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言竞技类综艺节目的美学特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4: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言竞技类综艺节目的美学特点

— 以《我是演说家》和《奇葩说》为例

摘 要:语言类竞技类综艺节目通过用口语化的表达来展示语言的魅力,无论是辩论的精彩,还是演讲的激情,都呈现出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特点,优美和崇高并重,可以达到美育和德育兼顾的效果。

关键词:语言竞技 ;综艺节目;社会美;崇高;美育

综艺节目的趋势和语言类节目的流行

随着媒体娱乐功能的不断增强,综艺节目业已成为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艺节目在带来极大的娱乐和商业效应的同时,也对大众的审美趣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审美是指对事物或艺术品美的欣赏和领会。审美一方面是认识的过程,即对客观物体、客观存在的美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审美也是一个逐渐认同的过程,与客观事物所体现出来的美主动契合,主动认识,从而不断提高个人审美境界。

电视节目的一个功能即是对大众审美的引导。通过节目内容的选取、内容的表现形式,将大众的目光吸引到某一特定的事物上。然后,通过反复强调或夸张来将该事物的特点灌输给大众。因此大众观看电视节目不仅是娱乐需求得到满足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自身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认同过程。综艺节目的内容会对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产生长久的影响。因此,综艺节目如果刻意迎合大众的审美,那无益于正面文化和价值的传播。相反地,综艺节目因为其特殊的表达效果,把握的好可以引导观众审美,达到美育的效果。

近几年来兴起并大受欢迎的语言竞技的节目,比如演讲类节目《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辩论类节目《奇葩说》。此类注重以语言的机锋,以辩论的角力,演讲的内容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大众的支持,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不仅满足大众审美要求,更试图引导大众审美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北京电视台的《我是演说家》第三季播出后便大受好评,节目试图拆解亲情、友情、理想、人生,家国等多元话题,帮助选手阐述观点、表达情感,以传递时代正能量的声音为己任。两大领队鲁豫、乐嘉各自带领一支演讲队伍,按赛制两支队伍进行演讲比赛,胜者留下,败者淘汰,同时设谏言团团长王刚带领五位团员,唇枪舌战,并掌握至关重要的复活权,可最后复活淘汰的选手。

而爱奇艺自制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旨在寻找华人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奇葩说》第三季更是在豆瓣上获得8.6的高分。由华人界名嘴高晓松和蔡康永各自带领一支“奇葩”队伍进行辩论,每队每轮各出三到四人组成辩论队进行辩论比赛。按比赛规则和观众投票结果淘汰选手。

这两档节目既做到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又做到了引导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本文将试图以演讲类的语言竞技节目《演说家第三季》和辩论类《奇葩说》第三季为例,探究语言竞技类节目所呈现的美学特点。并探讨语言类竞技节目的美育和德育效果。

一.艺术美和社会美兼收并蓄

语言竞技类节目着重于选手的个人表达,在演讲和辩论时要借助于某些艺术手段,作为综艺节目体现的更为明显,同时,演讲和辩论本身就是极具艺术性的表达,因此充满艺术美。同时选手来自社会的不同层次,表达的话题更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充满着社会美。因而语言类的竞技节目同时包含艺术美和社会美。

1.语言竞技类节目的艺术之美。

演讲和辩论在表达时要借助于某些艺术手段,充满艺术美,同时作为综艺节目,选手的表现也就多了更多的表演色彩,因而艺术美的特性体现的非常明显。

首先,演讲与辩论本身充满艺术性。比如演讲的结构方面,是很有艺术性的,演讲的结构不同于文学性极强的小说、散文,诗歌,也不同于表演性极强的戏剧、相声等等。无论是演讲的开头、主体、结尾,还是整体的架构安排都离不开艺术性的把握。再比如,语言态势的运用,演讲中的语言姿势神态虽然不像戏剧中的动作那样夸张,但也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因此它必然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艺术美的规律。

