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庄子PPT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2:5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庄子PPT讲稿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专题二,社会思潮的学习,向大家介绍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来了解庄子以及他的主要思想。

课程简介:

本课包括三个内容:

1、庄子其人;

2、庄子的主要思想;

3、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

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知之甚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的工作,他一生处在一个战乱频发,而到处求贤如渴的时代里,但他却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名分。同学们会好奇,这样一个大智慧者,为什么没有得到社会名分或者说仕途上的一个发展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庄子。

一、庄子其人

在《庄子·列御寇》中记载一个故事: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意思就是说:有人向庄子行聘,庄子答复他的使者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

所以说,庄子宁愿过着清贫恬淡的生活,也不愿出仕,为世事所累。

庄子一生的智慧,都集中在《庄子》中,历代将其奉为经典,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共有五十多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三十三篇,是由魏晋时期,玄学家郭象整理出来的。(郭象在讲玄学时,还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庄子》包括三部分内容,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内篇之中,外篇和杂篇多由其学生或者朋友完成。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庄子通过讲寓言和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关于生死、名利、欲望等人生问题的意义。

二、庄子的主要思想

(一)大宗师

庄子的思想核心,就在庄子内篇《大宗师》这一篇中。

“大宗师”何也?道也,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字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意思就是说: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是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在天地还未出现时,道就已经存在了。

同学们发现,庄子的思想核心跟我们上节课学到的老子的思想十分相似,其实庄子和老子在道和德方面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他们朴素辩证法的体现。

(二)齐物论

接下来,我们了解庄子的一篇哲学论文《齐物论》。他主张物我平等、物我同一,站在道的高度,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追求物我同

一、物我平等、物我和谐,着重从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入手,超越事物的是非、彼此、贵贱、生死等界限。他提出的齐物论思想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促进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齐物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意思就是说:楚国南郭有个高人叫子綦,有一天他靠着一个小台几坐着,仰着头看着天缓缓地吐气,恹恹的没有什么精气神,好像失了魂一样。他的徒弟叫颜偃陪着他,看到子綦这个样子,就问了一句话:“老师,你怎么了?从外面看你摆出一副枯木头的样子,难道内心也像死灰一样没有感知吗?”子綦说:“你能这样想,很不错啊!刚才我连自己还存在都忘记了,你知道吗?你听过人吹箫的声音,但是你听过天和地发出吹箫的声音吗?”

庄子借子綦之口,表达了他的思想核心--万物齐同。齐物就是消除世间万物的差别,既然万物没有差别,所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没有是非之分了。所以,人只能顺应自然,而不应该执着于某一种特定模式。

(三)养生主

《养生主》是一篇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寓于启发意义。《养生主》共记载了三个故事,我选取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意思是说:厨师给文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庖丁在讲解牛的道理,但文惠君却说懂了怎么养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生与解牛有相似之处,就是不要做危害己身的事。刀刃要保持长久的锋利,就不要去碰触牛体的硬骨,人的身体想要长存,就不能触及那些有伤于己的硬东西。在庄子看来,就是名和刑。

名:就是名誉。刑:就是坏事情。 许多人为了名誉要么真做好事,要么假做好事。真做好事,往往会忘我操劳,把身体搞坏;假做好事,就会败露于世,身败名裂。

触刑,就是做坏事,肯定会有恶报。

所以,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不仅仅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还要注意做好事也要自然而然的去做,不要为了沽名钓誉去做。

(四)应帝王

全篇大体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借蒲衣子之口说出理想的为政者,听任人之所为,从不堕入物我两分的困境。

第二部分,指出制定各种行为规范乃是一种欺骗,为政者无须多事,倘要强人所难就像“涉海凿河”,“使蚊负山”一样。

第三部分,进一步倡导无为而治,即“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的主张。第四部分,提出所谓“明王”之治,即“使物自喜”、“化贷万物”的无为之治。

第五部分,叙述神巫给得道的壶子看相的故事,说明只有“虚”而“藏”才能不为人所测,含蓄地指出为政也得虚己而顺应。

第六部分,强调为政清明,应像镜子那样,来者就照,去者不留,“胜物”而又“不伤”。

第七部分,叙述浑沌受人为伤害失去本真而死去的故事。

三、参考书目

1、中国人史纲,柏杨

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中国哲学史,钟泰

4、于丹读《庄子》心得

庄子讲稿

《庄子讲稿》

《庄子导论》讲稿

PPT讲稿

ppt讲稿

ppt 讲稿

ppt讲稿

PPT讲稿

PPT讲稿

PPT讲稿

庄子PPT讲稿
《庄子PPT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庄子讲稿 讲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