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XXX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系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指导教师 职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摘要: 端午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和悬挂艾叶菖蒲等。端午祭则是农历四月至五月,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地区举行的乡土神祭,主要内容是拜祭大关岭山神与大关岭国师城隍以及国师女城隍神,它是韩国现存的乡土神祭中规模最大的,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民俗。整个活动包括祭仪、演戏和游戏三大部分,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古朝鲜时代人们对山神、海神、部族神灵的祭拜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与从中国流传过来的“端午”的概念相结合,于是成为韩国的端午祭。

2005年韩国端午祭在联合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渊源,导致中韩两国民间舆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争议。有鉴于此,笔者整理两国学者有关端午节(祭)的起源、习俗、现状以及独特风俗的研究资料,对两国的端午节(祭)进行了比较和阐释,旨在深入的分析两种节日的异同,反思民俗文化的保护,探索两国民俗文化的交流形式。

关键词:端午节 端午祭 对比研究

The compariscon research between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South Korean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sacrifice

Abstract: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and racing dragon boats etc.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is the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traditional festival still performed toady in the Gangneung region, Korea.It begin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with the brewing of the sacred liquor, and ends with the ritual of "sending off the deity" on the

evening of the seven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The beginning of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can be tracked down in the rituals to mountain deity, tutelary deity and sea deity in ancient Korea.These rituals combine with the concept of "Duanwu", which comes form china, to form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Because the concept of "Duanwu" come form china, when Gangneung Dannoje Festival was succefully registered as world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05, dispute happened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Therefore, the writer observation and deep interview of fieldwork etc to record and expre the any aspects of the festivals.

Keywords: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a

offers a sacrifice to, compare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5

一、中国端午节 „„„„„„„„„„„„„„„„„„„„„„„5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5

(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6

二、韩国端午节(祭)………………………………………………………7

(一)韩国端午祭的渊源和传说„„„„„„„„„„„„„„7

(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习俗„„„„„„„„„„„„„„„8

三、中韩两个节日异同之比较 „„„„„„„„„„„„„„„„„8

(一)共同点 „„„„„„„„„„„„„„„„„„„„„„9

(二)不同点„„„„„„„„„„„„„„„„„„„„„„10

四、两个相同相异节日形成对我们的启迪………………………………1

2(一)端午祭与端午节有各自的传承也有共同点„„„„„„„12

(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关注„„„„„„„„„„12

(三)节日民俗不能完全商业化,应保留它民间的特色„„„„12

(四)民俗教育需要重视„„„„„„„„„„„„„„„„„13

(五)拓宽中韩两国民俗文化交流„„„„„„„„„„„„„13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引言

不论是中国, 还是韩国, 都有端午节习俗。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 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拟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 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一、中国端午节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

在我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五”或“重五”。由于古代“五”与“午”相通, 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又, 古人有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 故又称“沐兰节”。唐宋时, 称“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人称“五月节”、“女儿节”。道教称“地腊节”。总之,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重要的传统节日。

对我国端午节起源学界认为有以下几种:

1、图腾祭日。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人民的诗人——屈原》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端午节的起源, 即我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 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那时, 居住在江南水乡的部落经常受到蛇虫、疾病及水、旱灾害的威胁。于是人们幻想有一种图腾神(即龙)能超越自然界的力量, 保佑百姓, 抵御各种灾害的困扰。故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祭, 期间要划龙船、吃粽子、焚香点烛、供果献牲。

2、镇妖避邪日。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 五月五日是“恶日”, 往往妖魔丛生, 瘟疫流行, 遇事不吉。因此, 五月节家家门上贴朱色咒符, 悬艾蒿;家中挂钟馗像, 驱“五毒”; 人人踏百草, 进行“百草浴”, 用鲜佩兰熬水以洁身, 亦有佩带香包和缚五花绳的。据说, 这样做可以驱瘟、除邪、止恶气、禳毒气。

