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丽中国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丽中国之我见

——马克思的理由

马克思主义学院严骏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确实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然而,如果始终只是在一种将人与自然相分离的角度下思考应对生态问题的种种对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阐明道理并指导实践从而扭转恶化趋势。因此,我们旨在从学理上阐明马克思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环境问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而又具有复合结构的问题。对此的思考存在着两种相反的价值观:即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很显然,生态中心主义完全抛开人类生存的利益尺度,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与此相反,人类中心主义则把人类整体的长远生存利益作为生态行为的终极目的和尺度,把人道主义的原理作为生态伦理学深层的价值论基础。然而,两者的争执始终存在着某种偏执,这种偏执就在于:比如反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坚持者一定认为你要退回到一种原生态、甚至是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因为,毕竟“四平八稳”的讨论似乎不能将思推向至高境地,又或者说是在对话中始终把一种“死逻辑”充斥于脑子中。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马克思也绝对不是“先知”,他完全是一个“人”。因此,就这点来看,对于认定马克思早就有某种生态思想,实则是“调情”了他。我们只是“心平气和”的将一种思想通过解读向人们敞亮。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特殊

的自然存在物,在以自然为存在对象的同时,人也以人为存在的对象,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存在对象。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能动地改变着而动态地趋于“人化”。人以“人化的自然”为存在对象,人又以“社会化”的人的关系为存在对象,因而,也以两者的实践活动关联为存在对象。在马克思那里,被人化、被纳入社会的自然只是联结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纽带”。所以,要想真正究问环境问题的缘由,我们的考察就不能驻足于人与自然的简单关系,好像我们只需要“搞点活动”就可以解决了,而应当由此进入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停留在“缸中之脑”的反复中。换句话说,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看,透露着深刻的主体性底蕴。这一问题虽然是通过人如何对待周围的自然界而得以表现的,但是在其实质上,已经是人类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是我们的个体与群体、代内与代际、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环境问题就是要去重新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去重新认识人类的本性并改变人的生存方式。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在与马克思的首次照面中,可以将其某种“按下未表”的却可视作对未来人类的生态筹划通过建基于我们的时代特征上来得以彰显。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把人对自然能动的控制和改造关系的发展作为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终极尺度,而将人对自然的从属和依赖关系却被完全排除在价值考察之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要处于相互影响的关系下,我们就不可能单方面支配自然环境。我们不需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得到了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取消了。不仅如此,自然生态破坏的受害者,不单是人以外的其他物种,最终还将使人受害。

环境问题的发生,不仅需要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官僚主义和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中去寻找。而且,还必须从产生这种偏离的现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所规约的经济活动方式本身中去寻找。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将视角转向审察生产与消费生活在内的人的生存方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经营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利润,而并不是消费者所要求的使用价值。因而,他必须制造一种“虚假的需求”来追逐利益,比如,一代又一代的电子产品的推出,或者令人眼

花缭乱的生活方式。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是迫切的,这种迫切至少使我们开始想象如果下一秒连呼吸空气都需要交“空气净化费”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处境。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也就是如果我们理解了马克思的理由,已经将自然与人的问题纳入其中,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转变的模式时,就不会引发关于环境问题的忧虑了,因为,它从“人类历史”开始时就已经是我们首要的内在的生活方式了。就此说来,我们是否就陷入了“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的矛盾了呢?不是!人的认识始终都是一个过程,它需要“解蔽”。而马克思的思考实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即合理地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当然,其前提则是人能“合格”地驾驭自己的社会关系。最后,让我们疾呼一口号“让‘自然’自然起来!”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之我见

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

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

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

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

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

建设美丽中国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之我见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之我见
《美丽中国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