而辩论虽然主要依赖于思想,逻辑,语言,即辩论双方都是用一定的理论构架和事实支持来阐明自己的见解,指出对方的矛盾,以求最终的胜利。但是辩论类竞技节目走出了传统辩论刻板,单调,过于艰深的藩篱而带上了优雅、机智、和谐的表演性,却又不失其思想的犀利,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精妙。辩论自身的艺术美发扬得更加彻底。思想的深刻伴着语言的犀利,双方的对立和分歧被无比生动地表现出来,节目本身也就显得精彩万分。

同时,语言竞技节目在发挥演讲和辩论原有的艺术魅力之外,更增添了综艺节目的表演性。选手导师的着装,尽量让每一个人在竞技台上更好地展示个人的风采;话题的矛盾和争议性,使选手的对垒让观众看起来大呼过瘾;导师之间机智的语言交锋,观点的碰撞都刺激着观众,这都是节目组精心设计的结果,从而使语言类竞技节目艺术之美展露无遗。每个素质出众的演讲者和辩手都可能以新颖奇特的思路,卓而不凡的口才创造令人慨叹不已的语言境界。

2.语言竞技类节目的社会美。

首先,节目参与者的主体具有不同社会属性。人生长在社会之中,必然具有社会的属性,《我是演说家》和《奇葩说》的成员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他们的发言都体现着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

《我是演说家》的选手,没有来自国家,民族,身份,地位的门槛限制,只要有着能说会道的演讲功力,有着想要表达的情怀,都可以参加。选手有来自演说界的高手,也有来自民间的草根,有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学生,有警察,有旅行家,还有环保主义者。与之相同,《奇葩说》通过《奇葩来了》节目进行选拔,参与的成员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甚至有来自马来西亚和台湾的辩手。其中不乏来自辩论界的高手,但更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的选手。比如艺人,民生调查记者,英语培训师,因而他们的立论不一定各自的立场,但他们的论据一定是来自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调查。

语言竞技类节目的社会性在演讲者和辩论者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诉求和对于这个世界的关怀。因此作为演讲者,辩论者的他们是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上,并不是单纯的为演讲而演讲,为了辩论而辩论。

其次,话题内容具有社会性。任何时代的任何演讲话题,辩论话题都是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作为演讲者,辩论者的人既然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那么他们的话题就自然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传统的辩论类节目所提的话题,大多聚焦于社会大事件、社会大发展、哲学性思考等方面,距

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 而《奇葩说》第三季的话题就很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单身是贵族还是狗”、“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该鼓励病危者活下去吗?”、“该不该克制在朋友圈秀晒炫?”等等。这些问题都和广大受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过的问题,所会更容易得到受众的共鸣。并且《奇葩说》选取的问题都是网友关注最多的问题,网友参与最多的题目,才能进入节目选题。这些节目中出现的话题在没有播出前就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参与和议论,是有争议性的话题。所以《奇葩说》的辩论话题是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的。

与之相同,《我是演说家》的演讲题目和社会热点也息息相关。选手们在演说家的舞台上分享自己故事、感叹别人的经历、触碰社会热点话题、表达公益情怀。演说话题涉及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夫妻相处之道,更有“性骚扰”、“安乐死”等极具争议的话题引发讨论。参赛者在自选命题演讲时对社会特点有极强的敏感性,话题紧跟当下发生的时政热点或社会新闻,如许吉如的《少年强则国强》,谈到了国家强大才能有安全感,熊浩的演讲《真心英雄》谈到了中国女排重夺奥运金牌,董仲蠡谈到了互联网加教育的问题。演讲的话题丰富而广泛,涉及到了社会不同层面的问题,社会性极强。

综上所述,语言竞技类节目是兼具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它展示出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是社会美的重要领域。同时演讲辩论本身极富艺术美,使之更好的展示出了社会内容的丰富与广阔。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有机结合使得语言类竞技节目妙趣横生,审美趣味性更强。

二.优美与壮美的双重变奏

优美和壮美,是美学领域内两种主要的两种审美形态。优美是美的一般状态,侧重表示客体与主体在实践中经由矛盾对立而达到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能够表现出真与善,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特点,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整个美感过程中,既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突变,也没有强烈震撼的内心震荡,使审美主体在一种宁静的心态中,全神贯注于审美意象,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

