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上最喜欢搞政绩工程的高级领导干部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0: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上最喜欢搞政绩工程的高级领导干部

李恒昌

他就是隋炀帝,他的名字叫杨广,外号叫“ 暴君”。

隋炀帝与历史上那些碌碌无为的皇帝有所不同,他虽然也是一个喜欢享受的人,但也是一个责任感和事业心很强的人。从政期间,他一心想干事创业,而且是想干大事成大业。他的一生,是一个悖论。他特别喜欢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试图通过声势浩大的历史性工程,达到功成名就、名垂千古的目的,然而最终结果是“功成了,名没了,而且让人砍了脑袋”,留下的是千古骂名。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他把“干事创业”四个大字误读成了“瞎折腾”!

隋炀帝是从一代伟人杨坚手中接过历史重任的。当时,他老爸杨坚的成就,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在位期间,杨坚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把事业干得风生水起,成为一代明君。20世纪末,一位世界著名历史学家对“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进行了大排名,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得到了较为一直的肯定。在他的“世界100强”大排名中,排在第85位的就是中国的隋文帝杨坚。站在这样的伟人肩上开展工作,想必有很大难度。因为,你必须有新的作为,也必须有新的创造,否则,你将始终站在前任的阴影里。

隋炀帝不是一个喜欢站在别人阴影里的人,而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上任之后,他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路线,那就是老爸曾经干过的,自己一定要比他干得更好更大更气魄;老爸以前没有干过的,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创造。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全面超越老爸的各项工作。而且干工作,要有大手笔,大气魄,要敢于强攻硬上。也就是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在这一思想政治路线的指引下,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一系列政绩工程就这样展开了。

大运河:一个“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政绩工程。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亲自抓的头号政绩工程。这一工程,与其他工程有所不同。其他工程多数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或者是“利不当代、功不千秋”;而大运河却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隋炀帝因大运河承受了骂名,后人却享受到了它带来的利益。同时,这一工程,也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政绩工程。现代政绩工程,多属于假冒伪劣和“豆腐渣”工程,而大运河工程质量很高,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皇帝亲自抓的工程,谁敢“揩油”胡闹啊?那岂不是找死吗?

开凿大运河,始作俑者并不是隋炀帝,而是那位办事沉稳、决策英明的老爸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辟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经过汉代挖掘的漕渠故道向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取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但他远远没有完结。在隋炀帝看来,老爸实在是个缺乏长远规划,办事半途而废的人,大运河只干了三分之一,就走了。这怎么行,这哪有一代帝王的气魄?隋炀帝即位后,面对老爸的未完成的工程,他下达了一道新的命令:继续干!直到贯通南北!

于是,这个历史上规模巨大的工程重新开工,显示了新领导人崭新的气派。他在隋炀帝“广通渠”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后续了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二期工程:开通“永济渠”:从洛阳出发,向北,向北,一直向北,最终到达北京!三期工程:挖掘“江南河”:从都江——现在的扬州,一直到余杭——现在的杭州。

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几十万人的艰苦鏖战,全长1747公里的大运河终于建成了。它的建成通航,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河流连接起来,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融汇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此,整个华夏大地有了新的地理意义,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现代观点来分析,当时的大运河,就当代的京沪高铁!

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一个大手笔。没有超强的责任意识,不能完成这一大手笔!没有非凡的气魄,不能完成这个大手笔!没有敢于直面争议和批评的勇气,同样不能完成这以大手笔!然而,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世人一直很多争议,有人说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游玩。这一观点十分可疑。仅仅为了便于个人游玩,不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开凿大运河,不是脑残也是傻瓜。

不错,大运河通航之后,隋炀帝曾经带领上百条船只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地畅游江都。但这不能说明什么,这只不过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一项重大政绩工程落成之后,搞的一次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时间比较长的剪裁仪式外加检阅活动而已。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让隋炀帝不惜一切代价,动员和组织全国力量,专心致志地开凿大运河,而且一干就是好多年呢?深层次分析,原因大概有三:

为了实现真正的南北统一。此其一。隋炀帝灭掉陈国,只是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内容上联系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那时候,无论是地缘,还是交通,南北之间还存在一定隔离。那好,我在南北之间,沟通一道血脉,把南北大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道血脉,就是大运河。

为了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此其二。看到老爸未完的工程,如果不继续干下去,就会成为“烂尾楼”,不干心里痒痒。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同时也为了造福后人。此其三。这一点,不用说,读者都明白。考量中国历史上无数大工程,大概再也没有像大运河一样“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了吧?