3、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秉直爱国, 政绩显著, 却被罢黜, 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 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

而死。屈原死后, 楚人怀念他, 在每年端阳节时向江心投掷粽子、油糕等食品, 用意有二: 一是让江中的蛟龙鱼鳖等吃这些食品, 免得伤害屈原尸体;二是祭奠屈原, 让他的亡灵亦享有人间的食品。

4、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 名员, 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伍子胥逃奔吴国, 助吴伐楚,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 所向披靡, 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求和, 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 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 吴国太宰伯嚭, 受越国贿赂, 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 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 视死如归。据说在死前对邻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关!”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 在五月五日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民间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其后为之立碑。孝女曹娥之墓, 在今浙江绍兴,也有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一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 过端午节的有27个民族。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和悬挂艾叶菖蒲等。

1、赛龙舟。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相传, 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 当地百姓驾舟顺江而下打捞他的尸体, 最后来到洞庭湖。当时正在湖上打鱼的渔夫们得知后, 也竞相划舟帮助打捞。从此,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2、端午食粽。相传, 爱国诗人屈原深受百姓敬仰,因此, 汨罗江上的渔人常常赠他以粽子和鸡蛋。屈原投江殉国后, 渔人们悲痛万分, 一位渔夫将带给屈原的粽子和鸡蛋投入江中, 以期鱼虾饱食之后免去吞食屈原的尸体。此后, 这种做法逐渐形成全国性的端午节习俗, 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哀思。

3、饮雄黄酒。雄黄也称鸡冠石, 中医作为解毒杀虫药, 外用治疥癣、蛇虫咬伤症。据说, 在屈原殉难的当天, 一名老医生把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欲药昏蛟龙水

兽, 不让它们吞食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在过端午节祭奠屈原时也纷纷效仿, 久而久之就成为过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但形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节日前将菖蒲根和雄黄泡酒, 于阳光下晒, 到端午节家人团聚时共饮, 以防虫伤害。

4、悬艾叶菖蒲。农历五月酷暑炎热,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避邪驱瘟风俗的形成, 如端午节这天, 人们早早地把艾枝和菖蒲悬挂在门边, 其枝叶上散发出清香, 据说挂上这两件东西能保平安, 病魔瘟邪都能挡在门外。

二、韩国端午节(祭)

(一)韩国端午祭的渊源和传说

韩国的端午, 时间上与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相同, 也称之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 传统称为“上日”。“端午”从字义上解释为“初午”, 属五月第一个“马日”。五月本是一个阳数(也称为奇数), 初五即是两个阳数相遇, 韩国有着重视奇数日相遇的习俗, 因此, 五月初五被定为一大节庆日。此节萌生于何时, 目前尚没有文字资料可证, 但早在新罗时代即有了“端午节”。关于其神话传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据《大关岭山神》传说, 新罗将军金庾信, 自幼留学溟洲。在位于江陵南部的禅智寺, 铸得名剑一把, 并以此于668年带兵消灭高句丽,平定百济, 一统当地, 死后被供奉为大关岭山神, 守护这一地区。壬辰倭乱之时, 敌军误以为大关岭与当地的每一棵松树皆为士兵, 故不敢冒然侵犯。

2、据《大关岭国师城隍神》传说, 古时候, 鹤山村一户有钱人家的闺女去石泉打水, 喝了一瓢有太阳映在其中的水。不久便怀身孕, 月满即得玉童子。但家人以处女生子不可为由, 将婴儿遗弃在鹤山岩下。数日后, 生母到鹤山岩下探望, 原以为婴儿难以保全生命或已被野兽咬死, 却意外地发现, 一只鹤衔来红丹正在喂婴儿。她将孩子抱入怀中, 相信这是天赐贵子而细心喂养。孩子长大后就学庆州, 成为梵日国师( 810-889)。国师回故乡, 掷手杖, 在手杖落地处建立“神福寺”。如今梵日国师的浮屠仍立于此处。据说, 崛山寺是他所创建的庙宇。他死后成为守护江陵与岭东地区的“国师城隍神”。

