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海洋石油报1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春的硬度

——记2012年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张志军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发布时间:2012-10-26【大 中 小】

执著,能啃硬骨头,是张志军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他潜心钻研,勇克难题,参与发现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

渤海辽西凹陷是一个经历了4100万年“揉碎”了的破坏带,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异常发育。该区勘探20余年,钻井20余口仅发现几个规模不大的含油气构造,而且大多数构造的钻探都以失利告终。刚参加工作,张志军就向难题发起攻关。

从基础工作做起,他翻遍了档案室的相关资料,分析该区域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钻研制约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精细解释了近万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资料后,辽西凹陷最终取得勘探突破——中国近海最大轻质油气田锦州25-1油田被发现。

随后,锦州25-1油气评价工作又成为渤海油田勘探工作重点,然而最初两口评价井的失利为评价工作蒙上阴影。油气富集区到底在哪儿,下一步钻井如何部署?

面对“硬骨头”,张志军再次发力,认真分析该区域每口井目的层段地震相特征。经过探索,他创造性地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中深部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准确预测了锦州25-1构造南区近10口钻井的储层,促进了锦州20-2北中型油气田、锦州20-5含油构造的发现。

该技术成果去年在地球物理最高学术殿堂——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的第81届年会上被宣读,得到国际同行认可。攻坚6年,张志军先后荣获省部级探明储量优秀报告一等奖、局级科技进步奖等。今年4月,他还获得“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

湛江分公司研究院开发项目经理雷霄

经得起风霜,耐得住寂寞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发布时间:2012-07-16【大 中 小】

“雷老大可是获奖专业户。”提起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称湛江分公司)研究院开发项目经理雷霄,去年7月刚入职研究院的商建霞用了“老大”这个称呼。

商建霞说得并不夸张,雷霄在2004~2012年先后荣获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他还是湛江分公司2005年度、2006年度、2011年度绩效考核优秀员工及湛江市2005年度青年岗位能手。

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呢?湛江分公司研究院油藏总师劳业春说,雷霄工作踏实肯干,考虑周全,敢讲真话。

涠洲6-1是一个边际小油田。项目上马后,探井检测的结果和原ODP方案的认识差别很大,油田存在压力衰减快、海水上升快、温度低、外输困难等难题,如果按原来的方案,开采一年半到两年就难以维持生产。通过对成藏模式的仔细研究,雷霄提出“井下截流”的优化生产方案与“周边滚动勘探、评价”的地质开发方案。这两个方案延长了油田的生命,使油田从2007年至今一直稳产、高产。

在油田实施生产作业时,地质油藏项目、钻完井项目、地面工程项目与生产准备项目有时“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沟通较少,甚至出于对成本控制等因素的考虑,项目组之间会相互制约。负责油藏项目的雷霄决定转换思路,站在钻完井项目的角度看问题。雷霄说:“在北部湾打井,有时会出现卡钻、井眼坍塌等问题。一出事儿,钻完井目标很难完成。我们除了开发这一块,还要对钻井地质做精细研究,比如应力分析、研究井眼轨迹穿过断层时如何优化、储层如何保护等。”

通过这种配合,涠洲12-1油田北块第二批开发井实现钻井“零事故”,并创造了北部湾

盆地30多年来的钻井新纪录。

雷霄考虑周全的习惯,源于他的师傅王武贤。王师傅是大庆来的老一辈高级工程师,有着老石油人特有的严谨作风。1994年,雷霄从西南石油学院毕业来到研究院,在王师傅的带领下做了7年基础工作。在化验室,雷霄每天面对实验样品,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在做流体分析的时候,雷霄操作的PVT分析仪采用含汞介质,轻度中毒时有发生,并且实验要求室内保持15摄氏度以下的恒温。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王师傅教导雷霄要准确计算出每一个参数,要对数据负责,因为数据直接影响着产量。

回首这段岁月,雷霄十分感激王师傅,正是他让自己拥有了耐得住寂寞的品格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对于科研工作,雷霄的看法朴实而深刻:“一定要踏踏实实把地下的真实情况展现出来,这是我们油藏工作者的使命。”(记者付饶)

就是这些人……

作者:魏焕然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字数:49

5发自:中海油服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承

载着新中国的希望,在重重困难面前铁骨铮铮、艰苦奋斗,扭转了建国之

初被动、艰难的局面!

