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制造2025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9: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制造2025:在务实中前进落实需遵循中国特色

作为一个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长时间以来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若能够抓住这一重要时期,中国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必然大大提升。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中国制造2025”顺势而为

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看美国、德国这样的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例外的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即使像瑞士、意大利这样相对较小的发达国家,虽然没有十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是也拥有几个非常发达的制造业门类。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

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的是顶梁柱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大力发展制造业这根神经都应该是时刻紧绷的,过于松懈造成的后果,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有报道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受到重创,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经济过度虚化,制造业大量的外流,产业空心化严重。这就相当于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去掉了顶梁柱,那么一国经济必然会变得弱不禁风。

在金融危机中吃了大亏的欧美国家纷纷醒悟过来,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不同类型的国家从不同的侧面,结合本国的实际,都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和思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反思到由于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危及到实体经济,在2009年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更在2012年推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此外,英国推出“制造2050”,法国推行“新工业法国”,印度叫响“制造战略”,就连凭借着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德国,也由于感受到来自国际各方面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压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了“工业4.0”。

虽然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凭借着坚实的国家制造产业基础扛过风雨,但是随着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去制造业”的倾向。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制造业举步维艰,利润越来越薄,很多资本开始离开制造业。这种制造业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给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困境。

在如今,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制造业发展也不能再遵循过去的老路,要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迎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应运而生。

“两化融合”也要分清主次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52.820, 0.87, 1.67%)、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

1

业内人士指出,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十大领域为重点抓手,通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大致蓝图。

“互联网+”概念是在两会期间和“中国制造2025”同时提出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明确了顺应“互联网+”概念,意味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研究网络经济的业内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中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传统产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实现从增量到存量的一个发展路径改革,这会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带来很大的推动力量,意义很大。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业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他说,搭建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框架,就会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也向媒体表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对于“两化融合”的问题上,中国经济安全专家江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提醒,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科学技术容不得半点虚假,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丝毫不能动摇。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落实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工业化,不能过度迷恋金融化,信息化以及房地产化。应坚持工业化为主导,信息化为辅助,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提出,给“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施路线图,使得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我国还应该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苗圩指出,根据上述这个思路,中国工程院的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随后工信部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制造业现有情况和优势确定了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这些领域的重点发展,除了会推动我国急需的技术和领域发展外,还会继续促进目前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发展,以此确保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和未来的竞争力。

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是工业制造大国,但是长期积淀存在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目标。“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紧随国际形势,但也要依托中国国情。

江涌向记者表示,成功的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中应该有高精尖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也应该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并且在这个体系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一个“追赶”,就是不断的促进制造业升级。促进制造业升级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发展高新科技。发展高新科技会产生高利润,反过来又会促进新的高新技术生成,这是一个循环升级的过程。

2

他指出,在过去,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而存在。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方面,中国一直相对薄弱,尽管也拥有一些专利,但是核心技术专利占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外贸体量很大,但是利润很低的原因。

他认为,过去我国长期依赖“引进外资”,想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越走越窄的,行不通的。我国要改变以往“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逻辑,在日后实施工业化战略过程中要切实发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发展需因地制宜

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制造2025”实质上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对此,有专家表示出异议。

该专家认为,德国提出“工业4.0”是因为它早已完成了“工业3.0”的阶段,但目前我们国家制造业大而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制造业还处在2.0阶段,所以这一提法与我国制造业现状是不匹配的。“中国制造2025”包括创新驱动、强化基础、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如果现在就提‘工业4.0’,就相当于忽略了强化基础这一块。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顾问院长郭重庆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工业4.0”计划,但是不可简单照搬德国。因为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过于强调技术,着眼点太微观,而且是自上而下的人为导向变革,这和当前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有出入。中国的工业发展还是要有中国特色。

对于国内来讲,江涌认为,“中国制造2025”被强势推出,难免会使得一些地区开始“一窝蜂”扎堆制造业,这个现象要避免,要更注重因地制宜。在过去,我国一些省市由于盲目跟风发展,唯GDP主义,虽然得到了经济上的一些进步,但是最终也导致了很大程度上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不可逆损坏。“急于把宝贵的资源兑换为钞票”这种做法是不理智的,各地区应该在日后发展过程中,懂得吸取教训,更多的注重把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把经济和人文相结合。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任重道远。江涌表示,要想切实落实“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先把制造业成本降下来,这个成本主要是融资成本,中国的融资成本已经达到15%或者16%,而我国一般的制造业利润只有5%。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在制造业行业里生存是很困难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制造业行业中资本转移,他认为,制造业融资成本降低的目标就是制造业利润5%这一数据以下。

另外,有业内专家指出,从国家层面来看,应集中整合资源,尽早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抓住机遇,促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制定相应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改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推行绿色制造。

3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

浅谈中国制造2025

浅析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复习题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