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6: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

诗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着不同于其它 文体教学的特殊作用,优秀的古诗不但情理兼备,易 于诵记,而且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它不仅可使学生 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通过对古诗词的诵 读、体验、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 国主义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积极 影响。

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三 维”目标的提出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然而,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双基”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 对新的教学观念从真正理解、接受到付诸实践,毕竟 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难免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受 到传统教学惯性思维的影响,这使得教师在小学古诗 教学落实“三维”目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存在问题

(一)重串讲翻译轻体验感悟

古诗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法是让学生熟读古诗

后,逐字逐词地解释,弄清大意,最后串讲全诗。逐句 收稿日期:2007-11-20 基金项目:贵州省基础教育科研课题[2006A034]、院级科研项目[200634]、院级教学研究项目[05--44] 作者简介:王姗,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问题与对策 王姗

(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语文课程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设计课程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超越了仅仅关注显性认知目标和教育结果的片面性,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 想。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学习重要内容之一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出 现了重串讲翻译轻体验感悟、重认知目标轻情意目标、教学目标机械运用等需要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加以重视和解 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三维”目标;问题与对策

串讲翻译古诗,这一环节一般在古诗教学课中要花 15—20 分钟,几乎占到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1/2。教 师教学中,主要功夫大多用在了让学生能将古诗翻译 成白话文上,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诗意。这种 传统的逐字逐句解释而后串连诗意的“讲诗式”教学 模式,被一些教师看作古诗教学的法宝。然而,对古诗 过于精细地解剖、分析,破坏了古诗的完整性、有机 性,使古诗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情感,古诗的生命力与 意境都因为直白的翻译而变得荡然无存。诗词的丰富

维”目标的问题与对策

意蕴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

(二)重认知目标轻情意目标

当前古诗教学中, 一些教师仍较注重认知目标 的达成。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生字词教学、文字 翻译、段落划分、语法讲解、文体介绍等,古诗教学变 成了单纯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工具课,却 忽视了古诗所具有的文学因素和情感内涵,把生动丰 富的古诗课变成了琐细而冗繁的咬文嚼字课。这无疑 是对小学古诗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它只是着眼于 某种狭窄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而忽视了思维因素 与情感因素。

(三)教学目标机械运用

在古诗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主 要应该通过感染和熏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 主要采取说教和直接灌输的机械方式,导致把古诗课 上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如一些教师常常在结尾,让 学生谈感受、说体会,似乎自己注重了课标中所要求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这样一种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的落实往往会流于说教和形式,学生会揣摩 教师,投其所好,迎合教师的胃口回答问题,这样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二、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存在问题的原 因分析

(一)教学评价滞后

在现行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一直起着指挥棒的 作用。更形象地说,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就像牵牛鼻 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目标的多 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必然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 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和态 度。就目前来说,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 学科课程评价标准也还没有完全出台。基层学校的多 数领导与教师采用的仍是原有的评价标准,重视结果 忽略过程,重视知识忽略能力,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 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评价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

(二)传统惯性教学思维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中小学一直注重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教学,“双基”教学的思想影响了20 世纪 50—90 年代,甚至21 世纪的中小学教师,成为根深 蒂固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会不自 觉地受其左右,虽然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会不自觉地受教学惯性 思维的影响,关注认知目标的落实。

(三)关于教师队伍的剖析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只是简单地将 标准答案告之学生或是圈注学习的重难点等,多年的 教学经验已经让教师适应了自己是知识的机械传授 者这一角色。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三个维度实施 课堂教学,这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难以驾驭,一些

1 小学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暂时还适应不了新课程教育 中教师的角色。

三、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对在教学中落实“知识 与技能”这一目标,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附 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 题,却成为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教 学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不断 提高和完善自己,尽快地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 适应新课程、新的目标要求。

(二)强化教学中的体验与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 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阶段目标中 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 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 情感。”其中的“想像”“情感体验”“感受”“体味”都在

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学生主体的体验与领悟。只要教学 时教师引导得法,体验方法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 受能力,即使是低学段学生也能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 领悟古诗的情感意蕴。那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 行充分的体验与感悟呢? 1.教师声情并茂范读古诗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古诗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

