、刚与柔……还有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以在研究书法时,一定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辫证法的观点出发。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既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也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割开来:写字不是书法,书法不是写字。如不用系统论、辩证法去对待书法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那么就会导致出谬论。 关于书法艺术系统,我曾写过一篇《书法系统浅论》于一九九一年十月在中国书法艺术博览会首届西安国际书学研讨会上发表,刊登于该会《论文集》。在这里只是认定《周易》系统

模式是书法系统论的源头。

谚云:“八十岁婆婆学绣花,老来发愤。” 笔者年逾古稀,沉迷书法,近读《周易》,探求本源,千虑一得,漫而议之。不知方家与读者以为然否?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于清斋

周易与性爱

周易与企业形象策划

周易与智慧.doc

周易与成语谋略

周易与巫术文化

周易与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周易与风水学学习心得

论周易与道教文化

论周易与道教文化

周易与中国管理文化

周易与书法
《周易与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