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5: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全面掌握全县贫困现状,分析致贫和返贫原因,科学谋划我县“xxxx”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实现老区、贫困地区快速、协调发展,助推“和谐xxxx”建设,近期,县扶贫办组织专班,先后深入16个乡镇,共计40个经济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村,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和干部群众座谈的方式,详细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借此来探寻我县扶贫开发

的有效措施。

一、我县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但插花贫困的状况仍然突出

“xxxx”以来,我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狠抓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和老区建设资金1478万元,整合各行业扶持资金3.8亿元,共完成各类扶贫开发项目476个,成功实现3.3万人的稳定脱贫。特别是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现已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3.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00多个,仅3年时间,大垸内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整体贫困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但是,纵观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的历程,扶贫工作更多徘徊在救济式扶贫层面,扶贫项目建设普遍存在“小打小闹”,力度明显不够,群众稳定脱贫的成效并不明显。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县农村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农村群众的收入水平正呈逐步拉大之势,尤其因灾、因病造成的累积性致贫和反复性返贫人口占有相当比例,如果任其两级分化,不利于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贫困地区现状,我们调查的40个村,均是由乡镇认定的经济薄弱村,具有典型的插花贫困特征。这些村呈带状分布于低洼湖区和血吸虫疫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由于各方面的投入长期欠缺,导致生存环境恶劣、生产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自我积累不足、发展速度很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贫困人口集中。40个村总农户数2.2万户,总人口8.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有2549户、10605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到12.3%,比全县高出3个百分点。实地走访还发现,大多数贫困农户表现出“一多两少两低”的特点,即家庭病号多,劳动力少,现金收入少,文化程度低,非农就业比例低。其中,有患病家属的贫困户约占85%,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约占70%,家庭成员最高学历为初中的贫困户仅占12%。

(二)返贫机率很高。返贫的现象很多,尤为典型的是因病致贫、返贫。据统计,40个村曾患或正患较重疾病的人数多达2.5万人,患病率接近30%,其中晚血病人176人,晚血病人在10人以上的村就有8个。狮子口镇洪丰村血吸虫病感染率达70%,现有晚血病人12人;斑竹当镇杨家码头村结石患者高达208人,现有残疾人49人,晚期癌症10人;斑竹当镇关流咀村痴、呆、傻就有31人,癌症、晚血、尿毒症患者有15人。在农村贫困地区,一人得病全家受累,因贫致病、因病致贫的现象极为突出。

(三)经济基础薄弱。首先是村级债务重。调查的40个村全部背负高额债务,负债总额高达3578万元,村平负债89.5万元。除村干部工资能够得到财政保障外,所有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维持村务正常运转都极其艰难,根本无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投入。部分村已经有近10年没有搞过公益设施建设。其次是群众家底薄。贫困村普遍以传统粮棉油种植为主,农民收入来源不多,家底单薄,有限的收入也绝大部分用于子女上学及家庭日常开支,致富“基金”少之又少。

(四)基础设施滞后。一是水利条件差。40个村共有排灌设施161处,装机总容量6401千瓦,大多为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修建,设备老化,维护费高;共有骨干沟渠546条、472千米,一半以上淤塞严重,目前硬化沟渠不到50千米,抗旱排涝成本居高不下。闸口镇关爱村有大小泵站30多个,需要三级返水排渍。毛家港镇西马汊村抗旱需要四级提水。甘家厂乡炊皮山村有村组泵站23个,由于排灌不及时导致减产、减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交通条件差。40个村共有村组公路744公里,水泥硬化路面不到200公里,无水泥路的村还有7个。黄山头镇丁家咀村仅有1条3公里长的碎石路,该村农副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周边交通便利村。三是饮水条件差。40个村中,已经实施水改的村只有6个。

(五)社会矛盾较多。调查显示,部分贫困村“两委”还存在工作散乱的问题,村干部看到其它地方项目投入不断,心理差距较大,面对本村贫困状况缺少工作激情,想办事无钱办事,导致思想作风涣散,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农民群众怨气不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经常发生。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因穷守穷,丧失信心,懒于发展,长年满足于打牌赌博等不良行为,社会隐患很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村级和谐稳定。

二、贫困

群体致富愿望强烈,影响脱贫的因素亟待解决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推动了扶贫事业的长足发展。我县从2008年起实施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掀起了新世纪以来扶贫开发新热潮,孟溪大垸人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我们实地调查过程中,无论村组干部还是农民群

众,谈得最多的是对发展的愿望,对致富的期盼。但造成贫困落后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制约,也有客观影响。从调查情况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是制约我县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发展视野受限,脱贫致富缺目标。调查的绝大部分村处于远离集镇的湖边、堤边、泵站边等“三边”地区。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干部群众与外界的主动沟通不够,信息相对闭塞,平时与周边村组的横向对比较多,但与发达富裕地区的纵向对比较少,导致视野不宽阔,缺乏竞争意识,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朗。调查过程中,很少有村干部能够清晰说出本村经济社会规划目标和发展思路。同时,农民本身更没有明确致富目标,大多只能耕作于自己的几亩农田和传统作物,忙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

