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4: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心理素质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有的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也指先天遗传的智力潜能,但我们主要强调心理潜能的自我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与社会适应状况。”,而也有人认为“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

关于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的影响,大家都认为心理素质是决定能否正确运用智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心理素质虽然有着部分的先天遗传因素,但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出良的个人心理素质,通过这要的培养可以改变人的内涵、情商、意志、毅力、性格、气质、情感等等,从而更好地塑造自我。有这样一个故事:

生长在孤儿院里的一名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笑笑没有回答,取出一块石头让男孩拿到市场上去卖,条件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真卖。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里,意外地发现有好多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当男孩高兴地向院长报告时,院长让男孩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结果有人开价比昨天高十倍买这块石头。最后,院长让男孩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身价又涨了十倍,由于男孩坚持不卖,一块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简单说来,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对及在这种态度支持下对事物所作的反应。如果这种态度是积极的,这种反应也是积极的,那么他的生命也是积极的。

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用一串串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他们的话可以让我们看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而针对于女性来说,以下的心理素质培养会更为关键。 

第一节、不胆怯

心理学家认为胆怯不过是一种错觉,“是人们把预期的感觉当作成真正的事实,因此提前感到了压力、挫折、痛苦。”

就象人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一样,人人都有胆怯的时候。轻微的胆怯对一个人的我危害不是太大,而明显的胆恸,甚至于是严重的胆怯表现必定影响了他的才能的发挥、事业的发展、与他人的交往等。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胆怯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更不用说当国家总统、将军元帅等。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刻服胆怯,不要让自己被胆怯困扰甚至于是关进胆怯的牢笼。比较起来,女性更容易胆怯,有时候她们的害怕的东西甚至会让男人觉得可笑。固然有时女人的胆小可以让她显出某种娇弱可爱,但一个处处胆小如鼠的女人,一个总是一开口就脸红,就打结巴的女人并非总是让人觉得小鸟依人。 女性的胆怯一方面源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有心理原因。她们总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渴望得到别人的保护,而不是从自身寻找勇气和力量。 一个自尊自立的女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克服不必要的胆怯。孙二娘一般的女人固然不美,但那种看到蟑螂老鼠就大喊救命的女人也未必就很可爱。 根据神经语言学NLP的原理,人的活动是受意识所支配,表层意识受更深层意识所控制,经过一定的自我训练,或借助于这方面的专业心理书籍,或是求助于心理医生,胆怯可以较为容易地自我克服。  

第二节 不过度忧虑

忧愁不仅是一种现代病症,也是一种世界性的人类病症,以下是一份媒体资料:

在日本有四成人常感到忧虑。 据日本《读卖新闻》 2007年12月25日报道,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心理调查显示,在250个地区的3000个被调查者中,有1/3的日本人处于忧虑状态,担心自己将患精神疾病。这一现象在30岁―40岁的人群中尤为严重,占到40%。据调查,在造成日本人精神压力大的原因中,健康状况占34%,工作忙碌的占28%,两者都选的占到20%。



《生命时报》记者对日本市民进行了采访。43岁的松岗(化名)是日本一位普通白领,担任一本诗集的编辑工作。因工作繁重,加上诗集的销售量有限,公司不景气,工资很低,他感到压力很大,每天都生活在忧虑之中。虽然40多岁了,但他仍未结婚。他说:“我很想结婚,也该安家了,可是公司经营不振,不知道哪一天就面临倒闭,和女性接触也没有自信,没有可以保障对方生活幸福的财力,也没法保障将来孩子的幸福。” 



30多岁的绫子(化名)是一位软件公司职员。她的工作是为公司寻找优秀人才再推销出去。她说:“日本软件人才短缺,但公司要求营业额,我每天都生活在高度紧张之中,担心营业额下降,丢了饭碗。这种忧虑,让我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



就此,《生命时报》记者也采访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赵玉芳。她认为,忧虑会否引发心理疾病,要用科学眼光来判断。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不同的阶段。现代人都会经历心理上的困扰,这很正常,不妨把其称为“心理感冒”,如果平日里出现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人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大碍,却会干扰生活;“心理感冒”也一样,一定要正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自我平衡法,比如知足常乐。是否是心理问题,也要看频率,如一周有一次失眠,那也算不上是心理疾病。 