因此如果问,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错了吗?答案是既有错,也没有错。没错的是大方向,错了的是过程和细节。毫无疑问,隋炀帝对大运河这一历史性工程,是表现出极大热情的。正是他的巨大热情,促使这以艰巨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正是他的巨大热情,使他饱受争议,也饱受骂名。

那么,隋炀帝究竟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他不讲科学,过于简单化,急于求成,而且不管百姓死活,把本来是一个造福于民的工程,干成了急于求成的“政绩工程”或者说“面子工程”。

在隋炀帝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干这活,不容易是吗?没关系,我们可以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手不够是吗?我们有的是人,愚公和他的子孙都能挖掉一座山,我们难道还挖不了一条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于是,天下就有了,服不尽的徭役;于是,国库里的银子,就出现了虚空;于是,老百姓的心中,就产生了怨恨,怨声载道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于是,当大运河开通的时候,他的功劳,被他的不足,一笔勾销。

征高丽:一个“出师有名、但不讨好”的形象工程。

三征高丽,是隋炀帝一生所干的三件大事中最重要的一件,也是他最受争议的一件。战争以胜利告终,但却以非议开始,直至战争结束后非议依然长留。

与高丽之间的战争,也是始于老爸。高丽本来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一种全新的战术,叫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进攻谁啊?隋朝辽西是也。TNN的,活腻歪了!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大手一挥:办他!于是,三十万大军扑向辽东。然而,这场本来实力悬殊的比赛,大隋帝国却败了。三十万大军,死者八九成。

这实在是一场奇怪的战争,虽然隋文帝在战场上失败了,却换来了对方的苟合。很快,高丽派来使节,他们的王称自己为“辽东粪土臣元”。意思是,我是辽东的狗屎,I 服了 YOU !向你称臣了,以后再也不敢玩“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了,只想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吼吼!对方认错了,我们还有必要重新集结队伍吗?隋文帝把头摇得像货郎鼓:NO,NO!现在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历史已经表明,高丽所谓的臣服,只是一种假象。这一点,隋文帝看不明白,隋炀帝看得清楚。他一直惦记着老爸未完成的事业。几年之后,历史赋予隋炀帝完成老爸未竟事业的机会。高丽再次进攻辽西,而且和突厥私下联系,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大隋”。战争打到了家门,而且敌人图谋已久,用心险恶,怎么办?隋炀帝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打。如果是你,你也肯定选择打。不打,你就是汉奸,你就是王八蛋!因此,对于隋炀帝选择打,后人没必要过多质疑。

第一次东征开始了,隋炀帝派水上和陆地两路大军进发,试图一举将对手“搞定”。然而,这一次,他犯了急于冒进,简单化的错误。由于准备工作不细,水军和陆军此前没有搞过实战演习,双方配合严重脱节,直接导致失败而归。首战告败,让隋炀帝大为震惊,作为一代帝王,他不能认输,第二年,他组织了第二次远征。本来形势非常有利,无奈杨玄感举兵起义,把枪口对准了自己,好端端一场对敌战争,演变成了平息叛乱。这一次,隋炀帝也是不二选择。汉奸临阵叛变,不打他能行吗?当然不行!

有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隋炀帝吸取了经验,第三次,他亲自出征,NND,我就不信办不了你。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皇帝出马,一个顶仨!战争很快就有了结果,高丽不仅“无条件投降”,而且还把流亡到高丽的政治犯引渡回大隋。隋炀帝凯旋,得到了鲜花和掌声。应该说,这是一场历史性的胜利。按常理来说,通过这场战争,国内的矛盾应该有所化解,然而,可能是战争带给老百姓的负担太过沉重了。隋炀帝在享受鲜花和掌声背后,遭遇的是非议和骂名,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迁新都:一个“只顾自己、不顾百姓”的安居工程

隋炀帝知道,安居才能乐业。为此,他在开凿大运河和远征高丽的同时,大力推进“安居工程”。不过,他的所谓安居工程,只考虑了自己和官员们的安居问题,根本没有考虑老百姓,而且把安居工程和迁新都结合起来,最终搞得一点也不安居。