种手段,好的范读能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 人。所以,教师要在充分体验、把握古诗思想感情的基 础上,以饱满的情感,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去牵 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利用音色的丰富性不断变化语 调去感染学生,使其或沉思或暇想、或怡悦或哀伤、或 欣喜或悲愤,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 境之中。同时,教师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与感动 王姗·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问题与对策 87 融入古诗的范读中,学生静静地听,让古诗美好的音 符和情感在学生的血液中流淌,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想 象,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还 会激起和带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愿望。教师范读 古诗学生的体验可以说就迈出了第一步。 2.注重让学生反复吟诵,教师适时点拨与指导 古诗教学的传统就十分重视“吟诵”,古语有“读 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也有诗云:“旧书不厌 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通过吟诵、熟读可以让学 生自然而然地去体验古诗的感情、领悟古诗的意境。 教师首先就可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歌,读出感

情,读出味道来。可琅琅出声诵读,力求读得清晰、准 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也可低声慢吟诵读,边读 边体会,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其次,教 师要适时点拨与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 二句,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因

而,教师要根据小学各年级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给学 生读的方法,并给予适时点拨与指导。 3.善于抓住教学细节引导学生体验

教学中随时随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 有可能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闪现有价值的教学 细节,这就是所谓的生成性目标。教师就要善于抓住 时机、抓住细节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意趣。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所见》这首古诗时,班上有 一位同学读完诗后,就高兴地举起手问:“老师,我有 一个问题:‘意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意欲捕鸣 蝉’”听到这个问题,教师思考了一下肯定了这位小同 学问题提得好,然后要求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讨 论,并让他们用“捕”组词,一个同学马上举手组词“捕 捉”。接着,教师请他们想想“鸣蝉”的意思,经过同桌 讨论,他们知道了“鸣蝉”是指“树上正叫着的蝉”,教 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是说谁“意欲捕鸣 蝉”?学生马上回答到是指放牛的孩子,教师顺势引 导:那么放牛的孩子想干什么?这一问,学生立刻意 会,一名学生脱口而出:放牛的孩子想捉树上叫着的 蝉,“意欲”就是“想要”的意思。

如果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古诗,不但 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他们也没兴趣。在古诗教学中,对 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思 维空间,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体验、探究,这样不但能 有效完成“知识技能”目标,更能使学生经历一个由浅 入深,由混沌不清到豁然开朗的发现过程。

(三)创设情境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实际并非如 此,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自己用心 去体验,去领悟。比如,“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站 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 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在这个 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嘲笑残疾人,而是从内心 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草》的教 学中,进入复习巩固阶段,特级教师“于永正”是这样 组织教学的: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 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 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 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 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 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 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 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 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 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 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 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 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 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 学呀?(众笑)

于老师巧妙地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创设生活情 第10 卷第6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 年12 月 88 (上接85 页) 这样不仅能使中学历史教育别开生 面,而且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 会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 (3)注意辨别口述史料的真实性

由于口述史料是建立在历史经历者对历史进程 的回忆和一定的评价的基础之上,故口述史料很容易 被叙述者遗忘、夸大,甚至歪曲。教师将口述史料资源 利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时,应多采访、查阅、收集相关资 料佐证其真实性。

4.音像制品、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 与上述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相比,音像制品、网络 资源的信息量更为丰富。而且许多音像制品和网络资 源并非为了教学而设计,故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 充分审视音像制品或网络资源的真实性和使用价值。 由于网络上发表意见的随意性较大和现阶段网 络管理出现一定的漏洞,许多网络资料属作者的臆 测,甚至是“恶搞”。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没有 益处。故教师在中学教学中更应注意各音像制品或网 络资源是否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现在某些贴吧中网民对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的质 疑,不仅引用的史料不足为信,且逻辑上也出现错误 ①。类似的资料虽有新意,但不足取信,在中学历史教 学中教师应注意辨别并向学生指出其不实之处。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乡土历史课程 资源可以利用。在开发利用各类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时,教师应本着史料的真实、适用的原则,着重使用本 地区、本校具有对比优势的历史课程资源,充分开发 利用各类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使中学历史教学得到增 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

89__

小学古诗教学目标落实策略研究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探微

小学古诗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反思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