而壮美则不同,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展示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和对立的状态,表现充实而高大的特点,使人产生惊叹,崇敬的振奋感。艺术的崇高则着重反映严重的社会冲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首先让人产生痛感,紧张感,压抑感和不自由感,然后转化为令人愉悦的自豪感和敬佩感。

演讲和辩论必须首先是壮美的,从演讲和辩论本身的美学机制来看,它是依赖听觉的语言艺术,表达的内容一讲就过去,不可再重复,所以内容的表达必须明朗,情感的抒发必须直白,逻辑的阐释必须清晰,它并不排斥局部的含蓄,但在整体上必须一针见血。这是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之处,也是语言辩论节目之所以壮美的一个原因。

所以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必然使得壮美成了语言竞技类节目的第一美学色彩。姑且不论滔滔雄辩的演说,即使以叙述情感为主的演讲,它所叙之事极少是花前月下的儿女情长,而更多是振聋发聩的社会事业。演讲并不回避抒情,绝不会是使人流连忘返的蜜意柔情,而是使人振聋发聩的社会事业。因此演讲具有崇高的美学特点。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的冠军熊浩,在赛场上的几场演讲可以说场场精彩,比如《万世师表》歌颂的是陶行知先生辞掉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深入农村,推广平民教育,强调为人师者就应改重拾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家国天下》歌颂那一份爱国精神,重拾赤子之心和国事情怀。《为时代发声》讲我们要在信息化时代重拾一份阅读的习惯,重拾求学的兴致。宛如接受洗礼,激起听者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动力,更让听者在思考中反思自身,并将自己与广阔无垠的崇高精神相连接。这种演讲的美不是一种涓涓细流的柔美,而是如江河入海时所呈现的崇高

和雄壮。

朗吉弩斯称事物的美在于: “第一且最重要的是庄严而伟大的思想,第二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这些演讲不是让人沉浸在温暖甜蜜的幻梦中,而是产生痛感,压抑感,并转化为令人愉悦的自豪感和敬佩豪感。

辩论中同样有着崇高美,《奇葩说》辩论赋予了选手轮流发言、各抒己见的权力,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除第一位选手外,每位选手在陈述己方观点前都要对前面选手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辩驳,以证明对方观点是谬论。同时每位选手在结束后都要时刻准备着接受来自对方辩友的奇袭(自由式提问)。

《奇葩说》第三季16期辩题,“设置女性停车位是不是歧视”,蔡康永率领的正方队认为是歧视,在公开场合表示女性群体的不足:开车不如男性群体。是对女性的严重歧视。而高晓松率领的反方队认为不是歧视,认为这是对女性的关怀,给女性提供方便。再如第二十二期,“该不该鼓励绝症的亲人活下去”,高晓松带领的正方认为应该鼓励,因为这是情感的表达,是让亲人感受到爱,蔡康永带领的反方认为不该鼓励,是在绑架亲人,让他们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

《奇葩说》辩论的美正在于正反双方尖锐的矛盾冲突、深刻的思想碰撞,犀利的言语抗衡和其过程中所引发的汹涌澎湃的激情。在论辩讲演中,双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短兵相接。辩论者的全部知识、智慧与才能,在激辩中表现得更加充分。而崇高壮美的基调和风格也在论辩中表现更加鲜明。

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听众从语言竞技类的节目中所获得的美感享受,主要不是精神上的愉悦,而是灵魂上的震撼。临场激起的反响,有如暴风骤雨,台上台下互相感染,彼此共鸣,便是壮美的美学境界的生动展现。

但语言类竞技节目同时呈现出优美的美学色彩。壮美并不排斥优美,.壮美是就宏观而言的,壮美中也可以有优美的成分,并且常常是婉言抒豪情。

先不论有的演讲本身便是如同娟娟细流,娓娓道来,有的辩论本身也是舒缓稳妥的说理,以平实的语言和扎实的逻辑稳步推进,便是充满崇高壮美的演讲和辩论本身也有优美的因素在里面,往往是先厚积后博发,先平实后激扬,先淡然后昂然。从一开始就让人精神亢奋,热血沸腾,血脉贲张的演讲和辩论是无法一直持续到最后,也不能算是一篇成功的演讲和辩论。不断的蓄势,才能使表达的优美转向壮美和崇高的境界。

