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

分析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线,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文章针对莆田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剖析莆田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村消费;社会保障;农村建设;

正文: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也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质量的好坏。胡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莆田市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十八大中提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这个关系下,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十二五”期间,莆田市制定了“港城崛起,经济翻番”,推进莆田市现代化进程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全市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

第 1 页 *

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市农村面貌虽有较大的变化,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农村基础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的现象仍然存在,消除城乡差别,任务仍然相当繁重。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社会的和谐。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二、莆田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3]

目前莆田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成绩,大多数乡村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生活条件,力度之大投入之多前所未有。这些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使农村工作出现了大转机和深刻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直接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深层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政策,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城市居民生活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农民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很大。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86元,比1983年增长17.8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平均每年增长7.1%,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9.1%、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5%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特别是1998-2003年的五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在低水平上徘徊,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5.5%,远远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慢的一个时期,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时期。近两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农民收入增幅虽有所提升,但缺乏长效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之势,由1992年的1.704:1一路攀升到2004年的2.5:1,2005年虽有所回落,但仍达到2.458:1。

二、农村消费水平偏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弱。农村消费无法成为扩大内需的助推器[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启动和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更好的农村消费条件,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莆田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莆田市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需求拉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2005年莆田市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为62.1%,

比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而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仅为37.9%,比2000年降低7.1个百分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关键是农民消费能力低,农村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启动,占莆田市人口近80%的农村人口,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1993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4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8元,城乡居民消费比为1.698:1,随后呈逐年扩大之势,到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2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3250元,差距扩大到3.393:1,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村社会保障进程慢。

三、社会保障事业滞后,养老制度亟待完善。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莆田市农村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家庭户均人口减少,劳动者负担率上升,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农村社会保障迫在眉睫。当前,莆田市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劳动者素质较差、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收入状况不稳,农村家庭受自身生活、生产、子女入学等因素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困难重重。从新近农村调查资料显示,莆田市农村劳动力参加保险的意识淡薄,参加相关保险的农村劳动力只占12.6%,其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占3.2%、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占5.1%、参加医疗保险的占2.4%、参加失业保险的占0.6%、参加工伤保险的占1.2%、参加商业保险的占2.8%。按参保人员从事行业情况分析,从事第一产业的只占5%、从事第二产业的占14.3%、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8.2%。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保险意识随着劳动力文化素质提高而增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保险意识明显偏低。在询问末参加保险的原因时,有53.3%的农村劳动力回答不需要,有30.1%认为自己没有支付能力,有9%的劳动力不知道如何参加,还有4.2%的是企业不给办理相关的保险手续。

四、农村建设规划滞后,生活环境不尽人意。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当前,莆田市农村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划设计不合理、生活环境及公共卫生条件差、土地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建房缺乏科学的乡村规划和完善的管理;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环境卫生的状况无法令人满意。

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莆田市要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努力实现市委提出“班子健全,村部整洁;村务公开,管理民主;收入增加,贫困有助;儿童入学,医疗合作;‘三电’进村,路面硬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饮水卫生,住宅安全;文化活动,健康丰富;婚丧喜庆,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社会稳定”的十个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二、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既要从“三农”本身寻找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实际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既要着眼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又要加快改革步伐,解决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三、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增强农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关部门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拉动农民消费需求增长。

四、创新农业经营发展理念,构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工作机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莆田市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构建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长效机制。当前,城乡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明显滞后,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成为城乡分治的焦点所在。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缩小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

五、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现代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坚持村务公开,切实维护农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参与权和管理权。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

六、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村庄整治为主,充分利用农村原有设施、房屋条件,农民主体参与、政府帮扶、社会资金资助,改变农村落后的人居环境。

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八、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政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制订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四、结语

目前总体来看,莆田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不错成绩,但是还是存在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偏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弱;社会保障事业滞后,养老制度亟待完善;农村建设规划滞后,生活环境不尽人意等问题。莆田市政府应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十八报告中提到“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可以看到党中央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莆田市要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N].2006.新华社 [3]莆田市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R].2009.莆田市统计局

[4] 齐中熙 雷敏.让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助推器[N].2005.新华社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华东交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论文1

华东交通大学概况

南昌航空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