3、据《大关岭国师女城隍》传说, 古时候, 江陵郑家有一女未嫁。一日, 其父梦见大关岭城隍神问:“我愿来此家为婿, 如何?”其父婉言谢绝。一天, 郑家女静坐

后院, 一只猛虎飞奔而来将之背走。原来那只猛虎是城隍的使者, 奉命前来行事。郑家人来到大关岭国师城隍神堂, 见其女与城隍神同座, 身躯如石碑。郑家女被猛虎背走日正值农历四月十五,后成为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的纪念日。

(二)韩国端午祭的习俗

1、祭祀。端午祭的活动从祭祀祖先开始, 之后全家设盛宴就餐。韩国江原道江陵一带地方在端午节还有“端午祭”活动。 “祭官由当地市长担任。在舞乐声伴奏下, 女巫们跳起大神, 念咒, 男巫们跳假面具舞,几百名群众在祭坛前列队祈告上苍, 观众多达数万人。”

2、演艺。演艺活动是在农历5月3日到5月7日进行的,主要包括官奴假面剧、农乐、农谣、本/外地艺术团体表演。

官奴假面剧是韩国朝鲜时代由江陵脚中的囚犯演的,是一种无声的带有祭祀风格的民族剧。该剧由六名带着面具的舞者和若干乐师表演,六名舞者的角色分别是仰班大人(Yangban Clown)、小梅夫人(Somae Bride),两名恶人(sisiddagddagi)和两名小丑(Jangiamari),故事分为五幕,分别是小丑登场、仰班求氦藩人登场、小梅自杀、和解。故事描述的是仰班大人与小梅夫人在恶人的干扰下最终结为杭俪的麦情故事。

农乐发源与韩国部族国家时期,每年到了春秋两季,农民就要聚在一起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祈祷一年的丰收。农民们为了在艰苦的劳动中获得放松,为了与村落中的人们和谐相处,为了祈祷物产丰富,创作出了各种农乐和游戏。

农谣是农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摆脱枯燥感、提高集体的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谣。江陵地区的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农谣是在从移栽到收割、脱离的全过程中唱的民谣。歌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和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3、游戏。在农历5月3日到5月7日,江陵端午祭海包括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主要有荡秋千、摔跤、射箭、农乐比赛等。

4、其它。除了祭祀、演艺、游戏等活动外,江陵端午祭还有如打年糕、做车轮饼、画面具扇子、贴门神、用菖蒲水洗头等民俗活动。

三、中韩两个节日异同之比较

(一)共同点

1、都是民俗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许多古老的节日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但究其原因,又总是和节日民俗所传地区人们的宗教祭祀、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纪念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

中国的端午节是阴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有政府的参与。

两国政府在节日庆典中的所起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资金。活动所需经费一部分是靠政府拨款,一部分是通过活动收入来解决的;

(2)投入人力。政府统筹节日活动,并安排公务人员参加,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也可以测试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时,政府还要组织招聘临时工作人员或是志愿者;

(3)负责宣传倡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宜传节日状况,如采写新闻、制作专题节目、开通节日专题网站等等,以最大程度引起民众的关注,宣传有关活动的历史、背景、活动内容等等。

4、都在产业化。

端午节(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中国通过确定“中

国庆阳香包民俗节”,再不断增进时代内容,扩大对外发展,增强庆阳的知名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每年都在端阳节期间举办,成为庆阳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有效平台。“小香包、大

产业”成为庆阳市妇孺皆知的发展理念。韩国大力发展江陵端午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1)发展和保存地区传统文化和艺术;(2)通过强调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地方民众的自信心;(3)发展文化观光旅游,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5、都在学术化。

中国甘肃的庆阳地区在举办学术会议,虽然现在还是在国内的学者为主,但也为庆阳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见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庆阳端午香包节等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主办方邀请国内外众多学者。在会议的过程,各国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国家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次会议,使韩国政府和民众学习到很多好的方法,对于发展并保护好江陵地区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不同点