当然,隋炀帝迁新都也是子承父业。当初,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和东京洛阳城,隋炀帝上任后,把老爸的建筑事业进一步发扬广大,在修建新都洛阳上大做文章。有理由相信,隋炀帝具有搞土木工程的天赋,干起事情来非常在行。当然,他这样做,目的并不那么高尚,不是为了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只是贪图享乐罢了。

在一次工作视察中,隋炀帝亲自来到洛阳,他登上邙山山顶,登高远望,一个伟大的设想在他具有“雄才大略”的脑袋里产生。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一片非常特殊的地区,也是一个绝好的军事要地,适合搞“安居工程”,他决定在此营建新的都城。因为,这样可以推进全国政治经济的重心,也可以推进抗击敌人的前沿阵地。

公元605年3月,隋炀帝正式启动他的“安居工程”兼“迁都工程”。他任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的指挥长,纳言杨达为副指挥长,宇文恺为将作总工程师,并赋予他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的权力,由此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该工程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同时倒排工期,确保期到必成。建设工地,大战犹酣,日新月异,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宣告竣工。

安居工程竣工之时,隋炀帝极为高兴,他连夜发来“电报”,对参建人员给予隆重表彰。然后,他暂停巡游活动,从江都出发,赶到东都洛阳,举行了盛大剪彩仪式。随后,他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大搬家活动,六宫百官跟随他迁居洛阳。很快,洛阳便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也成为他居住享乐的中心。

按照贤良君主的标准来衡量隋炀帝的生活,很容易发现,他这个人有很多毛病。最大的毛病有两条:一是他生活比较奢侈,经常搞腐化,一点也“不低碳”;二是过于喜欢旅游,总是兴师动众,不仅在国内旅游,还搞公费“出国旅游”而且花费也特别高。这些作为,既花费了国家很多钱财,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关于人究竟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隋炀帝和他的父亲有不同的认识。父亲隋文帝认为,天下,得来不易,必须珍惜;财富,来之不易,也应该珍惜。可是在隋炀帝这里,却有不同的认识。他认为,财富之所以创造出来,就是供人享用的,钱花完了还能再挣,没必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天天过苦行僧生活,该享乐时一定要会享乐,不然会愧对一生。当初当太子的时候,碍于父亲的威严,隋炀帝曾经表现得十分节俭,生活得极为矜持。自从老爷子了,自己当上皇上之后,他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为了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他大兴土木,打造显仁宫,从江南搞来名贵石材,奇花异草,珍禽奇兽。在首都西边,修建西苑,里面搞海,外面搞湖,亭台楼阁,海市蜃楼,极其豪华。他在西苑之中,专辟“迷楼”,楼上设四阁,里面铺设四个大帐,名曰:散春愁、醉忘归、夜酣香、延秋月。命令后宫美女和从民间挑了的女童,统统住在这里,一有空闲就在这里玩乐。

对于隋炀帝过度奢侈的生活,人们多有批评。对此,或许隋炀帝感到委屈,认为自己身为皇帝,吃吃喝喝,搂搂抱抱,游游玩玩,这算得了什么?这不过是一些小节,然而,正是这小节,铸成了大错。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眼看末日来临,可爱的隋炀帝对镜自怜:这么好的一颗脑袋,会被谁砍掉呢?在此,我们不能不佩服一下隋炀帝了。临死前的幽默,足以证明,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暴君。没过几天,历史就给了隋炀帝一个答案,砍下他脑袋的,是一个叫宇文化及的人。隋炀帝虽然知道了谁砍他的脑袋,但至死也不明白,别人为何要砍他的脑袋。或许只有历史告诉他:作为皇帝,想干大事,这没错。但要切记,不要急进,不要过度,也不要不拘小节。一句话,要想法把自己的宏大愿望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统一起来!

2010年12月12日

政绩工程案例

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之我见

如何科学界定领导干部政绩

要政绩,不要“政绩工程”

搞工程的

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初探

什么评价领导干部要重政绩

某市政绩工程专题片文案

乾隆行宫,行政部门政绩工程

工程开工演讲搞

历史上最喜欢搞政绩工程的高级领导干部
《历史上最喜欢搞政绩工程的高级领导干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