 而又有专家指出,在忧虑的人群中,女性的症状表现尤为严重。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利西在其《治疗忧虑》一书中对女性过度忧虑的现象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治疗良方。据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统计,全美共有1900万成年人长期受过度忧虑的煎熬,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利西说,过度忧虑者往往太过在意别人的态度,对未知事物极度恐慌,总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去设想。女性一旦表现出过度犹豫的症状,很快会陷入忧虑,并逐渐转为忧郁,最终导致人格偏狭、多疑。利西解释说,女性容易出现忧虑,主要是其生理构成决定的。忧虑发生时,女性大脑中负责感情反应的扁桃体部分会变得异常迟钝,而负责语言与抽象思维的部分却很活跃。此时女性全部的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当大脑失去对情感的判断时,外部表象就是忧虑。而当大脑结束了只会思考不会感觉的阶段,即忧虑初步解除时,其身体的各个器官会发生应激性的补偿反应,即各个器官开始自动紧张。久而久之,有些女性就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还会莫名疼痛。而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女性的过度忧郁症状。

 根据利西所说的方式,过度忧虑者每天应留出30分钟专门用来忧虑,并写下自己的担心,随后在当天的生活中挑战这些事情。一段时间之后,很多患者会对自己当初的表现感到相当可笑,从而解除忧虑。   

第三节、不患得患失

得与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问题是对得与失的权衡,得到的同时失去的什么,失去的同时,得到的又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为了得而不惜失去,或是因为不愿失去而放弃得到。

 对得与失的权衡,实际上就是对得失的取舍,是取得还是取失。智慧聪明的人能够正确面对得失,正确取舍;而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就会困惑于得失,不知道在面对得与失的选择的时候,是该选择得与失,或是该选得而选了失,而该选失的时候而选择了得。猎人在岩石上凿一个口很小的洞,里面放上猴子爱吃的花生,猴子把手伸进去,抓了满满一把花生,怎么也拿不出来,又舍不得放弃那么多的花生,就在猴子不懂得放弃的时候,就被猎人抓住了。就这样,猴子为了得到一把花生失去了性命。

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忧柔寡断,办事犹豫不决,因而失去很多难得的机会。而要想不患得患失,既要具有一定的智慧,也要有一定的勇气。有智慧才能作出正确决策,有勇气才能当机立断。

患得患失的人,往往分不清轻重,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反而什么都失去。就象那只猴子既想得到花生,又不想丢掉性命。

患得患失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看起是在做很多事,实质上是一件象样的事也没做。他想面面俱到,一切兼顾,却顾此失彼。

患得患失的人,常常整天为得失所忧,或被得失所累,生活郁郁寡欢。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整个儿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分安宁,整天神经兮兮,心情忐忐忑忑、惴惴不安。 患得患失的人等于套上了一副精神枷锁,背上沉重的包袱,生活在阴影之中。  比较而言,女性更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对这一心理状态的克服,对于女性来说更有重要意义。 

第四节、心态平和,不大悲大喜

很多人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一个封建时代的秀才,他的人生梦想就是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而范进这个秀才年年考年年落选,因而受尽了别人的嘲笑与冷漠,心里自然会感受到无比的悲凉。可就在他五十岁的这一年他考中了,他不能不喜了望外,可也乐极生悲,因为喜悦的冲击太大,他高兴得发疯了。 无疑范进就是个大喜大悲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并非是文学艺术虚构中才有,现实生活中同样会出现。比如有些人炒股,却承受不了股票的亏损而精神失常;也有些人因中彩一夜之间大富而喜极而疯,曾经就有这样的报导:一个老彩民竟然就因为中了一个几千元奖,就给乐疯了,从领到奖金的那会儿起,就象变了个人,特别兴奋,话多,而且言语夸大,胡吹神侃的。逢人就说“我有钱,我有能力”,还经常要请人吃饭,即使是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人,也拉着往饭店跑。最要命的是,他竟然看谁都挺可怜,硬往人家手里塞钱,“给你点儿钱吧,反正我有的是。”