海油多壮士!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也同样有这样的人。

他们是“战天斗地,与海共舞”,带领“南海2号”创造了一个又一

个钻井作业奇迹的郝振山;是27年如一日,钟情于泥浆事业,创立了“张

荣工作法”的“泥浆大师”张荣;是潜心钻研,不断为中国海上油气田开

发增光添彩的郭太现;是不畏困难、勇于承担,为建设中国海油第一座世界级精品炼厂贡献价值的赵岩„„他们诠释了“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海油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数万海油人的共同特质。

每日清晨,我喜欢遥望烟波浩渺的大海,体味它的无穷力量;每日傍晚,我陶醉于落日余晖拂过面庞的那一缕温存,用心感受前辈们燃烧青春、献身海油的伟大气魄。是他们撑起祖国能源产业的一片天地,是他们描绘了新时代石油事业的绚丽篇章,是他们构建了中国海油独有的雄奇和壮美。

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心、高昂的斗志书写中国海油“二次跨越”的辉煌。

平凡付出亦英雄

作者:于晓磊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字数:586

玉门记忆

(二)

作者:唐森文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字数:131

4□唐森文

玉门油矿的钻、采、炼、机、电、运等各工种的制度和纪律都很有色。玉门油矿的骨干力量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解放军,这造就了这支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石油工人的许多光荣传统在这里得到传承。

我在玉门油矿工作了4年,留下了许多记忆。那时各级领导十分重

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因而玉门油矿虽在茫茫戈壁滩上,且24小时不间断生产,但是人气旺,处处充满朝气、生机勃勃。

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图书馆内书报杂志多而全,我读书的爱好就是在这里养成的。滑冰场天天开放,我在这里学会了滑冰。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回国时路经玉门油矿,在大礼堂作报告,我和几个青年人现场聆听了他的讲话,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热血沸腾。每逢重大节日,各单位都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还从中选出好的节目到一线慰问演出。各单位定期组织球赛、专家讲座、研讨会和专题报告会。我曾有幸聆听过几次“石油诗人”李季关于诗歌的讲座,受益颇多。工程师史久光关于石油的知识讲座使我们这些对石油一窍不通的人从此入门。玉门广播台会及时播发国内外及油矿的重要新闻,经常有热点话题让大家参与。企业的凝聚力就是这样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1955年7月1日,正在钻探的319井突发井喷,火势凶猛,火焰映红了半边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要了值班车赶赴井场。途中到处都是涌向井场的职工和家属,有的拿着脸盆,有的扛着铁锨,大家都自发前去救援,主人翁精神可见一斑。

当时的人际关系使人怀念。我领了结婚证后,房子还没分下来,我所在单位的大队长吴开富听说了这件事后把自己家的大房间腾出来给我这个小兵做新房。他说:“同志间应当互相关心,这点儿小事客气什么,一定得搬!”他两口子还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我和爱人结婚时没有大红花,更没有婚纱、婚车、婚宴和鞭炮,只是买了几斤糖果和瓜子庆祝,但同事间那种真诚的友谊和关怀让我们终生难忘。

我们的科长马逵是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历经传奇却朴素诚

恳、处处低调。他平时总是穿一身便装、一双布鞋,没有一点架子。他能以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年轻人。发工资时,他会问我们是否常给父母写信、寄钱。向他汇报或请示工作时,他总是笑脸相迎,先让你坐下,给你倒一杯水。他提出的意见十分中肯,批评得也恰如其分,让人口服心服、茅塞顿开,所以大家对他既有点儿畏惧,又想主动亲近。为了学到生产知识,我有一个月不间断地和钻井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这不仅使我体会到了钻井工人的艰辛、学到了一些钻井技术,也有幸认识了第一代钻井英模之一的郭孟河。

因生活所迫,郭孟河曾流落到前苏联当过石油钻井工。新中国的新气象使他十分振奋。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司钻干到队长。当时每到冬季,钻井队都会因严寒而不得不停工培训。郭孟河打破常规,向领导请缨冬季打井,不仅开启了玉门冬季打井的先河,而且带领全队屡创钻井进尺的新纪录,成为玉门油矿人人皆知的全国劳动英模。郭孟河仅是玉门石油人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不应忘记像他这样的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奠基者。

海洋石油报1

海洋石油污染

海洋石油之歌歌词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海洋石油工程钻井工艺工程

海洋石油钻井常用英语

海洋石油工程实习报告

海洋石油税收工作会议new

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

海洋石油工程讲稿(5、6章)

海洋石油报1
《海洋石油报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海洋石油报 石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