1、有各自的历史。

中国端午的起源具有浓郁的巫文化色彩, 如“图腾祭日”说、“镇妖避邪日”说等, 而韩国端午的起源传说则注重佛教文化色彩, 如“国师城隍”说、“国师女城隍”说等。

2.节日型的庆典与祭祀型庆典。

中国端午节是节日型庆典,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是祭祀型庆典。实际上,中国端午节最初也是祭祀型庆典,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演变为节日型庆典的。

3、活动内容不同。

虽然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有“端午”之名,但是内容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从宏观上说,东亚共处于一个文化圈内,东亚国家的文化既有其统一性,也有其分疏性。具体到这个事情,中国端午节和韩国江陵端午祭都在农历五月初,体现出东亚文化在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个同一性来自中国文化中,五在五行中属于火,二五相重,火气过旺,过旺则为毒,故需避忌。《盖平县志》(民国十九年铅印本)“五日为端午

节,又名五毒日。盖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火旺之柏,过旺则为毒,故用艾篙、桃枝、朱砂、雄黄等物以解之。”韩国也有“阳数”的说法,都是从中国流传过来的。但两者的具体内容上又有一定差别,如中国端午节包含了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又体现出东亚文化的分疏性。东亚统一的地缘特色与其分疏差异同时得到了展现。

4、举行目的不同。

(1)中国端午节俗有两大主题——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在面对外部世界时, 人们常常感到无助, 因此, 人最迫切需要满足的就是安全需求, 安全得到了保障, 才能去追求其他。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平安与健康, 而端午节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端午节在仲夏时节, 蚊虫多, 疾病、瘟疫容易流行, 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而端午节俗中的雄黄、艾、菖蒲等均有避瘟的功效。随着历史的发展, 先贤们的伟大精神逐渐融合于端午节中。人们在欢度端午时, 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也可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仁孝悌爱等传统美德得到深化。

(2)韩国端午节俗有三大主题——祈求神灵保佑农业丰收, 祈求平安以及发扬团结合作精神。第一,祈求农业丰收。农业丰收, 人们的温饱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生活质量也提升一个层次, 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二, 保佑平安。在现实社会中, 不确定因素太多, 某些灾难和意外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抗拒的, 尤其是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当代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 使人们有能力通过及时预测和防范来应对灾难和意外, 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但仍免不了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在祭祀的活动中, 人们通过祈愿来保佑一切平安, 即使不一定起作用, 至少可以给民众以心理上的慰藉。第三, 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人作为社会的个体, 不可能凡事都孤立于社会中, 势必要与人合作, 才能得以生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祭祀活动通过全民性参与, 为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参与活动和合作中, 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加深, 进而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5、保护主体不同。

在中国,有很多人都有制作香包、剪纸、皮影、刺绣的技术,政府更愿意让民间

艺人融入市场,使他们在销售香包中获利,用市场的方法去激励民间艺人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因此在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更倾向于民间百姓和市场。在江陵端午祭中,负责祭仪的巫师都是世袭制的,他们都有韩国政府编号,并且政府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鼓励他们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其它人。因此,可以说韩国政府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四、两个相同相异节日形成对我们的启迪

(一)端午祭与端午节有各自的传承也有共同点

韩国端午祭当中“端午”这个字是从中国来的。韩国的端午祭可追朔的大概有五个传说。第一是屈原的传说——楚国的风俗。第二是纪念介子推的传说——在山西一带。第三是纪念伍子胥的传说——楚国跟吴国的风俗。第四是纪念曹娥的传说——浙江一带的风俗。第五是给地祭祀——道教的风俗。从中国流传过来的这“端午”一词与江陵地区原来存在的祭祀活动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了“端午祭”。

(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关注

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都需要倾注更多的关注。中国各种民族文化纷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在慢慢的消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离开我们的现代社会。韩国起步比中国早,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