当然以上事例只是作为极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因为悲喜而精神失常,但绝大数人都会因为悲喜而影响自己的心境和精神状态,有些人心理波动会较大,而有些人波动会较小。

专家认为,经常性的较大心理波动会影响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生活工作。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悲喜时要有保持心态平和。也许一般普通人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但有一种看开的心态是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想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甚至于是必要时做一做阿Q。 

第五节、不多疑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自家斧头不见了,他怀疑是自己的邻居偷走了,于是他觉得邻居说话就象个小偷,走路也象个小偷。而第二天,他又在自已家里找到了斧头,再来看邻居就不象小偷了。

这个人就有疑心病的倾向。也正是因为他的疑心病,才让他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口中流传的笑话。

一个人的多疑如果仅仅只是给自己带来一点笑话,这到也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是一个人如果多疑就对他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一个性格多疑的人会草木皆兵,疑神疑鬼,无端猜测,整天提心吊胆,看谁都不象好人,别人的一个脸色就让人是对自己的不满,小声说话猜疑是在议论自己、、、、、、

如果说有些人多疑是由性格决定,也有些人之所以多疑是出于特殊原因。如张三和李四发生了争吵,难免就有小心提防的心理,觉得李四的一举一动都象居心不良;王五经常上当受骗,从此对谁都多个心眼,决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等等。 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多疑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对一些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事情,进行各种假想、猜疑,并毫无根据地对这些猜想信以为真。 多疑的人喜欢把任何事都往坏处想,自己吓唬自已,过的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生活。轻微的多疑可能只是防备心理较强,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而严重的多疑心态会是一种病症, 会出现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精神疾病。

克服多疑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增强自己的信任能力,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心胸开阔,胸怀坦荡,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而女性较为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胸不够开阔,喜欢斤斤计较。 

第六节、不妒忌

女性的妒忌心似乎自古就出名,是女人就好象没有不妒忌的,只不过是妒忌的方式与程度不同而已。

就有个著名的“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妻断氏有嫉妒心。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断氏听到后,气氛地说:“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后果真投水自杀。于是后人将她投水的地方称为“妒妇津”,相传凡女子渡此津时均不敢盛妆,否则就会**大作。 这个故事与其说是神话,不如说是夸张和对女性妒忌心的极大嘲笑讽刺。不过事实上妒忌心人人皆有,不论男女。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人类心理,很多方面都对此作了研究,比如日本《广辞苑》为嫉妒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牛津英语词典》为嫉妒所作的定义是:“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惧怕在感情上被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和恋人。”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比较而言,后面的一种解除能得到大多数的认同。嫉妒就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 心理专家认为,善妒忌的人自我价值感是很脆弱的,一旦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受到威胁。所以这种人一定要多多自我肯定,一方面加强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心胸开阔。

总结:任何人都会有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心理状态不太佳的时候。但不同的人对此作出的反应不同,有些人被自己的情绪控制,而有些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正确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做情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对于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不少心理学家都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比如以下两条: 改变不利环境法:当你心情烦躁时,可把闹钟移到一个角落去;头脑错乱时,先把桌上杂乱放着的书、用具整理一番,再去看书;心情沉重、压抑时,换件舒服、柔软的内衣,穿上漂亮的外衣;头痛腰酸心情不佳时,听听音乐、做做健美操、打打球;内心忧郁时,可去读读幽默小说、看看漫画及相声表演;比赛过分紧张不能放松时,可暂时离开竞技场地。拥挤、繁乱或危险的环境会使人紧张、心烦;阴森、陌生、孤寂的环境会使人惊恐不安;而郊外的田园风光会使人心情舒畅,神志安详。这是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神经,产生生理反应而导致情绪上的变化。

应付伤心法:人们每有所失(例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觉得伤心。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得到补偿?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那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的和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总之一直以来被社会公认为情绪化、感性化的女性要学会冷静从容,处世不惊,淡定自如,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丽。 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论口译翻译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