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相关问题

1 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可描述成:“一个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在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一个特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美国的汉森、约纳斯(1996)也有相似的定义,他们将可持续能力直接解释为:“一个系统,可以达到可持续状态的水平。

“发展度”以社会财富的增长、理性需求的满足、生活质星的提高为其基本识别。发展度构成了可持续能力的“动力表征”,是可持续能力不断提高的发动机。它的内涵是:(1)社会财富增长的度量;(2)发展质星提高的度量;(3)理性需求满足的度量(4)创新能力培育的度量;(5)文化内涵进步的度量。

“协调度”以环境与发展间的平衡、效率与公平间的平衡、物质与精神问间平衡为其基本识别。协调度构成r可持续能力的“公平表征”,是可持续能力不断优化的调节者。其内涵是:(1)人际、代际、城际、区际之间的协调;(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3)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协调;(4)自由竟争与有序规范之间的协调;(5)开拓创新与有效继承之间的协调。

“持续度”以人均财富的世代非减、投资边际效益的世代非减、生态服务价值的世代非减为其基本识别。持续度构成了可持续能力的“质星表征”是可持续能力不断维系的促进剂。它的内涵是:(1)逼近“三零状态”即生态赤字为零、环境胁迫为零、生态价值与生产价值之比率变化为零;(2)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充分建立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机制;(3)充分尊重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担负为后代扩大文明积累的责任;(4)逐步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992年里约会议通过的联合国《 21世纪议程》,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有如下的明确阐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生态和地理条件下人民和体制的能力,具体地说,能力建设包括一个国家在人力、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资源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增强。能力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对政策和发展模式评价和选择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过程是建立在该国家人民对环境限制与发展需求之间关系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所有国家都有必要增强这个意义上的国家能力”。 这一概念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能力,即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第二,重视人力资本与体制资本(或者更广义上的社会资本)的积累,强调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对问题迅速反应及解决能力等;;同时也强调体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即不同的体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会有不同的效果;第三,国家所处的自然条件、资源储备等自然系统的供给能力。

归纳起来,可以给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给出这样一个定义:能力建设是指建立国家、地方、机构和个人在制定正确决策和以有效的方式实施这些正确决策方而的能力,它包括人们不断改善能力效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机构、个人在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有努力之总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国情,以及在生态基础、自然状况和地理条件下,如何认识国家发展成本,如何选择国家发展道路和如何进行国家的制度建设。在这方面,中国的决策层在审慎思考各种情况之后,对未来发展道路做出了决断:沿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将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整体体关系置于综合平衡之中,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我国按此决断规划了发展战略、具体行动和一系列的体制保证,使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内容

(1)生态环境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从础,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然而,生态环境问题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表现得较为突出,它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急剧集中,产业集中,社会经济活动强度逐渐增大,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公众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围其它地区也会带来较大破坏;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还可能大规模改变上地、大气、水体、生物、资源、能源的性质和分布,引起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源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给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分配和利用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干扰全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进程与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是一个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与人民生活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载体,是保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骨架和脉络,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供电供水设施、水利设施、地下管网设施、公众娱乐休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灾害防御设施等,它们在保证一个地区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顺利流通,以及信息的快捷、准确传输,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保证资源、能源的供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力或遭受破坏,势必会导致区域功能的减退、低下甚至瘫痪。因此,加强从础设施能力建设,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社会与经济越发达,其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就越健全,功能也越强大。

在社会化功能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立健全社会化产业化服务体系,包括工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服务体系、物资服务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旅游餐饮服务体系、购物服务体系、教育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形成社会联动共建机制,增强区域的社会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4)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念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原创动力、国际竟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个球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区域经济和市场的竟争,实质上是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体制的竟争,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体制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依托的。因此,加强科技与体制创新能力建设,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没有人才,发展科技和经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培养人才是发展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首要步骤。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从

地或实验区的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或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把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扩大技术储备,提高科技竟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人民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的参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推动者。因此,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的问题,从人开始,在人自身上做文章。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并切实解决人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同时,解决人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一方面,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另一方面,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十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文明礼貌新风,不断提高居民的人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增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6)法制与体制能力建设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战略,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后盾,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法制能力建设时,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求,建立健全有关的政策与法令制度,包括产业投入政策、经济调节政策、科学技术政策、组织管理政策、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协调平衡的综合管理政策与法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可持续发展的法制政策的宣传、教育与执法力度,切实把各项政策贯彻落实下去。

体制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体制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体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加强全方位的体制改革,进行体制与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向体制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体制能力建设时,要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体制改革,逐步巩固、完善和深化企业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体制改革、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逐步改革现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因素,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保障关系

科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人类为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全面地了解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可能损害或增进地球生命支持能力等的过程,科学可以提供依据,使社会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制定和选择环境与发展政策,技术则可以提供有力的实施手段。科学技术能使人类弄清地球的承载能力及其各个部分负担的极限,弄清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可能产生的增进或损害自然体系的影响,以及可能招致的自然对人类产生的正负效应,人类离开科学技术的帮助就会失去方向,茫然无措。

高技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高技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中的硬件,它可以在资源、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想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只有依靠高技术这个硬件才能为其作出贡献。高技术能为管理,教育,法制,公众参与提供支持手段。在当代社会要想实现人类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有良好的管理,较高水平的教育,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群众的积极参与,而高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些条件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技术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限制污染;可以在环境保护、防灾、资

源开发等方面大有作为。

5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保障关系

文化发展对可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阵地意识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当今世界,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发展要通过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虽和振奋精神的功能,调\'节社会盾后,整合民族力量,协调社会运行,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其发展目标。

文化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精神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文化发展通过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增强人们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通过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调节相互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活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个稳定的、有序的社会环境。

文化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还具有智力支持作用。文化发展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开发人们的智力,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培养、储备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6 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保障关系

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和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个人与资本存量之间,资本存量、物品与劳务产出、收入分配之间的一种过滤器。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人或组织)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因此,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能够提高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使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得以发挥其功能,从而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

1.从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够保证经济可持续性的经济制度,不仅仅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而且包括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生态生产等领域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使之都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和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相互增殖,从而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过程和最终实现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创新。管理既涉及国家层次的管理,又涉及企业的管理。要正确定位各有关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管理功能,引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系统框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和目标模式来研究和解决我国目前发展遇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一条必要和可行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张掖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

试谈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林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能力建设

建设石油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建设石油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