《奇葩说》辩论模式独特、新颖。它采用民主的形式,各辩手轮流发言,各抒己见。只是到了“奇袭”阶段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奇葩说》的辩手都要先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要通过符合事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来自证观点。自圆其说。辩手们,有些一上来就表明观点,侃侃而谈,而有些则细致缓慢地抽丝剥茧推出自己的论点。这是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符合优美,而到了辩论高潮双方才开始短兵相接,这才由优美转向崇高的审美范畴的。

语言类的竞技节目确实蕴含优美和崇高。其中崇高壮美是主要的,优美则相对次要一些,但崇高并不排斥语言节目的优美。并且其独特的赛制和流程使演讲和辩论本身具有的崇高和优美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的审美得到了充分的愉悦,精神和灵魂都得到了洗礼,感觉到无比的畅快。

三.德育和美育并行不悖

美育属于感性层面的,致力于发展完美的人性,使人通过审美活动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避免理性和感性的分裂,塑造健全人格和完满人性。而德育主要着眼于人行为的规范,在规范教育中使人获得道德意识,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长期以来,辩论和演讲是以思想性,社会性为主的,注重德育,基本上属于德育的范畴。但辩论和演讲本身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语言竞技类综艺节目,表演性极强,审美价值体现的更

加突出,具备极强的美育效果。因而语言类的节目可以达成德育和美育并重的结果

无可否认,语言竞技类节目(辩论,演讲)具有下列两个特点:

(1)从表达者的角度来说,思想性、说理性强烈鲜明,同时趣味性、艺术性俱佳,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都注重方式方法,讲究艺术性,注重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2)从接收者的角度来说,听众感受强烈,既提高了思想和知识,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言竞技类的节目可以起到德育和美育并重的效果。作为感性的审美活动可以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同时作为理性的道德教育活动,可以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

语言竞技类节目对社会美和艺术美兼收并蓄,并行不悖,两者本身互相补充,丰富的社会内容使艺术美先得有血有肉,而艺术化的展示也使社会美表现更加生动突出。崇高与优美的双重变奏使得节目更显精彩,崇高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并不排斥优美的存在,正因此语言竞技类节目才能显得张弛有度,精彩丰呈,妙趣横生。既有思想上的“磁力”,又有艺术上的魅力。

相比之下,语言竞技类的综艺节目甚至比有些音乐类,舞蹈类的综艺节目更受欢迎。说明注重审美特点的节目是更加具有表现力,生命力的。不仅能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更能提高观众的思想深度和审美能力,兼顾到美育和德育的节目。

语言竞技类节目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奇葩说》表演性过强,有时会阻碍思想性的延伸。而《我是演说家》有时过分强调思想性,说理性,会限制到节目艺术性的表达,损害到节目的审美趣味。

作为当下综艺节目中的另类,语言竞技类节目如何更艺术地表达社会内容,更深刻地引领大众的审美,更好的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更好的美育和德育的效果,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挖掘。

参考文献:

【1】卢桂芝.语言竞技类节目《我是演说家》成功原因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4:139-140.【2】田芸泽.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成功之道分析[J].东南传播,2015,07:104-106.【3】萧舒.演讲美浅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3:41-42.【4】周安华.现代辩论艺术:创造的美学与逻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01:71-76.【5】朗基努斯:《论崇高》、康德:《崇高的分析论》(以上两书收入《中外崇高论》,走进崇高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出版社,1985 【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3、1964.

【8】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9】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大庆精神经典语言的美学特点论文

访谈类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

主持人口才—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

主持人口才—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

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

广告类语言

综艺节目策划案

综艺节目策划案

综艺节目策划案

综艺节目排行榜 综艺节目排行榜

语言竞技类综艺节目的美学特点
《语言竞技类综艺节目的美学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