(二)发展能力受限,脱贫致富缺路径。发展能力不足,是影响我县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发展能力不足主要源于农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实用科技运用不够。调查的40个村总劳动力4.1万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就有3.8万人,占到总劳动力人数的95%,且大多数为45岁以上中老年劳动力,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由于没有技能特长,只能从事简单传统耕作,收入门路狭窄,稳定脱贫难度较大,稍有不测,即有可能重返贫困人口行列。

(三)发展资金受限,脱贫致富缺投入。发展经济,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但贫困地区村级债务重,经济基础差,大部分收入用在了保运转、过日子上,即使有好的发展机遇,也往往因为担心配套资金难以到位,要解决的困难很多,怕受益不均造成社会矛盾等,眼睁睁看着机遇流逝。不仅如此,受贫困就是落后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作怪,企业不愿将资金投往贫困地区,怕资金打水漂;银行对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也极其谨慎,信贷资金的审核手续较富裕地区更为严格,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贫困地区筹资难度,制约了发展。

(四)发展环境受限,脱贫致富缺氛围。由于贫困地区大多地处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使得资金、项目、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自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贫困村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同时,长久的贫困落后、致富无门,在贫困地区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上级有投入我就发展,上级没有投入我不发展,主动想办法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够,普遍缺乏誓言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搞好扶贫开发任重道远,要有强力的措施促进发展

大量事实证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差,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制约其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低保制度的实施,我县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贫困状况的主要特征是相对贫困的问题,解决温饱的压力变小了,但缩小贫富差距的压力加大了。在新的形势下,相对贫困问题很容易被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所掩盖,继而诱发一系列不和谐因素。为此,要把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同时,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把谋发展和抓扶贫有机结合起来,谋发展不忘扶贫,抓扶贫促进发展,坚持两手抓,着力解决扶哪里、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一)突出重点,选准扶贫开发主战场

一是深入推进片区开发。继续深入推进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分阶段、有步骤地解决发展难题。当前,孟溪大垸的整体基础设施水平已有明显进步,其项目实施重点要逐步向培育主导增收产业转变,稳定和巩固脱贫能力。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总结并借鉴片区开发经验,进一步以乡镇为单位,试点开展跨乡镇、连村组扶贫综合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攻坚,促进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落后片区快速发展。

二是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扶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非重点贫困县市采取的主要扶贫措施,效果极其明显。目前,我县第一轮重点扶持村已基本实行了整村推进扶贫,扶贫的重心应该有所转移。建议xxxx年,以县政府名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合理调整省定重点扶持的老区乡镇、贫困乡镇和重点贫困村,确保扶贫资金优先投入重点贫困地区。根据我县贫困现状,全县可重新确定50个重点扶贫村,把整村推进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综合扶持,逐步消除插花贫困状态。

三是认真开展扶贫到户。xxxx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重大工作部署,标志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两轮驱动的新阶段。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根据新的扶贫标准,深入基层,调查摸清全县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底数,建立健全贫困人口档案,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低保救助,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并有致富愿望的贫困人口,通过扶贫开发项目支持,实现“挂号”扶持,扶贫到户,确保扶持政策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二)综合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大发展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滞后,这一特征在贫困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应该把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开发重点,狠抓项目建设。要优先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以50千瓦以下村组泵站的维修改造为重点,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稳产增收能力;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特别是要加强血吸虫病疫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优先加大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硬件投入,建立因灾因病致贫的防御体系。

二是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稳定的产业能够带来持久的脱贫。要结合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发展能力弱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的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庭园经济,拓宽增收门路,促进快速增收脱贫。在此基础上,逐步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思路,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经营。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村专合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在贫困地区建立板块基地,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带动农民增收,真正让贫困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减少贫困代际传递。加强老区贫困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力争为贫困户每户培养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能力,多渠道促进贫困家庭增收。

四是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切实加强贫困地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准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干部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精明强干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贫困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传、帮、带”作用,为贫困地区快速、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强力推进,形成扶贫助贫大格局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试点成功,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领导重视。在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要把扶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其它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对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扶贫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交流扶贫工作经验,督办扶贫项目进度,解决扶贫开发难题。

二是健全制度保障。结合上级要求及我县实际,一是要确立县领导联系贫困村制度。由县领导带头开展帮扶,一定几年不变,每年帮助贫困村解决1-2个具体问题。二是要确立行业扶贫制度。制定统一扶贫规划,将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农电、科技等扶贫任务进行分解,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包干”建设,年终由扶贫领导小组对职能部门履行扶贫职责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三是确立“一对一”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结合“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县直和乡镇直部门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2个贫困户,落实“三帮一扶”措施,即帮助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制定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帮助提高基本能力,扶持发展一项当家产业或致富项目。

三是保证扶贫投入。受扶贫政策限制,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大部分投入到了国定、省定重点贫困县。我县属插花贫困地区,享受到的扶贫专项投入极为有限,实施扶贫开发只能以地方投入为主。考虑到我县的特殊地理特征,以及插花贫困较为严重的现状,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各部门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把优惠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把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项目资金,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同时,按照不低于省拨扶贫资金总额20%的比例实行县级配套,并单独列支300万左右的县级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项用于重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此外,要充分发挥县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会扶贫力量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彝良县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