(三)节日民俗不能完全商业化,应保留它民间的特色

在研究资料的过程中,两国的端午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对经济的效益特别关注,为发展地方的经济的目标很突出。然而民俗文化毕竟是很单纯的,如庆阳香包节的香包、皮影、剪纸等等都是由当地百姓手工制作。这些工艺品虽然大都是为了在香包节期间销售,但是民间艺人在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过程中所灌注的文化意义也是不可与之剥离的。

同样,在韩国虽然也是为了发展当地文化旅游搞很多活动,但是活动本身是有其含义的,这些活动正是民俗价值的表现。因此,但是应当注意,在开发民俗的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其经济利益,应当保留其民间特色,还本民俗以本来面目。

(四)民俗教育需要重视

教育现象体现了社会、文化行为的变化过程,民俗教育是传承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民俗教育通常以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不论在中国或是韩国,一些技术比较突出的民间艺人都由政府进行登记,政府给与他们专业称号,并给与一定补助,让他们在当地传授技艺,以保证这些民俗不至于失传。(2)通过地方政府的文化行政部门去教育市民。以韩国江陵市为例,市民可以在民俗课堂上学到韩国使、美术、古典文学、乡土使、法律、音乐、文学、岁时风俗、东方哲学、地方行政、经济、国乐、子女教育、环境、女性学等等。(3)通过地方教育机构,将民俗教育与国家教学计划相结合,可在小学、中学、高中开设地方民俗文化课程,或在学校开办协会等教育形式。如此,使学生们增加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建立枷J的自豪感,增强凝聚力。(4)举办各种活动如展览、比赛等。

(五)拓宽中韩两国民俗文化交流

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中韩两国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联系。在中韩两国端午节(祭)的举办过程当中,双方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如:(1)举办了学术会议,邀请各国学者深入探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2)双方科研机构的相互访问,如中韩两国的大学的民俗学系互访,增进双方的了解,分享学术成果;(3)韩国端午祭的庆典活动之一是邀请中国的艺术团体在当地演出;(4)在韩国端午祭出售中国端午节商品,如香包等,使韩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端午节的了解等等。

结论

深入分析两个节日的异同、反思民俗文化的保护以及探讨中韩两国民俗文化的交流形式是本文期望达到的目的。如前文所述,韩国端午祭源于中国端午节,然而由于端午祭是“端午”的概念与韩国传统祭祀活动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端午祭民俗活动。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类型、举行时间、举行目的、活动内容等方面看,这两个节日都有明显的差异,属于不同的节日民俗,因此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的端午节并无冲突。

民俗文化的保护是一个全世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需要各国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民间艺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千百年来,民俗文化都是民众自己把它传

承下来的,他们才是主人,要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中来,使他们有文化的自觉,保护才能走上良性发展。同时,社会各界都要长期关注,立法保护,走上法制的轨道,我们的民俗文化才不至于被破坏,流失。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我的学生时代也将告一段落。一路走来,在我的学习、生 活当中,出于有心或无意而给予我帮助人很多很多。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些我铭记 心中,有些我已淡忘,但这些都是我人生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教诲之劳应当永念。有幸添列恩师门墙是我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这里要感谢授课和指导过我的所有老师的关心,他们是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是他们给我的各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我的同窗在我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望宇宙之浩瀚,叹吾辈之渺小。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我,心里充满了激情与憧憬, 但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也有几分胆怯。不敢说有何作为,惟有洁身自好、刻苦努力,以报 父母养育之苦、师友教诲之劳。

参考文献

[1]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2][3]杨景震 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风俗[M ]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4]柏宇 中外节日纪念日大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5]宋兆林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1 [6]李露露 中国节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

对比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观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韩教育对比

中韩婚姻法对比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韩对比教育学论文(推荐)

《爸爸去哪儿》中韩对比

中韩明星真人秀节目对比

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活动方案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